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考試、申請與自我了解的關係

1952年7月4日,一位叫Florence Chadwick的長泳女將,在成功雙向泳渡23英里寬的英吉利海峽後,挑戰從加州外只有21英里的卡塔利那島,游回加州陸地。


然而,在冰冷刺骨的海中,途中遇到伸手不見五指濃霧,又有鯊魚在附近出沒,使她迷失方向,也看不就在身邊的補給船。
在美國電視網的直播下,即便教練與媽媽在身邊的補給船上鼓舞吶喊,在連續游了15小時又55分鐘後,Chadwick因為陷入絕望,而選擇放棄。
可惜的是,當補給船接她上來後,才發現離目的地其實只剩半英里!

這項壯舉以令人婉惜的悲劇收場,卻成為一個歷史上的經典教材--透過自我了解與情境分析,來建立自信與毅力,才能一舉達成不可能的任務。

準備了幾個月的GMAT,為什麼卻還考不高呢?
因為沒有明確動機與目標,不知道自身的能力到底如何,又為何而戰?

講到GMAT,目標就是齊頭式平等的七百嗎?
又怎麼知道不是680?還是750呢?

說到目標學校,就只有動輒七、八百萬花費的M7了嗎?
那麼便宜三分之一的Top 20呢?
或是花費不到一半、甚至能拿全額獎學金的Top 50~100呢?

每間學校因為治校理念、校風聲譽、重量級教授、產業專長、校友分佈、招生策略,甚至地理氣候等,除了在排名上列在同一頁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相似性。
又該如何設定目標學校呢?

而最根本、也最實際的:Career Goals到底是什麼?
究竟為什麼要念MBA?
還是要念MS或Ph. D.?
還是要考證照跟轉職,才能達成生涯成功?
Why Now?是今年就要去念嗎?還是哪一年呢?
又具體欠缺哪些技能?
又究竟是哪些學校,才能實際幫助你取得這些技能?

這一連串的問題,都回到占申請可控條件超過三分之二的—真實生涯管理
目前已知最有效拆解Why You Are的系統性工具,是生涯三驅力。

藉此組合出真實的Career Identity,如:Community、Justice、Winning等;
以投射出具體可行的Career Goals,如:Financial Consultancy for MNCs;
再進行 Gap Analysis 找出所缺技能,如:Managerial Economics,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Corporate Finance,  Consulting Tool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Global Leadership, Ethics, Competitive Strategy, Business Developm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etc.

再根據技能需求,來定義目標學校,如:Wharton, Chicago, Columbia, UV Darden, NYU, UCLA, etc. 

如此,才有奮戰GMAT庫斯拉的明確動機,並且在心如止水一舉考高之後,能夠快速而精確地研擬申請策略,並撰寫履歷、Essay,以及研擬推薦信策略,最後準備面試。

到頭來,就能有效破除恐懼,提升自信與專注度,不受外界影響。
只有如此,當所有策略條件都清晰後,就會出現「只欠東風」,才能心無旁騖,一舉突破GMAT庫斯拉!
終點就在眼前~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