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早稻田 vs. Essec Singapore MBA選校 (1)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早稻田 vs. Essec Singapore MBA選校 

完全可以理解原po的兩難。
這兩間都是有相當聲望,但在國際商學院排名權威FT Global MBA金融時報的排名上,幾乎查無蹤跡的學校
Essec是少數跟Insead一樣,是法國學校在新加坡設點,目的應該是跟東方新興市場距離拉得更近,又是官方語言為英語的國家,早期亞洲總部都在這,有很多經典案例跟就業機會
而早稻田又是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的日本中,號稱最大的商學院
兩間也都有國際企業僱主,但就業資料都一樣查不到薪資與職能細項
若要念行銷,兩間課程也都是屈指可數,Essec Singapore更只有兩位行銷教授,教的還是捐款議題
兩校三國都說遠不近,說近不遠
然而也都沒有絕對的就業必需性與必成性
唯一比較跟原po勉強牽得上關係的只是衣著跟語文,但也只是泰文以外的另一種選擇
雖說原po年齡上也接近拉警報,但一年課程與兩年課程各有利弊
與其說一年可以快速取得學位,對有些需要出外呼吸自由多元空氣的申請人與求職者而言,可能兩年的課程更能體驗當地文化與語言、甚至產業連結與課程深度
說實在換作是我,真的一時要選還真的選不出來

選校系是個非常複雜的流程,牽扯範圍包山包海
包括:Why advanced education為何進修、why and which MBA、why now進修時點、which continents and regional markets區域市場選擇、global industrial cluster全球產業群聚、working VISA工作簽證、cultural relevance, access and competence文化必須性、臨近性與競爭力、program feature and competence課程特色與競爭力、general and specialized rankings and criteria綜合與專項排名及條件參數、reputations聲譽、recruiter access and preference僱主臨近性與偏好、school culture文化特性、program positioning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校系間競爭態勢與策略、industrial leadership outlook產業展望與領導人養成手法,featured professors and research resources招牌教授與研究資源、甚至還有樓主問的課程長短、學費、甚至氣候、diversity人種多元性與接納度、scholarship獎學金、alumni network校友網絡,還有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 fit
以及最後很現實的金龜婿蘊藏量與藏金量等

因為申請人最終也只念一間MBA,卻關乎人生的重大選擇
雖然說老生常談,簡單說要從生涯管理角度來切入:
1)從3 Career Drivers生涯三驅力(Passion興趣技能、Personality性格養成、Profession專業技能培養)所投射出的career goals生涯目標,看短程與長程生涯方向是要在哪個產業與職能;
2)以及選擇區域市場發展;
3)再看Gap Analysis分析出長、短程生涯目標達成前所欠缺技能,並依據這些所欠技能來選校。

所以其實需要更多資訊,才能幫原po更精確地分析如何選校
甚至有可能因為生涯資訊的挖掘,而發現熱情方向另有世界,或其實申請與生涯實力尚未發揮

就當前資訊,還是可以做一些初步的分析與推理的~ 要先初步推敲出原po的可能背景與未來走向,才能根據對應需求來導出適合學校。
純粹根據生涯諮商經驗與邏輯分享,不見得代表當事人就是如此,要看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如何解讀各種事件
這推理邏輯的背後是一股叫做「環境情緒流體」的力量,是在家庭結構下,子女為了求生而產生的長期情緒制約,並因此養成性格特性,會自然反應在成長後的各種行為模式。

從樓主的背景與申請方向,可以看出有多元性需求,是一個往花花世界及海外市場推(或被推)的力量
從傳播、行銷,到理工碩士,可以說能文能武,但要看先後順序來研討動機
又錄取的學校居然有日本跟法國還有新加坡等三個國家
並且有附帶條件是喜歡買日本衣服(品質時尚),甚至會講點日文
至於泰文則想必有延伸故事,然而若是為了新南向,那是政府因為西向策略問題而喊出的口號,則可能有跟風的現象,是生涯可能溺水前的警訊。

