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馬斯洛五層級需求的矛盾與選擇(1)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馬斯洛五層級需求的矛盾與選擇(1)

知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劃時代的「五層級需求」理論--人類需求從生理、安全、社會歸屬、尊榮,到自我實現等五個層級,且必須先滿足低層級需求後,才能逐步滿足更高層級需求。而馬斯洛晚年再提出了第六層級:巔峰經驗,或稱心流體驗(”flow state”),指因為專注投入某事物,而進入廢寢忘食的狀態,多半出現在藝術家身上。

事實上,每個人的每天都在進行求生的行動; 而每個人也都有過「巔峰經驗」--只要投入興趣事物,每個人都能隨時進入廢寢忘食的狀態,而也都能隨時變身成為該活動的藝術家。
那麼,每天的每分每秒都會出現「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
究竟是為了餬口,而持續推遲令人廢寢忘食的巔峰經驗,卻因為從事沒有興趣的工作,而沒有進步的動力,而永無財務自由的一天,而難有巔峰經驗之日;
還是顛倒過來?用巔峰經驗來創造會持續長大的聚寶盆,而每天突破財務自由,因為從事快樂活動而致富,並從此永久脫離饑寒交迫。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缺乏生涯管理的連鎖反應(2)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缺乏生涯管理的連鎖反應(2)

根據長年生涯諮商經驗,人有追尋快樂的本能。這點不同於心理諮商等相關研究。
然而,當一個人不是以興趣作為工作,潛意識會將上班時間視為“Void”荒廢的人生。
那麼,比較好的狀況是:覺得生命中的工時僅是用來換錢餬口,以換取財務自由的一天。(「沒有財務自由的那天,只有『會長大的聚寶盆』」專文將在日後有機會時分享~)
因此,並不會活在當下,而以現在換取未來,也因而會成長為導向。(「成就感是demotivator逆驅力」專文也將在日後分享~)
那麼,一旦工作中已經沒有成長空間,未來又不知道在哪裡時,希望就會消失。
這時,很多個案會選擇另類成長路線,例如:念MBA。
否則潛意識會選擇自絕,以終結痛苦。

然而,比較不好的狀況是:工作的內容本身是痛苦的,若個案又以為沒有選擇的餘地,或是完全不想往工作領域成長,那就會連未來的希望一開始就不存在。
則潛意識會當下就選擇自絕,(或俗話說「死死免了米」)。
這就是為什麼當年鴻海員工會連續跳樓十一人,並不是因為產線工作壓力有多大,而是因為未來看不到希望,而當下又是痛苦的,就不如選擇自絕,還能換一筆遠大於一輩子薪水總和的賠償金給家人。

事實上,興趣來自於成長時期、在夾縫中求生的過程中,相對於環境競爭的自身「利基」--是一些相對優於父母或兄弟姐妹、鄰居、同儕等的求生技能,例如:邏輯能力、社交能力、手作能力、組織能力、各類才藝、閱讀與理解能力、數學能力...等。
而根據達爾文進化論--生物會求取最佳競爭資源—大腦會將利基反覆練習,直到成為反射動作為止,以求取最快速度競爭。那麼當你在求生過程中所從事某種活動,經某熟悉強度練習後,有高度比例能勝出時,就會自然形成興趣。
而若能將此類興趣進行組合,會自然因為對技能活動本身的興趣,而持續練習,進而超越專業門檻,並持續精進,就能產生「會長大的聚寶盆」,而達成財務自由。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2019年4月15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 不理想生涯的症狀(1)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
不理想生涯的症狀(1)

