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防疫期間如何在家提升生涯競爭力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台灣自疫情爆發以來,防疫成效傲視全球,感謝全體醫療團隊及團結的國人!大家都是防疫英雄~

然而防疫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減少不必要移動,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共勉之~

回顧十餘年前的SARS疫情,景氣一度低迷,但疫情總會過去,人們還是得吃飯~
尤其現在武肺疫情的防疫期間,若又遇到轉職窗口,該如何在儘量不出門的防疫期間,提升生涯競爭力?

一般人轉職時常見的錯誤觀念,就是打開所有人力銀行網站,海投履歷,然後不斷刷信箱看有沒有面試通知。
這樣會出現國中國文課本教的「以物喜,以己悲」的現象,拿到面試高興地飛到天上,沒拿到面試心情又跌到谷底~ 
如此循環經過幾周之後,很自然出現類似躁鬱症的現象,心情大起大落。

事實上,生涯準備在平時。
首先要做的是化解恐懼。

根據常年生涯諮商經驗所導出的「情緒流體」理論,一般人由於對競爭力與經濟穩定的恐懼,造成資訊焦慮、而頻繁滑手機的半強迫習慣,在疫情嚴重時會更加嚴重。
然而,根據「快樂優勢」一書,哈佛正念心理學講師尚、艾可提出最有效解決恐懼的方法,是「自我了解」。
在戴好口罩、勤洗手消毒,非必要不進入醫院與公共場所等防疫動作都做到後,其實可以練習放下手機,關掉新聞,閉上眼睛做簡單的冥想思考動作:
1)釐清並自我描述當前情緒,
2)找出造成正、負情緒的導因
3)將導因條列,並以XY軸分為「內在」與「外在」因素,及「可控」與「不可控」因素
4)
a. 控制「可控-內在」因素、
b. 檢討「內在-不可控」與「外在-可控」因素,因為很可能是錯覺,事實上其實是內在可控與外在不可控。這裡要小心「情感忽略」的現象,並需加入「常理」與「人性」等考量,不能把人當機器,或有「隨時都要有最佳表現」的不合理期望
c. 拋開「外在-不可控」因素,因為想了也沒用
5)做最壞打算、做最佳準備

待排除干擾、平心靜氣後,才能專注地提升生涯競爭力。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