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1日 星期三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同声传译背景申请m7求建议

問:

各位前辈好,最近临时决定想要申请mba项目,但非传统背景(翻译专业),对未来一直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希望通过读mba探寻不同的可能性。希望各位前辈能指导、给点建议,是否有希望申请m7?因为很喜欢英国,本来目标只是牛剑,但考虑到就业,所以也开始考虑m7。也不知道我这样的背景,读完mba是否有希望进入咨询行业?或者有其他建议吗?非常感谢。

背景:台湾私立top3本科,英国文学专业,gpa3.97。两年英国硕士,世界三大高翻院校,同声传译,merit毕业。几段国外志愿者项目经历。一小段自由工作经验,给非洲某国总统、联合国某机构总干事、缅甸大法官等做过翻译。在大型外资银行做翻译半年,后入职Fortune top30的大型金融集团担任外籍高管助理到现在两年半。

申请mba的一大诉求是想要转行,虽然日常工作参与很多金融项目,但主要工作内容还是同声传译/翻译,不想再做翻译类工作。另外,虽然一硕专业很强,但学校不够好,一直有个名校情结…工作几年后,也很想再回学校当一年学生。


请各位前辈帮我看看,我这样的背景是否可以试一下?对选校、未来工作,欢迎建议。

非常感谢!!!



答:

筆者曾經處理過相似個案,成功申請上常春藤康乃爾MBA,甚至拿到史丹佛面試。畢業後在美國已經經歷了四、五個頂尖品牌工作,現在已經拿下綠卡,在美國落地生根。


同步口譯有幾項特性:一個是了解溝通方背後的隱藏內容或意圖,一個是國際性,還有需要多種能力配合,包含:反應速度、領悟力、記憶力、聯想力、多工處理能力、抗壓力、智力、肢體語言閱讀能力等都要非常強,甚至還需要自圓其說的能力,以及跨領域的學習能力,及大量閱讀能力與策略思考能力...等。


根據筆者長年的生涯管理諮商經驗,會喜歡同步口譯的個案們有幾種常見的心態:一種是個案在成長過程中,其父母或家人的溝通常有某種隔閡,而使個案想要搞清楚對方心裡真正的意思。

許多父母沒有受過溝通訓練,但又為了顯示其權威性,常常話只講一半,另一半的話沒講完藏在心理要人家去猜,或故意不講,有時是為了隱藏某種不能明講的秘密,或故意讓別人猜不到其真實思想,但卻又要求子女順從。

在這種成長背景下長大的子女,會對溝通方背後的心意有所好奇,並且視其為挑戰,而從事同步口譯。

尤其,如果能夠以幾乎同步的速度下,將對方的心意完整的翻譯出來,是非常驚人的專業能力!必須有超強的理解力及同理心,才辦得到。

 

國際溝通是一種專業。若要轉往商業,則最接近的是國際行銷與公關,因為是品牌對消費者的溝通。

但要看原p的興趣是否真的在於國際溝通。因為成功是跟著興趣走,而不是跟著能力走。 


原po的行為模式還有幾種特性,就是:追求優越性,並且能有超強的學術能力,對國際事務有興趣,能夠追求世界級的卓越,以及跨領域適應力與創業能力。 

這部分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原po希望能往管顧諮詢發展,因為就是符合頂尖競爭力、及跨足廣泛領域的條件。

然而,行行出狀元。只要具備高度的自我了解,找出從獨特生長環境中的求生與超越,所養成的具體興趣技能組合,也就是「生涯三驅力」,再投射出快樂致富的生涯目標,然後專注地追求卓越,登峰造極,誰都可以達到卓越的境界,並且快樂致富。

