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後的轉職潮~
生涯卡關嗎、轉職不知該轉去哪嗎?
想申請MBA,卻第一題Career Goals就無解嗎?
不知為何而戰,以致GMAT、托福都考不高嗎?
就業與申請該如何建構履歷、申請文件,與準備面試?
根據腦神經科學 (neuroscience) 研究顯示,過多選項無法抉擇時,會導致大腦的「背側舊紋狀體」持續亢奮,而誘發腎上腺素的持續分泌,造成生理上的焦慮反應,包括心跳加速、血糖血壓升高、將肌肉維持在緊繃狀態,用來面對即時的危險。
然而,腎上腺素分泌多了,會造成過度緊張、風聲鶴唳,甚至腸胃絞痛等生理現象,然後在恢復平靜後,會極度疲憊。
因此,腦神經研究進一步發現,能夠有效解除舊紋狀體持續亢奮的方法,就是「做決策」(Alex Korb, 2015)。
那麼,當生涯卡關時,難道就隨便下一個決策就行了嗎?
當然,就腦神經研究的見解,是的。就算決策是錯的,也能因為「環境在掌控之中」,而舒緩背側舊紋狀體的興奮,「就算走錯了,回頭再試別條路就行了」。
然而,就生涯管理的觀點,在時間不可逆的前提下,就MBA申請人平均的三到五年工作經驗而言,在三十而立、準備成家立業前的關鍵陞/轉職期,又有多少機會讓你嘗試錯誤?
事實上,早在15年前,就已經有一套系統性工具「生涯三要素--興趣、性格、專業能力」(請見前文),可以實際解開真實生涯目標,
並由當前生涯狀態與未來目標間的”Gap Analysis”,就可以具體找出 Why MBA、Why NOT MBA、Why MS/Ph. D.、Why Now,及 Why NOT Now 等問題。
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進修,也可以透過轉職、考證照、自學、做中學等方式,來提升生涯價值。
就算真的要進修,必須要從 Gap Analysis 找出具體欠缺技能到底是哪些,又這些技能要如何取得。
這時,當出現領導管理相關技能缺口時,才會出現 Why MBA;
再依照目標產業與職能,來推衍主修與具體選修課程。
這時,會因為市場相關性,來選擇區域或全球市場進修,來判斷美、歐、亞洲學校,以及透過地理產業群聚,來定位特長學校的主修。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