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免試入學該如何選校?(下)


(續前篇)
3. Brand yourself 個人品牌行銷
針對目標學校的特性進行策略研擬。
分為幾個階段:
a. 列出各校的具體招生需求
由於在第二階段已經選出適合學校,
現在需要深度瞭解學校需求,以確立個人品牌行銷方向。
同樣藉由交叉比對細部課程內容、essay題目、推薦信題目等,來找出學校招生方向,列出細部元素。

ex:
MIT 強調 teamwork 與 innovative leadership
Columbia 強調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與 finance
Harvard 強調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e 與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等。

b. 列出自身各項媒合籌碼與條件
將所有武器全數陳列。

c. 依照個人品牌精華元素
找出行銷傳播主軸,將個人所有武器以單一品牌主軸貫串,完整鏈結至學校特性需求,
將個人品牌與名校品牌結合至極大綜效,
以倒金字塔結構進行陳述。

MBA個人品牌行銷即告完成。


感謝各方支持,本年度公益文將依慣例,於全年最忙季的12月與1月休文。
預計於明年一月下旬再恢復每週公益文,敬請期待~

Sincerely,
David Lee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又一家Top 15 MBA名校免試入學!

 https://www.stern.nyu.edu/experience-stern/news-events/nyu-stern-s-andre-koo-technology-and-entrepreneurship-mba-program-announces-test-optional-policy-for


又被小弟說中了!

繼西北、MIT MBA 免試入學、MIT延後死線後,

又一家名校免試入學!

後面還會有更多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號外!M7西北、MIT MBA相繼免試入學並延後死線!

 https://poetsandquants.com/2022/11/21/more-b-schools-make-overtures-to-laid-off-tech-workers/?pq-category=business-school-news&utm_medium=email&_hsmi=234889729&_hsenc=p2ANqtz-_PW69MmwlCDiNNoYq3_BKGbUCCFraChOOwuA26_HODoy22sGd4ymiwLL_a8mxfPsKk69dM5fpPBoOBAQOZSXihT1S_IJ2WKEdZwx1LGQECJq5hnR8&utm_content=234889729&utm_source=hs_email


被小弟說中了!

西北、MIT都開始免試入學了!

而且死線延後~

但無法解釋哪來的名額~ 

因為根本招不滿 XDDDDDDDD 

愛搖擺的後果~


#kellogg

#mit

#testwaiver

#M7overture


左媒P&Q直接把左克柏大頭貼出來甩鍋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免試入學該如何選校?(上)

1. 瞭解自己 Explore yourself: 分為a, b, c三個細項

a. 自己現在在哪: 檢視自己的學歷背景到工作經驗是如何轉折?
挖出自己在平均三至五年左右的工作年資中,有何興趣與成就?
這些成就在管理價值鏈裡的各大領域中,如:
市調、業務、行銷、財務、經濟統計、供應鏈、作業管理、策略、人資、領導學、創業...等,分別是哪些領域強?
哪些領域弱?
找出自己的多邊形。

b. 未來要去何方: 自己的生涯興趣與長短程目標動機究竟為何?
職業生涯由三項主要項目構成: 興趣,性格,與能力。
三項有因果關係。
前兩項會造成第三項  
也有可能一、二項造成第三項
從自己的這三項職涯要素中,找出未來方向。
可依照縱向產業別,與橫向職務別來交叉。
如:IT產業的產品研發經理。
找出具體長短程目標為何。

c.隔閡分析 Gap analysis:
從上頭a項的"現在",到b項的"理想地"之間,差了甚麼?
中間所欠缺的技能,需要甚麼課程來補足?
為甚麼會出現想要進修商學研究所的動機?
又需要商學研究所中的哪幾塊系統知識,與實務訓練,才能真實的達到生涯理想地?

2. 課程選擇與媒合 Find the fit program:
當深度自我瞭解之後,自身強項與弱項所呈現的多邊形,
與理想目標之間的隔閡所呈現的gap area,
就成為尋找學校特性的比對基準。
運用這個 gap area 找出你所需要的主要元素,即可鎖定特定定位學校。

例如:三年產品經理經驗
對供應鏈有興趣,想以行銷為導向的供應鏈管理,
則可以選擇 MSU 的 Marketing & Supply Chain concentration。

兩年半廣告經驗,想走企業端產品行銷,
可以選 UNC Customer & Product Management concentration。

四年四大事務所經驗,想在會計領域晉升高階經理,
可以選 UT-Austin, UIUC。

五年消費性品牌經理,要挑戰世界級品牌管理,
可以選 Northwestern Kellogg, U Penn Wharton, MIT, U Virginia Darden, Indiana U Kelley, etc.

