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從科學生涯管理角度,剖析如何面試並錄取哈佛、耶魯等常春藤MBA,並拿下獎學金

從科學生涯管理角度,剖析如何面試並錄取哈佛、耶魯等常春藤MBA,並拿下獎學金

原則上,除了最頂尖的幾所名校如哈佛之外,多數學校由於審核流程與面試時間難以同步,因此面試官與審核委員多半是兩個不同的team,而面試官只會有申請人的履歷表,幾乎不會看過申請文件。因此,要由實際的面試過程中,來第一手了解申請人,並由申請人講出:以如何的個人特質與生涯動機,來建構整個生涯發展邏輯,又why MBA?why now?及 why our school?

而面試後,面試官將會為申請人填寫一份面試評量表,把申請人的回答與各面向表現交回給招生團隊,交互比對申請文件,以作出招生決策。
因此,各文件(包含Career Goals、Leadership、Contributions、Setback等essays,及推薦信)與面試等,乃是以生涯三驅力出發的完整策略架構,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形成完美申請文件包,而被學校景仰,進而錄取甚至拿獎。

而透過面試也能同時達到幾個目的:確認申請者的自我了解程度、生涯邏輯與申請目的、對校了解與適切性、領導潛能與自信、對校貢獻,及英文簡報與關係建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從而確定申請人的文件是自己的,沒有捏造或剽竊。

除了哈佛有名在問實事之外,其他學校幾乎都是問career goals、leadership impact,school fit與contribution
以及各類團隊與溝通、甚至生涯問題,例如:
生涯目標與學校關係:Walk-through resum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goals, alternative goals, career progress and skills learned, why MBA, why now, specific skill demand from MBA, why our school?
自我了解類:Who you ar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ings to be remembered by classmates, why are you good at what you do, wrong career decisions, setback? etc.
領導力類:Leadership examples, teamwork examples, difficult client, persuasion, admirable company and leader? etc.
貢獻類:Contribution to school?
創意奇幻類:dream job, if MBA doesn’t exit, ideal day? etc.

根據過去成功輔導個案拿下哈佛、耶魯、MIT等MBA,甚至拿下耶魯獎學金的經驗
要注意幾個關鍵:
一、Self-awareness,short-term goal,why school
這是一切的關鍵,不論求職、申請皆然,也唯有如此才能在真實生涯中,取得長遠成功。

另一方面,由於排名中有一半是跟就業有關,包含:
雇主評分 (Recruiter assessment score) 15%
就業成功率 (Placement success) 35%—細分為「平均薪資與獎勵」 (Mean starting salary and bonus) 14%,與商研所就業率 (Employment rates for full-time master's program in business graduates) 21%
因此short-term goal與alternative goal,以及skills developed與why mba,可以說是面試中至為關鍵的題目,佔整個面試中至少一半的重要性。原因很簡單,因為只要沒答好,就無法就業,就會拉低學校排名,只能忍痛把你ding了。

而多半人在沒受過專業生涯管理訓練的狀況下,面試都會風聲鶴唳,特別是最剛開始的Career Goals,尤其是如果不知道這些生涯目標是從哪來的,以及為什麼?(請見前文Walk-through Resume)
面試官的撲克臉要是眼神一變,申請人就會以為講了學校不想聽的,「犯了大忌」,而嚇得差點尿褲子,或是見風轉舵改答別的,那就直接ding了。
又另外的alternative goals也必須與原始的生涯驅動力有關,不然會虛無縹緲、不切實際。

事實上,就算是哈佛或麥肯錫面試,一切都來到”Mutual Fit”這個關鍵。
MBA面試是在模擬就業情境。然而就算是就業面試也是一樣,公司在面試你,你也在面試公司。在看互相適不適合,有沒有能耐接下公司最大的案子,帶領產業變革。

而這個適不適合的條件,取決於生涯三要素--興趣技能、性格養成、專業能力發展。
興趣來自於性格養成。而性格養成來自於以家庭為核心的成長背景,是一個叫做「環境情緒流體」的東西,每天在我們的幼小心靈中成長,並且在家庭及學習、就業等求生過程中累積經驗,久而久之會成為我們的求生本能,而來用這些經驗背景來應對各項生存挑戰。
這些特性有重複性,能夠預測未來生涯,而在專注地培養後,能夠造就長遠成功。
如此學校自然會仰慕申請人的高度自我了解與成功可能性,從而請進學校,與其他師生教學相長。

