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衛生涯管理中心
NSHMBA美國最大MBA徵才會 首位華人顧問
世上最快樂的人!你也可以~
Never Work Again, To Get Happy and Rich!
“I've been admitted to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Thank you!” - Ms. W
“I got in from Amazon!” - Ms. H
"透過Career Branding讓我更清楚目標與個人特色,在PE面試備受董事矚目,順利進入公司擔任Associate。非常感謝您!” Ms. L
“我把興趣變工作了!” Mr. L
MBA數百萬豪賭,選校寫Essay苦無頭緒?
熱情生涯在哪?
簡單三步驟: 生涯三驅力,機會管理,個人品牌行銷
davidl@mbacareerfitter.com
Monday Blue Buster 週一MBA生涯公益答疑日~
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
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早稻田 vs. Essec Singapore MBA選校 (1)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早稻田 vs. Essec Singapore MBA選校
完全可以理解原po的兩難。
這兩間都是有相當聲望,但在國際商學院排名權威FT Global MBA金融時報的排名上,幾乎查無蹤跡的學校
Essec是少數跟Insead一樣,是法國學校在新加坡設點,目的應該是跟東方新興市場距離拉得更近,又是官方語言為英語的國家,早期亞洲總部都在這,有很多經典案例跟就業機會
而早稻田又是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的日本中,號稱最大的商學院
兩間也都有國際企業僱主,但就業資料都一樣查不到薪資與職能細項
若要念行銷,兩間課程也都是屈指可數,Essec Singapore更只有兩位行銷教授,教的還是捐款議題
兩校三國都說遠不近,說近不遠
然而也都沒有絕對的就業必需性與必成性
唯一比較跟原po勉強牽得上關係的只是衣著跟語文,但也只是泰文以外的另一種選擇
雖說原po年齡上也接近拉警報,但一年課程與兩年課程各有利弊
與其說一年可以快速取得學位,對有些需要出外呼吸自由多元空氣的申請人與求職者而言,可能兩年的課程更能體驗當地文化與語言、甚至產業連結與課程深度
說實在換作是我,真的一時要選還真的選不出來
選校系是個非常複雜的流程,牽扯範圍包山包海
包括:Why advanced education為何進修、why and which MBA、why now進修時點、which continents and regional markets區域市場選擇、global industrial cluster全球產業群聚、working VISA工作簽證、cultural relevance, access and competence文化必須性、臨近性與競爭力、program feature and competence課程特色與競爭力、general and specialized rankings and criteria綜合與專項排名及條件參數、reputations聲譽、recruiter access and preference僱主臨近性與偏好、school culture文化特性、program positioning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校系間競爭態勢與策略、industrial leadership outlook產業展望與領導人養成手法,featured professors and research resources招牌教授與研究資源、甚至還有樓主問的課程長短、學費、甚至氣候、diversity人種多元性與接納度、scholarship獎學金、alumni network校友網絡,還有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 fit
以及最後很現實的金龜婿蘊藏量與藏金量等
因為申請人最終也只念一間MBA,卻關乎人生的重大選擇
雖然說老生常談,簡單說要從生涯管理角度來切入:
1)從3 Career Drivers生涯三驅力(Passion興趣技能、Personality性格養成、Profession專業技能培養)所投射出的career goals生涯目標,看短程與長程生涯方向是要在哪個產業與職能;
