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1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第一輪悄悄來到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第一輪悄悄來到


小弟是資深職業生涯顧問、暨MBA申請顧問David Lee,先前擔任過NSHMBA美國最大MBA徵才會(現擴大更名為Prospanica)的首位華人官方職涯顧問,並曾創下「出口民調滿分」紀錄。 
從業近20年來,成功諮詢大量個案錄取世界頂級名校MBA及獎學金,包含Harvard HBS、Yale SOM(Scholarship)、Cornell Johnson等眾多長春藤名校, 
小弟三生有幸,在坐三望四之年即突破財務自由,並拿下UNI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御用「SWLS」快樂測驗滿分, 
並成功協助大量個案錄取Google、Amazon、LV、Nike、Benz、PE/VC、管顧等眾多美國及國際工作,並實際實現快樂致富生涯。 

來分享史上最競爭學位--MBA的申請秘辛。


一轉眼就六月了。九月就是MBA第一輪,而明年一月就是「人生一決生死」的關鍵第二輪。

一個完整的申請輪次,要打造一份從真實生涯出發的無懈可擊文件,究竟要準備多久呢?

根據成功協助個案錄取Harvard HBS MBA、及拿下Yale SOM MBA獎學金,並能在畢業後真實實現生涯目標的經驗,

若不算考試準備的時間,則對於一邊工作、一邊申請的申請人而言,

從撰寫A字架履歷,到挖掘求生過程的生涯驅力、與投射真實生涯目標,

乃至Why MBA、Why Schools,

到擬定各校Essay策略,到撰寫與編修Essay五大題型及其變化題,

以及推薦人們來回討論編寫推薦信...等,

至少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甚至將近一年。


另一方面,沒有深刻而具體了解自身生涯驅動力、目標、與個人差異化的考生,分數考不高的。準備再久也一樣。

反之,小弟諮詢過生涯動力的考試高手們,九成以上分數都再出現暴衝。

光托福與GMAT/GRE兩個考試準備起來,少說也要半年到一年,尤其是對缺乏明確生涯驅動力與個人化生涯目標的考生來說,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拉長一倍,甚至更久。 

因此,若連同考試準備,加上生涯挖掘、選校,到Essay策略與撰寫,到編修,少說要花一年到一年半。

而對於已經考完試,而全職準備的申請人,從現在開始每天密集探索生涯目標、編修履歷、選校、修改Essay與推薦信,則老天眷顧的話,九月第一輪還來得及丟出一、兩間。

不要白白浪費了各校第一輪開放45%席位的寶貴機會。

然而,對於一邊上班、一邊考試,卻低估了全球競爭的激烈程度,而想要在兩個月內丟出申請文件的申請人,除非是在「投胎競賽」時就贏了,否則不可能。

筆者從近20年來的MBA生涯諮商經驗歸納,想錄取頂尖名校的條件,其實聽起來像商學院認證AACSB諧音—是「ASSBC」申請要件American, Successor, Score, Bribe, and Cheat--身份要同時是政商名流接班人、又有美籍、又同時是超級學霸與高分牛人,

不然就是賄賂或作弊,別無他法。

不然對凡人申請人而言,可以說是鐵達尼撞山,必死無疑。

這點在Netflix中的熱門紀錄片「買進名校」之中有詳盡說明。


一般申請人以為,「申請世界名校MBA,就是把Essay弄漂亮一點。」

大錯特錯。

就像柔道不是靠手的蠻力,而是要靠整個身體的力量去摔人是一樣的道理,何況是全球最競爭的MBA學位~

需要經過深刻仔細的生涯探索,知道自己的各種生涯驅力與個性特質從何而來?又為何會有如此的生涯經歷?又生涯使命為何?如何化作具體的長、短程生涯目標?

然後Why MBA?Why Now?Why This School?

又能對學校有何貢獻,能比每年各校數千名來自世界的富二代申請人更強?

否則,整份申請條件會出現各種謬誤。

要嘛生涯目標來路不明,要嘛大學主修與選課走向、分數等無法解釋;

或是求職、轉職邏輯不清,或工作成就散落各處;

或是課餘、業餘與公益活動不知所為何來;

要嘛Why MBA、Why Schools、Why Now無法解釋;

甚至是Essay內容盲目追尋趨勢,千篇一律,缺乏熱情,解釋不出為什麼要你來做?

或是文件東一塊西一塊,或是跟推薦信無法貫串; 

或面試裝模作樣,看到面試官眉頭一皺,就趕快見風轉舵...等。


而重新申請會難三倍,因為多數學校只問:重新申請期間的進步為何?

然而,重新申請多半間隔不到一年,除了考試分數以外,難以有什麼資歷上的暴衝,多半又會再被學校拒一次,那麼隔年申請又會再難三倍...以此類推。

一開始的吃緊撞破碗,變成欲速則不達,到頭來多半只能被迫放棄一生一次的留學夢,而後眼睜睜看著條件差不多的同溫層扶搖直上,成為自己的頂頭上司,自己做牛做馬,卻讓別人去吃香喝辣。

根據長年申請諮商經驗,第一輪早鳥能比第二輪面對較少競爭。

既然未來要當企業領導人,應該要具備高階策略腦,在申請上就掌握先機,現在到九月死期前,先衝至少兩到三所學校,儘早卡位較少人爭搶的45%席位。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尤其是可以先衝一兩間保底學校。第一輪若有錄取,對第二輪的心理壓力會減輕非常多。

不要把雞蛋全都放在第二輪。

如此第二輪的心理壓力可以有效減輕,文件完整度與品質也能有效管控。

以哈佛為首的招生委員們,維持了無遠弗屆題型:“...Tell us about your candidacy.”

疫情後,Top 30的絕大多數學校或許是因為疫情,導致招生辦大量裁員的關係,將題型簡化成只剩一題Career Goal,及一題開放題,推薦信也多半只剩一封,大大提升了全球海量申請人競爭中的鑑別難度。 

對絕大多數未受過引導的申請人而言,可以說是瞎子摸象。

只有在最深刻的自我了解中,才能從真實生涯面向抽絲剝繭,找出真實的why MBA, why now, why schools。


本週六下午一點「2023真實生涯管理暨MBA申請講座」

在台大二活亞里斯多德廳,歡迎大家搶得真實生涯與申請先機~

大家加油~


Sincerely,

David L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