二是Contributions/Unique contribution
由於班級的多元性與管理經驗,是案例討論時的關鍵,本身就是一項教育產品。因此要問申請人對班級多元性有何貢獻。
這要從三驅力所整合的關鍵生涯品牌出發,各自與兩年求學其間的教室內外活動、甚至畢業後價值做結合。
多半會分三、四個面向以上來回答,這樣會讓學校有「數不清」的錯覺,然而當然還是會回到生涯驅力與個人品牌,才能一以貫之,而也不會出現過度發散的負面印象


三、再來會問一些領導力問題,包括Greatest leadership experiences。與其拿成就來比大小,又事實上履歷上都看得到,其實學校真正想看的是履歷與essay上看不到的東西--思維邏輯與決策過程。

就像馬雲講的:人生最重要的資產,是失敗。
或像喬丹的父親講的,當你修車試過一切方法,還是找不出問題,那就表示答案快出現了。
這種逆境求生的能力,在推薦信里有問,就是Resilience回復力。
而這種回復力的根源,來自於”drive”成功驅動力。
只要找出性格上為何會出現如此強烈的drive,再配上方向,就會出現career goals。
然後配上gap analysis(現況與目標中的差距),自然why MBA、why now與school fit就會出現; 同時也會成為leadership motivation與vision。
一切都是為了成為一個better leader而做準備。

所以除了前面所問的career goals與why schools之外,對於這類領導人培養的問題,interview會包裝成類似「暗黑leadership」的問題。
例如:Constructive feedback、setback、handling difficult/laid clients/persons、persuade others who had different ideas
就拿各類相關事跡來回答就行了
有問professional leadership的話,就回答工作上的經歷
沒問的話更好,越personal的故事越好,原則上是以最近三年的題材為佳。
但若是在成長過程有克服過某人生障礙,那就更棒了
今年有個案克服幼年氣喘,後來變成十公里山路馬拉松冠軍
在這個川普動蕩時代,上了加拿大兩間最強的MBA,而且都拿獎,再加三年工作簽證。

後面有可能問一些實事問題
例如:如果你是川普,在近日的北韓核武風暴下,該如何處置?
再來是Your most admired leader in history?
這問題很合理,若要成為偉大領導人,總會關心一下歷史上的偉人是怎麼做的吧~

四是各類創想奇幻類題型
不過跟前面所提到的領導力與貢獻差不多,都是以生涯驅力與個人品牌出發的結合。

有了這些概念之後,最後的觀念建立,就是qualification迷思的破除。
並不是要看如何能講得讓學校覺得有誠意、有故事,而是要反過來,要能超越學校的格局,幫學校完成其競爭目的—擊退排名上的對手。
這樣才能讓學校景仰你,錄取你進來當活招牌。

而要如何能有這樣的自信?
靠的就是self-awareness,以及長年以來對於興趣熱情的經營,和對自我性格的瞭解與環境掌控。
這樣會在面試中,自然到達一個「無欲則罡」的境界
會出現一種”Aura”氣場—得不到你,是學校/企業的損失
會出現極為強大的魅力,讓學校面試官都可能露出破綻
這種時候不只錄取,還有可能拿獎。
耶魯MBA獎學金就是這麼拿的。

最後就是Any questions to ask interviewer?
如果知道面試官是誰的話,趕快LinkedIn或Google一下背景,當然也有學校是保密的,如:MIT。
如果知道的話,可以問他當初為何選擇念或服務於這個學校
學校招生走向,與商學院面臨難題為何。
尤其對於川普無法預期的政治擺盪與排外策略。
這時其實申請人若有能在替代市場就業的能力,如日本、加拿大、歐洲等高薪市場,要趕快提出來。
這樣就差不多了~

上述都只是面試大原則
個人化還需要知道更多細節,才能更客制化也才會出現Aura。

Sincerely,
David 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