2)以及選擇區域市場發展;
3)再看Gap Analysis分析出長、短程生涯目標達成前所欠缺技能,並依據這些所欠技能來選校。
所以其實需要更多資訊,才能幫原po更精確地分析如何選校
甚至有可能因為生涯資訊的挖掘,而發現熱情方向另有世界,或其實申請與生涯實力尚未發揮
就當前資訊,還是可以做一些初步的分析與推理的~ 要先初步推敲出原po的可能背景與未來走向,才能根據對應需求來導出適合學校。
純粹根據生涯諮商經驗與邏輯分享,不見得代表當事人就是如此,要看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如何解讀各種事件
這推理邏輯的背後是一股叫做「環境情緒流體」的力量,是在家庭結構下,子女為了求生而產生的長期情緒制約,並因此養成性格特性,會自然反應在成長後的各種行為模式。
從樓主的背景與申請方向,可以看出有多元性需求,是一個往花花世界及海外市場推(或被推)的力量
從傳播、行銷,到理工碩士,可以說能文能武,但要看先後順序來研討動機
又錄取的學校居然有日本跟法國還有新加坡等三個國家
並且有附帶條件是喜歡買日本衣服(品質時尚),甚至會講點日文
至於泰文則想必有延伸故事,然而若是為了新南向,那是政府因為西向策略問題而喊出的口號,則可能有跟風的現象,是生涯可能溺水前的警訊。
根據常年生涯諮商經驗,一般人不會出現背景條件與領域選擇差異如此巨大的
因為這會在心理上所必需的「確定感」中從缺,而造成每天處於恐懼之中
這樣是無法生活下去的
除非這些看似天差地遠的背景與選擇中,其實在海面下的成長經歷中是同一塊大礁石
這就像推測彗星撞地球的軌跡一樣,必定有遙遠的恆星、甚至黑洞在吸引它
並且會嚴守能量不變定律:其所算出的引力總和與施力方向,必定等於受力總和與受力方向
性格養成背後的情感制約也是如此的單純物理,只是像引力一樣用肉眼看不見
可以從理工背景、多元化需求,及日本文化等三個關鍵面向來討論。
先從理工碩士來推敲:
而女生因為文化期望、人類經濟學,與性別演化特性的條件下,多半沒事不會念理科,除非有幾種可能:有的是有高壓或官僚統治的父母或長輩,因而為了破解無意義地控制或情緒勒索,而訓練出超強邏輯;
也可能是為了自我證明,有時候是因為家中有重男輕女的現象,或是手足都是女生而想要滿足家族出人頭地的期望;
或是有年齡相近的哥哥或弟弟,因為過度競爭的結果,若再加上如果家族又重男輕女的話,也可能攻讀理工。
有時候跟父母親的學經歷也有關,有耳濡目染或被期望要求。
或是因為職業安全考量,而台灣是科技業見長...等種種原因
要看原po或許還有更不一樣的動機
而從多元化需求來看:
可能因為成長過程被「唯有讀書高」的一元價值所限制,因此長大產生多元化的補償行為,因而進入產業特性多元的傳播與行銷領域就業,而此兩種領域都有「語言話術」的共通性存在,或許與成長過程的求生經驗有關
並想進外商做行銷,多半是因為本土商由於市場規模與視野問題,容易產生派系與人治等問題,而可能在上頭的派系鬥爭中,無故遭流彈擊中,而想透過進修來取得談判優勢,又同時能掙脫常年束縛,因而申請了至少三個不同國家的學位。
然而,Essec主修中唯一能跨足法國與新加坡兩地的,就只有策略主修,而行銷主修只能在一個校區修課,由此可知原po性格中的「多元價值觀」稍微優先於「就業價值觀」。
不過同時,雖然有兩國校區相當誘人,但樓主對於日本品質與時尚的吸引力似乎難以抗拒,因而產生抉擇兩難。
奇妙的是,其實法國就是時尚大都,那麼為何樓主不直接選法國,卻出現如此兩難呢?可能的原因是其實樓主愛買的日本衣服並不是因為時尚(Fashion),而是因為精緻的品質(Delicacy)。根據生涯諮商經驗,很多個案是因為家人之中有人有潔癖,或對事物細節有高度要求。這點從樓主所申請的學校都有高度綜合聲望、理工碩士,及想往外商行銷就業等外顯條件似乎有相關,都是有某標準以上、甚至講出來很掛得住面子的條件。
然而,生涯管理很常是十年寒窗,要知道外在觀感有時候容易造成分心。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
標題: [選校] MBA 早稻田v.s.ESSEC新加坡
(代PO)
原PO經歷:
28歲女/在台灣已有三年工作經歷(傳播、行銷)與理科碩士
未來想在國外企業做行銷
目前申請上兩間MBA,很猶豫要選哪一間:
1. 早稻田WBS MBA
念兩年/學費100萬台幣
2. 法國ESSEC新加坡校區 Global MBA major in Strategy and managment
(中間會有三個月在法國,其餘時間在新加坡)
念一年/學費120萬台幣(原本160萬,有給40萬台幣學費減免)
主要考量的點在:
1. 金錢因素(有存款,但仍會貸款)目前雖不用養家,但仍要預備緊急開支
2. 未來就業:希望可以在外企工作,希望優先考慮就業率優良的學校
3. 其他:喜歡買日本衣服、會一點日文,但同時也有學泰文(新南向?)
