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emy.idv.tw/phpbb2/viewtopic.php?t=28878
Q:
dear davidlee0222 我的問題在.... 我本身對於thunderbird很有興趣 之前就準備過cbt和at (但成績不佳) 不過又跑去工作... 去年十月辭職準備 ibt考過一次(慘敗) 現在先準備at 想知道thunderbird的ibt課程風評如何 上來傷咖求助各位學長姐 我明白讀書是自己的事情 其實到哪裡唸都一樣 可能一直沒有考到理想的成績 所以心理很慌.... 最近大家都在問申請的事情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不是時候 @@ anyway 也祝大家申請順利
A:
學校的PreMBA課程不錯
不過另外一門托福ibt準備課程
據小弟泰國死黨親身經歷的說法
不太需要砸個三四千塊美金來請家教
也沒什麼太大幫助
台灣的補習班技巧解題法應該厲害多了
不過現在的ibt難度提升
只有整體語文實力提升才有實質幫助
ibt即使衝個八九十分
來這裡的都還是鴨子聽雷
另一部分是看起來樓主工作資歷不多
雖說學校率取門檻是至少兩年經驗
當然也有人天資優異工作不到兩年就進來的
但小弟個人建議沒有工作個四五年還是不要來的好
這裡不是來唸書的
是來打世界大戰
連八年經驗都不一定吃得消
就這幾年看下來工作四年以下的唸完跟沒唸沒什麼太大差別
每年進來二三十個人
幾年下來到現在在美國找到工作的一隻手可以數完
原因很簡單
這裡各國老外都是六年八年十二年經驗
連日本韓國來的都平均八年
一半是公司不然政府派來的
平常上課討論高來高去
提問等級及經驗分享都是超高國際水準
找不到什麼破綻
步調又超快
我們家小台胞們除了小弟不要臉猛舉手每天打硬仗以外
大夥多半都扮演後勤支援角色支援零星炮火
問題是在美國沒貢獻就等於不存在
每天開會三個會也沒辦法貢獻
Peer Evaluation組員評分都沒幾分
拿了個文憑哪也去不了
找工作各國老外人家都五年八年經理或創業家
台灣的都是兩年還已經加了當兵
撐完OPT還是要回國
花了三四百萬來留學沒有產生極大效益
可以說相當可惜
等工作久一點實戰經驗磨夠了
來這裡打世界大戰才有上場領導機會
出來也才懂得如何與實務結合
在職場上帶領企業前進
李大衛生涯管理中心
NSHMBA美國最大MBA徵才會 首位華人顧問
世上最快樂的人!你也可以~
Never Work Again, To Get Happy and Rich!
“I've been admitted to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Thank you!” - Ms. W
“I got in from Amazon!” - Ms. H
"透過Career Branding讓我更清楚目標與個人特色,在PE面試備受董事矚目,順利進入公司擔任Associate。非常感謝您!” Ms. L
“我把興趣變工作了!” Mr. L
MBA數百萬豪賭,選校寫Essay苦無頭緒?
熱情生涯在哪?
簡單三步驟: 生涯三驅力,機會管理,個人品牌行銷
davidl@mbacareerfitter.com
Monday Blue Buster 週一MBA生涯公益答疑日~
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Career Explorer]有沒有人要一起準備面試?...丟出申請文件後的規劃...以及漫談 (v)
(此文為往年的申請策略分析)
Q:
想找人一起準備面試,因為我的補習班同學乃至身邊的朋友,大多延遲到明年,剩下我孤軍奮戰。
A:
樓主經歷有持續成長趨勢,性格也有積極度,有基礎管理資歷,GMAT有競爭力,尤其是名校出身。
關於延畢,還有延伸分析。
因為審核時,第一件事就是先算年齡與年資。
原po大學念了五年,不管是什麼原因(準備研究所、找工作等等),成就路程就慢了人一步。
另外一大罩門是人為因素。
樓主一個月丟了16間,不到2天就丟1間的深入度,不被拒絕也難。
光這個問題,應該對這封早來的拒絕信,至少有6成以上貢獻。
MBA不論是否名校,都跟個人職業生涯息息相關。
而MBA不是一個目標 而是一個訓練歷程。
就像筆者某次開車兜風時,聽廣播聽到的一句廣告:
"It's not about finding the best offer, it's about the fit."
