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4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成人ADD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成人ADD

David您好!

成人ADD/ADHD是临床上的一种disorder
我就是一个被专业医学机构确诊的成人ADD

不过从职业规划的角度讨论成人ADD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ADD对我职业造成的影响,我一直不抱能够减轻的希望
所以对于David提到的解法很感兴趣
期待更新!

另外,我发了一篇求助帖提到自己在犹豫该不该去读part-time MBA
Berkeley HAAS part-time MBA: 去读 OR 再申一年full-time?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 ... amp;fromuid=1349792
David能不能给些建议?

[鏈結提問內容]
想请教大家,有没有人分享一下十几万刀读个part-time MBA回报率大噶是多少?网上的统计数据应该是full-time的
我知道个人背景不同,差距很大,只想有个reference。LZ在工业界混日子的话,二线城市一年十万刀左右。谢谢

***
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

楼主的精神世界比较复杂,属于有病的那种。

32岁。机械工程本硕博,博士是美国念的,本来的理想是做学术,后来发现学术做不好,勉强毕业后去了中部湖区的工业界上班,做计算模拟,又觉得干不好,似乎脑子少根筋,所以没有passion。就开始考虑两条路:
1.试试本专业其他类型的岗位(结构设计)
2.读MBA做investment banking。

说得直白点:我是干别的不行才想读MBA的。。。

按照1和2的思路,今年一边申请新的工作,一边考了三次GMAT勉强刷到730,这个时候已经错过所有学校full time的申请deadline,但是part-time申请刚好能赶上,于是申了Haas的part-time。最后结果是找到了一份在硅谷做结构设计+控制编程的工作,同时也收到了Haas的录取。

现在有三种选择:
1.     一边工作一边读part-time
2.     放弃part-time,一边工作一边申full-time 
3.     好好工作,不考虑MBA了

3是最理想的情况,这意味着在research测试和计算模拟都做不下去以后,我终于开窍了能把设计做好,一心一意当个工程师,不过工程思维是相通的,很大概率的结局是研发计算测试设计软件所有跟本专业有关的岗位轮一遍后发现我做什么都不行。
所以主要考虑1,2。商科我没有读过,能不能开窍是不知道的。先从钱的角度考虑吧。
LZ绿卡,不需要考虑身份问题。

搬去加州工作虽然加了工资,但是从购买力来说相当于降薪50%了,跳槽只想给自己最后一次尝试把本专业做好的机会。

这两周到处找人聊,下周必须决定读不读。


-
答:

樓主的問題很複雜,可能一次回不完。先回應您幾個關鍵點。

首先根據常年生涯諮商經驗彙整,理想生涯是由生涯三驅力:興趣技能、性格養成、專業能力(興趣、性格、專業能力)的組合,成為用興趣技能來吃飯,且因為興趣而永無止境地突破,因而物以稀為貴;
並因為每個人個性養成的獨特性,而不再競爭; 
如此就能不再工作,才能快樂致富。

同樣由於大量生涯諮商經驗,筆者發現了一種「成年過動症」的現象,並且相當普遍。
從各種身心科的定義,是歸為「ADD/ADHD注意力缺失症」。
然而,由於過去並沒有以「環境情緒流體」為中心思想的生涯管理模式存在,因而難以深入探討這類注意力缺失的背後原因。
而就筆者的生涯諮商經驗,人的思維模式事實上是由求生環境中的制約而來的。

而筆者諮商經驗中,意外發現這些有「成年過動症」的個案們,基本上環境中都有對個案們有過高期望、或不予認同的權威人物存在。這些權威人物中很高的比例是父母。
另一方面,原則上這些權威人物還伴隨著「無差別地對待相異專業」;
與「對個案的不信念」,不相信個案的潛能能夠突破專業標準或競爭; 
以及「被動式宇宙觀」--認為人是被環境所改變,而難以改變環境...等。
因此,筆者甚至認為ADD/ADHD可能取錯名了...不然應該早就根絕了才對。或許可以從其他角度,如:環境情緒流體的思維模式來探討。這部分留到筆者日後的文獻再做討論。

例如:樓主與其說是注意力缺失症,就筆者的生涯諮商經驗來看,其實認為並不是注意力缺失的問題,反倒是有「負念」傾向:語調清一色否定語氣,覺得似乎人生一事無成,沒路走了,只好再孤注一擲選個聽起來有人成功過的。

