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何謂領導力2–選材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何謂領導力2–選材

繼上週,一般申請人在寫Leadership Essay時容易有的錯誤觀念,是認為要找最impressive最令人驚豔的故事, 然而卻無法定義怎樣才是令人驚豔,因為專業上這種定義本來就不存在。
另一方面,如果你是美國隊長的冷靜個性,卻講出浩克型的發狂型領導力故事,只會讓雇主與招生委員覺得你不知道自己是誰,很難在組織或學校中產生fit。
學校甚至會認為你在求職時會亂槍打鳥,影響佔了排名條件五成的就業數字,因而會先把搞不清楚自己是誰的申請人都先拒了。

而在不知所措的情況下,申請人只好到處搜尋相關資訊,卻發現別人的故事看起來一個比一個變態,自己怎麼相形之下一無是處?
因而產生挫敗感,甚至導致自信低落,最終落入惡性循環,終至潰堤放棄。

事實上,天生我材必有用!
不論是僱主或是學校,其實並不是在看誰的領導故事最令人驚奇,而是在看Who You Are,然後如何達成你的Career Goals,找到熱情工作,並且產生School Fit。
上週有提過,每個人的領導力都不一樣,而又必須要跟自身的生涯品牌一致,還必須要吻合Why Career Goals、Why Company與Why School,並且組合出無懈可擊的Candidacy⋯⋯等,究竟該怎麼做呢?

事實上,根據情緒方形西瓜的理論(請見前文),其實是反過來的—每個人在求生過程都早已具備這些特質與故事,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其實至少已經在環境中贏過三次:家庭、校園,與職場。
每個人在求生過程中,會因為達爾文進化論的「求取最大競爭資源」,而制約出各種行為習慣,並因為大腦為了將求生效能極大化,而將求生行為簡化為平均每個人三大求生技能。
這些求生技能會成為救命經驗,而自然制約成固定的行為模式,終其一生。
因此,你會發現自己的行為模式其實一直在重複,雖然看似盤根錯節,但其實底下只有平均三種核心驅力。而這些驅力因為是大腦在成長環境中,認為最有效的求生方式,因而會在成長過程中不斷以某三大軌跡持續滾雪球,直到現在,就像迪士尼城堡往天上打的許多道聚光燈那樣。而這幾道聚光燈,就會是你的領導力軌跡。

例如:
小華由於是獨生女,因為社群需求而培養了廣泛交友的人際能力。
長大後的生涯目標即是成為人資處長,協助每位同僚能在組織中各司其職,又能生涯極大化。
申請的學校可以是普度大學,其人資課程完整紮實,有如:Staffing Systems、

Compensation and Reward Systems I,及

Labor and Employee Relations (Industrial Relations)等特專人資課程。

那麼小華的領導力故事選材,就應該會是發明了某種團體互動遊戲,能讓同學與同事都能在群體中受到認同,並因此使某問題同學或同事成為中流砥柱。

而不會是如何在競爭之中一枝獨秀的故事。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