而當點出業界洞見與產業問題,分析出具體的技能課程需求,對應到有提供這些課程的學校,這樣名校自然會因為超高申請精緻度而錄取你,甚至發獎學金。 


而能夠在台灣及英國就學,尤其英國學費與生活費頗貴,顯示家境應該不錯。

筆者諮詢過許多喜歡英國的個案,因為英國曾經是日不落國,其皇室正統與工業化影響持續至今,甚至連英文的腔調都甚感優越。

然而一般人沒事不會需要這麼強大的優越感。

就一代心理學大師阿德勒的說法:優越情節來自於自卑情結,並且有鏡像關係--內心有多自卑,外顯就有多優越。

然而這多半不是個案自身的問題,而是成長環境造成,尤其是父母造成。

傳統環境的父母若是從事非興趣工作,或自己得不到幸福,由於早期沒有親職教育的觀念與專業,不知該對子女如何管教,只好有樣學樣,學習他們的父母或慣老闆,而使用責罵或貶損教育,使子女內心誤以為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而造成自卑感。

這些子女長大成熟後,就會出現對優越感的追尋。


而對國際事務有興趣的個案,其中一種常見的現象是--父母成就高,子女會往國際發展。這出自生物無數年演化而來的「青出於藍」本能。 

還有另一種常見的個案,就是其所成長的環境週邊稍嫌枯燥乏味,也會追求國際發展。


而原po如果有如此強大的學術能力,要看高中發生什麼事?為何大學只念到私立名校? 而且還是在台灣念。

有一種可能是,成長環境中有某種推力,將原po推出成長環境的束縛。

有時候是家庭的管教或環境限制過多,而造成反作用力,使原po想要離開生長環境,而到外地發展。


碩士已經在英語系國家念過,可以免托福。

GMAT分數考高的話,M7有機會。有強大的學術能力,理論上GMAT應該可以考很高。或是考GRE,單字量會是優勢。

國際行銷最強的是西北Kellogg,對於一般二年級選修十門課就會畢業的情況下,它光行銷選修課程竟然可以開出23堂!

但其實它因為排名的關係,為了要追高畢業起薪,其實早在七、八年前西北就轉往管顧發展,行銷反而只是一個招牌,真的往這方面主修的學生反而不多。


英國校名不用擔心。頂尖商學院在看的是:申請人在專業領域中的競爭力排名。

既然能夠從世界三大翻譯名校畢業,本身在專業領域中的競爭力就超強!勝過校名好聽、但專業不強的學校。

並且原po在事業上能夠擔當大任,能夠連續擔任外國總統及聯合國等國際級翻譯,理論上看過各種國際佈局及溝通策略,應該會對國際策略感到有趣才對。


但奇妙的是,整篇文章中除了英國以外,並沒有看到原po有其他興趣與熱情的跡象。

唯一有興趣的英國文化,其代表的象徵意義是皇家優越與正式感。

許多喜歡優越感的個案,都有類似的現象。

然而,這就表示興趣領域都不在目前討論的範圍之中,而是有某個潘朵拉的盒子藏在某處。

這部分要需要原po多提供一點資訊,關於個人的興趣與休閒時期的愛好。 


口譯背景要轉管顧諮詢,原則上不太可能。

管顧要有強大的財務會計能力、商業分析與量化能力、跨部門協調能力,以及對大量管理案例的經驗與知識,還要有研發能力、以及成本控管、供應鍊及精實管理能力、談判能力、甚至是生意頭腦、街頭聰明,與殺手本能等。

還有強大的領導力與溝通能力,來統整各部門之間的協調; 以及對各企業在該領域之中的競爭策略,與理想模型,還要有洞見,能夠看得到該專業領域的未來。 

然而原po目前已經當金融大頭的外籍高管助理兩年半,卻對綜合管理及財務興趣缺缺,那麼表示興趣應該在其他的領域。

這部分要看原po在非興趣工作的消耗下,下班後的休閒娛樂活動中有什麼共同元素,才有辦法判斷具體興趣事業方向為何,也才能進行「需求分析」(Gap Analysis),來看究竟欠缺什麼領導管理技能,才能決定Why MBA與Which School。


Sincerely,

David L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