原則上,找出個人方向與鎖定學校特性後,
即可逼進出四到六所左右的學校,
再針對這些關鍵目標學校各各擊破。

學校特性可由交叉比對學校課程、ranking,與essay及推薦信等題目中找出。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What is leadership? 2

有沒有人覺得奇怪?

為什麼當這世上似乎沒人知道什麼是領導力時,卻總是有人知道那是什麼,並且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又有沒有人覺得更奇怪?
為什麼這麼多號稱MBA名校畢業生,進入號稱高大上的企業,卻幫多數沒念過MBA的老闆們工作?
例如:蘋果、雅馬遜、谷歌、臉書、微軟、阿里巴巴...等。
而這些MBA們口口聲聲要改變世界,但真的領導世界變革、名流清史的,卻幾乎沒有聽過有誰是MBA?
即使他們念過三、五百個案例、看遍各種最成功企業的成功歷程?

當然不是說MBA沒用,畢竟它還是全球最有效、也最系統性訓練未來領導人的正規教育。
MBA不是東西不夠學,而是東西太多,必須要有高度的自我了解,弱水三千取一瓢飲。
問題是,究竟是哪一瓢?

事實上,上述問題要分為兩個面向:一個是MBA被招生條件、以至排名條件綁架。
例如:M7名校西北曾將體育館佈置成「寶可夢」主題,以期搭上當時紅極一時的全球流行現象,沒想到不到幾個月光景,該現象就幾乎銷聲匿跡。

另一個是以往沒有系統工具,能有效協助生涯追尋者找出生涯驅力,並投射出能夠專注雋永、不受潮流影響的卓越生涯。

事實上,根據筆者長年生涯諮商經驗所歸納的「生涯三驅力」理論,興趣來自「求生利基」,也就是在成長過程中,能過贏過周遭競爭的技能。
這些技能會因為達爾文進化論--「生物會求取最大競爭資源」的本能,而持續正強化,形成興趣。
個體在這些興趣的長年養成中,事實上已經大量累積經驗,並本能性地找出贏過競爭的下一步,而產生專業直覺。

這就是為何當絕大多數生涯追尋者不斷在滑手機、看球賽、四處上課、擠破頭申請MBA...以期能夠找到成功的法則,卻有某些人似乎天生就知道該如何成功。

事實上,根據經驗,基本上當每位個案找到各自的生涯驅力時,會自然知道其所投射出的理想生涯中,所可能面臨的產業問題、未來挑戰,及可能的解決方法~筆者將其稱之為「Global Leadership Outlook 全球領導人展望」。

也就是說,使命領域中的領導力,其實就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的利基經驗中,而不是在看別人如何成功,以期學得普世性的領導力,因為這種領導力不存在。

這個現象只要回顧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就會發現從來沒有任何兩位成功者用一樣的方式成功,即可反向驗証。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2022年11月9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何謂Leadership 1

轉眼已經十一月了!申請到了如火如荼的時刻~就算考試分數不理想,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不然就要等明年去了。

一般申請人多半一開始會找醒目標的Career Goal Essay來寫,不過通常都會鬼打牆出不來,因而多半會轉往看似相對簡單的Leadership題型。

常見的Leadership題型有:

Yale SOM:
Describe the biggest commitment you have ever made. (500 words maximum)

Kellogg’s purpose is to educate, equip and inspire leaders who create lasting value. Provide a recent example where you have demonstrated leadership and created value. What challenges did you face and what did you learn? (450 words)

U Michigan Ross:
I made a difference when I: (100 words)

UNC:

We all belong to different communities representing various aspects of who we are, including groups we belong to, where we come from, how we think, what we believe, and how we see and experience the world. The process of discovery is strengthened when people with diverse perspectives and life experiences come together to share and learn from one another, negotiate differences, and engage in diplomacy.

How do you envision furthering your growth as an inclusive leader as an MBA student and as a business leader? (500 words)

...等。

一般建議是先寫Leadership及變化題型,之後再轉往Contributions 、Career Goals ,甚至Introduce Yourself 等抽象題型。
原因是有單一事件為基礎,比較有著力點;
另一方面,寫Essay「筆觸」是關鍵—像練打靶一樣,越打才會越準。
因此,Leadership題型才是從專業角度的破冰點。

而Leadership包山包海,要分很多期來解說。
簡單說,這世界上沒有人知道Leadership是什麼,包括筆者本身都持續在研究,並且永無止境。
而萬物為了求生,尤其人類有了文明,幾乎所有人都在研究成功學,因而衍生出商學院這種經濟產物。

又講成功學太俗套,而人是以獨立的個體為單位,放眼古今中外舉凡大規模的成功,原則上都有某一領導人物,甚至出現某些特定人物能夠很神奇地戰無不勝,或領導革命,如:成吉思汗、朱元璋、國父、華盛頓、林肯...等,以至近代蔣經國、比爾蓋茲、賈伯斯、喬丹、馬斯克、張忠謀、貝佐斯...等。