不知道是否有有經驗的板友可以給些建議呢?感激不盡!
2018年2月23日 星期五
[狂賀]面試後二天!非傳統背景!非高分!拿下UIUC MBA獎學金!進入化工名校與世紀經理人傑克威爾許母校
[狂賀]化工背景!非高分!拿下UIUC MBA獎學金!進入化工名校與世紀經理人傑克威爾許母校
GMAT<700 100="" 700="" p="" toefl="">700>
GMAT<700 100="" 700="" p="" toefl="">700>
2018年2月18日 星期日
新年恭喜!本週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適逢過年,順延至下週一~
新年恭喜!本週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適逢過年,又議題龐大,順延至下週一~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狂賀]再創新紀錄!面試後一週!大齡、非傳統背景拿下USC IBEAR獎學金!
[狂賀]再創新紀錄!面試後一週!大齡、非傳統背景
拿下唯一大齡課程USC IBEAR獎學金!
G 700+,T 100+,W/E > 10 yr
一般需要四到八週
拿下唯一大齡課程USC IBEAR獎學金!
G 700+,T 100+,W/E > 10 yr
一般需要四到八週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之 過年團圓親情壓力破解心訣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之 過年團圓親情壓力破解心訣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農曆新年!先恭祝大家新年快樂,犬力亨通!
然而在除夕圍爐、過年大家族團圓時,眾多親朋好友不免關切各位版友們的人生三大學分:事業、申請、感情,因而造成許多人無形的壓力~甚至希望能躲過這一年一度的團員喜事!
要知道如此的反應是正常的,尤其越求好心切的人,越容易因為這樣的關切而形成心理壓力。這其實是因為不希望讓對方失望,是出於情感,也就是「愛」,只是可能被有心人士給利用去了。
由於沒人能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因此生涯難以規劃,只能且戰且走,步步為營,這世上所有人都一樣。那麼,在面臨一些情緒不成熟、只在乎外在光環的長輩親友們的無謂關切時,生涯還在準備中的版友們該如何應對呢?
在此分享一個心訣:當面對不成熟人物時,一個相當有效的情緒抽離與應對法則,叫做「成熟度意識」"Maturity Awareness.” 翻成白話文,就是(看誰比較成熟)的意思。
包含四大行動方針”OREO“(就像某餅乾品牌)—“Observe, Relatedness, Express, Outcome.”「觀察、保持安全距離、表達、堅持目的。」
(趕著返鄉沒空看完的版友們,可以直接跳到最下面的「行動解說」。)
這是根據美國一位心理諮商師Lindsay C. Gibson, PsyD的文獻:Adult Children of Emotionally Immature Parents--姑且譯為「情緒不成熟的父母所生的子女,長大後該如何?」此成熟度意識心訣適用於面對各種情緒不成熟的對象,包含陌生人。
在了解「成熟度意識」這套行為法則之前,首先要了解情緒不成熟的父母或親友該如何辨認,及其所形塑出子女或晚輩的人格特性為何。
情緒不成熟的父母或親友長輩可以分為四大類:
- Emotional 情緒類:容易發生口角甚至肢體衝突者。
- Driven 控制類:想用各種威脅利誘甚至情緒勒索方式,以控制對方者。
- Escaping 鴕鳥類:當子女或情緒受侵害者受難時,父母的另一方或具守望能力的在場親友應該要跳出來保護當事人,卻因為自身的情緒不成熟,而只能逃避者。
