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Online MBA vs Evening MBA答疑

問:                                                               

                                                                              

我有試著在板上搜尋過關鍵字”online”,但僅找到一篇2017年的文章,               

鑑於疫情這三年對於產業與教育環境造成許多變動,加上個人條件的考量,             

想再了解看看各位對於Online MBA與Evening MBA的想法與建議,                      

非常謝謝各位的回答與建議。                                                     

                                                                              

我具身分且目前在美工作快8年,綜和之前台灣工作經驗共11年,                      

從未在美取得任何學位,現在基於                                                 

1.基於對商管的興趣與工作使然,想增加商管智識,                                 

2.提升個人價值,對於未來職涯變動時增加籌碼,                                   

3.取得美國碩士學位,是在我的bucket list中,                                    

所以開始認真考慮讀取MBA學位,但因仍需維持家計,                                

僅能考慮Online MBA或Evening MBA。                                              

                                                                              

基於學費、ROI、學校名望與交通方便性等考量,我目前僅鎖定CUNY Baruch一家。       

                                                                              

透過網上搜尋以及參加學校舉辦的說明會,我大概清楚這兩者上課方式的主要區別,

但我更想了解的是:                                                              

1.縱然事在人為,Online MBA的課程是否會相比輕鬆?我想比起輕鬆,                 

 我更在乎能否有效學習。                                                       

2.就業方面,對雇主而言,Online MBA與Evening MBA是否有所差別?                  

(學校就業資源服務不列入討論)




答:

本週的公益解惑文,就拿來回這篇好了~


上週就有看到這篇,不過由於板上高手臥虎藏龍,想說先等等看有沒有高人出來回覆,之後小弟再出來獻醜也不遲~


Online MBA其實十幾年前就有了。

當初成立的目的,是為了給那些絕對無法前來上課的遠距學生,所開闢的一個多元進修管道,同時也是學校多開了一個獲利管道。

並且人數更為彈性,不至於受到絕對的教室座位多寡而限制。

當然,也成為疫情期間,為了隔離目的的一個安全上課的管道。 

然而,一分錢一分貨,實體課程相對於較為便宜的online MBA而言,實在有太多用錢也買不到的好處。


小弟當年在美國念MBA時,也曾經上過某門線上課程。

另一方面,小弟在出國念MBA前,曾經半工半讀六年,因此對半工半讀可說頗有心得。

由於疫情的危機狀況已經解除,因此如果時間與體力允許的話,原則上會建議念evening MBA,有下列幾點原因:


- 領導力學習與實地演練 

- 課堂上的即時案例辯證學習

- 實體操作類課程,如:多方談判、上台演說練習、肢體互動遊戲、角色扮演模擬...等

- 線上課程的打字速度、閱讀速度及搶答速度,其中課堂發言參與度動輒佔學期總成績20%至50% 

- 課業互助 

- 團隊合作

- 口說能力與肢體語言表達能力

- 各國口音與肢體語言辨識,及即時互動能力 

- 見面三分情的同學情誼與革命情感

- 課餘私交機會、友情深度,跨文化與跨領域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 

- 師生互動的廣度與深度、office hours、師生感情,以及印象分數 

- 在校社團活動之領導經驗

- 管顧案合作

- 在校與EMBA學生及其他科系學生的互動機會

- 校園內跨科系競賽與合作機會 

- 創業討論 

- 企業高層蒞校演講、互動,與徵才

- 企業參訪

- 大量實體社交機會,與就業互助 

- 各類派對、酒吧互動機會與經驗,及令人畢生難忘的各式舞會經驗

- 釣金龜婿或釣千金的機會,甚至滿足移民目的 

- 校園內各國文化社團體驗式活動、表演,與互動 

- 校園經驗記憶與團體身份認同

- 海外交換機會 

- 令人血脈噴張的球賽現場觀戰與主場優勢

- 課程價格與時間心力投入

- 雇主觀感 

…等。


先來簡單分享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是小弟當年在美國念實體MBA時,所上的一門線上課程。

