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HBS與Stanford GSB的新題都公佈了






HBSStanford GSB的新題都公佈了
哈佛的第一輪更比往年都提早一個月
這兩間的題目都比往年更難了
哈佛只剩一題,直接問起為何錄取你
成敗都在沒有字數限制,所以要看申請人自己的判斷力跟策略
想要展現哪些內容,而這些內容如何證明申請人可以改變世界

Stanford GSB Essays難在只剩兩個核心題目可以展現
並且要在1100字內產生鑒別力,比以往又再少了五百字
實在可以用苛刻來形容
目的除了要訓練申請人的表達效能外
學校要申請人有更清楚的自我了解與策略
在更狹窄的空間裡展現全面性

因此兩校的關鍵都會落在簡歷、推薦信及面試
甚至哈佛還有面試後的反映題
需要平時就對時事及對領導力的思考與觀察
才能在極短的時間限制內,回覆全方位的領導思維

GSB往年的領導力題直接刪除
跟哈佛一樣,一切盡在不言中
就像挑結婚對象一樣
花言巧語都關靜音,看看對方倒底做了什麼
一方面學校大概認為以往的領導題都在比大小,意義不大
另一方面,學校應該是在發展策略上,直接把GSB變成「競爭力」的代名詞
所以只要問第一題的人生動機題
再問一題「憑什麼進來」就完了
這部份很明顯是跟哈佛在一鼻孔出氣、宣告是世界最頂尖的學校的同時
還架了哈佛一拐子,昭告天下GSB更在乎人性
不過這也突顯了哈佛的霸氣
「沒什麼好說的。就說說憑什麼好了!」

申請這兩間學校都要有強大的自我了解,與高質量的成就
成就的質一向比量來的更重要
也就是因此,GSB才會問招牌萬年題What Matters
而這也是申請人最頭痛的點
逼著申請人去面對自己最深忱的內在價值
必需要做全面而深入的自我審視
找出自己的驅動力,才能將過去的成就與未來一以貫之
並且言簡意賅的貫串出Why GSB
而也只有對自己有最清楚了解的申請人
才能有效地產生像雷射一樣高度一致的發展足跡與目標
而在幾千份申請文件中脫穎而出
另一方面,也才不會將命運落入學校的安排
而是一面發展自我以產生對社會的貢獻,一面成為讓學校欣賞的學生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MBA畢業生求職教戰守則(一)

MBA畢業生求職教戰守則(一)

小弟當年在美國最大徵才會NSHMBA上,擔任官方職涯顧問時,某個晚上陪當時的女友(現在的老婆大人)受邀到全球汽車龍頭的徵才晚宴去做第二階段面試。當時一位文質彬彬的黑人主管跟女友在用日文面試時,小弟沒事做,就在旁邊吧台喝著免費飲料,一邊看著這個奇妙的畫面。忽然間,來了一位常春藤名校MBA的白人老美,冷不防就聊了起來,問我是不是也喜歡汽車業。我當時有點傻住,只好老實回他說沒興趣,我是來陪女友面試的,而我是樓上的顧問。

可能是音樂太吵,燈光又太有情調,這位白帥哥似乎沒聽懂我的意思,一時不知為何,就開始練起他的面試來了。他老兄一股腦兒就把他的成就念了一大串,又有不知哪間大公司的實習經歷,還創業後來不知賣給誰,又去哪裡不知做了什麼公益等等。聽來聽去沒聽到有哪個是跟汽車業有關,最後問了小弟一句"What do you think?"好像要我稱讚他一定有好工作一樣。身為樓上的顧問,他的問題實在太多了,一時要跟他說也說不清楚,只好禮貌性的回他"Well...good luck!"之後就看著他得意洋洋的離去。

這位老兄幾乎把所有求職時不該犯的錯誤都犯了。多年後,為了解說求職技巧,剛好以他為對照組來進行說明。而這位老兄所犯的最大錯誤有三大面向:自我中心、光環迷思,以及合格心態。下面會逐步解說。

Build Healthy Mentality 建立健全心態
找工作最忌諱亂槍打鳥。隨著畢業時間日漸逼近,看到MBA同學們一個個都拿到面試時,感受到同儕壓力,甚至造成自我懷疑都是有可能的。有些外國同學甚至因為怕沒面子,所以到處搶著面試,在同學間看起來好像很有競爭力,但事實上可能都在亂槍打鳥,或也可能是由於低度自我了解,在時間壓力下所產生的恐懼,而導致求職亂無章法。不但沒意義,而且浪費勞資爽方的時間精力,到頭來一場空。

