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幾年前十月的某一天,發生在遙遠的地球另一端,筆者在一次萬人MBA徴才會的某日商龍頭品牌晚宴上,在陪同學面試的空檔,遇到了一位老美大牛。 這位美牛哥看筆者一個人坐在吧台桌發呆,就走了過來social一下。 由於筆者生性木訥不善交際,也只能隨這位大牛自由發揮了。 美牛哥開頭問了筆者:在這徴才會上還愉快嗎? 筆者回說白天在樓上忙了一天有點累,不過還行。 美牛哥皺了皺眉似乎有點不解--徴才會不是在一樓嗎? 或許是筆者看起來太年輕,也或許是因為筆者是黃種人,美牛哥也不疑有他,似乎就乾脆把筆者當作練習面試的對象,自然地展開了一段頗長的自我介紹~ 如果沒聽錯的話,美牛哥是普林斯頓出來的,生涯短暫經歷了忘了是谷歌還是蘋果還是哪間超大型企業,然後有過創業經驗,賣掉後賺了一筆為數不小的收入~ 也做了一些頗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initiatives以及公益活動; 不過這些經歷似乎都沒什麼關聯就是了。 “Wow, sounds impressive!” 筆者禮貌地回了一句,雖說看得出美牛哥在看似自信的外表底下,其實充滿了恐懼與不安。 ”What do you think?” 美牛哥問了筆者。 ”Well, you may need some focus.” 筆者面帶微笑地回了一句。 美牛哥看來心情不錯,回了筆者”Good luck on your job hunt~” 筆者再次告訴他”I’m alright~ I work upstairs.” 美牛哥又似懂非懂地皺了皺眉頭,不過就揮揮手揚長而去。 事件就發生在幾年前的 NSHMBA 美國最大萬人MBA徴才會,而就在那周,筆者有幸成為史上首位華人顧問,在財星五百大全到、近一萬名MBA學生求職的徴才會場的三樓,是官方舉辦的「Resume & Interview Clinic」,協助樓下迷惘的準畢業生們臨陣磨槍,快速挖掘生涯方向、修改履歷,及指導面試技巧。 小弟三生有幸,拿下出口民調滿分。 不要說在MBA兩年的學習中層出不窮,就連平常路過各類咖啡廳等社交場合,也都聽得到類似的「掉書袋」類型對話。 由於多如過江之鯽,筆者乾脆給這類的人一種稱呼,叫做"title dumpers”「功勳傾倒者」。 或許他們都有過人之處,能夠進出一些高大上企業就像走灶腳一樣~ 但你永遠不曉得還是他們是哪家的富二代,還是靠什麼關係或身份進去的? 當然也有人是靠一己之力進去的,那麼著實令人尊敬。 而這篇文就是寫給這些人看的。不然如此強大的潛力浪費掉,實在太可惜了。 而只要稍微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這些都不是講給別人聽的,因為並不會對他人造成正面的影響或貢獻,反而是講給他們自己聽的。 其目的就像是「購買後廣告」,用來自我合理化這些看似高大上、卻其實呈現鋸齒狀,且無雪球效應的生涯走向,用來騙騙非專業的聽眾,同時刷存在感。 然而,如此的鋸齒型生涯,騙得了學校、甚至僱主,卻騙不了生涯管理顧問。 其實,只要任何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生涯管理顧問,對個案的興趣點並不是在於該個案待過哪些高大上的單位,而是在於: ”Why”—個案為何會主修某科目?為何會進入科技業?又為何跳到生技業或廣告業或金融業?跟你的個性養成有何關聯?而你的生涯熱情在哪? “When”--又為何在某時間點轉職?為何某工作做不滿一年?為何另一個坐滿三年?又為何下一個只待一年八個月?中間發生什麼事? 還有最重要的”What”--這些高大上的企業之所以大,是因為你嗎? 你在這些單位究竟做過哪些貢獻?是否產生決定性甚至革命性的影響? 又你有什麼三頭六臂,為什麼能做出如此的革命性影響? 這與你的未來何關?又與產業甚至世界的未來何關? 不用擔心,這裡教大家一個簡易的安全測試心法--滾石不生苔。 原則上,這些國王的新勳章越多,就跟標會一樣,會員越多,倒會的機率越大。因為越不專心。You’re not going anywhere. 因為優秀是卓越的敵人。
Sincerely, David 李
原文出自這裡
更多文章請看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