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4日 星期四

「Monday Blue Buster 藍色週一症候群」 生涯公益解惑:40退休 急流勇退1

問:

40歲 人生黃金時段 問問板上大家身邊是否有急流勇退的例子可以分享

家庭 : 已婚 雙方父母健在都無業退休 無子女 可能會生一個

財務 : 股票市值約2000萬 房子有三戶 房貸都還在慢慢還 都跟租金差不多打平約2萬5.

收入 : 家庭年收400(100+300) 年支出約150 含全部支出 當然也含稅

工作 : 高壓常常要加班

算算自己的投資報酬率可以高過年支出 再用緩慢的速度成長.

人生40精華時間 急流勇退 不在尋找什麼意義成就感

單純把時間拿來陪家人 低物慾生活也沒問題 就每天像放假一樣讓時間流走

或者直接公務員上班心態直到被離職 薪水還是很高 累積到45可以再多個1000萬以上.

最貴的是時間這個觀念隨著年紀增長 越來越讓人焦慮

薪水又很香 非常需要走下山頭奪回時間的勇氣

目前規劃是再做5年 安靜離職的方式來迎接退休 陪伴家人

有明明應該繼續拼卻倦勤的急流勇退走下山頭的同類

可以分享不被工作綁著時間後的生活嗎? 不工作之後的重心也要重新調配. 想參考 謝謝




答:

板上似乎有不少類似的問題。然而,不論是提問或討論,似乎都沒有討論到核心問題。

作為將近20年資歷的生涯管理顧問,看到這類問題,可以說用匪夷所思來形容也不為過。

當然,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獨立選擇的自由,並沒有任何「非要工作」或「非不工作」的說法。


首先,還是要讚許一下原潑的獲利能力!有如此的資產,堪稱已是人生勝利組~

然而,這類問題的思考盲點過多,多到都不知道的該從哪個問題開始討論...?

因此也需要幾週的時間來討論。 


這類問題,就好像忽然你的朋友跟你說,他這輩子不想再旅遊了。然後問你有沒有聽過誰有相關經驗,可以分享一下下半輩子把自己關在家裡、不再出門,是什麼感覺。


旅遊明明就超開心啊?! 活著就是要體驗充滿刺激與創造力的精彩人生,不然要幹嘛?

同樣的,當你找到興趣工作,每天開開心心地被非你不可的使命事業召喚醒來,恨不得天還沒亮就趕緊上工,享受著製作出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天衣無縫的藝術作品,並享受著以才會友、高手過招的樂趣~ 

並且因為從事興趣志業本身的無窮趣味,而使專業永無止境地提升,創造出物以稀為貴的價值,並因此被錢追,越活越有錢,就像被黃金火山噴出來的金礦岩漿淹沒一樣,想關門都來不及...只好在錢海裡面游泳~

同時也用獨特的興趣技能來幫助他人,助人為樂,越活越幸福,其樂無窮!


而這就是為什麼一定要用「興趣技能組合」來工作的原因。

沒有興趣的工作,就會像原潑一樣,對生命的引擎失去興趣,而導致連對生命本身也失去興趣。

如此絕望的心態,會在潛意識產生自我催眠,而「儘早脫離如此無趣的人生」。

這就是為何有許多退休老人,會老得非常快的原因。

相對地,卻有其他老當益壯、甚至有人享受工作到往生那天。

管理學泰斗彼得杜拉克,就是教書教到95歲過世那天還在教。


先羅列一下如此的絕望,會造成哪些面相的後果?

- 潛意識的自我價值否定:錯誤地以為自己這輩子沒有實現興趣工作的一天,也無法做出需要熱情灌溉、才能登峰造極的傑作。


- 缺乏透過生產以貢獻他人的「助人為樂」機會,將減少泰半的快樂泉源。 


- 錢很小,幾千萬買一間房子就沒了,半小時就能花掉。


- 坐吃山空,再多錢都不夠。


- 尤其是如果還要生小孩,幾千萬一下就花光了。永遠不要低估小孩燒錢無底洞的能力。


- 對經濟前景過度樂觀,殊不知人生說長不短,還有數十年要過,以每隔約十幾年就會循環一次的全球景氣,不知什麼時候忽然再來幾個全球金融風暴,財富都有一夕蒸發的可能。


- 退休後要幹嘛?自信需要價值作為燃料。沒有價值產出的人生,將會失去自信,而因為與周遭人群的價值感相形之下,出現「獨漏」,而造成各種關係矛盾。包括:夫妻關係、長輩關係、親子關係、親戚關係、同溫層關係、前同事關係、鄰居關係、社交關係...等,以及最根本的自我價值認知下降。 