專門在研究這些案例的單位之一就是商學院。
然而,在全球供不應求所造成的申請窄門下,學校只能透過Leadership Essay來篩選具有領導力潛質的申請人,有幾個目的:
一是僱主愛用,二是班級貢獻,三是未來實際要去領導企業組織,四是領導力確實是一門軟專業,讓人類演化數百萬年、自文明以來五千年,仍舊無法參透。

根據眾多個案拿下世界MBA名校獎學金的經驗,及實地在世界級企業帶領團隊成功的個案經驗,每個人的領導力都不一樣。
而就像筆者一直以來不斷重複的「生涯三驅力」與「生涯金字塔」,這些領導力其實跟我們的「性格方形西瓜」不但脫離不了關係,甚至還是我們的立身之本。

由於文章長度已經到達閱讀極限,先簡單羅列幾個常見的領導力範疇,日後再詳細解說:
勇氣、鼓舞、創新、溝通、分享、因材施教、激勵、以身作則、自我犧牲、挑戰歷史、道德、謙遜、力排眾議、肉身擋箭、舉球、分權、分功、隱惡揚善、濟弱扶傾、傾聽、理解...等,族繁不及備載。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2022年11月2日 星期三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台灣人機會來了2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台灣人機會來了2


被筆者說中了!
根據本單位前兩天再度創下「提交後3個工作小時,即拿下Top 10 MBA面試」的剛出爐經驗,
自從筆者於前幾週根據富比世新聞的分析,由於對岸申請MBA人數成斷崖下跌,以及國際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性預期等因素,
各校至少空出五分之一名額,以至幾乎出現經營危機~

悄悄地,Top 25 MBA名校中,竟有三分之二免GMAT或GRE!
幾乎可以說從15名後,都清一色免了!
其中包含:MIT, Cornell, Michigan, Virginia, CMU, UT-Austin, UNC, Indiana, USC, Georgetown, Emory, UW Seattle, ASU, OSU, MSU, Vanderbilt, GT, PSU...等。

而UCLA更是強力相挺!直接將台灣國旗大剌剌地懸掛在其招生網頁上:
https://www.anderson.ucla.edu/degrees/full-time-mba/admissions/class-profile
USC IBEAR MBA課程也將其招牌的IBCP管顧案影片,以台灣學生繁體字案例作為影片招牌~

而各校或許因為招生辦人力精簡的關係,Top 10以降的各大名校幾乎都只剩一題必寫題:Career Goal Essay,及一至數題Optional Essays,以及一封推薦信。
因此,在眾多名校免去考試分數、又只剩一題必寫題,及推薦信操之於人的狀況下,
「Career Goal Essay 生涯目標題」可說是一篇定生死!

而唯有透過真實求生背景所養成的「生涯三驅力」,所投射的具體生涯目標,包含產業與職能,甚至目標公司與職位等,
才能將整個生涯--從大學主修、選課、社團活動,
乃至畢業後求職、升遷,與轉職邏輯,及業餘活動等一以貫之,
並且貫穿Why MBA、Which School,乃至具體的各門課程計畫,甚至細到教授研究主題、體驗式學習等,
以及推薦人對你的領導潛力觀察等,
整個貫串成一個無懈可擊的申請文件,
才能將錄取成功率及拿獎機會極大化~

並且要能真實讓入學後的實習、求職,
乃至畢業後的升遷、轉職,
能夠真實按照獨特的興趣技能組合,產生快樂致富的使命生涯~
這樣念MBA才真的有意義。
不然五、六百萬留學費用很可能就莫名其妙浪費了。

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稍縱即逝~
大家加油!
:)

Sincerely,
David Lee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狂賀!3小時秒殺Top 10 UM Ross GMBA面試!

狂賀!3小時秒殺Top 10 UM Ross GMBA面試!

科技業女、low GMAT、low TOEFL、low GPA、大齡、非接班、非弱勢

表定時間至少兩週才會拿到面試通知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有了Self-Awareness又會發生什麼事?

