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己現在在哪: 檢視自己的學歷背景到工作經驗是如何轉折?
挖出自己在平均三至五年左右的工作年資中,有何興趣與成就?
這些成就在管理價值鏈裡的各大領域中,如:
市調、業務、行銷、財務、經濟統計、供應鏈、作業管理、策略、人資、領導學、創業...等,分別是哪些領域強?
哪些領域弱?
找出自己的多邊形。
b. 未來要去何方: 自己的生涯興趣與長短程目標動機究竟為何?
職業生涯由三項主要項目構成: 興趣,性格,與能力。
三項有因果關係。
前兩項會造成第三項
也有可能一、二項造成第三項
從自己的這三項職涯要素中,找出未來方向。
可依照縱向產業別,與橫向職務別來交叉。
如:IT產業的產品研發經理。
找出具體長短程目標為何。
c.隔閡分析 Gap analysis:
從上頭a項的"現在",到b項的"理想地"之間,差了甚麼?
中間所欠缺的技能,需要甚麼課程來補足?
為甚麼會出現想要進修商學研究所的動機?
又需要商學研究所中的哪幾塊系統知識,與實務訓練,才能真實的達到生涯理想地?
2. 課程選擇與媒合 Find the fit program:
當深度自我瞭解之後,自身強項與弱項所呈現的多邊形,
與理想目標之間的隔閡所呈現的gap area,
就成為尋找學校特性的比對基準。
運用這個 gap area 找出你所需要的主要元素,即可鎖定特定定位學校。
例如:三年產品經理經驗
對供應鏈有興趣,想以行銷為導向的供應鏈管理,
則可以選擇 MSU 的 Marketing & Supply Chain concentration。
兩年半廣告經驗,想走企業端產品行銷,
可以選 UNC Customer & Product Management concentration。
四年四大事務所經驗,想在會計領域晉升高階經理,
可以選 UT-Austin, UIUC。
五年消費性品牌經理,要挑戰世界級品牌管理,
可以選 Northwestern Kellogg, U Penn Wharton, MIT, U Virginia Darden, Indiana U Kelley, etc.
原則上,找出個人方向與鎖定學校特性後,
即可逼進出四到六所左右的學校,
再針對這些關鍵目標學校各各擊破。
學校特性可由交叉比對學校課程、ranking,與essay及推薦信等題目中找出。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