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1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各校招生委員所說的「Holistic Approach」審核法到底是什麼?(上)

幾年前陪個案去看史丹佛MBA時,跟Admission Director聊過。

讓筆者印象最深的,是Adcoms會從頭到尾仔細檢視申請人的整體人生發展,細到會去推想申請人的大學室友大概長什麼樣子!


筆者也跟在校學生吃過飯,當時問了跟其他學校的學生有什麼不一樣,這位同學咬了三明治想了快要一分鐘,終於吐出一句話:”Stanford students are more self-aware."

如果有申請或面試經驗的朋友們,都會知道各校網頁都口徑一致地標榜著”Holistic Approach”「整全觀審查法」,不過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去韋氏大辭典查”Holistic”這個字,會跳出:
1: of or relating to holism
2: relating to or concerned with wholes or with complete systems rather than with the analysis of, treatment of, or dissection into parts 

如果查Wiki,會跳出:
「整全觀(holism)的主張,是一個系統(宇宙、人體等)中各部分為一有機之整,而不能割裂或分開來理解。根據此一觀點,分析整體時若將其視作部分的總和,或將整體化約為分離的元素,將難免疏漏。」

簡單來說就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概念。也就是說,並不是只有單一題或某幾題Essay「故事寫得漂亮」就沒事了。

相反地,是從整個申請文件包的整體結構,包含:大學主修及研究所成績單、所連貫出履歷表的進行中生涯發展How, Where & Why、生涯使命啟發與邏輯、技能需求與School Fit、智力及語言考試的發揮、選校策略(申請表會問)、領導力發展(包含校園與社區貢獻、職業領導力、挫敗與韌性、領導人願景等)、獨特貢獻、推薦人選擇與推薦點、申請表,到業餘興趣與得獎記錄,甚至Career Gap的理由,以至於面試等,甚至到死線策略、訂金策略、獎學金策略,與備取策略等。

由整體結構的”Holistic Package”,才有可能將職涯策略與申請條件提升到最大,也才有可能拿下猶如內定名額的第一時間面試,並且拿下錄取名額,甚至拿獎。

而這些都跟申請人從小的家庭、手足親友、同儕,以致長大後的長官、同事,所培養出的求生技能與「生涯三驅力」有關,才能找出為何而戰、又將如何帶領業界、貢獻學校。(請見前文「生涯三驅力」。)

相信大家都有露營的經驗,就用搭帳篷來比喻吧~
大家都知道帳篷搭建的目的有幾個:
- 營地要選擇與帳篷尺寸吻合的場地,不然搭不下或一半在懸崖外就糗了; 
- 營釘駐紮要釘牢,不會被吹走或搖來晃去; 
- 主結構柱與邊柱間的結構關係要穩固,不怕風吹雨打或塌下來;
- 空間延展性要夠可以睡一家人,最好像豪宅可以站著換衣服,不會換給別人看或換到一半被吹走了
- 房間與客廳分離,並且結構互相支撐,才能在下雨天在客廳也可以搭伙。
- 結構設計要簡單堅固,收搭方便又不容易壞,也能避免浪費,達到最佳設計與功能性平衡。   
...等

其中有幾個最核心的關鍵:「主結構柱的目的與堅固性」; 「主結構柱與邊柱間的結構關係」; 「帳內空間的延展性delta」; 以及「營地適切性」。

申請學校也是一樣。根據權威排名U.S. NEWS的條件,申請人可控制條件73.75%中,與就業相關的僱主滿意度(15%)、畢業就業成功率與起薪(35%)加起來就占了50%,在申請中占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重要性!(請見前文)

這就像帳篷主結構柱的目的與堅固性了。

然而,並不是Career Goals寫的煞有其事就行,這些動輒二十年經驗的Adcoms都經驗老道,會看大學(及研究所)成績單的校名、主修選擇、選課方向與得分、以至履歷表的公司品牌與職能成就關係,以及入職、陞遷、離職、轉職等的時間點,以至career gap及其理由等,來評估這個career goals是否可行?
實習與畢業是否能夠確實就業,會不會亂鎗打鳥?
能在案例討論與團隊專案中帶來多大的腦力激盪?
又能為學校帶來多少排名與宣傳的效益?

這時,生涯目標必須要吻合興趣技能、性格養成,與專業能力養成。這就是所謂的生涯三驅力,並且能實際達成真實生涯目標,才能說服學校能實際找到實習與畢業工作。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