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9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留學考試與生涯管理的關係1

1952年7月4日,一位叫Florence Chadwick的長泳女將,在成功雙向泳渡23英里寬的英吉利海峽後,挑戰從加州外只有21英里的卡塔利那島,游回加州陸地。

然而,在冰冷刺骨的海中,途中遇到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又有鯊魚在附近出沒,使她迷失方向,也看不到就在身邊的補給船。

在美國電視網的直播下,即便教練與媽媽在身邊的補給船上鼓舞吶喊,在連續游了15小時又55分鐘後,Chadwick因為陷入絕望,而選擇放棄。

可惜的是,當補給船接她上來後,才發現離目的地其實只剩半英里!

這項壯舉以令人婉惜的悲劇收場,卻成為一個歷史上的經典教材--透過自我了解與情境分析,來建立自信與毅力,才能一舉達成不可能的任務。


「明明連M7都有Test Waiver,那又為什麼還要準備GRE/GMAT考試呢?」

Wait...WHAT?!

這是MBA學制開辦超過一世紀以來,堪稱最為經典的好問題!!

不是應該試試手氣,申請Test Waiver先嗎?

短短100~300字的Test Waiver,竟能直接免去動輒比筆者當年當兵兩年還長的備考時程!比請醫生開心臟瓣膜脫垂證明還簡單!

那麼,字字珠璣的Test Waiver該寫什麼呢?


根據筆者剛出爐的熱騰騰經驗,成功協助GMAT 600出頭的無背景、無身份個案,在提交申請Top 20 MBA的五個工作天之內,隨即秒殺面試邀請!

並在面試後的短短4個工作天,直接錄取Top 20 MBA!


然而,當前包含M7以降等各校推出Test Waiver這千載難逢大放送的理由,還是以「疫情期間進考場不安全」為由。

然而,疫情三年已經發展出成熟的線上考試機制,又前幾週美國總統拜登已經宣佈:解除疫情緊急狀態。

那麼,免試入學還能跳樓大放送到什麼時候?

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只能先搶先贏!


如果不幸沒拿到Test Waiver,那究竟該考GRE還是GMAT呢?

均分差了快一百分是怎麼回事?又是為什麼原因呢?

該把一輩子用不到的幾千個單字背熟,然後去考GRE呢?還是該考難一倍的GMAT?

目標是齊頭式平等的700嗎?又怎麼知道不是680?還是750呢?


許多人在申請前的一、兩年就開始準備考試,為什麼GMAT/GRE卻還考不高呢?

根據筆者近20年的MBA生涯諮商經驗來看,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明確動機與目標,不知道自身的能力到底如何,又為何而戰?


而經過生涯挖掘的個案,由於對自身的出身、興趣技能與看家本領、生涯驅力與目標等使命召喚、以及Why MBA、Which Schools、Which Courses and Resources都有清晰了解,而產生強大的備考動力; 

並將視考試為協助準備大量case study的前哨戰,是跳板助力,而不是門神酷斯拉,

因而九成以上個案分數都會爆衝,動輒暴衝110分的所在多有!


說到目標學校,就只有動輒花費六、七百萬台幣的M7了嗎?

那麼便宜三分之一的Top 20呢?或是花費不到一半、甚至能拿全額獎學金的Top 50~100呢?

每間學校因為治校理念、校風聲譽、重量級教授、產業專長、校友分佈、招生策略,甚至地理氣候等,除了在排名上列在同一頁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相似性。

又該如何設定目標學校呢?


而最根本、也最實際的:Career Goals到底是什麼?究竟為什麼要念MBA?

還是要念MS或Ph. D.?還是要考證照跟轉職,才能達成生涯成功?

Why Now?是今年就要去念嗎?還是哪一年呢?

又具體欠缺哪些技能?

又究竟是哪些學校,才能實際幫助你取得這些技能?


「A到A+」一書中的至理名言:優秀是卓越的敵人。

沒有清晰的生涯目標,不知為何而戰,亦不知究竟要修哪些課程,不知該聚焦哪個使命生涯,將永無登峰造極之日。

即使M1畢業也救不了你,反而可能成為包袱,甚至笑柄。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