那門課是必修課,科目是行銷管理。

當時不知是因為教授看錯上課時間,還是出了什麼意外?反正就是無法前來實體上課,因此整學期都是用線上上課的方式進行。

另一方面,或許是教授時間喬不過來還是怎樣,那門課是我們full-time MBA跟EMBA的同學們一起上。 


雖說當年沒有這樣現在這麼方便的會議軟體,可以看到每個人的鏡頭。印象裡是只聽得到教授的聲音在上課,其他同學都是用打字。 

不過就算現在有強大的影音會議軟體,但是有那麼多同學,每個人鏡頭那麼小,看到跟沒看到似乎也沒有什麼差別,說實在很難認得誰是誰。

總而言之,那堂課雖說印度裔女教授的邏輯研究能力超強,讓小弟覺得有在那堂課中,學到邏輯嚴謹的思考方式; 

 但除此之外,什麼也沒學到。甚至不認識任何一個同學。


什麼領導管理、或是課堂最關鍵的案例討論時,所需要來自多元文化與各領域專業的同學們的現身說法、課堂上的開放辯證、案例角色扮演模擬、課堂上需要臨時組團的小組答題,甚至是同學間的爆笑互動、甚至是搶答時的互相衝康陷害遊戲、師生間的幽默互動、隨堂小考、企業參訪、企業高管蒞臨演講、辦公室政治演戲模擬、同學們課餘的餘興活動...等種種實體課程該有的體驗式學習,全部都沒有。 

 

由於還是有滿大量的團隊作業需要完成,但由於是線上上課,線下大家各忙各的,雖說小弟念的是full-time MBA,照理說有的是時間開會討論,但與其說是團隊合作,不如說是時間到了一人交一塊拼圖出來,大家根本沒有心力或意願預約時間討論,更不用說課餘的同學們線上活動。隔著一個螢幕,同學們相隔幾千公里,根本可以說是大家下課就人間蒸發,能閃則閃。 


這或許就是因為沒有「見面三分情」的關係,大家沒有實體互動的同學友情,誰也不關心誰,也不在乎哪個同學是哪個國家來的,或是誰曾經從事過哪個專業。


即使有同學上課發言,分享案例相關的業界現身說法,但由於根本記不得誰是誰,而下課後或課餘時間,也沒有時間或機會互動。

因此覺得如此的線上上課方式跟實體的效果差距之大,可能連實體課程效果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另一個故事是有點相反的情況。筆者在研一的第二學期時,曾經去兩個國家交換--捷克與墨西哥,各半個學期。

十分有趣的是,原本在美國念書時,小弟發現由於老美們土生土長,雖然可能來自於不同城市,但基本上那是他們的國家,即便在新的城市念書,也算是熟門熟路。

老美們不會像外國同學那樣願意住宿舍,而是各自在離校有一段車程的地方租屋,以享受課餘時間的自由與獨立生活。


然而,這對絕大多數第一次來美國、尤其第一次出國念書的外國學生而言,由於剛開始都還是會有語言與文化障礙的關係,外國學生們傾向住在學校宿舍,以便在課業上及生活上互相支持幫助。

對於非英語系國家的外國學生而言,每天要念動輒數萬字的大量案例,還要寫個人功課、開會做團體報告、參加社團、企業參訪、找工作,甚至創業(小弟當時就是研一時創業至今),根本睡眠不足,大家三不五時漏掉一、兩個功課,是常有的事。

那麼,就會出現一個很奇妙的現象,就是外國同學互相都還滿熟,但都跟老美不太熟;

而老美都跟老美熟。除非必要,不然老美不見得會跟外國同學熟到哪裡去。


不過,這種情形在出國交換的時期,會出現逆轉。

反而因為老美同學們去到語言與文化都有大幅差異的環境,反而變成老美會想盡辦法跟熟悉交換當地語言與文化的同學黏在一起,深怕落單,否則就有可能迷路回不了旅館、或是因為聽不懂外國教授的口音,而漏掉兩、三個作業; 