還記得哈利波特電影的某一集裡,有一幕是哈利波特站在一面鏡子前面,看見他自己跟他已經過世的父母。

一位教授走過來告訴哈利波特說,這面鏡子可以看到你心中的夢想。
哈利的同學有的人看到自己長大了,變成專業的巫師,也有人看到自己發了財,過著榮華富貴的日子。
然而哈利波特除了看到已經過世的父母以外,所看到的自己跟現在完全一樣。

後來教授才跟哈利說,只有內心滿足的人,才會看到自己現在的樣子;
內心不滿足的人,只會看到自己無窮無盡的慾望。

這唯有高度自我了解、並以興趣熱情為事業的人,才達的到如此境界。
因為你已經「找到自己的康莊大道」,並且「持續貢獻」。
這樣將會因為專注成長,而產生「會長大的聚寶盆」(日後將會有文獻討論)。

[不再加班,不再Monday Blue]
另一方面,由於你對自己熱情的事物長期的專注經營,你的專業能力會逐漸跳脫那些要透過「加班」才能彌補的苦力,而到運用經驗及智慧的策略能力。

因此,你的「Work/Life Balance 工作與生活平衡」將不再需要犧牲休閒時間來加班。
而放假也不再疲累不堪、只能在家休息放空,而是精力充沛遊山玩水。
禮拜天晚上跟禮拜一也不再有「Monday Blue 星期一症候群」。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Self-Awareness 2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Self-Awareness自我了解的必要性,及其對MBA前後生涯的影響


數年前筆者參訪史丹佛MBA的時候,跟一位學生共進午餐。
筆者當時問到:史丹佛教出來的學生跟其他學校的學生有什麼不同?
只見這位學生把一個不小的三明治塞進嘴裡,咬了許久以後,終於吐出一句話:"Stanford students are more self-aware.” 
當時聽到這個回答差點跌倒,想說這學生真的知道我在問什麼嗎?有沒有更好的回答?

一轉眼數年過去,這個回答一直在小弟腦海裡盤旋,也一直在找各種開放式甚或批判式思維,想要推翻或更新這個答案。
最後得到一個結論:他說的沒錯。
Self-awareness在人的一生之中,扮演著至為關鍵的角色。
而關於「怎樣能培養出好的領導人」這個問題上,目前為止找不到更好的答案。

小弟MBA快畢業時,修了最後一門課叫「Work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工作關係管理」,裡頭的最後一堂課,是教授請大家帶廢雜誌跟剪刀、膠水,然後給大家一人一張白報紙,教室放著交響樂,要大家在輕鬆的環境下,剪貼出自己理想的人生是長什麼樣子。

有人剪房子,有人剪車子,有人剪很多很多錢,大小比例各有不一,大家也都一定會剪「家人」,而且幾乎都放在中間,當然也有人放很邊緣的地方。
這堂課的目的,是讓大家了解自己的價值觀是如何取捨生命中的事物,並由此自我理解來找出與別人的差異,以進行群體溝通,再從而建立職場關係。
這基本上就是最初步的Self-awareness development process自我了解過程。

當然還有更深入的流程,例如:探討這些價值觀從何而來、性格的養成過程、興趣的培養、抱負的形成等。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學校在Essay裡會問 Career Goals 與 Leadership 等問題,以及面試時會問一堆生涯轉折的過程,其目的就在於了解 Who Are You,what makes you tick,及why will you become a better leader。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Self Awareness 1

沒有Self-Awareness會發生什麼事?

根據Happiness Advantage: The Seven Principle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at Fuel Success and Performance at Work一書作者,哈佛心理學講師Shawn Achor的研究歸納,當人遇到未知的時候,會產生恐懼。

例如:生涯方向不明、不知為何工作,或進修申請不知能否錄取時...等。
當人陷入恐懼時,潛意識中的自我保護機制會啟動,並為了盡速脫離危險,會造成各種不理智的行為以改變現狀,
例如:隨便找一個工作、不經考慮就同意某些不合理的工作條件、申請排名過低的學校...等。

而要如何能夠克服恐懼呢?
研究發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透過Self-Awareness自我了解。

首先可以將自己所處的情緒列舉出來,
然後找到導致這些情緒的原因或力量,
最後再把這些原因或力量分為「可控制」與「不可控制」,
只要處理「可控制」的原因,例如:Essay寫作及考試分數,
而「不可控制」的原因可以拋諸腦後,例如:已成定局的大學校名與GPA。

事實上,經過長年諮商生涯管理的經驗歸納,生涯中有三大驅力在導引我們的發展。
就現行技術,此三驅力根據「價值觀恆定」的假設而挖掘出來以後,將可以投射出未來生涯目標,
並達成「金字塔五層級」的興趣生涯,由下而上從「做你所愛」、「廢寢忘食」,到「拿興趣當飯吃」,再到「突破市場競爭」,到最後「壟斷」。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2022年10月5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各校招生委員所說的"Holistic Approach”審核法到底是什麼? (下)

(續前篇)

而上述三項又與「營地適切性」—why schools有直接關係
當申請人有意識地因為某社會使命,而將自己的學經歷培養到一定程度時,自然會看出人格特質與所缺技能。這時就會自然與why schools緊密接合。