問題是,生物有追求快樂與希望的本能,也就是--正念。如此的負念顯然是學習而來的。那麼是如何地學習呢?對象是誰?典範模式為何?這些問題可以請樓主思考回憶一番。

然而,有幾個疑點讓筆者困惑:一是怎麼如此人生至今似乎都窮途末路,卻又都能絕處逢生呢?
曾有心理研究指出:長期的失敗者,其心理素質事實上強過成功者。
原因是失敗者可以長期忍受痛苦,而成功者多半因為無法忍受如此長期的痛苦,才選擇一鼓作氣成功。

另一點,也是樓主個案的關鍵點,就是「潛意識是很憨直的」
:如此一無所成的人生,若又處於沒有希望的狀態下,潛意識會直接選擇「終結痛苦」而自絕。
然而,樓主並沒有自殘傾向。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表示水壩雖然在淹水,但卻同時也在漏水。
請問這個(微薄的快樂)漏水漏在哪兒呢?

從行為模式多半可以找到蹤跡--樓主在身處絕境時,會像此樓的模式這樣,向環境人物求助。
或許樓主是個社交能力頗強的人,能在人群中取暖。
又另一方面,樓主似乎是個學霸,能夠輕易在學術新知與標準測驗中拔得頭籌。
或許也因為這樣,反而成為一種包袱--如愛因斯坦所言,專家不能只是訓練有素的狗。
這多半可以從業餘嗜好中,找到平衡點。
請樓主想想平時的嗜好為何?各有什麼功能與慰藉?
不然哪有人會萬念俱灰的?

希望有回答到樓主的問題~
:)

Sincerely,
David Lee

2019年6月16日 星期日

七月七日(日)真實生涯管理 暨 MBA申請講座

七月七日(日)真實生涯管理 暨 MBA申請講座


生涯卡關嗎?工作食之無味,未來卻不知在哪?
頂著光鮮亮麗的抬頭,內心卻很心虛?如何才成就卓越?
興趣真的能當飯吃嗎?該如何轉職?怎樣才能突破財務自由?
我該申請MBA嗎?是現在嗎?什麼學校適合我?或是其他學歷、証照?
如何拿下如哈佛、耶魯等世界名校MBA,甚至獎學金?
為何考試考不高?
我到底是誰?

或許是當前最有效的生涯管理與申請工具--生涯三驅力:興趣、性格、專業能力,協助你找出過去,投射未來~
將所有人生問題一次解決,讓你不再工作,才能快樂致富!


「七月真實生涯管理 暨 MBA申請講座」
主辦:David Lee’s Career Management
主講人:前美國獵頭、NSHMBA 美國最大MBA徵才會 首位華人顧問 David Lee
主講內容:

如何透過生涯三驅力挖掘,找出並跳轉「不再工作」的熱情生涯;
及早鳥MBA申請攻略:

細項包括--
a)由「生涯三驅力」投射出真實生涯長、短程目標,及其Gap Analysis
b)我是誰--生涯品牌定位
c)產業領導人願景投射

並由此發展出:
1. 陞/轉職計劃
2. Why MBA, Why Now, 與校系選擇
3. 生涯品牌行銷,與MBA申請、拿獎策略


時間:7月7日(週日)下午一點至五點
地點:台大第二活動中心B1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亞里斯多德廳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公館捷運站斜對面)
費用:免費
報名方式:由於場地座位有限,請來信至 davidl@mbacareerfitter.com
告知前來人數,並索取一份免費的 Career Driver Sheet 生涯動力表,以利進行現場互動式諮詢。

個案見證:
Harvard MBA Testimonial from Ms. W

感謝David 李非常intense的生涯挖掘,讓我找出當初想都沒想過的各種人生故事與背後驅力,奠定深厚的申請基礎,以及鉅細靡遺的簡歷製作,實在太重要了!

 David 不斷幫助我回想成長過程中克服萬難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原因與動機,例如:小時候在小村落長大,跟著父親在河邊淘金的經歷,對數學的興趣,還有找出地質系以及海外鑽探工作的生涯邏輯,以及外派時開始當起企業中間人的故事,推導出以“不斷學習”與“人際交往”為核心的個人品牌,奠定申請基礎,也使鑽探工作的生涯路徑成為理所當然,並投射出鑽探企業CEO的生涯目標,而最終推導出why MBA。

有了這些個人品牌及生涯故事,當我不論在寫essay或是interview,都能有清楚的邏輯。這也讓我拿下哈佛MBA、MIT MBA等錄取信,以及Yale MBA獎學金!謝謝David~

[客戶見影片] Mr. K, Real Non-profit Career Goal=Non-profit No. 1 Yale MBA+Duke MBA Scholarshi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LpxgiYfmSg

