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Contribution題型解說2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Contribution題型解說2

雖說今年各校題型較往年不同,貢獻題型出現的比例不像過去幾乎每間都問,但仍舊有不少學校有問,例如:Wharton、Duke、Tuck...等,並且在面試時基本上是必問題,甚至當許多申請人在撰寫Essay時沒有遇到貢獻題,卻在面試時被問到時,沒辦法因為寫Essay時已經改過數次而倒背如流,反而有可能會出現一些麻煩。

典型的貢獻題型如下:

Second required essay: The Fuqua community and you

Instructions: Your response should be no more than two pages in length.

Fuqua prides itself on cultivating a culture of engagement. Our students enjoy a wide range of student-led organizations that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leadership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 fulfillment, as well as an outlet for contributing to society. Our student-led government, clubs, centers, and event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tudent culture and are vital to providing you with a range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Based o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qua culture, how do you see yourself engaging in and contributing to our community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其實早在今年八月時,為了協助申請人準備第一輪申請,筆者已經寫過一篇貢獻題的破解文。這次在年度死線的第二輪前,筆者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說傳統做法與理想做法的差異。

一般申請人在看到貢獻題型時,多半的反應都是不知所措,看不太懂題目到底在說什麼。究竟什麼是「貢獻」?
簡而言之,就是你有哪些能力或價值,又能用在學校兩年學習的哪些課內外活動?
或講難聽點,就是憑什麼要錄取你?
很簡單的比喻,就是像NBA選秀會那樣,大家拿攻守數據出來比。
然而,那只是初學者的第一步,還要看同體型、同位置、同球風的拿來比;
還要看每年各隊的排名與陣型缺口...等
但事實上,每位球員都有自己的性格特性與思想意識,並不是光拿數字出來比就行的。
申請也是一樣,每個申請人都有各自的風格與特性。

為什麼要提到這些呢?很簡單,因為對於沒有受過訓練的申請人而言,忽然猛一看到貢獻題型時,還真不知道該如何著手,而傳統做法最常見的應對方式,就是直接從履歷表上把成就列點剪下來貼上去,頂多貼上相關領域的課程,就硬著頭皮交了。

那麼將會陷入筆者上面講的,就像是NBA電玩初學者的做法,把球員只當攻守數字拿出來比一比,這樣將會葬送掉申請者的個人特質與風格,甚至不知所為何來,也不知該如何走出自己的風格,也難以像媒合球隊陣型缺口那樣,吻合學校風格與招生方針,更難以走出屬於自己的事業,成為學校的活招牌。

那麼理想的做法又是如何呢?
貢獻點原則上是以生涯三驅力:興趣、性格、專業能力所投射出的三大生涯品牌來做主軸,並以生涯金字塔為模型,從生涯目標、全球領導人哲學等頂點,回頭貫串出why school,並且同時跟學校結合成為業界最強,以突破對手競爭。

例如:某申請人的其中一大「生涯核心驅力」所構成的生涯品牌,是「友情」--從學生時代曾因為自大而受過排擠,而學習到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並因此而開始培養各式交友技能—從高中及大學時期多元興趣的培養、脾氣的修煉、到出社會拐個彎說話的技巧,以至交到三教九流的朋友,上至層峰人士,下至當兵同梯...等,甚至破了臉書記錄,頂到上限5,000名好友名額上限...等。如此的友情特質在選主修時就有展現,選了社會心理學系,並在就業時選了健康食品原料的國際業務類的工作,與其說為了業績而奮鬥,不如說為了交朋友廣結善緣,民以食為天,為了全球人民的健康,不斷地將觸角伸向世界各地,造福全人類。因此,不止業務創下新人新高,更創下「四海為家,出國不用訂飯店」的驚人國際人脈。
而為了能更有系統地讓世人更健康,需要MBA來學習全球領導力,及「產、銷、人、發、財」等管理專業。

而如此的特異功能,可以貢獻在MBA教室內的眾多課程,如:「全球經濟學」、「全球供應鏈」、「國際業務開發與行銷」、「跨文化溝通與談判」、「專業關係管理」、「消費者心理學」、「EQ」、國際業務推廣案例貢獻...等;
而也能貢獻於教室外的各類活動,如:team building、networking、求職、各類國際文化社團的社員招募組長、交換課程的區域代表、Guest Speakers聯絡員、顧問案之聯絡
窗口...等。

以此類推,當平均三大生涯核心驅力所構成的生涯品牌逐一搭建出來後,就會是一個非常強大又有個人風格的貢獻文。甚至,學校及未來僱主也會因為你對自身特性有如此深刻的了解,及所能產生的強大貢獻,而不惜高薪或是發獎招聘你進去,作為學校的活招牌,並補足企業人才缺口,帶領企業前進。

Sincerely,
Davi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