要怎麼知道現在的生涯是不是理想呢?該如何判定?
有一些徵兆與症狀可以協助你判別
全身病痛,但生理上完全健康
起床不想上班
半夜不想睡覺
上班時間覺得度日如年
覺得在等待上班時間過去,卻怎樣也還沒下班
等領薪水那天,看能不能開心點,卻發現每個月唯一有可能開心的那天,竟然就是最難過的那天
不知人生意義
自我懷疑
放假日一下就過了,一天要當三天用
工作無聊,毫無進展
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跟飲水間幫的同事們聊是非
成功都是別人,有哪天會輪到我?
別人都好厲害,怎麼自己都一無是處
看不懂藝術
食米無味
好想旅遊,可是沒錢沒閒
等到真的有錢有閒了,又不敢旅遊,怕把時間金錢花光了
要透過抽煙、打電動、飆車、聽重搖滾樂等刺激來宣泄壓力
每天被老闆罵,要是哪天老闆心情好沒罵人,就要放鞭炮了
需要透過自我催眠來說服自己「有工作已經偷笑了」
想要離職,又害怕被老闆同事排擠,「相遇的到」,乾脆等哪天一起離職好了
不自覺地想推掉工作
不想碰任何工作細節,想辦法逃避,並且只沈浸在稍微不討厭的工作事項中
找到機會就在外面閒晃
...等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2019年4月8日 星期一

[Testimonial] [心得] MBA (USC IBEAR + UMD獎學金) 申請心得

作者: gaingod (假人) 看板: MBA
標題: [心得] MBA (USC IBEAR + UMD獎學金) 申請心得
時間: Sat Mar 30 23:10:10 2019

GMAT: 680

錄取:
IBEAR MBA, USC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20k鎂獎學金)
Smith MBA, University of Maryland (80%獎學金)

背景:
華碩SWPM 3yr + 其他公司的SC 4yr
政大國貿畢

過程:

我的MBA申請之路非常漫長,所以文也略長。一開始準備GMAT超不順利,考了三次最高只
到630,非常挫折,於是想死馬當活馬醫,隨便申請幾家比較有機會的。

後來找到David Lee(李大衛)做我的顧問,回頭做了長達半年的生涯挖掘,產出履歷及生
涯方向。這期間不斷思考自己的熱情與強項,重新確定方向後決定重振旗鼓,冒著在
公司黑掉的風險跟主管表明求學的意願,然後瘋狂請假準備GMAT,但力拼兩次後,還是
GG…。感覺我主管也有點不耐煩了,只好絕望地,試著硬著頭皮再用原本的分數衝申請。

630能選的學校不多,但David很有耐心的依據我的興趣專長及生涯方向建議了我十來個美
加百大內名校,最後考量ROI只申請前三志願,依序為USC IBEAR, UMD及Penn State。

幸好我七年紮實且多元的經歷有相對優勢,加上前半年深厚且有系統的生涯挖掘,產出了
非常能突顯個人特色的履歷及Essay。投遞後不到一個月內,陸續收到UMD及IBEAR的面試邀
請,在過年與親友出遊的時候默默在一邊準備。

當時面試題庫有一百多題,但由於前期的生涯挖掘非常穩固,研擬回答時就發現,不管題
目怎麼變化,就像百川匯流,最後都聚焦在那兩三項個人核心品牌上。在面試演練上,除
了找人練習、無限repeat、編修,也不斷錄製影片,觀察自己在影片中的音調、表情、舉
止…等,像我就發現我眼神飄移的習慣讓我看起來不太有自信,很快逼自己修正。IBEAR
 adcom非常驚訝我的面試表現,覺得我非常native sounding,過幾天正式offer就來了。

原本覺得大勢底定就是IBEAR了,殊不知,UMD竟然給我幾乎全獎的offer package!!! 我
又開心又頭痛,心一橫決定為了IBEAR獎學金再拚一次GMAT,但老子這次純拚運氣,心想
反正之前拚的要死要活一點進步也沒有,不如就都擺爛了吧! 考前周末打PS4打整晚,當
周SC及CR大概只練不到30題,平均每天看0-3篇閱讀,考前一天狂看機經(sorry Dustin大
大lol),並且完全忘記做模考這回事…結果從成績卻從630進步到680 (V27 -> V34)…
..本來David不斷跟我說擺爛去考就會考高分了,我本來不信,結果還真的發生了…

