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9日 星期一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趨勢謬誤1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趨勢謬誤1

一手將奢華品牌LV從百年旅行箱品牌推往奢華時尚巔峰的前設計總監--馬克傑考伯說:「我從來不太管趨勢是什麼,因為你可以自己創造趨勢。」

距離年度全球商研所申請死線不到四周,理論上申請人們應該已經完成各大Essay題型,並交織出一整份天衣無縫的文件策略,然後正在進行推薦信策略研擬與推薦人向上管理,及針對各校將Application Portfolio做最後統整與收尾的動作。

然而,一般申請人最害怕的是,如何判斷到底什麼是申請策略?又與生涯目標及學校的關聯?
一般沒有受過生涯管理訓練的申請人,最常見的糾結是:到底該不該跟上申請趨勢?要不要將生涯目標定義為當前正夯的潮流?
當大家看起來都在追趨勢時,我不追是不是就落伍了?可是追了的話,我的個人品牌不就隨波逐流了嗎?

想當然耳,學校也處心積慮讓自己塑造出領導潮流風範的模樣,以利招生。

然而,趨勢是瞬息萬變的~且基本上是媒體炒作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收視率、收聽率、閱讀率等。反正看到看起來像趨勢的東西就報報看,十條趨勢看有哪條會延燒?有燒的賺到,沒燒起來的話,反正就再找下一條看似趨勢的東西,再來繼續報報看~

因此有可能從打算進修MBA開始,到準備托福、GMAT考試,到選校、申請文件的策略研擬,到撰寫執行,已經過了一年半載,趨勢變化也已經轉了好幾輪了~

這樣會出現「生涯路徑不一致」的結構性謬誤,會無法解釋大學主修、社團活動,以至工作選擇、陞遷轉職、業餘活動,以至生涯目標,到選校邏輯等,之間究竟因為多少趨勢追尋,卻又屢敗屢戰的不一致性,而終至「滾石不生苔」。

經過動輒百年演化的全球商學院們,當然也深知這個道理。
即便是哈佛、史丹佛如此號稱領頭羊學校,也二話不說,立馬將近幾年炒得沸沸揚揚、卻雷聲大雨點小的AI與區塊鏈等議題,悄悄地從首頁下架了。

那麼,每年各校收取成千上萬份的申請文件,且每個人都口口聲聲在追尋趨勢,看得審委都嫌煩了。
根據筆者在校擔任在學生獎學金學生審委的經驗,光一個午休時間可能就要看上動輒五十份申請文件,卻又每個都在講聽到膩的趨勢時,審閱者會內心不自覺地翻起白眼,OS:「Come on…not another one, please.」然後快速掃過跟前面那疊講得差不多的內容,確定了無新意後,就會丟入拒絕籃。

就史丹佛MBA審委的說法,「我們會翻箱倒櫃,看看拿掉這些外在條件後,你究竟是誰?」

其實,根據常年秒殺如耶魯等全球MBA名校獎學金的經驗,學校並不期望看到申請人去追尋什麼趨勢。
反而是顛倒過來,想看看申請人如何知道自己是誰?是哪些動力在驅使你往某個使命前進,又如何用你的生涯足跡,來證明你有不受趨勢動搖的熱情?甚至創造趨勢?

當你找到從成長背景培養而來的生涯驅力時,你會發現非你莫屬的使命在召喚著你,而你也會看出使命領域中的各種危機與轉機,並用你的生涯足跡,培養出能夠領導業界趨勢的能力。這時,你的熱情本身就會成為一種趨勢,而再頂尖如哈佛等名校,會為了成人之美,而將稀有的教學資源交給你,一同去改變世界,創造新趨勢。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