[客戶見影片] 移民+金融生涯目=加拿大雙巨頭MBA學金 U Toronto 與Ive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7&v=VGI51tDyJVw



Sincerely,
David Lee

維基百科「SWLS快樂測驗」滿分
David Lee's Career Management 
Former NSHMBA Official Career Counsellor
davidl@mbacareerfitter.com 

Blog: mbacareerfitter.blogspot.com
fb社團及粉專: David Lee's MBA Career Management 

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成年過動症與生涯的關係1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成年過動症與生涯的關係1

小學的時候,大家都做過一個很簡單的實驗—在陽光下用放大鏡燒紙。
在陽光下,只要把放大鏡的焦點匯聚在紙上的一個點,不用幾秒鐘就會燒起來。這個大家都知道。
不過看似簡單的實驗,卻有幾個元素缺一不可。
第一個是陽光--也就是能量。陰天是做不了這個實驗的。
第二個是放大鏡—聚焦工具。沒有聚焦工具也不行。即使在烈陽下,少了聚焦工具,等一百年也不會燒起來。
第三個是焦點。如果聚焦工具使用不當,沒有找到能產生焦點的正確距離,是無法聚焦的。
第四個是針對焦點的專注,也就是燃點。雖說一旦焦點專注在一個點上,不用幾秒就能讓紙燒起來,但在溫度到達燃點之前,紙是不會燒起來的。
第五個是燃燒物的燃點必須低於放大鏡聚焦陽光的溫度極限。如果讓放大鏡對在一個鐵盤上,鐵盤是不會燒起來的。頂多變得很燙罷了。

生涯也是如此。
就前兩篇所述,過動兒不知道各項玩具的玩法,不知道弓是用來拉的,因而無法產生能量,因而難以產生樂趣、甚至成就。
成年過動症也是如此。聽到當前正夯的話題,如:AI、Fintech、區塊鏈...等議題,若沒有去仔細研究,只是道聽途說或谷歌個兩下,是無法了解其中的奧妙的。
知名藝人徐乃麟某次在他主持的麻將電視節目上,猜中特別來賓李㼈所聽的牌!
並且下了個註解:「這個東西要會玩。你不會玩的話,它就玩不出那種精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bihwU2MUM(5分34秒處)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2019年6月2日 星期日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成年過動症2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成年過動症2

那麼,筆者無意間發現的這個「成年過動症」又是什麼呢? 
簡單說是顧名思義,就是成年人對於生涯目標無法專注,而持續轉移目標的現象
大概就是古文所述:「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的概念
其實這是相當普遍的現象,那麼為什麼沒什麼聽過呢?
主要是因為其行為模式不但沒有被檢視,反而被主流思想所鼓勵~
也就是持續追尋熱門議題,許多人甚至出現資訊焦慮的現象,並且誤將「最速取得最新資訊」的情報能力視為一項利基,因而產生「滾石不生苔」的現象。

那麼成因為何?其實原則上就是童年過動症持續而來的
為什麼過動症會由童年延續到成年呢?
有兩個原因,或其實說是一個大原因的一體兩面,就是個案與其成長期照顧者的「雙向環境情緒流體制約」—一方面是個案成長時期的照顧者,因為對外部環境及對個案的無差別認知,因而難以專注培養個案某項特定領域的競爭力,以致難以在某特專領域產生成就。

如此一事無成的現象一旦持續未改善,個案的照顧者將會因為擔心個案未來無法生存,而陷入恐慌。
根據腦科學研究,當人面臨未來恐懼卻無有效解決方案時,會開啟「憂慮」模式--就像發動引擎卻在原地怠速運轉一樣--是大腦在欺騙自己看起來有在做事,以換取心安、類似死馬當活馬醫的措施。(Upward Spiral, Alex Korb, 2015)

又由於開放性選擇會被大腦視為危機(請見前文「真實生涯管理課程」),在持續恐慌的狀況下,人們會本能性地蒐集環境資料,卻又再因為對外部環境與自身或被照顧者的無差別認知,而在持續蒐集外界資訊卻一事無成,而產生更大的恐慌,如此陷入惡性循環。

其解法簡而言之,是了解個案生涯驅力所塑形的性格特性、強化照顧者與個案的自我了解與價值型自信,及依個案特質專注培養某領域專業,使之產生專業宰制力,而形成環境自由度,就自然能阻斷成年過動症的惡性循環了。(詳細解法將在未來文獻解說。)

Sincerely,
David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