不過不用驚慌,要了解全職工作一次也只能有一個,而找工作是非常個人化的事件,會根據每個人的背景而產生極大差異,因此雖然同學們就讀同一所學校,並不代表在每個人在專長領域中的競爭力有任何關聯。因此要建立健康心態,要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別人比。

Self-Assessment 自我評量
工作與事業不同。短期內找到一份工作,並不代表著這份資歷會對長程的生涯有所累積,有時反而在兜圈子。因此「自我了解」可以說是在構築事業過程中,關鍵中的關鍵。可以把過去的各種經歷列出來,學經歷是同一個軸,從小學開始,把各個轉唳點的決策要素及興趣元素列在旁邊,然後找出共同點跟相異點,再來作比對;業餘活動也是一樣,把每個決策點跟興趣點的元素列在事件旁邊,進行比對。進階版可以把比對出的元素分為「興趣」、「性格」、「專業能力」,原則上會自然簡化為固定幾項驅動力,這些驅動力就是你的價值觀。你會發現過往的行為模式都是受到這些驅動力影響,反之,就因為有這些驅動力的長期驅使,你會發現一切經歷都其來有自,並且形成巨大的累積。當這樣的一致性出現時,它們會變成一把雷射槍,幫你聚焦,並且投射出未來生涯。

(待續)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CD Career雜誌 「答疑解惑」專欄 六月號問題解答

CD Career雜誌 「答疑解惑」專欄 六月號問題解答

外资银行投行金融IT support,职业发展前景迷茫求建议
先介绍下个人背景:
本科985&211理工科大学信管专业毕业,成绩一般(top15%)。由于个人兴趣爱好原因,对于编程技术类并不是很感兴趣,毕业后申请了WBS(UK)的偏向于consulting方向的ISM master,并有过UK本土机构的营销战略咨询项目经历。去年毕业后回国,现任职于一家外资银行资本市场技术部门,从事Reporting, Compliance, Settlement系统的运维支持工作。
通过一年的工作后发现,学习到的东西十分有限,每天无非是与用户交流然后报告issue给开发人员。由于要支持UK和US还需要倒夜班,就算升到manager可以上正常班但是还需要7*24 on call常会在大半夜被叫起来干活,所以基本没有正常生活。并且对于那些核心的business和技术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职业发展道路越来越窄(个人观点)。

个人优点:
1. 英语不错,沟通交流能力不错
2. 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本质
3. self-motivated (正在准备CISA和CFA)
缺点:
1. 技术能力一般,没有coding项目经历
2. 对于投行business知识欠缺
个人兴趣:
向往从事分析类、咨询类工作。

当时应聘时,本还有四大的两家offer,一家是做IT aduit,另一家是做technology consulting。最后还是选择投行IT部门,是被这个行业的光环所吸引,可是真正进入后才发现IT和核心的business基本无关。
现在鉴于自己还年轻,重新选择的机会成本不大,归纳了几个可能方向,希望论坛的资深人士能够给出一些建议:
1. 回去四大做IT audit,毕竟有大型投行系统的hand-on experience可以有一些帮助。但是薪资水平会下降一半,发展前景未知。正在准备CISA中。
2. 公司内部转做BA,待遇不会改变还可以做适合自己的分析工作。但是不知道可操作性如何,如果不行跳槽后转业的可操作性也不知如何。
3. 转行去做business,这个难度最大基本上得从头开始,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有外资银行的平台,但估计帮助不大。目前在准备CFA中。
4. 重新开始找咨询公司entry level position,由于不是应届生,工作经验又少,竞争力会下降很多。tier2很难了,希望能去boutique或者本土有前景的咨询公司。
5. 甲方IT 咨询,项目实施工作
6. 考GMAT,申请MBA,提升自己实力
如果有其他的方向,希望大牛们也能指点下:)。


A:
小弟曾處理過背景很相近的個案,對方對coding有能力也有興趣,是在MBA前做了跟您現在很像的工作,離職原因基本一樣,經諮詢後因為產生高度自己我了解,找出對風險、金融、系統商業化的興趣,因此沒有光環迷思,所以MBA後進入外企高端管顧,待遇不錯。中途一度因為管理者領導風格過硬,而轉往原先金融單位的BA,但後來因為實際工作與面試主管描述不符,因而再轉回頂尖外商管顧,發展新事業單位。關鍵在於做自己興趣的事業,因此即使工作量比先前大,還是能享受其中,不覺得在工作。