對學校與對申請人而言都一樣。不是把身上所有東西丟出來武器陳列,就會有學校念。
而是申請人到底生涯要去何方?
若想創業的話,有無創業嘗試或經歷?
若想走VC路線,是否有無任何興趣、性格,或能力的不可取代性,非做不可?
又為何與學校相關?
因為人的生涯再怎麼走都還是一條路,不是三條。
真的創業過,就會知道像哈佛商學院講的--創業家最缺的不是錢,而是時間。
若真的長程目標是創業,則年齡與家庭因素能不能夠支撐?
這些問題要在申請前就探討出來,才能提出一個完整的進修計畫,也才能具體地算出到底缺少哪些技能?
Q:
想找人一起準備面試,因為我的補習班同學乃至身邊的朋友,大多延遲到明年,剩下我孤軍奮戰。
第一個問題:Emory為何這麼早拒絕我?
我在2/1 deadline丟出Emory application, 這一輪的decision deadline 4/1,不過我卻在2/29收到【好人信】遠遠早於decision deadline,我有寫信去要feedback,不過不抱期望他會回信。
Emory 這麼早拒絕,讓我擔心是否在我的申請中有出什麼大問題、有致命的弱點?
或者是我的career goals and majors 不符合她的學校強項?
若是前者,我可能得要想辦法作出因應。
但我不確定到底是哪一個,所以貼到網路上來請大家指教,也當作個案分析留給後人一個經驗吧!
把完整的經歷貼出來坦白說須要一點勇氣,我也知道沒有人能代替Adcom回答為何拒絕,不過歡迎大家提供看法,檢視我可能的盲點。
個案分析,要有個案才能分析....
Brief: 1.Education: NTU chemistry 延畢一年(考商研所但沒上) GPA far blow 3.0
NTU EMBA 學分班(‘04~’08,僅是學分、沒學位,但有成績單) GPA 4.0
2.Experience: 68 months
20 months- 傘兵 特戰營人事官
3 months- local assessment management company focus on foreign exchange and options
45 months- 台塑career path: engineer in PVC plant, assistant product manager and project manager for POM(一種工程塑膠)
3. Test: TOEFL PBT 580 with 5.0
GMAT 720 with 4.0
4.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LuLaLa Club/ Tour guide 工研院產業分析師課程certificate (有些學校申請時我把這項放在Education中)
5. Essay (career goal) short- VC/ Angel fund
long- entrepreneurship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6.簡述:除了到大陸出差四趟(包含一次和競爭對手談合作建廠外),沒有其他國際經驗。
台塑期間負責評估一個超過十億台幣的擴建案,去年三月向七人小組(董事會)報告並準了之後,我六月離職全心準備考試。
7.申請:因為1月初才考完AT,大多數的學校都只能申請第三輪或最後一輪。
我一共要丟16家,除了策略性丟了CEIBS外,其他都是美國US News Top 30。
我希望focus on two majors: Entreprenership/Finance,Essay中也是這樣表達。
除了三家還沒丟外,拿到Emory 好人信,拿到 CEIBS interview,其餘石沉大海。
大多數學校的Essays我都以台塑/部隊的經歷來寫,後來準備Stanford(未丟)和Duke(剛丟)才把社團/活動放進去。
尤其Stanford那篇”What matters most to you”讓我寫得很高興。
第三個問題:申請後的規劃? 因位辭職了,申請完之後有很多的時間,
A.我現在可以做哪些準備,以利日後到國外能縮短語言適應期?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具體的建議?(我去了解過台大語言中心、LTTC和外貿協會的課程,不過,我對這些課程能否達到我想要的目的抱持問號)
B.除了語言外,這段期間(大概五個月)可以做哪些事可以活得更精彩或充實?
或者對MBA life/ post-MBA career 有幫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什麼新奇的想法或已經在商學院的前人的看法。 先說聲感謝!
列了一大堆問題,但只是剛開始而以。
漫談,就以後再慢慢談...
