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大家好 小弟目前24歲了
背景是 元O大學電機(改名前為光電系)畢業
目前有全民英檢中級和多益800分
但在面對職場時只能感嘆自身能力不足
光電系出身學得卻是最簡單的python
而且也只有點到為止的學了兩個學期
104上面徵求的都是會C 或是網站架構的
並且要求資歷和學位 小弟是一個也沒有…
投得履歷都石沉大海了
這樣是不是只能去輪班…
現今在自強學習ic layout佈局工程實作
但不知道是不是腦袋抹了屎 還是本身就是屎
連matching要怎麼做都不知道
打開電腦螢幕盯著電路圖 腦袋卻是一片空白
問過周遭同學後 發現能力落差很大
有點像用文言文跟火星人談話一般
對方可能覺得我笨的像隻豬吧 我就沒繼續追問了
感覺自己能力很差 非常差勁
沒有能力就算了還沒有目標
真的很想請The slap的男主角出來
不要客氣 從我小學開始打 打到國中 打到高中
好好跟自己說不要死讀書 填鴨式的背答案
好好找自己要的
抱歉 讓各位看到這麼長一串
只是小弟目前還很迷惘
知道自己能力很不足 但是卻沒有個確切努力的方向
希望各位前輩 能夠高抬貴手
給我一點建議好讓我知道 能往哪邊發展比較好
不吝嗇的給出你們的高見 成為小弟的明燈
把我往死裡駡 駡醒我也好
拜託各位前輩了
我本身對日文有興趣也有持續的準備考試
但是是不是沒有本科生該有的能力
那些語言加分項其實就沒很吃香呢?
答:
這篇有自我毀滅的傾向,看似是近日貼文中較為嚴重的情節,看來有必要來回這篇。
小弟是職業生涯顧問,平時要諮商個案及寫書,近日發現這裡水深火熱,嘗試盡量在每週二來這裡公益回文~
本文有點長,前半是生涯管理理論的說明,後半是個案的分析。
同樣是愛因斯坦那句話:如果用爬樹的能力來衡量魚,那麼每隻魚都是白痴。
生涯不是看主修,而是看每個人在第一求生環境的家庭中,是如何累積求生經驗與看家本領。
因為在就讀主修時,並不是生離死別那種求生--要高分可能有難度,但要混畢業其實不會太難;
反而是在家庭成長之中是否遵守家規,才不會被扔出去自生自滅,才是真正的求生。
根據筆者將近20年來、諮商過近萬名各國生涯管理個案的經驗歸納分析,發現一個關鍵假設--人有求生本能,並且在求生環境中,透過求生經驗的累積,而形成一個「最佳求生經驗庇護」的能力組合,並以此面對未來挑戰。
而人的第一求生環境是家庭。在家庭中求生成長,跟父母的能力、期望與互動關係,會形成一個透明的凹凸結構; 若放大到連兄弟姊妹、甚至是如果有住在一起的大家庭,就會形成一個七巧板結構。
這牽涉到達爾文進化論中的「適者生存」,但小弟發現達爾文沒有講完--其實生命會求取最大競爭資源,直到被阻止為止。看看發瘋打仗的普丁跟對面的維尼熊就知道了。
那麼,當家人們同在一個有限資源的屋簷下,卻又各自發展時,家人的持續發展擴張,會把我們壓扁。因而會觸發人的求生本能,而自動發展出各種超越家人、尤其父母的能力。
簡而言之,由於生物演化的結果,而使每個人與生俱來「家」的觀念,以及「青出於藍」的本能--在成長過程中,超越父母的技能,會因為每次做每次贏的關係,而形成興趣技能。
除此之外,人類經過數百萬年成長獨立的演化循環中,產生四大生涯本能:青出於藍、社交、自由、多元。
它有點像是一個火箭由下而上的四節結構,使人可以從各個像大氣層的求生階段: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中,得以獨立,並產生發展。
每個人其實在成長過程中,為了應對各個階段的具體挑戰,會各自在這四大本能中,發展出自成一格的求生本領,而形成一種獨特的多邊形,並且會以這種求生本領作為「求生經驗庇護」,以因應未來的挑戰。
總之,只要找到上面說的超越父母的興趣技能,以及四大生涯本能在家庭、校園,到出社會等發展階段中,各發展出什麼樣的看家本領; 再根據「求生經驗庇護」這個關鍵假設,來專注發展你的這個獨特多邊形,
就會用興趣來吃飯,並且因為享受過程的關係,而自然登峰造極 ;
而又因為這個獨特多邊形的「特異功能」的關係,而出現生涯使命工作的召喚,並且因為物以稀為貴,會反過來讓錢來追你,因而快樂致富。
每個人都做得到。
這個理論龐大複雜,所以要寫書才講得清楚。
從原po文中的結構,可以看出:
畢業於私立名校的當紅科系,可見學術能力具一定水準。
工程腦邏輯清晰,價值觀穩定,自我期望高,具有強烈責任心及危機意識,具備基本的趨勢嗅覺,並有做過各種嘗試,包含:搜尋產業需求、檢視出自身興趣能力與主修不符、詢問同儕,並有搜尋過止損選項...等。
只是不得其門而入,而出現困獸之鬥、乃至自我否定的現象。
其實是因為當前教育及社會體制中,並沒有一個有效能將學業轉為就業的橋接機制,才會出現生涯管理顧問這種職能。不要說國內了,即使是國際上也是如此。
原po有一點非常難能可貴:從毫無興趣的主流科系畢業,擔心找不到工作責無旁貸,竟然求板友鞭策自己!