根據常年生涯諮商經驗,一般人不會出現背景條件與領域選擇差異如此巨大的
因為這會在心理上所必需的「確定感」中從缺,而造成每天處於恐懼之中
這樣是無法生活下去的
除非這些看似天差地遠的背景與選擇中,其實在海面下的成長經歷中是同一塊大礁石
這就像推測彗星撞地球的軌跡一樣,必定有遙遠的恆星、甚至黑洞在吸引它
並且會嚴守能量不變定律:其所算出的引力總和與施力方向,必定等於受力總和與受力方向
性格養成背後的情感制約也是如此的單純物理,只是像引力一樣用肉眼看不見
可以從理工背景、多元化需求,及日本文化等三個關鍵面向來討論。

先從理工碩士來推敲:
而女生因為文化期望、人類經濟學,與性別演化特性的條件下,多半沒事不會念理科,除非有幾種可能:有的是有高壓或官僚統治的父母或長輩,因而為了破解無意義地控制或情緒勒索,而訓練出超強邏輯; 
也可能是為了自我證明,有時候是因為家中有重男輕女的現象,或是手足都是女生而想要滿足家族出人頭地的期望;
或是有年齡相近的哥哥或弟弟,因為過度競爭的結果,若再加上如果家族又重男輕女的話,也可能攻讀理工。
有時候跟父母親的學經歷也有關,有耳濡目染或被期望要求。
或是因為職業安全考量,而台灣是科技業見長...等種種原因
要看原po或許還有更不一樣的動機

而從多元化需求來看:
可能因為成長過程被「唯有讀書高」的一元價值所限制,因此長大產生多元化的補償行為,因而進入產業特性多元的傳播與行銷領域就業,而此兩種領域都有「語言話術」的共通性存在,或許與成長過程的求生經驗有關
並想進外商做行銷,多半是因為本土商由於市場規模與視野問題,容易產生派系與人治等問題,而可能在上頭的派系鬥爭中,無故遭流彈擊中,而想透過進修來取得談判優勢,又同時能掙脫常年束縛,因而申請了至少三個不同國家的學位。
然而,Essec主修中唯一能跨足法國與新加坡兩地的,就只有策略主修,而行銷主修只能在一個校區修課,由此可知原po性格中的「多元價值觀」稍微優先於「就業價值觀」。
不過同時,雖然有兩國校區相當誘人,但樓主對於日本品質與時尚的吸引力似乎難以抗拒,因而產生抉擇兩難。
奇妙的是,其實法國就是時尚大都,那麼為何樓主不直接選法國,卻出現如此兩難呢?可能的原因是其實樓主愛買的日本衣服並不是因為時尚(Fashion),而是因為精緻的品質(Delicacy)。根據生涯諮商經驗,很多個案是因為家人之中有人有潔癖,或對事物細節有高度要求。這點從樓主所申請的學校都有高度綜合聲望、理工碩士,及想往外商行銷就業等外顯條件似乎有相關,都是有某標準以上、甚至講出來很掛得住面子的條件。
然而,生涯管理很常是十年寒窗,要知道外在觀感有時候容易造成分心。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


標題: [選校] MBA 早稻田v.s.ESSEC新加坡



(代PO)


原PO經歷:
28歲女/在台灣已有三年工作經歷(傳播、行銷)與理科碩士
未來想在國外企業做行銷

目前申請上兩間MBA,很猶豫要選哪一間:

1. 早稻田WBS MBA
念兩年/學費100萬台幣

2. 法國ESSEC新加坡校區 Global MBA major in Strategy and managment
(中間會有三個月在法國,其餘時間在新加坡)
念一年/學費120萬台幣(原本160萬,有給40萬台幣學費減免)

主要考量的點在:

1. 金錢因素(有存款,但仍會貸款)目前雖不用養家,但仍要預備緊急開支
2. 未來就業:希望可以在外企工作,希望優先考慮就業率優良的學校
3. 其他:喜歡買日本衣服、會一點日文,但同時也有學泰文(新南向?)

不知道是否有有經驗的板友可以給些建議呢?感激不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