..那我之前拚的要死要活是在…

Anyway這個成績再加上UMD獎學金作為槓桿,爭取到了IBEAR的一點微薄獎學金,比較機會
成本、西岸就業機會、人脈及校名後,還是決定去IBEAR了。

心得:

1. MBA之路真的是一段探索自我的旅程,目前也還是在進行當中,這一路上非常感謝老婆
   、家人及主管對我的支持,及顧問的幫助。我必須說,不論是否請顧問,強烈建議準備
   過程中要找了解自己的人聊聊,畢竟人有很多盲點是自己看不見的。像我就是在David
   引導之下,才發現原來一直以來避談的成長經歷,竟形塑了我最大的強項。

2. 建議GMAT卡關時,不妨先去準備履歷、essay及研究學校,因為在這過程中也會用到大
   量的英文思考。我認為我毫無準備下衝到V34也不是完全僥倖,應該是我即便在放棄準
   備GMAT的期間也養成習慣每天看英文新聞或書籍,加上準備申請及面試時使用大量英文
   ,無意中把之前的訓練給用上了。

3. 建議若努力了很久成績真的還是不理想,也不要輕易放棄,上天終究還是會為你開啟
   另一扇門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220.16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BA/M.1553958612.A.F5C.html
 [1;37m推  [33mminichobits [m [33m: 政大國貿推                                         [m 03/31 16:17
 [1;37m推  [33mtrinity0203 [m [33m: 恭喜推!                                           [m 04/04 22:58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連假後如何有動力工作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連假後如何有動力工作

連假結束後,在路上聽到廣播節目在討論假期後如何有動力工作
才驚覺距筆者上次思考這個問題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這讓筆者想起幾年前某位國際巨星的新聞事件—
麥特戴蒙的母親是老師,某年為了響應教師節而出席了活動,卻被白目記者問到:「演員為了職業保障而進步,那麼為何有年資保障的老師要進步呢?」
麥特不解地反問:「你認為我是為了混口飯吃才努力的嗎?不是的。」
然後繼續說道:「有年資保障的老師如果不會被資遣,又何必要為了少少的薪水而加班呢?因為他們喜歡教書!」

如果為了不被餓死而去吃苦瓜,那反而真的需要有很強的動力!
不過,做有興趣的事,就像吃巧克力,不需要什麼動力—
在還沒吃到的時候,會好想去吃,而不會有星期一症候群;
在吞入口中的時候,會覺得好好吃喔~
吃完以後會覺得黯然銷魂...什麼時候才能吃到更好吃的巧克力呢?
因而持續為了尋找更好吃的巧克力而活下去~
關鍵在於享受在過程,而不是只為了結果
就歐普拉的說法:若是在做有興趣的事,就不會失敗
因為會把各種嘗試當作有趣的經歷,而不是當作失敗
也不會一直算著CP值,或想著非得生出極大效能不可
有趣的事,偶爾繞繞路反而更有趣!
人生就是該浪費在如此美好的事物上~
而不是每天問自己哪來的動力去吃苦瓜?

那麼該怎麼做呢?
簡單的做法是循序漸進轉職法,或叫做磁鐵式轉職法
以技能為單位,辨別出過去與現在工作中、甚至在學時期的興趣技能
每次轉職時,將這些興趣技能加以提煉、重組
直到達成某理想工作中的所有技能環節都是興趣為止
就能不再工作、快樂致富了~

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計算出興趣技能究竟有哪些?或如何知道還有哪些興趣技能沒有用上呢?
這就要靠情緒流體在求生過程中的利基組合了
也就是「生涯三驅力」與「性格方形西瓜」的概念~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狂賀!感謝各路支持!本部落格開站以來已突破十萬點閱率!

