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透過勞力謀生,而人群組成社會,形成供給與需求的經濟。然而因為市場同質化,而產生難以避免的競爭。ㄧ方面為了確保不會餓死,另一方面為了滿足市場規模所形成的需求差異,人們開始透過專業分工來產生差異化,並提高進入門檻。這時,隨著市場的成熟,人們為了謀生並抵擋競爭,必須先滿足並確保專業門檻。而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為了透過某專業領域謀生而取得的能力,稱為專業能力。
這不是小學就學過的事嗎?為什麼還要廢話連篇呢?重點就在這裡。
當人們受到教育與社會期待的制約下,開始盲目地追尋甚至拉高進入門檻,卻出現捨本逐末的反自然現象。人們忘了自己出生就與眾不同,反而被社會洗腦以為大家都ㄧ樣,並被導向齊頭式的平等,而想從這樣意相上的假平等錯覺,來做一元價值的無意義競爭。甚至因為如此非適性的壓迫,而被冠上無能的標籤,殊不知這樣趕鴨子上架是在強人所難。而如此反自然的一元價值壓迫,使得整個社會都被洗腦成無能的輸家,而勝出者卻因為被群眾造神,而可能忘了自己是誰,迷失在刺激的追尋之中。然而地球繼續轉,長江後浪推前浪,再強的人也會因為時空及趨勢的改變,而敗下陣來,變成世上沒有贏家。
為什麼講專業能力之前要講這麼多廢話?原因很簡單,就是要先看清社會局勢後,才能回到原點,重新定義專業能力。
培養專業能力需要長時間的努力,甚至可以永無止境地一直培養下去。然而,由於世界不停轉動,趨勢一直變化,沒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盲目的追求社會價值認同,將會永遠落後於趨勢,並且即便在短暫的獲得認同之後,又將埋沒在無止境變化的潮流旋窩之中;另一方面,也將會因為受到不斷變遷的際遇所捉弄,無頭蒼蠅的追尋的結果,而到最後滾石不生苔。
甚至,一般人民並不曉得這些外在認同、甚至造神,有可能是各種利益團體的手段,例如:媒體為了產品賣座而渲染; 政府為了防止造反或革命,而將人民洗腦,塑造夢想與幸福的假象; 學校為了塑造教育高材生的形象以利招生; 企業為了抬高自我形象,以利接案、籌資與徵才...等。而不讓自己淪為這些利益團體手段下的被洗腦者,最好的方法就是媒體識讀能力,以及自我認知,以不受外界影響。
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而終極生涯管理中的專業能力,乃在於「timeless恆常性」,不受時間或潮流影響,而能夠持續在同一條直線上不斷精進的能力,才有可能凌駕于世界趨勢之上,並主導甚至創造趨勢。如此,也才能以最短的直線,以最有效的方向與方式達到專業成功,且不走任何冤枉路。另一方面,在投入時間生命經營專業的同時,也不至於投入在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領域,而出現浪費生命的意念。
依據此前提,則最有效培養專業能力的方式,在於運用前兩大生涯驅力,來找出自己的興趣與獨特性格,隨後設定出恆常、不受時間與潮流影響的專業方向,再持之以恆地不斷培養能力,並突破專業,以至於能夠超越當前人類的最先進水平,而成為領域的先驅,並在專業領域中,帶領全人類前進。
古今中外泰斗級的人物皆是如此。而這些泰斗們起先也都與常人無異,差別的乃是在於心態,而至於所產生的思想,並一步一腳印地找尋最佳方法,而踏實前進。例如:管理學泰斗彼得杜拉克,在八十年前的1930年代就進入投資銀行擔任分析師; 籃球之神麥可喬丹高中甚至沒入選校隊; 阿格西只考了一個SAT作為知識水平的證明; 賈伯斯只念了大一就不念了,因為不知道念大學幹嘛; 世紀經理人傑克威爾許在碩二做實驗時,不小心把一個實驗室給炸了; 席維斯史特龍在第一次能上大螢幕之前,共試鏡了一千八百多次;亞馬遜網路書店創辦人傑夫貝佐斯,在創業初期幾乎沒有投資人看好他,但即便是今日已成為無所不賣的全球網路商場,仍舊不斷將盈餘拿來再投資; 星巴克並不是當今的老闆霍華蕭茲創立的,早年只是賣軟體的業務員的他,因為經過西雅圖第一家星巴克被醺昏了,結合義大利出差時看到現泡咖啡的社群榮景,才為了證明給卡車司機的父親看如何掌握機會,而下海經營...等等不勝枚舉。
這些人物多半不是什麼天才,而其所熟習的專業也不見得是火箭科學般艱澀難懂。他們除了有過人毅力與冒險精神之外,毅力的背後在於興趣動機與性格孕育,開拓出並重新定義出一條專業、甚至人性、領導潛能的路。這些人並非一步登天,其舉世成就來自於每天累積,而長達數十年、終其一生的努力。關鍵在於,這些人的專業能力並不受時局影響,也就是上述的timeless恆常性。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忠於自己,也忠於自己的專業,朝自己的理念不斷前進,對於旁人的唏噓或異樣眼光不予理會,而持續堅持向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前進,而最終成為世界領導人物。其所留下的影響與啓發,並不會因為時局或潮流改變而褪色。
而關鍵在於每個人都做的到。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