A:
樓主經歷有持續成長趨勢,性格也有積極度,有基礎管理資歷,GMAT有競爭力,尤其是名校出身。
不過有幾個關鍵點應該是被拒主因。
簡單說是4個部分:托福、生涯目標、GMAT,與Why School。
先講結論:
首先是托福成績。光這個單項就會致命。
疫情前,托福滿百是Top 30 MBA的基本門檻。99分直接拒。
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在權威排名機構U.S. NEWS的排名中,
語言條件直接關乎畢業就業數字,佔排名條件的50%,是申請人可控條件66%中的四分之三強!
當然疫情後,申請人與學校的「買方/賣方市場」出現逆轉,就另當別論了。
現在有多所Top 10 MBA免托福,包括:Yale、MIT、Duke(這3所是本來就不用),以及U Michigan Ross。
第二跟第三面向分別是生涯目標與GMAT,要一起講。
雖說原po的GMAT有破7字頭,就一般生涯目標申請Top 20 MBA而言,算是綽綽有餘,
但由於短期目標是VC/angel investor,這是年薪動輒15~25萬美元的「敏感目標」,跟Management Consulting管顧業同樣都是申請中的「敏感詞」。
沒有絕對必勝的把握,申請時不要隨便提出這幾類目標。
尤其是短程目標。因為畢業就業數字直接關乎學校的排名。
畢業就業成功率佔排名條件的21%,是申請人可控條件66%的三分之一強!
因此,生涯目標與過去學經歷背景如果沒有顯著連結,則這21%會直接歸零,基本上就能直接決定了被拒的命運。
不論VC看起來畢業起薪有多高,看似佔了排名條件的14%,但這個「生涯連連看」的學經歷與目標連結若無法建立,則畢業起薪吹得再高也沒用。
不過最致命的問題,出在原po的生涯管理,尤其是興趣、性格、與能力與VC的適切性,以及proven track。
原po的學經歷與生涯目標難以連結,要簡單分為兩部分討論:
一是最根本的--化學與創投有什麼關係?幾乎為零。
就目前資料而言,可以說沒有任何線索,能夠推導出「短期會走VC,並且到長期創業」的生涯目標。
雖然有基礎的經歷,但沒有往上橋接目標的學經歷條件,以及缺乏興趣、性格、能力等生涯要素,足以將塑膠廠經歷接到創投,還要接到創業。
雖然有基礎的經歷,但沒有往上橋接目標的學經歷條件,以及缺乏興趣、性格、能力等生涯要素,足以將塑膠廠經歷接到創投,還要接到創業。
這種目標設定法,是典型的「射箭畫靶」--看到一個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蘿蔔,就不論三七二十一先靠過去再說,卻沒有任何目標設定的動機與條件。
這就像想把水電解出黃金是一樣的道理,根本不可能。
雖說有EMBA學分班且GPA 4.0,但畢竟不是學位,沒有經過高強度競爭的入學考試及畢業論文,難以證明如何具備VC的高階金融能力。
反倒是原po的化學主修與塑膠產品工程經歷,還需挖掘出背後由成長環境培養出的興趣技能為何,如此將能投射出真正適合原Po的興趣使命生涯。
而這項尚未投射出來的生涯路徑,想必並不是VC,不然大學應該直接主修金融才對,也不會在塑膠廠工作,而是在金融業才對。
那麼,一旦將這項非原po不可的興趣使命投射出來之後,就會變成「這項無可取代的使命如果不是由原po來做,就會沒人做了」。
然後,就會出現"uncapitalized opportunity"「未被商業化的機會」; 而原po反而捨近求遠,沒有把自身獨特的興趣、性格、能力找出來,卻以己之短攻人之長。
這在商學理論中,是跟商業犯罪差不多意思,可以說是不允許發生的事件。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到處都在發生。
這就是缺乏生涯管理對自身、乃至產業的危害。
另一方面是Academic Rigor。
VC的競爭性有點像NBA,是全球金字塔的頂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又幾億人裡只取幾百人,因而全球有千千萬萬人擠破頭,想搶進這份高薪、高社經地位的高大上工作。
因此,在學術上若沒有三兩三,別想上梁山。
原po雖是台大高材生,但或許因為考大學前用力過猛,造成彈性疲乏; 又忽然放開享受「由你玩四年」的大學生活,而造成GPA far below 3以及延畢。
即便GMAT成績滿強,但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學術能力有強到能晉升世界級競爭。
想要申請頂尖MBA、再進入VC這條路,GMAT至少要760以上,才算有足夠的競爭力。
關於延畢,還有延伸分析。
因為審核時,第一件事就是先算年齡與年資。
原po大學念了五年,不管是什麼原因(準備研究所、找工作等等),成就路程就慢了人一步。
又全職備考,那麼原本可能80個月的資歷,掉到68個月。
未來如何能成為高速步調的大格局成就者,跡象相當有限。
目前並沒有哪部分生涯歷程,可以證明是異軍突起的黑馬。
那麼對學校而言,只好先拒了再說。等哪天申請人準備好了再來。
另外一大罩門是人為因素。
樓主一個月丟了16間,不到2天就丟1間的深入度,不被拒絕也難。
光這個問題,應該對這封早來的拒絕信,至少有6成以上貢獻。
尤其是VC與創業為何需要Emory?