先恭喜您有高度自覺,知道自己有分析問題能力及外語溝通能力,自主提昇的意識與行動力也強,也知道自己不喜歡被動角色跟全工時。然而這種安全而穩定的角色,對一些人來說卻是求之不得!另一項好事是,您有好本科又有英碩,本科成績也好,不過對分析諮詢的喜好大過於對coding的熱情,才會沒有coding項目資歷,卻有跨界的營銷諮詢資歷。也好在發現了自己的光環迷思。

那就要看您當初選擇進修ISM的所謂「興趣愛好」為何?有的人雖對編程沒興趣,卻對系統問題的分析以及其商業應用有熱情,也有的人喜歡由上而下的系統管理,而不喜歡由下往上的系統建置;當然還有些人恰恰相反。

就前幾天,上頭提到的這位個案因為找到享受的事業,而請小弟吃西餐的時候,小弟就特別恭喜她說,終極生涯管理就是從高度自我了解出發,主動根據喜好條件的組合,來尋找條件吻合的事業,而不是盲目追逐光環與競爭力;而因為長期對熱情的專注所積累而來的能力,也自然會吸引相關職務機會,最後再依個人喜好來選擇即可。這名個案當初受到多間頂尖外商管顧及頂尖金控邀請面試,最後選擇了待遇最高、內容最享受、且發展最好的職務。

以您目前的選擇,1、2、6貌似是較可能的選擇,其中1要談發展具體工作內容與您的偏好吻合程度,以及前景為何。薪資要看您願不願意做短期犧牲。2在您尚未具備商管背景時,難度較高,因而有6的必要。然而6是獨立項目,可以分頭進行。3、4暫不考慮,原因是機會成本過大。5其實也可以考慮,然而會回到您不喜歡的編程。但是要有覺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人會好端端幫你把編程做好,還來讓你審閱。相反的,就是因為別人不會或不願意做編程,你才有飯吃。再好的分析師、專家、顧問,沒有傲人的基本工,是不要想成大事的。

找出興趣生涯,然後一門深入,才能享受事業、不覺得在工作,並因為長期積累出過人的能力,而在領域中獨占鰲頭。

Sincerely,
David 李

前 美國最大MBA徵才會 首位華人官方顧問
前 美國西北岸最大獵頭公司 Notus Human Capital 首位非美籍職涯經理
David Lee's MBA Career Management 創辦人
davidl@mbacareerfitter.com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About traveling.

Traveling to new lands helps me think. You'll see people live regular lives, with regular worries, needs, and hope.   You'll also see inspiring moments and shocking diversity such as people adapt to life volatility by hardworking or wondering. 
Then you'll understand even global hotshots like Steve Jobs and Bill Gates have their downtimes, but what makes them thrive is perseverance in their beliefs.

About "Self-awareness".

Self-awareness is vital. It can generate permanent inner peace and thus prevent you from spiral of vicious competition.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講座]真實MBA生涯管理 挖掘示範講座 六月一日(日)1:30pm~4:30pm 蛙咖啡松江南京店


「真實MBA生涯管理 挖掘示範講座」

免費示範如何透過「興趣」、「性格」、「專業能力」的挖掘,找出真實興趣生涯,並建立能與畢業多年後就業都一致的生涯品牌。
(案例皆以匿名處理,以保障個案隱私。個案多不克前來,因為多在海外任職。)

案例一:Ms. C 非M7獎學金正妹,離開美國私募圈,操盤大中華區奢華食品品牌

T大非商管科系,兩年廣告資歷負責頂尖電子品牌,career gap一年,經挖掘出喜愛配音、賦予事物生命,及休息期間重新尋找對品牌行銷的熱愛,拿下美國Top 15行銷強校MBA獎學金,實習進入頂尖消費品牌中國市場,畢業進入美國私募基金旗下單位任職,並獲公司贊助永久工作簽證H1b,一段時期後因高度自我了解而婉拒留任,回到大中華區市場任職,經營全球頂級奢華食品品牌。

案例二:Mr. T 金融才子中歐拿獎、交換好萊塢,拒私募、成為頂尖製片

MBA前任職外商頂尖投行,為了捨棄沒興趣的金融業、轉往興趣的影視業,而選擇念MBA。經挖掘後發現其以身作則、社群導向,及激勵群眾的興趣,並投射出為了發展華人製片募資機制的使命,成功拿下中國頂尖CEIBS MBA獎學金,並交換至好萊塢頂尖娛樂管理UCLA MBA。而後進入中國頂尖電視台實習,並於畢業後進入華人收視大戲製片廠。留美求職期間,由於高度的自我了解,婉拒了私募基金面試。