- Rejecting 拒絕類:因為自身成長背景未受到應有的照顧,因而在面對子女或晚輩時,因為不具備應有的成熟度與知識,而只能將其推開的「拒絕者」。
由於普羅大眾並沒有受過心理訓練(在定義上就是不可能),又上一輩甚至上上輩多半經歷戰亂與經濟窘迫,而當時各心理學、行為學與等教育也尚未發達,因此絕大多數的父母或親友長輩都或多或少有至少一類、甚至同時出現多重類別的行為模式。
而不管是上述哪一類父母或親友長輩,都只會形成兩種子女或晚輩:
- Internalizer 內化者:凡事反求諸己的子女或晚輩
- Externalizer 外化者:會怨天尤人的子女或晚輩(俗稱三寶)
跟四類父母或長輩一樣,子女或晚輩由於普遍未受過心理訓練,因而在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出現大部份的內化,及某種程度的外化。
而不論是內化者或外化者的子女或晚輩,都會出現一種心態,叫”Healing Fantacy” 「療癒幻想」:期望當某時空條件出現時,情緒不成熟的父母或親友長輩會回過頭來愛我們。然而,事實上「療癒幻想」並不會發生,因為父母或親友長輩的情緒成熟度已經是極限,即使子女或晚輩所設定的療癒幻想條件達成時,父母或親友長輩仍然無法有更高的情緒成熟度,來照顧子女或晚輩。
甚至,會出現兩種積非成是、卻違反常理的現象:
一是不論子女或晚輩已經成年多久,仍舊被視為小孩。然而這是不正確的。
二是由於時代的演進與知識的普及,現代子女或晚輩的情緒成熟度多半高於父母或親友長輩,而出現「角色倒錯」的現象—有些情緒不成熟的父母或親友長輩若撇除年齡或輩份不看,甚至像小孩子一樣幼稚,反而子女會因為情緒成熟度高過長輩,而看起來反而像大人一樣指導像小孩的對方。
「行動解說」:
那麼,當面對情緒不成熟的父母或親友長輩時,可以用一套叫做"Maturity Awareness"「成熟度意識」的心動模式來應對。
分為四大行動方針:
- Observation 觀察:想像從一個攝影機的角度,來觀察自己跟對方的互動。這個行動要點是將情緒抽離,從盡可能客觀的角度,來觀察自己與對方的反應是否成熟。這是四大行動方針之中最重要、也最常用的基礎原則。
- Relatedness 保持安全距離:並不是要跟對方產生關係,而是保持安全距離,因為對方的情緒成熟度多半已經是極限,過近的距離很容易被捲進暴風圈內,就像不會救生技術的旁人貿然要去救溺水的人一樣,有很高的機率會被一起拖下去,而成為替死鬼。書中特別提醒,由於會使用情緒勒索或不成熟對待的多半是很親的人,我們很容易因為一時同情,而一不小心又陷入暴風圈。這時要回到第一個行動Observation觀察,並且要盡可能地保持理智,並保持安全距離,不然很容易又陷入惡性循環。
- Express 表達:許多人因為覺得反正從小到大怎樣表達也沒用,到後來乾脆就不表達了。這是不行的。雖然所應對的父母或親友長輩有可能因為情緒不成熟,而產生上述各類回應,但仍然要勇敢且堅定地表達出心裡的話。因為唯有這樣,才有達成一項成熟的溝通行動。而由於我們已經成年人,是「大人與大人」的對話,而不再是大人對小孩。而不論是大人或小孩,所表達的言語都應該受到尊重。而一旦表達出心裡的話之後,就要”let go”放手--因為是大人對大人的對話,既然我們已經做了表達的動作,那麼對方要如何回應是對方的自由與權益,並不受我們控制。而對方若是又故態復萌、出現了不成熟的回應時,則再回到第一項與第二項行動:觀察,並保持安全距離。
- Outcome 堅持目的:若你心裡有什麼想做的事,卻擔心情緒不成熟的父母或親友長輩們不諒解,其實不用擔心,只要做到上述三項行動,後面只要不是犯法的事,就儘管堅持目的,做到底就對了。咦?難道都不用管他們的反應嗎?就算出現各種情緒勒索也一樣嗎?是的。不論對方有什麼反應,只要有做到前面三項,根據統計,情緒不成熟的父母或親友長輩到最後會無力招架,而最終讓步。
去年本單位就有成功個案,在面對情緒不成熟的眾多親友長輩的無故反對留學與情緒勒索時,因為堅持到底,而成功扭轉情事,使親友們知難而退,最終轉為支持。
向大家拜個早年!從此過年或團聚時,就不必再害怕情緒不成熟的親友長輩了~
新年快樂!狗然厲害!
