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5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畢馬龍效應於考試與申請之應用

九月底、十月初就要第一輪死期,占45%的名額,掐指一算其實只剩數周倒數,但考試卻遲遲難以突破嗎?

要申請第一輪的朋友們,在這段期間還必須搞定Resume、Essay、推薦信、申請表、成績單等等。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幾乎所有學校的第一題Career Goals,以及考試。

而根據畢馬龍期望效應,相信就會成真(請見前文)。
根據長年申請諮商經驗,凡能考上台政清交成或國立大學以上,GMAT自然就是700+,TOEFL也自然就是105+、IELTS 7+。
筆者甚至遇過眾多私立大學在自我信念的狀況下,考出700+/100+的成績。

另一方面,畢馬龍效應也對面對超大強度考試,申請人在地獄中死灰復燃的能力高度有效。
其中來自對生涯目標的精確了解,及強大動機的形成典故,還有對自我特性的定位。

唯有深刻了解為何而戰,及實際生涯策略,才能解出精確的Why MBA、Why now,及Why School,而後心如止水,一舉擊破考試酷斯拉。
並且將所有文件與面試一以貫之,達到無懈可擊的境界。

不然,人的潛意識非常神奇,會猶豫不決,然後選擇保護自己,在前景未明的狀況下,不要考高。
不然要是考好了,就真的要出去了,卻不知道要去哪裡,反而更危險。

又對於以排名威望領軍的各大商學院而言,對Career Goals與Who You Are的檢視與實踐,可說是錙銖必較、火力全開。

在權威排名U.S. NEWS中,除了學校互評(25%)、錄取率(1.25%)等不可抗力外,其餘可控評分的超過三分之二,皆是以「就業狀況」為基準,包括:
- 雇主評分(Recruiter assessment score)15%
- 就業成功率 (Placement success)35%—細分為「平均薪資與獎勵」(Mean starting salary and bonus)14%,與商研所就業率 (Employment rates for full-time master's program in business graduates) 21%。

其餘GMAT分數與GPA,其實只佔可控制評分的不到三分之一,包括:
- 大學GPA(Mean undergraduate GPA)佔7.5%
- GMAT/GRE平均分數(Mean GMAT and GRE scores)佔16.25%

因此,清晰的熱情生涯目標與進程,才是實際能使分數爆衝、又遠大於分數三倍的錄取關鍵,並實際經營成功熱情生涯。
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高分落榜了。

那麼,該怎麼辦呢?
不用擔心,行行出狀元!
放眼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是以經營興趣熱情為志業,不論趨勢為何。
也因此成功後,自然能創造趨勢。

而長年以來早已有科學方法,能夠快速依照「生涯三要素:興趣、性格、專業能力」,及情緒流體的「四定律、四本能」規則,來找出真實生涯目標。
再經過與現狀的差異分析(Gap Analysis),即可有效找出轉職與進修的需求與策略。

Sincerely,
David L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