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何謂幸福生涯?

何謂幸福生涯?

許多人覺得,有名校光環,知名企業的名聲與職稱,相對優渥的薪資,雖不滿意但勉強可以接受的工時,高速步調的企業文化,有著猛虎強龍卻又談笑風聲的同事等等,就是一個幸福生涯。其實根據長年生涯咨商經驗,幸福生涯並非如此。

名校光環與知名企業的聲望與職銜當然好,因為這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我們的競爭力,並且能成為人人稱羨的英雄人物~

然而,就筆者早年的親身經驗,發現這些都乃身外之物,並不會真的帶給你快樂。筆者雖出身非名校,但僥倖破格錄取國際龍頭企業,成為比菜鳥秘書更菜的超級菜鳥,穿著西裝筆挺,拿著裝著業界龍頭名片與業界創新產品手冊的公事包,穿梭在各跨國企業大廳,跟同樣自信滿滿的同行們龍飛鳳舞眉來眼去,在上任沒多久屁股都還沒坐熱,年紀輕輕就簽下連總經理都沒簽下的全球龍頭大廠的合約,創下部門最年輕簽下龍頭客戶的記錄,獲得部門同仁起立鼓掌,總經理前來讚賞,同事投以欽羨眼光,紛紛前來詢問是怎麼辦到的?客戶見到總經理時,不僅當面讚許服務品質,還告知已將下年度預算編列續約。當然,也當場賺了一筆當時算相當有感的佣金。

還記得當時比小弟資深的菜鳥正妹秘書,趁老闆不在時把小弟拉了過去聊了一會,心想真是卯到了~不過就當她問到我是怎麼簽下這個連總經理出面N次都簽不下的世界龍頭時,我當時內心忽然一股無名火,只能誠實地說,我其實什麼也沒做,只是把公司製作精美的產品文宣送去給客戶罷了。解說產品的時候,客人還在講手機喝咖啡,根本正眼也沒瞧我一眼。之所以能簽下客戶,是因為總經理跑錯部門了,客戶內部重整,因為我菜沒事做,只好多跑幾個部門,死馬當活馬醫,結果瞎貓碰上死耗子,客戶過幾周自己打電話來說要簽約,我只是再把合約傳真過去罷了。連為了展現誠意要親自送上合約,都被客戶拒絕。

看著正妹有點驚愕又略帶失望的表情,內心忽然有種解脫的感覺,脫口說了一句:「這公司大,並不是因為我。」就在這樣菜鳥間的不設防對話中,我當時內心非常篤定地了解了一個真理--光環背後的無盡空虛。當時也對自己說,總有一天,要靠自己的力量,成為一個真正有本領的人,用自己的方式貢獻社會,而不是依賴外在的光環,當個光環下的跑腿小弟。

日後,由於學歷不如人,換過各類工作,從傳產到IT、媒體、電信、教育、本土到外商、小公司到龍頭、業務做到產品、行銷再做到市場調研,被人帶到帶人,進過世界發行量最大雜誌工作,卻拿來擺地攤,中間一路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到最後留美MBA,再到創業,並進入美國獵頭,還意外當上美國最大MBA徵才會的官方職涯顧問。咨商過無數MBA求職者,許多在實習及畢業後進入歐亞美領導品牌總部,有些人找到幸福生涯,也有更多人在半路上,做沒一兩年又雞肋倦怠,又往轉職之路揚長而去。

到底什麼是幸福生涯?
這是一個龐大複雜又見仁見智的概念,不過簡而言之就是,「用自己的興趣專長與獨特性格來貢獻社會,從此快樂的執行興趣技能,因而不像在工作,財務報酬又能滾滾而來」。要從許多面向探討。

首先要區分「Intrinsic內在導向特質」與「Extrinsic外在導向特質」。

Extrinsic外在導向就像是把校名跟公司頭銜掛在身上像個名牌一樣,當然能夠成為名牌,想必有一定水準的品質,然而,大家一定都經歷過買名牌,卻發現內容品質不如期望的經驗。
外在名牌當然是個捷徑,然而就像小弟早年的經驗,光環下不過就是個把產品特性背熟了的跑腿小弟,其實找個工讀生來做就行了,公司還可以省下一筆薪資開銷。

而Intrinsic內導特質,就是不論外在長什麼樣子,掛什麼名牌,或是沒牌子也行,你只專注于內在實質的品質。
也只有這樣,才能自己成為名牌,並且持續精進,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屹立不搖,永續經營。在生涯管理上即是如此。

就像一代宗師葉問所言,人的能力與地位或許有高低差異,但人格都是平等的。這社會上只有少數的人因為競爭的關係,能夠進入相對少數的名校及知名企業,然而每個人都有工作全及生存權,只有專注于內在實力的精進,才能保有生涯上的timeless advantage恆常優勢。

再來,是要區分「快樂」與「成功」的區別。當然成功可以帶來某種程度上的快樂,但卻不是快樂的充分要件。根據心理學研究,快樂來自三個泉源:Pleasant愉悅(像聽笑話一樣短暫)、Engagement社群歸屬感(長期)、Meaning對事物意義的主觀解讀(長期)。

根據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對事物的主觀解讀就像暖暖包在寒流來的時候覺得塞幾個都不夠暖,夏天卻覺得燙的要死。
暖暖包的溫度原則上是不變的,卻因為外在的相對變化而產生體感上的差異。而社群歸屬來自「助人為快樂之本」,是因為在幫助別人時能感受到自身的存在價值與能力,不論對方有何回應,內心都因為貢獻本身而自我肯定。
當然,多半受惠的一方也會日後有所回報,因而產生幸福的正循環。

而Pleasant愉悅雖然是短暫的,但在生涯管理上若是執行興趣技能,享受執行技能的過程,就會將美個愉悅點連成線,由不斷延續的短暫愉悅,連結出愉悅的長程生涯。這也是為什麼要以興趣為工作的根本原因。要注意興趣是指「執行過程」本身的愉悅,而不是痛苦地達成結果。
因此,嚴格說來,「成就感」是結果論,並不算是感興趣的過程。就阿德勒的說法,「追求成就」本身就是人生最大的謊言,因為你一直在路上,過程的本身就是價值所在,而不是只為了結果。況且,要是結果不如預期,那難道就白活了嗎?當然不是。

興趣技能與成就感的差異在於,興趣在執行本身就能夠產生愉悅,也會在經驗之中成長,而自然能夠前進,並且產生持續前進的動力,因為實在越來越有趣,當然也會產生成就感; 
然而,光為了結果導向的成就感而痛苦地向前,不用多久就倦怠了,而也違反了人生實行快樂的意義。人生如果過得那麼痛苦,想追的未必追的到,那又何必呢?

如何具體定義「興趣」、「性格」、「專業能力」等生涯要素,將於後續文章再為各位讀者闡述~

Sincerely,
David 李

David Lee’s MBA Career Manageme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