- 員工思維與奴性。有如此的掙錢能力,何苦要待在慣老闆之下,受其虐待呢?


- 欠缺自信,有如此的獲利能力,想必還有更強的潛力,得以更上層樓。

否則如此具潛力的武林高手,竟然滿足於區區千萬股票市值與數間房產?

舉世聞名的投資家巴菲特,他老人家已經91歲高齡,仍然活躍於投資市場中~

而關於他老人家發跡的專書,最著名的一本「股神巴菲特的神諭」,其原文書名是"Tap Dance To Work"--「跳著踢踏舞去上班」,比喻他是如何快樂地享受工作~ 


- 缺乏開放性思維。覺得似乎這輩子不可能比當前的獲利能力更強。

殊不知每個人都可以挑戰興趣產業中的愛因斯坦,靠著專注興趣,來研發出業界的E=MC^2,直接結束競爭,並改變世界。

就小弟的親身經歷分享,從考不上心理系所,到靠諮商經驗,竟然發現了連心理學界研究兩個世紀也沒發現的「情緒流體」,並實地解決數千名生涯疑難個案。回想起來甚是諷刺,但也顯示要挑戰業界愛因斯坦的難度,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難。


- 即使有錢,內心卻沒有幸福感或希望感,因而沒有觸發生物傳宗接代的本能,並不喜歡小孩,只是為了生小孩而生小孩,或許只是為了順應與你無關的潮流、或同溫層壓力。如此不被關愛而被出生的小孩,其24小時、無底洞式的被照顧需求,將快速將父母的耐心耗盡,而將被當成累贅,並因為子女的身心靈需求未被妥善照顧,而造成各種的親子矛盾,而成為問題兒童,長大變流氓、太妹、飆車族,或社會問題製造者...等惡性循環的機會將大增。


- 身教勝於言教。如此對人生引擎絕望、乃至對人生絕望的個案,若有子女,則子女將會以父母為模型,而同樣產生對人生絕望的價值觀,不知興趣志業為何物,也不知什麼叫助人為樂。


- 錯誤地以為「人比錢小」,如此將怎麼追錢都追不到。老一輩的人有句俗話:前有四隻腳,去追它會跑走。

除非能因為辨識出自身在成長過程中,超越父母的能力,所形成的興趣,進而提煉後重組,並加以專注練習,使其成為興趣工作。

並因為興趣的關係,而在不斷享受執行樂趣的過程中,使專業永無止境地提升,而成為像太陽一樣的龐大質量,形成「人比錢大」的價值逆轉現象。

而因為萬有引力的關係,將各種需求吸來,自然就會在「打專業電玩」的過程中,反過來被錢追,而自然突破無止盡的財務自由。

每個人都做得到。


- 為了節省開支,人會下意識地否定各種事物的價值。如此將造成周遭人事物因為未受到應得的價值認可,而產生各種關係矛盾。


- 內心沒有幸福感的人,給不出幸福。而造成子女心中的幸福感匱乏,而產生惡性循環,造成一群不幸福的社群,而產生各種關係矛盾。


- 其他還有子女「物極必反」的問題,看到一味降低物慾父母,如此坐吃山空過一輩子,反而會覺得與其作為守財奴人生,不如揮霍,因而反而會透過物慾消耗,卻達不到幸福感。 


這類問題的盲點族繁不及備載。這週先分享到這裡,下週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Monday Blue Buster 藍色週一症候群破解」MBA生涯之公益解惑日--什麼叫Candidacy(下)

(續前篇)

