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6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目標產業與職能與MBA申請關係1

- 常態分佈的生涯背景與未來方向

早在近20年前,筆者開始幫數千名各國個案,諮商生涯管理至今,個案的產業與職能,向來都是現「常態分佈」的狀態。

此現象可謂天經地義,不證自明。


有個案是人資背景想持續進修,卻經生涯諮商後,挖出來其實是服務流程設計天才;

有公關背景個案,挖出來適合做國際棒球賽事的IMC整合行銷傳播;

有量化分析背景想念供應鏈MBA,挖出來發現是時尚精品總經理個性;

有傳產財務管理個案,挖出來適合做手工卡片CEO;

也有事務所高層特助,挖出來是管顧天才;

也有個案在事務所與金融業,挖掘後還沒念MBA就進了VC;

...等等不勝枚舉。

透過此生涯管理工具所投射出的熱情生涯,成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且放諸四海皆準。


- 背後原理:「情緒流體的求生制約」

這背後的原理是一個筆者稱做「情緒流體的求生制約」的生涯管理定律: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受到資源支配者與資源競爭者間的「環境情緒七巧板」夾擊,而在夾縫中求生存的過程中,因為成功經驗正強化,而形成的「情緒方形西瓜」。


由於這是每個人所習得「最佳求生技能」,並成功取得利基,因而未來也將持續以此經驗來面臨未來挑戰,而選擇最佳生活模式、價值觀順序,而至進修組別、主修、選課、教授、同儕、課餘活動、假想敵、畢業目標、交換課程、公益活動、打工,甚至感情等;

以至於畢業後選擇的產業、職能、老闆、組織文化、同僚、競爭對手、業餘活動,與感情與婚姻對象等。


根據此定律,就像「大象的腳環」—過去求生經驗造成未來求生技能,將可以依據生涯三驅力(即超越父母的前三大技能,將成為興趣技能)推導出「不用工作的工作」:完全吻合興趣與個性的工作,進去就做自己,不再有「星期一症候群」,並且在享受快樂的過程中,持續致富。


而由於「物以稀為貴」的原則,由於每個人的DNA都不一樣,且在成長過程中的「環境情緒七巧板」也不一樣,每個人所習得的「情緒方形西瓜」也都不一樣。

因此會「沒有競爭」 --因為早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的大腦與身體,早就已經幫我們準備好了求生利基,以及興趣技能與個性特質。

而這些興趣與性格特性,會自然帶動專業能力,但反之不然。

能力並不會帶動熱情或性格特性。


只要我們釐清這些生涯驅力,並重新排列組合,自然就能不再工作,並且用快樂來「長大聚寶盆」致富。

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皆是如此。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