當Adcoms看到申請人有如此精確的自我了解,能將整份文件環環相扣,達到無懈可擊的境界時,會深深倒抽一口氣,並回想自己當年是否也有如此深刻的生涯發展與校系選擇。

這時的申請文件會忽然產生強烈而一貫的申請人品牌,並吻合所有申請條件,包含:生涯一致性與陡峭性、就業成功率與排名、背景多元性、課堂貢獻、領導與團隊,與網頁宣傳等,自然脫穎而出,並且出現無可動搖的school fit,甚至同時打到學校的各家死敵,密不透風。

這種時候,學校就會在申請後數天之內,發出第一批「內定輪」面試,甚至捧著獎學金來請你入學。

有些高段的申請人,甚至會出現「無欲則罡」的狀態—沒有fit的學校,給再多錢也不去。


Sincerely,
David Lee

2022年9月27日 星期二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各校招生委員所說的"Holistic Approach”審核法到底是什麼? (中)

(續前篇) 

然後是至為關鍵的「主結構柱與邊柱的結構關係」,也就是你想要培養自己成為怎樣的領導人?又過去如何培養?

如何選擇挑戰?又如何從挫敗中成長?
業餘興趣為何?人格養成為何?如何回饋社會?
到networking的交友選擇與效能
這些其實就是非生涯目標題的領導題、申請表中的課餘活動與公益項目與方式、推薦人選與推薦內容、面試...等,所想問的內容。

這時,「生涯三驅力」就會產生貫串各份文件關鍵作用,並會直接決定申請的成敗,甚至獲獎機會。

例如:假設申請人有「情報蒐集特長」,則不會只有在某題領導題型中看到情報蒐集活動,而是應該會在大學時的課程選擇中,就會看見有相關課程的選項,也會在研究所的論文命題過程中出現;  
工作上也會有大量的情報分析足跡,甚至是選擇以此為特長的工作,並產生驚人表現; 
而業餘興趣與證照也都會看到...等等。
不然很明顯是虛晃一招罷了。

而當領導力寫到這項特長時,會很自然帶出成長背景中為何會產生如此的情搜特長,有可能是因為在成長環境中,為了尋求長輩或長官甚至同儕的認同,而刻意提升這項能力; 或也有可能來自遺傳。

因此,需要有系統地整合各項文件內容,將它們與中柱產生高效能的結構關聯設計,其實是在一開始的生涯地基挖掘就開始了。
後面自然會完全鋪開,且環環相扣。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2022年9月22日 星期四

「10月9日(日)把握2023秋季MBA最佳進修時機!科學生涯管理暨全球MBA申請線上講座」


*分數低真的該死嗎?Why MBA?如何用真實的Career Goals來爆衝高分?又如何死馬當活馬醫?
*如何透過挖掘求生過程所超越環境的「生涯三驅力」,投射出真實快樂致富的Career Goals?
*如何透過Gap Analysis找出The Needed Skills,來找出Why MBA?並選擇屬於自己的Fit Schools?
*何謂「A字架履歷」?該如何挖掘,才能將5到10倍的潛能極致發揮?
*Essay故事好就能錄取嗎?Essay題材選擇與故事挖掘邏輯為何?如何能挖出動輒五到十倍的「海面下的冰山」隱藏生涯故事?又如何能將文件綜效極大化?
*何謂「產業領導人哲學」?何謂領導力?
*何謂Candidacy?
*如何運用三大生涯品牌,拿下哈佛、耶魯等頂尖名校MBA?甚至常春藤獎學金?
*在國際局勢動盪及全球蕭條山雨欲來的狀況下,最佳進修時機的留學申請因應策略為何?


「10月9日(日)把握2023秋季入學最後機會!科學生涯管理暨全球
MBA申請線上講座」
主辦單位:David Lee’s MBA Career Management
主講人:前美國獵頭、”NSHMBA” 美國最大MBA徵才會 首位台籍官方職涯顧問 David Lee

講座內容:
a)由「生涯三驅力」投射出真實生涯長、短程目標,及其Gap Analysis
b)個人生涯品牌定位
c)領導人願景投射

並由此發展出:
1. 陞/轉職計劃
2. Why MBA, Why Now, 與校系主修選擇
3. 學校招生邏輯與因應策略
4. 個人品牌展現:職涯行動與申請
暨 第二輪MBA申請攻略


特別嘉賓:
線上講座中,將特別邀請本單位成功案例--國際管理暨創業天才嘉賓,以G650+低分錄取Top 10 MBA的在學生,分享生涯挖掘與申請過程,及在學經驗。
該個案MBA前任職於世界頂級科技傳產企業,以「最速升遷王」之姿,於26歲即當上該公司位於東南亞的世界最大廠廠長!
公司採納個案所發明之最佳管理模型,並奠定該企業之世界龍頭地位
最高管理層因而將其模型複製移植至旗下各大國際廠。
由於該企業成為稱霸世界之龍頭企業,成為台灣之光,因而該企業台灣總部榮獲蔡總統親自訪問