而Candidacy之中除了就業以外,如果要說第二重要的,要算是領導力與團隊能力了。

這部分包山包海。包含:自我了解、熱誠與投入、成功經驗、團隊合作與領導、開創成功的能力與專業、無私、以身作則、體貼團隊成員的人性與溫暖、啓發團隊潛能的能力、聰明才智、對產業未來走向的知識與直覺判斷力、目標設定與策略執行能力、演說簡報與溝通說服能力、激勵能力、開放性思考能力、創意、冒險能力與創業家精神、成熟度、願意讓其他團員做領導者的雅量、謙遜與學習能力、分析與量化能力、力排眾議的勇氣與能力、道德與博愛,甚至幽默感...等等。(細項將會另文分享。)

而這些領導力與團隊能力有幾個功用,包含:
- 僱主需求=就業數字(請見Candidacy(上)篇)。長江後浪推前浪,需要有新一代的未來領導人來接班,將企業推往新局。
- 改變世界,而且最好是真的,還要能改寫歷史的那種。
- Case Study與研究目的=班級互動本身就是產品。成王敗寇。這世界上沒人知道領導力是什麼,而創新管理技術也日新月異。大家為了發財,都爭先恐後地瘋狂研究如何領導與成功。成功者放的屁都是香的,失敗者講什麼也沒人想聽。除了王文華。
- 當Student Ambassador,在學校網頁與部落格上發文,協助招生。想當然爾,需要一些鳳毛麟角的”Diversity”及”Competent”的學生,來製造一些視聽效果。
- Experiential Learning:要讓體驗式課程多彩多姿,例如:社團幹部要有人去競選、交換課程要有人把內容搞得有聲有色、演講活動跟公司參訪要有高手去提問、學生基金要能賺錢、顧問案要能讓付費客戶滿意,而且還要有成就亮點,能夠提升學校的威望,或同級學校間的差異化。
- 畢業校友名望與捐款。

當然還有個基本的Candidacy,那就是School fit,尤其是幫學校去與同級競爭對手產生差異化。而這需要申請人對自身興趣技能、性格養成,與專業技能提升的深度了解,也就是生涯三驅力,以及所投射出的生涯目標要如何改變世界; 又在生涯經營中,要把自己培養為什麼樣的領導人,又欠缺的領導與專業技能跟學校有何關聯,又如何能幫學校撐起最大品牌價值。

這一切的策略遊戲變成了一個application game。若想達到如此申請境界,需要知己知彼,然後將Candidacy在各式申請文件中,做策略性地調配,包含:成績單、履歷、申請表、Essay Package、推薦信、面試、考試成績等,以產生「最大申請條件Delta」。(請見前篇「何謂Holistic Approach審核法」及「最大申請條件Delta」文章)

Adcoms甚至會從申請文件的策略結構中,來評量申請人否有強大的Business Acumen,知不知道如何在與學校跳的這場申請華爾茲中,創造最大雙贏。若是連工具都不會用,連自己都賣不掉,又怎麼能進得了世界頂尖企業,還談什麼改變世界呢?

然而,留學生涯這種人生大事是命中註定,包含所念學位選擇、時間點、區域性與地理位置、校名威望,海外實習與就業,甚至是遇到真命天子等。

而這些專業工具其實十幾年前就有了。
因此,若是一味地猜測學校想看什麼,而不去挖掘、了解自我,甚至忘了自己是誰,命運就會是操之於人,任由學校宰割,甚至把自己的價值拱手讓學校論斷。
反之,若是以熱情使命來經營生涯,命運就會操之在己,不論錄取與否,你都在為了熱情事業的使命而努力,自然會成功,擋也擋不住。
就像日本經典漫畫「北斗神拳」裡的拳四郎,背負著人民的哀傷,而練成兩千年來第一個「無想轉生」,致自身死生於度外,而謀取人民的成功。

當產生如此頂天立地的生涯價值時,學校就會倒過來追你,而你也將拿取所需資源來更快地改變世界。
如此,校名也不過是你手上的另一個戰利品而已。這就是為何常聽人說「念MBA的都是一些不太需要MBA的人」就是這個意思。

只要能如此全面性而策略性地建構申請文件包,盡人事聽天命,老天爺都會出來幫你。屢試不爽~

Sincerely,
David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