案例三:Ms. L 非名校正妹拿下頂尖外商管顧

非名校MBA畢業生,留學前於本土領導銀行建置系統,經挖掘出邏輯建構興趣及價值創造性格,以及串連友誼的個性,於MBA前即投射出「橫跨財務、風險、系統商務經理人」的生涯目標。MBA前後生涯目標一致,因而選課精準。畢業後獲多所世界頂尖管顧公司及頂尖金控公司邀約面試,得依個人喜好選擇興趣管顧職務,坐領高薪,雖工時長卻非常享受工作內容。因高度自我了解而捨棄美國實習,加速亞洲市場就業步調。

沒錯!生涯管理遠比校名重要~找出自己的Career FIT才是王道!

FAQ:
- 事業遇到瓶頸,卻又不知未來生涯何去何從嗎?

- 聽完無數成功申請人分享後,擔心自己申請條件不足嗎?該如何挖掘出自己的潛力與特質?

- Career goals寫給學校看以後,入學後就不能用了嗎?哪又何必寫呢?

- 自己的why MBA、why now講起來都跟大家很像嗎?

- 邊上班邊備考,不知為何而戰嗎?怎樣才能心無旁騖考取高分呢?

- 商學院這麼多間,哪間的課程資源才能實際幫助我,建構快樂生涯呢?

- 學校審核過程中,葫蘆裡在賣什麼藥?如何拿下名校獎學金?

快樂人生操之在己~ 你可以更了解自己!

「真實MBA生涯管理 挖掘示範講座」
時間:六月一日(週日)下午1:30~4:30
地點:蛙咖啡
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69巷5號(南京松江站4號出口直走5分鐘)

費用:免費

報名方式:由於場地座位有限,請來信至 davidl@mbacareerfitter.com
告知前來人數,並索取一份免費的Career Assessment Sheet生涯檢視表,以利進行現場互動諮詢。

根據往年MBA申請人及求職者反應,對MBA生涯管理產生需求的朋友們迫切性各有不同,有必要定期舉辦講座,以利不同時期上站的版友構築生涯。

Sincerely,
David 李

前 美國最大MBA徵才會NSHMBA 首位台籍官方顧問
前 美國西北岸最大獵頭公司 Notus Human Capital 首位非美籍職涯經理
David Lee's MBA Career Management
davidl@mbacareerfitter.com

www.mbacareerfitter.com
fb: David Lee's MBA Career Management
Blog: mbacareerfitter.blogspot.com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案例分享] 金融才子Mr. T捨棄私募基金轉娛樂業,拿下CEIBS MBA獎學金,進入收視大戲製片廠任職創意經理

Mr. T
MBA前任職外商頂尖投行,為了捨棄沒興趣的金融業、轉往興趣的影視業,而選擇念MBA。經挖掘後發現其以身作則、社群導向,及激勵群眾的興趣,並投射出為了發展華人製片募資機制的使命,成功拿下中國頂尖CEIBS MBA獎學金,並交換至好萊塢頂尖娛樂管理UCLA MBA。而後進入中國頂尖電視台實習,並於畢業後進入華人收視大戲製片廠。留美求職期間,由於高度的自我了解,婉拒了私募基金面試。

[案例分享] 非名校MBA Ms. L 成功任職世界頂尖管顧公司

Ms. L
非名校MBA畢業生,留學前於本土領導銀行建置系統,經挖掘出邏輯建構興趣及價值創造性格,以及串連友誼的個性,於MBA前即投射出「橫跨財務、風險、系統商務經理人」的生涯目標。MBA前後生涯目標一致,因而選課精準。畢業後獲多所世界頂尖管顧公司及頂尖金控公司邀約面試,得依個人喜好選擇興趣職務,坐領高薪,雖工時長卻非常享受工作內容。因高度自我了解而捨棄美國實習,加速亞洲市場就業步調。

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初談生涯三驅力之一--「事業興趣」(二)

事業興趣(二)
事業興趣有哪些特點?又要如何辨識哪些活動是事業興趣呢?