狂賀!感謝各路支持!本部落格開站以來已突破十萬點閱率!
筆者將持續為各路讀者群撰寫專業生涯管理與MBA申請文章~
謝謝大家~

Sincerely,
David 李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國王的新勳章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國王的新勳章

話說幾年前十月的某一天,發生在遙遠的地球另一端,筆者在一次大型徴才會的某日商龍頭品牌晚宴上,在陪同學面試的空檔,遇到了一位老美大牛。這位美牛哥看筆者一個人坐在吧台桌發呆,就走了過來social一下。由於筆者生性木訥不善交際,也只能隨這位大牛自由發揮了。

美牛哥開頭問了筆者:在這徴才會上還愉快嗎?
筆者回說白天在樓上忙了一天有點累,不過還行。
美牛哥皺了皺眉似乎有點不解--徴才會不是在一樓嗎?
或許是筆者看起來太年輕,也或許是因為筆者是黃種人,美牛哥也不疑有他,似乎就乾脆把筆者當作練習面試的對象,自然地展開了一段頗長的自我介紹~

如果沒聽錯的話,美牛哥是普林斯頓出來的,生涯短暫經歷了忘了是谷歌還是蘋果還是哪間超大型企業,然後有過創業經驗,賣掉後賺了一筆為數不小的收入,也做了一些頗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initiatives以及公益活動,不過這些經歷似乎都沒什麼關聯就是了。

“Wow, sounds impressive!” 筆者禮貌地回了一句,雖說看得出美牛哥在看似自信的外表底下,其實充滿了恐懼與不安。
”What do you think?” 美牛哥問了筆者。
”Well, you may need some focus.” 筆者面帶微笑地回了一句。
美牛哥看來心情不錯,回了筆者”Good luck on your job hunt~” 
筆者再次告訴他”I’m alright~ I work upstairs.” 
美牛哥又似懂非懂地皺了皺眉頭,不過就揮揮手揚長而去。

事件就發生在幾年前的 NSHMBA 美國最大MBA徴才會,而就在那周,筆者有幸成為史上首位華人顧問,在財星五百大全到、近一萬名MBA學生求職的徴才會場的三樓,協助樓下迷惘的準畢業生們臨陣磨槍,快速挖掘生涯方向、修改履歷,及指導面試技巧。

不要說在MBA兩年的學習中層出不窮,就連平常路過各類咖啡廳等社交場合,也都聽得到類似的「掉書袋」類型對話。
由於多如過江之鯽,筆者乾脆給這類的人一種稱呼,叫做"title dumpers”「功勳傾倒者」。
或許他們都有過人之處,能夠進出一些高大上企業就像走灶腳一樣,但你永遠不曉得還是他們是哪家的富二代,還是靠什麼關係或身份進去的。
當然也有人是靠一己之力進去的,那麼著實令人尊敬。而這篇文就是寫給這些人看的,不然如此強大的潛力浪費掉,實在太可惜了。

而只要稍微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這些都不是講給別人聽的,因為並不會對他人造成正面的影響或貢獻,反而是講給他們自己聽的,目的就像是「購買後廣告」,用來自我合理化這些看似高大上、卻其實呈現鋸齒狀,且無雪球效應的生涯走向,用來騙騙非專業的聽眾,同時刷存在感。

然而,如此的鋸齒型生涯,騙得了學校甚至僱主,卻騙不了生涯管理顧問。
其實,只要任何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生涯管理顧問,對個案的興趣點並不是在於該個案待過哪些高大上的單位,而是在於:
”Why”—個案為何會主修某科目?為何會進入科技業?又為何跳到生技業或廣告業或金融業?跟你的個性養成有何關聯?而你的生涯熱情在哪?
“When”--又為何在某時間點轉職?為何某工作做不滿一年?為何另一個坐滿三年?又為何下一個只待一年八個月?中間發生什麼事?
還有最重要的”What”--這些高大上的企業之所以大,是因為你嗎?你在這些單位究竟做過哪些貢獻?是否產生決定性甚至革命性的影響?又你有什麼三頭六臂,為什麼能做出如此的革命性影響?這與你的未來何關?又與產業甚至世界的未來何關?

不用擔心,這裡教大家一個簡易的安全測試心法--滾石不生苔。
原則上,這些國王的新勳章越多,就跟標會一樣,會員越多,倒會的機率越大。因為越不專心。You’re not going anywhere.

因為優秀是卓越的敵人。

Happy April Fool’s Day!

Sincerely,
David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