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8日 星期一

[Testimonial] [心得] MBA (USC IBEAR + UMD獎學金) 申請心得

作者: gaingod (假人) 看板: MBA
標題: [心得] MBA (USC IBEAR + UMD獎學金) 申請心得
時間: Sat Mar 30 23:10:10 2019

GMAT: 680

錄取:
IBEAR MBA, USC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20k鎂獎學金)
Smith MBA, University of Maryland (80%獎學金)

背景:
華碩SWPM 3yr + 其他公司的SC 4yr
政大國貿畢

過程:

我的MBA申請之路非常漫長,所以文也略長。一開始準備GMAT超不順利,考了三次最高只
到630,非常挫折,於是想死馬當活馬醫,隨便申請幾家比較有機會的。

後來找到David Lee(李大衛)做我的顧問,回頭做了長達半年的生涯挖掘,產出履歷及生
涯方向。這期間不斷思考自己的熱情與強項,重新確定方向後決定重振旗鼓,冒著在
公司黑掉的風險跟主管表明求學的意願,然後瘋狂請假準備GMAT,但力拼兩次後,還是
GG…。感覺我主管也有點不耐煩了,只好絕望地,試著硬著頭皮再用原本的分數衝申請。

630能選的學校不多,但David很有耐心的依據我的興趣專長及生涯方向建議了我十來個美
加百大內名校,最後考量ROI只申請前三志願,依序為USC IBEAR, UMD及Penn State。

幸好我七年紮實且多元的經歷有相對優勢,加上前半年深厚且有系統的生涯挖掘,產出了
非常能突顯個人特色的履歷及Essay。投遞後不到一個月內,陸續收到UMD及IBEAR的面試邀
請,在過年與親友出遊的時候默默在一邊準備。

當時面試題庫有一百多題,但由於前期的生涯挖掘非常穩固,研擬回答時就發現,不管題
目怎麼變化,就像百川匯流,最後都聚焦在那兩三項個人核心品牌上。在面試演練上,除
了找人練習、無限repeat、編修,也不斷錄製影片,觀察自己在影片中的音調、表情、舉
止…等,像我就發現我眼神飄移的習慣讓我看起來不太有自信,很快逼自己修正。IBEAR
 adcom非常驚訝我的面試表現,覺得我非常native sounding,過幾天正式offer就來了。

原本覺得大勢底定就是IBEAR了,殊不知,UMD竟然給我幾乎全獎的offer package!!! 我
又開心又頭痛,心一橫決定為了IBEAR獎學金再拚一次GMAT,但老子這次純拚運氣,心想
反正之前拚的要死要活一點進步也沒有,不如就都擺爛了吧! 考前周末打PS4打整晚,當
周SC及CR大概只練不到30題,平均每天看0-3篇閱讀,考前一天狂看機經(sorry Dustin大
大lol),並且完全忘記做模考這回事…結果從成績卻從630進步到680 (V27 -> V34)…
..本來David不斷跟我說擺爛去考就會考高分了,我本來不信,結果還真的發生了…

..那我之前拚的要死要活是在…

Anyway這個成績再加上UMD獎學金作為槓桿,爭取到了IBEAR的一點微薄獎學金,比較機會
成本、西岸就業機會、人脈及校名後,還是決定去IBEAR了。

心得:

1. MBA之路真的是一段探索自我的旅程,目前也還是在進行當中,這一路上非常感謝老婆
   、家人及主管對我的支持,及顧問的幫助。我必須說,不論是否請顧問,強烈建議準備
   過程中要找了解自己的人聊聊,畢竟人有很多盲點是自己看不見的。像我就是在David
   引導之下,才發現原來一直以來避談的成長經歷,竟形塑了我最大的強項。

2. 建議GMAT卡關時,不妨先去準備履歷、essay及研究學校,因為在這過程中也會用到大
   量的英文思考。我認為我毫無準備下衝到V34也不是完全僥倖,應該是我即便在放棄準
   備GMAT的期間也養成習慣每天看英文新聞或書籍,加上準備申請及面試時使用大量英文
   ,無意中把之前的訓練給用上了。

3. 建議若努力了很久成績真的還是不理想,也不要輕易放棄,上天終究還是會為你開啟
   另一扇門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220.16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BA/M.1553958612.A.F5C.html
 [1;37m推  [33mminichobits [m [33m: 政大國貿推                                         [m 03/31 16:17
 [1;37m推  [33mtrinity0203 [m [33m: 恭喜推!                                           [m 04/04 22:58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連假後如何有動力工作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連假後如何有動力工作

連假結束後,在路上聽到廣播節目在討論假期後如何有動力工作
才驚覺距筆者上次思考這個問題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這讓筆者想起幾年前某位國際巨星的新聞事件—
麥特戴蒙的母親是老師,某年為了響應教師節而出席了活動,卻被白目記者問到:「演員為了職業保障而進步,那麼為何有年資保障的老師要進步呢?」
麥特不解地反問:「你認為我是為了混口飯吃才努力的嗎?不是的。」
然後繼續說道:「有年資保障的老師如果不會被資遣,又何必要為了少少的薪水而加班呢?因為他們喜歡教書!」

如果為了不被餓死而去吃苦瓜,那反而真的需要有很強的動力!
不過,做有興趣的事,就像吃巧克力,不需要什麼動力—
在還沒吃到的時候,會好想去吃,而不會有星期一症候群;
在吞入口中的時候,會覺得好好吃喔~
吃完以後會覺得黯然銷魂...什麼時候才能吃到更好吃的巧克力呢?
因而持續為了尋找更好吃的巧克力而活下去~
關鍵在於享受在過程,而不是只為了結果
就歐普拉的說法:若是在做有興趣的事,就不會失敗
因為會把各種嘗試當作有趣的經歷,而不是當作失敗
也不會一直算著CP值,或想著非得生出極大效能不可
有趣的事,偶爾繞繞路反而更有趣!
人生就是該浪費在如此美好的事物上~
而不是每天問自己哪來的動力去吃苦瓜?

那麼該怎麼做呢?
簡單的做法是循序漸進轉職法,或叫做磁鐵式轉職法
以技能為單位,辨別出過去與現在工作中、甚至在學時期的興趣技能
每次轉職時,將這些興趣技能加以提煉、重組
直到達成某理想工作中的所有技能環節都是興趣為止
就能不再工作、快樂致富了~

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計算出興趣技能究竟有哪些?或如何知道還有哪些興趣技能沒有用上呢?
這就要靠情緒流體在求生過程中的利基組合了
也就是「生涯三驅力」與「性格方形西瓜」的概念~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