Sincerely,
David 李
2018年2月10日 星期六
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
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 28岁大龄单身女求定位:出国MBA or 继续工作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 28岁大龄单身女求定位:出国MBA or 继续工作 淘气笑笑 問:新人大龄剩女求各位帮定位和答疑解惑: 211本 商科GPA3.3+,12年毕业,2年世界500强管理咨询外企背景+2年创业公司大数据产品经理背景+1年央企大数据产品经理背景+1年BAT产品经理背景,28岁,目前pkg 90-95w一年,一直想去读米国M7,偏IT方向弥补我本科非技术的短板比如MIT: 1.post-MBA 极大可能继续从事PM角色,往战略产品走; 2.多元化生活和体验美国MBA,毕业最好可以在美国工作几年再看 3.学历是最后的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我更在意这个过程 从目前来看,最快是19年7月离职30岁开始准备,最快31岁入学,不知道年龄是否硬伤,至少有40-50w积蓄,不至于完全被动。有的时候想一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也无后顾之忧,拼搏也就这么几年,为何不逼自己一把,去搏一把。 求各位轻拍,感谢。 - 答: 每次遇見這樣的是否念MBA的問題,都是好問題,因為關乎一生的視野開闊與生涯機會管理 不免俗地先聲明,本人沒有特別推廣MBA,也沒有特別不推廣MBA。端看個案需求而定。 看到樓主提問,由於是大齡女生,正值生涯轉淚點,有回文的必要。 根據十餘年MBA生涯咨詢經驗,盡可能提供一個系統性的思考方式。 樓主條件相當不錯,有一致性也有多元性,並且持續在爬升,相當有企圖心 尤其薪資水平相當高,相當於15萬美元,算是成功女性 不過要小心,因為這薪資若要念MBA,將出現兩個校方考量:一是畢業後很可能眼高手低,看不上低於此水平的工作,這將直接影響排名中的畢業就業成功率與畢業起薪,兩個加起來佔排名條件的35%,非常驚人!若再加上僱主滿意度(付那麼高薪的相對產出)佔15%,就整整佔了50%!是GMAT16.25%的三倍有餘~ 不過那是學校考量,跟我們的生涯考量關係不大,反而可以解釋成會想往更高新工作求職,也可能因為拉高均薪而幫了學校一個忙,不過這類offer相對少就是了,會需要平衡一下就業成功率。 那麼,就樓主自身的生涯發展,是否有就讀MBA的必要呢? 在管理與領導學中,有此一說:如果靠數據就能管理,那就不叫領導人了 而樓主因為本身就是商科背景,又待過大型外商咨詢,甚至待过大數據的創業與央企,產品經理經驗也有多元性,對商學院而言,一方面好就業,另一方面有多元思考,可以貢獻課堂,甚至是有咨詢與量化背景非常好找工作(只要能對薪資滿足,或是若能去更大更多元市場,犧牲一點薪資也值得),甚至還能把咨詢、創業、央企一口氣比一遍,又是女生算弱勢族群,對學校而言,要是分數夠高,那麼錄取一個可以當好幾個用,何樂而不為? 然而,回到樓主自身的生涯發展問題,一方面受過商學訓練,但本科多半是紙上談兵,所學知識很容易書到用時方恨少 後面很顯然企圖心旺盛、學習能力也強,才進得了大型外企咨詢,並且還往創業與央企發展,胃口相當大,多半是成長過程的家庭期望造成的「內在父母」。 