個案並未滿足其成就,因而離職創立科技養殖業,數月內即成為百貨暢銷專櫃,並於半年內賺回近千萬資本額。
該個案並於錄取後隔日,考取G700牛分。
個案無美籍身份、非接班。女性。


線上講座時間:2022年10月9日周日上午九點半至十二點半 
講座連結:https://join.skype.com/r9ftHTttImuD
費用:免費

報名方式:由於線上會議席位有限,請來信至 davidl@mbacareerfitter.com告知上線人數,並索取一份生涯動力表Career Driver Sheet填寫,以利線上互動。


成功案例見證:
Harvard HBS MBA Testimonial:
"Hello David, I have been admitted to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Yale SOM Scholarship, MIT Sloan, and Stanford GSB Waitlisted.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help with my application process. Your kind and diligent effort is highly appreciated!” - Ms. W




[客戶見證影片] Mr. T, Johnson Cornell Tech MBA - 生涯管理暨MBA申請 成功見證
https://www.facebook.com/mbacareerfitter/videos/2753497824666522/


Sincerely,
David Lee

David Lee's MBA Career Management 
davidl@mbacareerfitter.com 
www.mbacareerfitter.com 

2022年9月21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各校招生委員所說的「Holistic Approach」審核法到底是什麼?(上)

幾年前陪個案去看史丹佛MBA時,跟Admission Director聊過。

讓筆者印象最深的,是Adcoms會從頭到尾仔細檢視申請人的整體人生發展,細到會去推想申請人的大學室友大概長什麼樣子!


筆者也跟在校學生吃過飯,當時問了跟其他學校的學生有什麼不一樣,這位同學咬了三明治想了快要一分鐘,終於吐出一句話:”Stanford students are more self-aware."

如果有申請或面試經驗的朋友們,都會知道各校網頁都口徑一致地標榜著”Holistic Approach”「整全觀審查法」,不過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去韋氏大辭典查”Holistic”這個字,會跳出:
1: of or relating to holism
2: relating to or concerned with wholes or with complete systems rather than with the analysis of, treatment of, or dissection into parts 

如果查Wiki,會跳出:
「整全觀(holism)的主張,是一個系統(宇宙、人體等)中各部分為一有機之整,而不能割裂或分開來理解。根據此一觀點,分析整體時若將其視作部分的總和,或將整體化約為分離的元素,將難免疏漏。」

簡單來說就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概念。也就是說,並不是只有單一題或某幾題Essay「故事寫得漂亮」就沒事了。

相反地,是從整個申請文件包的整體結構,包含:大學主修及研究所成績單、所連貫出履歷表的進行中生涯發展How, Where & Why、生涯使命啟發與邏輯、技能需求與School Fit、智力及語言考試的發揮、選校策略(申請表會問)、領導力發展(包含校園與社區貢獻、職業領導力、挫敗與韌性、領導人願景等)、獨特貢獻、推薦人選擇與推薦點、申請表,到業餘興趣與得獎記錄,甚至Career Gap的理由,以至於面試等,甚至到死線策略、訂金策略、獎學金策略,與備取策略等。

由整體結構的”Holistic Package”,才有可能將職涯策略與申請條件提升到最大,也才有可能拿下猶如內定名額的第一時間面試,並且拿下錄取名額,甚至拿獎。

而這些都跟申請人從小的家庭、手足親友、同儕,以致長大後的長官、同事,所培養出的求生技能與「生涯三驅力」有關,才能找出為何而戰、又將如何帶領業界、貢獻學校。(請見前文「生涯三驅力」。)

相信大家都有露營的經驗,就用搭帳篷來比喻吧~
大家都知道帳篷搭建的目的有幾個:
- 營地要選擇與帳篷尺寸吻合的場地,不然搭不下或一半在懸崖外就糗了; 
- 營釘駐紮要釘牢,不會被吹走或搖來晃去; 
- 主結構柱與邊柱間的結構關係要穩固,不怕風吹雨打或塌下來;
- 空間延展性要夠可以睡一家人,最好像豪宅可以站著換衣服,不會換給別人看或換到一半被吹走了
- 房間與客廳分離,並且結構互相支撐,才能在下雨天在客廳也可以搭伙。
- 結構設計要簡單堅固,收搭方便又不容易壞,也能避免浪費,達到最佳設計與功能性平衡。   
...等

其中有幾個最核心的關鍵:「主結構柱的目的與堅固性」; 「主結構柱與邊柱間的結構關係」; 「帳內空間的延展性delta」; 以及「營地適切性」。

申請學校也是一樣。根據權威排名U.S. NEWS的條件,申請人可控制條件73.75%中,與就業相關的僱主滿意度(15%)、畢業就業成功率與起薪(35%)加起來就占了50%,在申請中占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重要性!(請見前文)