當年老虎伍茲已經贏得若干次冠軍後,仍不斷在找尋「最佳握桿」的突破方法,繼續揣摩在全速揮桿時,從下桿到上桿之間零點幾秒內的「轉桿」時機。因為伍茲曾在某次手滑時,無意間擊出了這種最佳握桿,而擊出的球比平時更直,並且遠了許多。如果能夠穩定的掌握這項最佳桿法,將能把當時已經穩坐冠軍的差距拉的更大,完全脫離競爭對手的威脅。後來伍茲在平日的五百桿練習時,擊出這種最佳握桿的次數,從一天個位數,到一天幾十次,到後來幾乎能夠完全掌控這種桿法。而後競爭對手說乾脆不要打了,因為每桿跟伍茲的落差越差越遠,會將你的信心完全蹂躪。

除了在進行活動本身會嘗到「甜頭」之外,在未進行該活動時,只要聯想到該活動,都會有愉悅感與刺激感,覺得此活動的某刺激點有無比的吸引力,因而對該活動朝思暮想,隨時希望能馬上排除萬難進行該活動,並在不知不覺中不斷突破障礙,產生進步。例如:賽車選手對競速時電光火石的速度感無法抗拒,就算在沒有比賽時,也不斷在揣摩高速過彎及超車的細微技巧,因而在揣摩過程中會不斷產生「啊哈!」的瞬間領悟,而使車技不斷進步。醉心於演藝事業的演員,也會在平時沒有通告時不斷揣摩演技,要如何演出某動人的一幕,需要同時將情緒、肢體語言、台詞、表情、走位等,做天衣無縫的展現,因而不斷在內心練習。而在練習過程的本身,當能在某次揣摩過程中能一次同步到位,會產生無比的成就感,而逐漸成為大師中的大師。

事業興趣的另一個跡象,就是當事人在進行該活動時,因為高度的專注,而會讓時間就像靜止一樣。就像伍茲或賽車選手,在揣摩桿法或過彎瞬間,因為專注於轉桿與進彎角度差之毫釐的拿捏,而使時間像靜止一樣。然而由於不斷專注於這樣的細微差距,時間會不知不覺過得飛快,早上才去練習場,打沒幾桿就天黑了。

初談生涯三驅力之一--「事業興趣」(一)

初談「生涯三驅力」之一--事業興趣

根據多年諮商經驗的心得,筆者對於第一大生涯驅動力--「事業興趣」的定義是:當沒有外力驅使時,個人會因活動過程本身的趣味性,而主動進行該活動,稱之為「興趣」;而由某特定興趣中,能因長期熱情所累積的成就,足以成為長期事業活動,稱為「事業興趣」。興趣乃是對活動「過程」本身所產生的愉悅感,想要重複此活動一做再做,甚而廢寢忘食。需注意:興趣所在意的並不是「結果」,反而是因為對於「過程」的興趣不斷的重做,享受其所產生的不同結果,並希望在不斷重複的過程中,提昇產出的效能。

舉例來說,有人喜歡操作咖啡機來煮咖啡,覺得在「操作咖啡機」的過程十分有趣,是一項藝術。在每次操作咖啡機時,享受其中對於各個旋鈕的運作功能、動作間的節奏掌控、技巧熟練度、間歇時間的些微差異所產生的微妙口感變化,以及從倒入咖啡豆開始操作咖啡機開始,到完成複雜操作而煮出美味的咖啡那一刻止,在過程中所享受的操作愉悅感與成就感,使得個案只要一有空就迫不急待享要跳上咖啡機,煮出一杯又一杯香濃飽滿的咖啡。持續從事興趣活動能產生愉悅感而至幸福感,造成長期的快樂。

然而,要考事業興趣來吃飯,甚至成為咖啡界裡大師中的大師,是需要長年的累積的。而這時就是「事業興趣」所能扮演關鍵的角色,使興趣者長期樂此不疲,且不致放棄。成功無捷徑。要嘗試一種咖啡豆在這台咖啡機裡的各種煮法,找出最能綻放其味的烹煮法;然後要試其他各種咖啡豆在這台機器中的各種烹煮法:再來當咖啡豆越來越高級,現有的咖啡機可能也不敷使用,而要升級為更高級的咖啡機,用更複雜、更深度的火候來烹煮,最後烹煮出世界一流的咖啡。

這其間會遇到無數挫敗,在嘗試新的烹煮法時,可能把珍貴的咖啡豆給燒了;或也可能咖啡豆的能耐大過了機器本身,而把咖啡機報銷了;甚至可能明明用一樣的煮法,怎麼口感天差地遠?煮了幾年以後發現是氣候變化的關係,或是咖啡豆在運送過程中受潮了等等。