板友們不要因為原po的標題而誤會了~ 原PO這是有肩膀,並且虛心求教、願意付出努力的展現。一旦找到興趣加以訓練,會是一個能扛重擔的人。
只是沒人指明方向,迷路了而已。
根據生涯諮商經驗,跟著主流科系滿足家庭期望、又有肩膀的,多半都是長男,或是生長在有重男輕女的家族。
然而,長男多半會繼續為了家庭期望與家族生計,就算不喜歡也會乖乖念完,並且朝主流方向就業,會是最安全的選擇。
原po雖然是主流科系,但是中間似乎放飛了幾年,通常都是有兄姐或長輩在前面扛著家計,才能夠有如此任性的特權。
有時候是在家裡算長男,但因為大家族就住在附近,可能有年齡很接近的堂表兄姐,可以幫你頂著半間屋頂;
或是家裡有很權威的長輩,讓原po不得不把主流、但沒興趣的科系念完,但是中途不得已,只好放飛、找靈魂去了。
至於為什麼要推測原po在家中的排行跟家庭結構呢?
就像本文的前半理論所言:人是在家庭這個七巧板結構中求生。而超越父母或其期望的能力,以及超越環境結構挑戰的能力,會形成興趣技能。
理論上,原po在畢業前所放飛的這幾年,若是潛意識中被賦予了遲早需要背負期望的責任感,則即使是在放飛的過程中,照理說也會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尤其是由於主修課業完全是此路不通,那麼潛意識會自動為將生命的價值完全灌注在業餘的興趣活動中,不然潛意識會算不出那段期間生命的意義,而更早出現絕望。
因此,原po的生涯興趣線索,就會在畢業前放飛那幾年的「課餘活動」之中。
例如:辦社團活動、運動、打工、準備研究所考試、交換課程、打工度假...等; 就算是約會去,也會一起去做點具有某種興趣、意義、或成長的事。
在如此的過程之中,其實就已經下意識在從事興趣活動,並且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許多技能。
原po可以嘗試列舉一下放飛這些年之中,去從事哪些活動,並從中提取技能後重組,至少就能暫時糊口個幾年;
並同時分析出興趣活動與技能為何?再加以提煉後重組,就能投射出興趣生涯方向,再做轉職即可。當然也可能一次到位,但原則上會需要專業協助。
原po還具有問題檢視能力,溝通能力也清晰到位,雖然缺乏自信是因為迷路無可厚非,但有趣的是--沒有多餘的贅字或廢話,顯示溝通效能相當高; 或是身邊有講話不著重點的長輩,使你自然在溝通能力上「青出於藍」。
認知能力也高度協調:即使是不擅長的領域,也能列舉基本名詞;
而由學業轉職場應用之過程的挫折感,與尋求外界鞭策的力量強度約略相等,亦與觀看大反差式外文影集The Slap的強度約略相等。
而學術與生涯觀念傳統--被環境灌輸以一味的鞭策,才能得到好的成績或就業。此乃環境使然。
要有如此強的挫折感,必須要先有夠高的期望。顯示原po在家庭中被高度期望,並且在成長的這些年中,持續受到無差別的鞭策。
這其實是一種上個世代舊時的教育方式,並且處於封閉環境,才會毫無方法論; 而只要一沒達到期望,管他合理不合理,就直接處罰。
古諺有云:不教而殺,謂之虐。
對多種多元文化有興趣:包含日文以及英文影集。根據小弟的長年生涯諮商經驗,多半是環境枯燥乏味,物極必反的結果。
而從上面這兩項線索,或許可以推論出原po可能是在外縣市的郊區長大,甚至可能是隔代教養長大,因而受到年長長輩的舊式打罵教育,以不分青紅皂白的嚴苛要求,在求學選科系及就業選擇都沒有方法論的狀況下,進而出現絕望,而產生困獸之鬥的本能,所以才會因為「移情作用(transference)」及「意相加重(Perception Accentuation)」等心理效應,而注意到The Slap這樣的大反差外國影集。
這種教養方式,與早年日式完美主義、甚至不把人當人看的教育模式似曾相識。
看家裡有沒有長輩會講日文、或受日式教育,或是在日式文化的企業上班。
而由於人的情感是類比式的,如此無差別的大反差反應,會形成原po的「經驗庇護」。
小弟曾經諮商過類似的個案,後來是對暴力美學有興趣。
看原po會不會對什麼大爆炸類的事物有興趣?