這就像帳篷主結構柱的目的與堅固性了。

然而,並不是Career Goals寫的煞有其事就行,這些動輒二十年經驗的Adcoms都經驗老道,會看大學(及研究所)成績單的校名、主修選擇、選課方向與得分、以至履歷表的公司品牌與職能成就關係,以及入職、陞遷、離職、轉職等的時間點,以至career gap及其理由等,來評估這個career goals是否可行?
實習與畢業是否能夠確實就業,會不會亂鎗打鳥?
能在案例討論與團隊專案中帶來多大的腦力激盪?
又能為學校帶來多少排名與宣傳的效益?

這時,生涯目標必須要吻合興趣技能、性格養成,與專業能力養成。這就是所謂的生涯三驅力,並且能實際達成真實生涯目標,才能說服學校能實際找到實習與畢業工作。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2022年9月14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找錯MBA與生涯方向的代價

一直不是很想討論這一類的問題,因為聽起來很像老生常談,但是又不得不討論。

因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令人遺憾的事情發生。


一般而言,大家常討論選錯MBA學校的代價會是多少?

近日筆者看到美國追夢網Poets&Quants上面的概略統計,

各間Top 20 MBA的學費加生活費的列表,平均花費大約是220,000美元左右。

因此,找到自身明確的生涯驅動力,並投射出快樂致富的使命生涯方向,

並且根據實現使命事業所欠缺的領導技能,來找出Why School,至關重要。

不然就等於至少浪費了五、六百萬台幣,以及兩年青春。


但是,近日身邊朋友所發生的悲劇,讓筆者不得不有感而發,來分享找錯生涯的代價。


前幾天傳來一個令人悲傷的消息。

筆者家人的前歐洲同事是一位律師,專門幫跨國品牌打官司,可說這位同事國際競爭力強大!

然而,或許由於不喜歡自身工作的關係,即便有強大的競爭力與經驗,近年來事業遇到瓶頸,在大中華區兩岸三地轉職不甚順遂,持續有文化不適應的問題存在。

甚至因為心煩意亂,幾年前出了頗為嚴重的交通意外,造成原本看似光鮮亮麗、卻內心空虛的生活,更加一蹶不振。


或許由於近年國際經濟局勢動盪,使這位歐洲同事不知為何離開了原本的工作,且持續在兩岸三地求職都難有進展。

近日不得已為了生活,只好暫時選擇一個較低階的教學工作。

然而前幾天才第一天上班,晚上就選擇輕生走了。

留下幾段破碎婚姻跟三個小孩。


就筆者早年的生涯管理理論中,有提到生涯三要素:興趣、性格、專業能力。

興趣優先,專業能力最不重要。

因為興趣會帶動專業能力,但是專業能力不會帶動興趣。

無論你有再強的能力,若這個能力不是興趣,則經過時間的推移,會難以從景氣高低循環中存活。

並且也不會有永續成長。


由於過程並不是興趣的關係,拿生命來換錢會怎麼追錢都不夠,永遠沒有突破財務自由的一天。

則潛意識會出現非常奇妙的生命價值計算公式:若每天過得如此痛苦是為了吃飯,那麼只要不吃飯,就不會痛苦了!

因而會下意識出現自絕的意圖。許多悲劇就是這麼發生的。


反之,興趣來自「成長過程中,超越父母與環境挑戰的技能」。

則因為家庭環境的細部差異的關係,每個人在求生過程中所養成的「興趣技能組合」都不一樣,就會各自形成某種獨特的多邊形。

而將會有某一種使命工作非你來做不可,別人怎樣也進不來。

那麼因為「物以稀為貴」的關係,這個使命領域的金礦全部都是你的,幾輩子也吃不完。


並且因為興趣的關係,在享受過程的同時,越做越開心,也越做越熟練。

則自然會出現如火純青的狀態,產生天衣無縫的傑作,從優秀到卓越。

每天享受如此藝術般的興趣工作,就像不用工作一樣~

並且用這種獨特的方式來幫助別人,自然快樂致富,什麼身心疾病都沒有。


而也因為內心了解自身獨特的價值所在,而能夠產生強大的自信,並於潛意識中肯定自我的獨特價值,而知道生命存在的意義,並且越做越長壽。


在每天享受興趣技能而成長的同時,單位時間獲利能力會持續提高,永無止境。

這件事情本身確立了財務自由。

即便經過景氣低谷,你也會因為了解自身獨特的興趣、性格與專業能力,而不在意外界波動,或一窩蜂地追尋瞬息萬變的趨勢。

而能專注在使命事業的研發突破,渡過一切難關,成就卓越與富足。

也只有得到幸福的人,才能給得出幸福,持續影響周遭人事物與下一代。


每個人都做得到。共勉之~


Sincerely,

David Lee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遲遲未公開的見證影片:Low GMAT、Low TOEFL、科技業轉創業,拿下FT Ranking Top 11 USC IBEAR MBA 獎學金!