曾有「一萬小時定律」指出要在某領域有所成就,必須要投入一萬小時才能成功,也就是一天八小時,一週五天,一年五十週,至少五年。然而綜觀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成為大師中的大師,沒有花上二十年、半輩子,是進不了名人堂的。而這些大師到頭來回跟你說:「成功跟著興趣走」。只有事業興趣有辦法讓他們堅持一輩子,而他們也會告訴你,只有高度的自我了解與健全的心態,才能讓你專注於自己的興趣,而不受外界誘惑。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一樣照著興趣走,卻無法靠興趣吃飯,或成為大師中的大師呢?有非常多因素,例如:不了解業餘興趣與職業興趣的差別、忽視天賦能力上的限制、誤解自身對職業興趣的驅動力與愉悅因子、決心與毅力、經濟面上的時空條件、研發能力與方向錯誤、心態上的不健全,等。例如:有的人因為對極限運動有高度興趣,而入行作起市場開發業務,卻沒發現其實真正的興趣是在表演飛車特技,那應該去做特技人員,而不是市場業務。也有人想開快餐店卻怎麼做也做不起來,後來才發現其實並不喜歡作菜,而只是喜歡參加餐飲課程,可以吃吃喝喝又聽講成功案例,那可能要吃遍大江南北,並由個人部落格開始練習寫食評,以其有朝一日成為專業食評;或是成為課程介紹員。

而「事業興趣」還需搭配「性格特性」及「專業能力」,才能發揮極致的效果,且待下回分曉。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理想的GMAT備考時程

在MBA申請的時程安排方面,許多申請人想說先把GMAT考到一個理想分數七百分,再來釐清生涯方向、why MBA、which MBA等議題。然而根據多年諮商經驗,這個順序是不對的。有幾個原因:

- 不知為何而戰,沒有明確備考動機。尤其對平均五年工作經驗的申請人而言,需要一邊工作一邊備考,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容易在準備過程中動力不足,難以激勵自己積極準備。或當備考過程中遇到挫折時,產生歇斯底理甚至一厥不振的現象。

- 可能因為沒有明確備考動機,而在面臨考試的龐大壓力時,容易分心,思緒容易游移到各種人生與前程相關問題,難以專注解題。

- 由於對自我認知模糊,對自我價值的信心薄弱,甚或在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容易受到信心上的打擊,誤以為考試成績就代表自己的聰明才智或生涯前景,事實上並無直接關聯。

- 有些申請人在實際生涯上,其實並不需要一個MBA學位,或並不是現在需要,而只是受到同儕壓力或對於未來的恐懼,因而於備考時力不從心,甚或浪費青春,而事實上可以逕行透過轉職或其他生涯機會管理,來直接達成理想生涯。

- 生涯目標的進程中是否需要轉職,以及轉職的時間點與轉職準備策略,都需要列入申請準備時程的考量。有可能在生涯的時間點上,需要先做轉職來產生生涯跳躍,並可同時使申請條件大幅提昇,反而比埋頭考試來的更有效。也可能需要等新工作上軌道後,才能專注備考。而真實生涯的進程永遠比校名更實際;畢業後求職時,雇主也是以求職者的背景資歷為主要考量,校名只是生涯競爭力上的其中一項指標,不代表生涯成功。生涯的成功在於深度自我了解,以及長期專注於熱情事物所累積而來的成就。

- 商學院招生邏輯是在模擬未來就業,考試分數謹是眾多評量因素中的其中一項,後續還有需要大量時間消化與撰寫的申請論文(Essay)及推薦信等,需要將短短幾個月的申請準備時間,扣除工作所需的時間與心力後,進行最有效的運用。

正確的申請流程,應該是先進行生涯探索與管理,不論自行探索或尋求專業協助,透過自我了解後,找出自身的興趣與性格特性的根本元素,投射出未來生涯目標。再來檢視目標與現狀的差距,確定了有進修需求,且此需求確實是對商研所學歷與專業的需求,再行規劃生涯進程,包括輪調、轉職、晉升等,最後才是規劃備考及申請時程。

根據過去諮商經驗,這樣的時程管理由於自我了解清晰而建立信心,實際生涯管理完善而無後顧之憂,並由於了解MBA在生涯中的角色與重要性,知道要申請什麼課程走向的學校與申請策略,因而備考動機明確。多數個案都在「只欠東風」的情況下,能夠專注備考,一舉衝上理想成績。


Sincerely,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