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何謂生涯三驅力之一--興趣技能

何謂生涯三驅力之一--興趣技能

講了一大堆要用興趣來工作,到底什麼是生涯興趣?又什麼是生涯三驅力?

經過長年諮商生涯管理的經驗歸納,生涯中有三大驅力在導引我們的發展:「興趣」、「性格」、「專業能力」。就現行技術,此三驅力根據「價值觀恆定」的假設而挖掘出來以後,將可以投射出未來生涯目標,並達成「金字塔五層級」的興趣生涯,由下而上從「做你所愛」、「廢寢忘食」,到「拿興趣當飯吃」,再到「突破市場競爭」,到最後「壟斷」。這部分之後將有專文解說。

而生涯三驅力是依照重要順序排列,其中最重要的第一大驅力,就是「興趣」。

興趣有很多種定義,有業餘興趣,有職業興趣。而講到興趣,人們通常會聯想到「打乒乓球」、「組模型」、「登山」、「攝影」等活動。當然沒錯,不過就探討生涯興趣時,並不是像上述的某綜合性活動直接拿來當工作,而是要拆解到「興趣技能」的細項環節,而後重新組合,才會出現一個完整的「興趣技能鏈結」。

而當面臨事業抉擇時,萬年天人交戰總是「到底要不要用興趣當工作」?有人說,「拿興趣來當工作,那就不是興趣了。」其實這種說法是對興趣的錯誤認知,以為興趣經不起挫折的考驗,一旦受挫、撞牆了,就失去興趣了。其實正好相反,根據多年生涯諮商經驗,興趣正是能夠突破無盡挫折的唯一途徑,並且能長久經營下去的活動,能夠用以長久產生財務報酬,支持百年人生。

而根據長年生涯諮商經驗的歸納,這裡要把「興趣」切割到以「技能」為單位,來做細部討論,而形成「興趣技能」。所謂「興趣技能」,不論職業或是業餘興趣,可以定義為「當沒有任何外力介入時,人會為了享受過程的趣味性,而主動去執行的某種技能」。可以把它想像為巧克力,看到就會想把它塞在嘴裡!而當把它含在嘴裡吃的時候,每分每秒都享受著甜美愉悅:「哇!好好吃啊~」但是當吃完的時候,心中覺得黯然銷魂、無盡惆悵,真想趕快拿起第二顆,再塞在嘴裡,繼續享受甜美愉悅:「哇哇哇!好吃極了~」要是工作能像這樣,邊吃巧克力還有人付錢給你當薪水,該有多好!這樣這輩子就不用在工作了~可以的!而且每個人都做的到。待我示範給各位看。

簡單來說,有人把「解謎」當興趣,但事實上是在享受其中「邏輯式的因果分析」、「建構邏輯模型」、「解題工程」,甚至「圖像分析」或「量化分析」等等的細部興趣技能。而每個人對解謎中的細項興趣技能喜好不一,解謎所使用的技能也不一樣。因此,即便是一樣喜歡解謎的朋友,都會因為其中的動機、方式與細部偏好而有所不同。因此,要把每個人對於某事物的動機作細項劃分,甚至要協助其定義所執行的興趣技能與方式為何,才能抽取出其中的「興趣技能」。

例如:小明跟小華同樣喜歡規劃旅遊行程,但小明喜歡是因為喜歡「蒐集環境資訊」的過程,覺得看圖就好像已經先在腦海中玩過第一遍,等真的要去玩的時候,已經是玩第二遍了; 但小華喜歡規劃行程的原因,是因為喜歡「建構交通工程」,把每個景點之間的行程聯結起來,這樣讓他用最省時省力的行程,而能玩最多地方,產生最高的C/P值。因此,當選擇工作時,小明運用他的興趣技能「蒐集環境資訊」,而成為外貿市場簡報專家; 而小華則是運用他「建構交通工程」的興趣技能,而成為展場動線規劃師。

根據經驗,當你把求學時的喜好科目、課餘活動的興趣技能、工作上的興趣環節、業餘活動的興趣技能等,做系統式的抽取與重整時,你會發現,同一個人的大多數的興趣技能都在重複,只是每個人的重複模式不太一樣。而根據多年案例經驗,只有這種「興趣技能重組」,才是長久的生涯管理之道。即便工作有轉換,也能有持續性的專注與培養,並能產生雪球效應,越滾越大,才不會出現滾石不生苔的生涯斷層現象。唯一的前提是,除了熟能生巧外,還要持續精進才行。這會跟後續的生涯驅力之三--專業能力的專文做連結解釋。

要注意,這裡所指的興趣技能,是在講享受「過程」本身,而不是結果。有許多人在回想興趣時,所想到的是某種經歷痛苦過程後,所產生的成就感,但其實這種「結果導向」的活動就不算是興趣,因為過程太痛苦了,反而有可能是沈浸在自虐的過程中,而某種程度的自虐是會造成心理上的快感,這就不能算是興趣。例如:有的人喜歡會計的原因,是因為可以在財務報表中玩警察抓小偷,你可以當警察,也可以當小偷,在每天玩躲貓貓的過程中,可以說相當有趣。這種在過程中,像遊戲一般你躲我藏的過程,對該個案而言,就是職業上的「興趣技能」。

相反的,另一名個案對會計算得要死要活,終於算出一個看似正確的答案,但又被主管挑錯,在被罵到狗血淋頭後,又被摸摸頭說繼續努力,覺得這樣在挫折中成長很有成就感。但這樣其實就不算是興趣技能,反而是自虐後的快感,算是一種變態心理。這樣的過程只會因為心理壓力而讓錯誤繼續錯下去,做了幾年不進反退,甚至因為長期憂鬱而有輕生傾向。

另一部份,要將「興趣」與「熱情」作區隔。興趣技能是指「沒有外力下,會為了享受執行過程而進行的活動」; 而熱情是一種情緒高亢的狀態,是可以有目的性地主動控制的一種心理狀態,可以為了喜歡而喜歡,也可以因為人來瘋或是打高空,甚至可以裝出來,但事實上可能並不是喜歡活動本身。根據經驗,熱情是可以用外在裝出來的。但興趣沒辦法,只能從內心培養。當然執行興趣的過程也會產生熱情的情緒,但也就是因為如此,熱情時常反而被拿來做為一種工具來運用,以達成某種銷售目的。

這也是生涯管理的關鍵所在。只有興趣,因為對技能本身的趣味而長期培養,才有辦法不斷突破各種專業與經濟障礙,到最後完全用興趣工作,就不用再工作了。

而之所以要將「熱情」區隔出來的原因,是因為有太多人為了求職、申請學校,甚至討好老闆或投資人甚至觀眾,把自己沒興趣的東西,透過各種情緒與溝通技巧,包裝成看似熱情的東西,以作為興趣的假象。但事過境遷,當老闆不在或觀眾散去時,沒興趣的東西一樣回到沒興趣。這樣是無法長久的,而也違反了生涯管理從心出發的根本。

結論是,在找尋生涯興趣的時候,根據價值觀恆定的假設,可以把過去從求學到工作、甚至各類課餘及業餘活動的各個興趣環節抽取出來,再重新組合,就會出現一種「職業興趣技能」的鏈結團,再配合上獨特的個性,就會出現一個獨一無二的職場立足點。最後再搭上專業能力,就會用興趣來工作,而永遠不必再工作; 而假以時日,由於持續運用興趣技能來提升專業能力的關係,終將壟斷市場。

(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