然而最近工作仍舊是大數據出現停滯,或許就是因為如此,才會出現進修的念頭。 如果真是因為如此,那麼的確有進修MBA的必要 因為光是學識科目方面,就至少欠缺了以下更高端、更偏管理實務的技能,包括: 國際經濟、企業策略、競爭策略、消費者行為、大數據data mining、機會管理、 然後到行銷(營銷)原理、行銷管理、產品定價、產品開發、通路管理、 再到領導力、創新管理、創業管理...等 然而,與其說西方MBA是課堂學習,不如說是一把開啟未來的鑰匙 因為所謂趨勢不過五年,從過去九零年的營銷,到兩千年初的達康風暴、到投行與巴菲特創投、到安隆案道德、到咨詢如日中天、到供應鏈與新興市場崛起、到金融風暴、到智慧型手機出現、到社群網路、到大數據、到無人機、到虛擬實境、到最近的AI人工智慧 不過短短十年間,趨勢潮流轉變了無數次 連高盛的首席分析師都因為去年預測全軍覆沒,而被炒魷魚 未來領導人為了因應如此瞬息萬變的全球化趨勢,靠的已經不再是刻板的商業科目,而是獨立思考能力與應變力 這是西方MBA強調創業精神與獨立思辨能力最有價值的部分 每天來自全球各種不同文化與專業背景同學們的腦力激盪與思想轟炸 加上兩年中經歷三百到五百個全球案例分析、每天大量的跨文化溝通與合作、領導與團體角色扮演、企業參訪、名人演講、大量企業徵才 也有各種案例競賽與創業競賽、社團領導機會,甚至是交換課程等 來自世界頂尖教授不要說各有各的模型了,而是去體驗、甚至參與這些世界思想領導者到底模型是怎麼發明出來的?各校都有案例開發課程,可以跟教授一起搜集資料,研發案例與模型 還很有可能釣到老外金龜婿,直接拿綠卡過遊艇人生的也有 說實在,一些世界上永垂不朽的品牌如:勞力士、保時捷、或賈伯斯(喬布斯)時期的蘋果電腦、iPod與iPhone等,靠的根本不是什麼大數據,而是timeless永不退時潮的強大經典產品,靠的是領導人遙遙領先的思想,而不是埋首在數字中追著客人跑。賈伯斯一個經典做法是從不做市場調查,因為他覺得大多數消費者根本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而他因為在設計與科技方面的思想上遠遠超越普羅大眾,因此在三十幾年前發明出麥金塔電腦時,讓IBM看起來像恐龍,而一人扭轉了個人電腦時代,又在三十年後發明出iPhone,讓當時號稱最頂尖的黑莓機看起來像古董,當時的科技媒體普遍承認賈伯斯至少領先業界十年以上,才造就了人手一機的風潮。 奇妙的是,這些天才領導人幾乎都沒念過MBA,而多半是出在他們的出身背景。然而,如此並無法系統化地培養未來領導人,只能退而求其次,念個MBA,至少透過大量案例研究,來一窺這些領導力究竟是怎麼來的。這也是為何全球企業爭相錄用MBA畢業生,就是這個道理。至少他們受過系統化的訓練,也受過全球腦力激盪,看過無數案例,有各種稀奇古怪的創意,比起沒受過這方面訓練的人才,有更大的機會提出更有效或更大膽的管理方式。 根據經驗,有了上述資訊,樓主至少有why MBA及why now,並且應該現在就著手申請,不需要等到19年,不然會出現職涯進程上的空轉,不必為了存學費而久待,因為畢業後照理說是指數形成長,跟現在的等差級數成長相比,現在這樣賺錢太慢了。學校也會問你why not now? 越大齡申請人會因為對薪資需求更高,而就業率下降,這樣會影響學校排名。 以上回覆,希望有回答到樓主的問題~ 加油囉! Sincerely, David 李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