遲遲未公開的見證影片:

youtu.be/4rvYkZI_yGU


創紀錄!面試5後天!繼往年多次拿獎後,再度拿下 FT Ranking Top 11 USC IBEAR MBA 獎學金!  

女性申請人、Low GMAT、Low TOEFL、國立研究所、科技業轉創業、無美籍、非接班。



2022年9月6日 星期二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第一輪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第一輪緊鑼密鼓,死期迫在眉睫,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每每聽到成功申請人的心路分享,都一再提到儘早準備。


一個完整的申請輪次,要打造一份從真實生涯出發的無懈可擊文件,究竟要準備多久呢?

若不算考試準備的時間,則一邊工作一邊申請的申請人,

從撰寫A字架履歷,到挖掘求生過程的生涯驅力、與投射真實生涯目標,

乃至Why MBA、Why Schools,

到擬定各校Essay策略,到撰寫與編修Essay五大題型及其變化題,

以及推薦人們來回討論編寫推薦信...等,

至少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甚至將近一年。


另一方面,光托福與GMAT兩個考試準備起來,少說也要半年到一年; 

因此,若連同考試準備,加上生涯挖掘、選校,到Essay策略與撰寫,到編修,少說要花一年到一年半。


而對於已經考完試,而全職準備的申請人,從現在開始每天密集探索生涯目標、編修履歷、選校、修改Essay與推薦信,則老天眷顧的話第一輪還來得及丟出一、兩間。

不要白白浪費了各校第一輪開放45%席位的寶貴機會。


然而,對於一邊上班、一邊考試,卻低估了全球競爭的激烈程度,而想要在兩個月內丟出申請文件的申請人,除非是具備筆者從15年MBA生涯諮商經驗所歸納出、聽起來像商學院認證AACSB諧音的「ASSCB申請要件」(American, Successor, Score, Cheat, and Bribe)--身份要同時是政商名流接班人、又有美籍、又同時是超級學霸與高分牛人,不然就是作弊或賄賂,別無他法。

不然對凡人申請人而言,可以說是鐵達尼撞山,必死無疑。


要嘛生涯目標來路不明,要嘛大學主修與選課走向、分數等無法解釋,或是求職、轉職邏輯不清,或工作成就散落各處,或是課餘、業餘與公益活動不知所為何來,要嘛Why MBA、Why Schools、Why Now無法解釋,

甚至是Essay內容盲目追尋趨勢,千篇一律,缺乏熱情,解釋不出為什麼要你來做?或是文件東一塊西一塊,或是跟推薦信無法貫串; 

或面試裝模作樣,看到面試官眉頭一皺就趕快見風轉舵...等。


而重新申請會難三倍,因為多數學校只問:重新申請期間的進步為何?

然而,重新申請多半間隔不到一年,除了考試分數以外,難以有什麼資歷上的暴衝,多半又會再被學校拒一次,那麼隔年申請又會再難三倍...以此類推。


一開始的吃緊撞破碗,變成欲速則不達,到頭來多半只能被迫放棄一生一次的留學夢,而後眼睜睜看著條件差不多的同溫層扶搖直上,成為自己的頂頭上司,自己做牛做馬,卻讓別人去吃香喝辣。


第一輪對於哥大等不可錯失的Early Decision面對較少競爭,應掌握最後衝刺機會。

現在到十月初死期前,至少還可以衝兩到三所學校,不要把雞蛋全都放在第二輪。

如此第二輪的心理壓力可以有效減輕,文件完整度與品質也能有效管控。


今年的Essay題目比往年更為抽象自由,以哈佛為首的招生委員們,維持了無字數限制的無遠弗屆題型:“...Tell us about your candidacy.”

而其他學校如華頓、史丹佛也照例搬出各自的招牌大哉問題型:“...What do you want to learn from Wharton?” 及

“What matters most to you?“與”Why Stanford, Really?“

甚至有許多Top 30的學校,或許是因為疫情導致招生辦大量裁員的關係,將題型簡化成只剩一題Career Goal,及一題開放題,推薦信也多半只剩一封,大大提升了全球海量申請人競爭中的鑑別難度。 

對絕大多數未受過指導的申請人而言,可以說是瞎子摸象。


只有在最深刻的自我了解中,才能從真實生涯面向抽絲剝繭,找出真實的why MBA, why now, why schools。

大夥加油~


Sincerely,

David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