VC是極為稀缺的職位,幾乎可以說都被M7畢業生搶光了。
學校如果發現對申請人的生涯目標愛莫能助,即便申請人條件再強,也會忍痛拒絕。
Emory Goizueta MBA是由可口可樂前董事長兼CEO的Goizueta先生贊助冠名的。而可口可樂的強項在於無敵的世紀產品力,乃至全球行銷與策略佈局能力。
與其說與VC重點投放的科技業幾乎無關,不如說與PE私募基金較為有關。
學校想必是看到如此風馬牛不相及的目標投射與選校策略,可以說對學校幾乎沒有深入的認識,也沒有直接關聯。
如此勉強申請,不過是浪費申請人與學校雙方的時間與資源罷了。
MBA不論是否名校,都跟個人職業生涯息息相關。
而MBA不是一個目標 而是一個訓練歷程。
就像筆者某次開車兜風時,聽廣播聽到的一句廣告:
"It's not about finding the best offer, it's about the fit."
對學校與對申請人而言都一樣。不是把身上所有東西丟出來武器陳列,就會有學校念。
而是申請人到底生涯要去何方?
若想創業的話,有無創業嘗試或經歷?
若想走VC路線,是否有無任何興趣、性格,或能力的不可取代性,非做不可?
又為何與學校相關?
審委要看到申請人透過全面而深入的自我探索,找出興趣、性格、能力的獨特性,投射出強大的生涯熱情與使命,並有明確而具體的生涯足跡來佐證;
然後再將目標學校的MBA課程,一堂課、一堂課地拼出的課程計畫,配合上地理位置的產業臨近性與校方資源連結,才有可能有效地完成教育目的,進而錄取,甚至拿獎。
因為人的生涯再怎麼走都還是一條路,不是三條。
真的創業過,就會知道像哈佛商學院講的--創業家最缺的不是錢,而是時間。
若真的長程目標是創業,則年齡與家庭因素能不能夠支撐?
又創業內容為何?
因為萬丈高樓平地起,創業什麼都要自己來。
跟先前的經歷有何關聯?有什麼動機要走向創業不歸路?
因為萬丈高樓平地起,創業什麼都要自己來。
跟先前的經歷有何關聯?有什麼動機要走向創業不歸路?
又跟這間學校有什麼關係?
這間學校有哪些資源或特長,可以提供申請人這樣的生涯技能訓練?
剩下的要等有學校念以後再談。
人生不是MBA念完就會成功,反而是念完才是開始。
要走向何方?怎樣才能讓生涯發揮極大影響力?
又怎樣才能運用這樣的影響力來造福社群?
這間學校有哪些資源或特長,可以提供申請人這樣的生涯技能訓練?
剩下的要等有學校念以後再談。
人生不是MBA念完就會成功,反而是念完才是開始。
要走向何方?怎樣才能讓生涯發揮極大影響力?
又怎樣才能運用這樣的影響力來造福社群?
這些問題要在申請前就探討出來,才能提出一個完整的進修計畫,也才能具體地算出到底缺少哪些技能?
要去哪間學校修哪些只有他們開得出來的特色課程?
如此才能說服學校,把珍貴的學術資源交付到你手上,讓你學成之後造福社會。
Sincerely,
David Lee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