理論上,應該在原po的生活中,早就已經有一大堆類似形式的大爆炸活動。
其實,The Slap影集就是如此的「爆炸」元素。
而由於經驗庇護的關係,應該還有其他的相關事物,例如:宇宙大爆炸理論、跳跳糖、脾氣暴躁的師長、前輩或朋友; 大馬力或高音量的汽機車、爆破專業、麻辣鍋,甚至是業務、保險類的高抗壓工作...等。
原po對日文與美式文化都感興趣,多益拿下800分,對非語言專業的大學畢業生而言,算是頗具水準。
同樣根據諮商經驗,對多重多元文化感到興趣的個案,多半是來自對枯燥乏味的成長環境的「反作用力」使然。
小弟諮商過很多類似的個案,有相當高的比例是生長在原po學校所在的桃園市,會對各種外文文化有高度的興趣。
如果原po碰巧是桃園人,那麼看似還出現了一種叫做「依附理論」的現象--又受到家庭的高度期望,而走主流路線; 但卻資訊封閉,並且某位長輩透過某種高壓手法,來貶低原po的價值,讓你覺得外面的世界好可怕,在家裡有糖吃。
可以就近就讀大學,顯示父母親或某位長輩提供了類似方便、甚至無微不至的照顧,就是這個「在家有糖吃」的類似手法。
某長輩之所以需要用這種方式,來使子女依附在自己身邊,除了流露出自己對子女的關愛之外,還有一部分是因為缺乏自信的結果。多半是家庭主婦、或是早年受教育機會有限的長輩,會出現類似的行為反應。
不過這只是常見個案如此,不代表原po的家庭就是如此。
在如此環境下長大的子女,會有某種風險規避的本能,但又有某種free rider的任性。
這可能可以解釋原po在畢業前可以放飛的特權,但是卻與原po潛意識的責任心產生矛盾。
這可能需要更多的線索,才能解開原po的生涯之謎。
又不小心寫太多了...
總而言之,原po可以看對多元文化與語言有哪些具體的興趣。例如:日文既然有興趣,就應該繼續發展,可以一邊找工作,一邊備考日文檢定,並且找與日文有相關的工作。
小弟曾經諮商過某語言天才個案,同樣是在桃園念大學,大三才開始學日文,結果研究所一舉考上日本理工第一名校; 而後做出研究論文上了日本重量級報紙,畢業後進入日本龍頭企業,成為該企業史上唯一一位台籍駐日研發人員,時間每天準時下班,動作比日本人還快!
原po在英文及某些興趣領域的美式文化,應該也頗有心得,也是可以持續鑽研發展,並提煉出興趣元素,來投射生涯方向。
另一方面,大學時期的課餘活動中,有哪些興趣線索?花最多時間在從事哪些活動?而原po在活動其中的關鍵成功要素為何?那會是你的看家本領~
然後,是否對「無差別大爆炸」類的事物感興趣?或許已經有研究過許多相關事務,並且累積出不少心得。可以提煉這些元素出來,投射生涯方向。
而工程腦的結構式邏輯思維清晰,且溝通效能強,其實很適合做類似國際產品經理的工作,以邏輯思維來協調跨國、跨部門合作。
希望這些分析能對原po有幫助~
:)
Sincerely,
David 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