或是錯失文化饗宴及在地嚮導帶領旅遊的機會; 或是最根本的人身安全問題與毒品問題...等。

小弟就有一個老美同學,年紀輕輕才25歲就嗑藥過度,某天就忽然掛了。


雖然原po有提到已經在美國工作多年,而也打算在紐約念MBA,基本上會像是小弟上面講的,老美同學們在自家大蘋果念書的情況。尤其紐約生活五花八門,會有更大的機會是老美一下課就不見蹤影,花天酒地去了; 

但仍舊比線上課程有更多的機會,因為實體的互動而產生友情,甚至帶你一起去嗨皮一下~ 


長話短說,MBA之所以是全球最競爭的學位,而且不用寫論文,原因就是因為誰都想當上大老闆、發大財。

而美式MBA百家爭鳴,所引領風潮的「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互動式的領導力實體演練--幾乎在各個課程之中,都會有大量以案例與管理模型為基礎的團體角色扮演模擬訓練,其目的就是訓練學生們在畢業後,能夠實際進入職場進行領導管理工作。


由於三年的疫情緊急情況已經結束,員工們紛紛回到企業上班,所需要的領導管理還是回到傳統實體的面對面溝通模式,尤其人有許多行業無法WFH在家上班,而需要在企業的實體設備中進行現場作業。如此實體的領導管理專業,是online MBA怎樣也訓練不了的。


順帶一提,原則上申請MBA不會只申請一家。

不然風險實在太大了,一個萬一就要隔年再來。人生苦短,沒那麼多年可以浪費。 

其實紐約的學校一大堆,有私立、市立,還有州立。

光私立的兩所超級名校,由於evening MBA都是給上班族裡面的,就像小弟在MBA前半工半讀六年一樣,白天工作大家累得要死,晚上沒有人要念書的啦~


學校為了開闢財源,原本對evening MBA的入學條件就很寬鬆~ 排名幾乎可以說是排好看的,分數門檻也瞬間自由落體。

尤其是有身份,又有在美國的大量工作經驗,入學條件會彈性非常多!


小弟兩三年前曾經成功協助有身份的個案,以GMAT 500+的超級低分,連續拿下兩家Top 20 full-time MBA的獎學金!創下史上最大分差的連續獎學金紀錄!

至少比學校公佈的均分低了超過150分! 

並且成功協助該個案,以將近全獎之姿,進入某專項排名全球第一的最fit名校就讀; 並且於畢業後,實現真實生涯目標~

這就是真實生涯管理的威力。


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肆虐三年,大家隔離在家裡,積蓄都花完了; 

又遇到美國為首的通貨膨脹,美聯儲瘋狂升息,造成美國與瑞士銀行如骨牌般接連倒閉,而造成全球對經濟大蕭條的預期...等種種因素,造成學校招生困難。

原本被大量富二代及紅三代佔領的名校名額,出現了大重置(the big reset)。


學校之所以現在靜悄悄,可想而知是在忙兩件史無前例的大事:

一是如何留住今年已經錄取的學生來入學,因為根據準統計官能(quasi-statistical organ),保守估計應該有接近半數的錄取學生,因為積蓄虧空而「抽單」,乾脆拉倒不念了; 

二是面對新年度招生,在美國總統拜登宣布疫情緊急情況已經結束的狀況下,要用什麼理由,來合法地降低招生門檻,使全球申請人提高就學意願,來申請入學?

這就是為什麼GMAT要考修辭學的道理--可以冠冕堂皇地將不合理事物合理化。 


那麼,套用經濟學101與談判學101的基本常識,以這兩年小弟的觀察,不用說是evening MBA,即便是full-time MBA,也將會是史上最好申請的一年! 

甚至可能有眾多名校會因為招生不足,而倒閉大吉。

在這種千載難逢的亂世之中,學校為了維持最基本的營運、不倒店,很有可能飢不擇食~ 

而也因此,申請人有可能雞犬升天!


希望有回答到您的問題~

:)


Sincerely,

David L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