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畢馬龍效應於生涯管理之應用

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查詢維基百科就會彈出--「期待效應」,是指人(通常是指孩童學生)在被付予更高期望以後,他們會表現的更好的一種現象。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命名取自希臘神話故事裡面的一位名為皮格馬利翁的雕刻家,他愛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出來的女神雕像,由於他每天對著雕像說話,最後那座女性雕像變成一位真正的女神。皮格馬利翁效應是一個自我應驗預言發展。以此觀點,內心常常帶著負面期望的人們將會失敗;而內心常常帶著正面期望的人們將會成功。在社會學,這個效應經常被引用與教育社會階級有關。...在一項預期實驗中,羅森塔爾預測當告訴一位小學老師某幾位學生比其他學生聰明,這位老師可能會潛意識去幫助和鼓勵這幾位學生成功。1911年由一位心理學家所做名為聰明的漢斯的實驗指出表面上看起來有一匹懂得算術和做出各式各樣驚奇技能的馬,事實上是靠訓練員和觀察者無意識下給予的暗示(例如:表情、姿勢)而得出正確答案。

相信自己能改變,比改變本身還重要。因為只有先相信改變會成真,才會採取適當行動,並因為心理影響身理,甚至影響周遭環境,而促成改變成真。小朋友因為腸道發育尚未成熟,容易有便秘問題,到後來甚至會因為積太久而難以解便,又乾又硬的便便搞的屁股痛的不得了,一直哭喊說:「算了啦算了啦...」後來教了孩子要相信,只要多喝水跟吃蔬菜水果,便便變軟就會自己出來了~果然成功解便!解完後又開心又舒服~ 欣喜之餘,特別跟孩子機會教育:「你知道剛剛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嗎?就是『相信』。這件事比實際便便還重要,因為你讓便便相信自己會出來~」日後孩子不再有便秘問題。日後運用此心法,也成功教孩子學會騎兩輪腳踏車的平衡。而相同心法也在生涯諮商專業上,成功協助眾多生涯追尋者實現興趣生涯。而一切力量的根源,都來自於「相信」。

相信期望能夠成真,並相信行動將能產生、甚至超越預期效果。相信與期望,其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能導引出有目的、專注,且多面向的嘗試與練習,並從這些嘗試與練習的經驗中,明確地意識到各種行為足跡所產生的變化。根據筆者多年生涯諮商經驗,幾乎所有(印象中是每一位)相信「興趣生涯」與「成功」的個案,都有計劃性地達成或超越原始期望,或至少以某步調穩定地接近期望目標。這些選擇相信的個案們,多年後處境即便與原始設定目標不同,反倒能因為穩定前進的足跡,而比對出隱藏生涯驅力。差別只是方向的轉折指引出更精確的興趣生涯方向,但前進的總距離=個案平均每日成長速率x時間,屢試不爽。上述個案有成功進入頂尖運動品牌、科技品牌、化工品牌、私募基金等的美國總部,或是奢華品牌的法國總部,管顧公司...等。 簡而言之,「相信者」都穩健地前進,並從經驗過程中,能夠更釐清方向。反之,幾乎所有(印象中也是每一位)「不信者」個案們,多年後仍然在原地,且同樣屢試不爽。

小弟也遇過個案待在公營銀行,年過三十還在櫃檯,因為老大不小面臨結婚壓力,而感受到生涯危機,前來咨詢。然而,面談草草結束,沒有任何生涯線索,原因是此個案由於「不知道方向,所以未做過任何嘗試」,上班做完指派任務就無所事事等下班,下班看電視放空,然後睡覺。沒有任何興趣,也沒有培養,因為「不知道方向」。看電視沒有分類別,純粹放空。選擇銀行工作是因為生活穩定,而也沒有陞遷思想,等到中年危機才驚覺不能再混吃等死。然而,由於前半人生都在放空,也因此生涯足跡線索空空如也。必須很遺憾地說,這就是「不信者」的證據,而且證據非常的「誠實」與「精確」。追根究柢,並不是因為「不知道方向」,而是因為「不相信嘗試有任何作用」,而導致下班後的人生經驗完全空白,才會導致「沒有任何方向」。或者應該說,「沒有任何方向」並不是因,而是果。即便是沒有方向,只要「相信:嘗試就會有線索」這件事,就至少會做出各種可能的嘗試,再根據各項嘗試的過程中是否覺得有趣,而判斷興趣方向,並加以有目的性地培養強化。而興趣生涯方向的釐清,也必須要根據這些常識足跡所產生的線索,來加以分析判斷並重組。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2020-21生涯與申請時程管理



一轉眼已經七月下旬了~大家以為看起來還早,但事實上第一輪已經來不及了。

離明年一月初的年度申請死線只剩20周左右。
對生涯驅力的透徹挖掘,及申請靈魂的「A字型履歷」建構,至少需要6至10周,也就是兩個半月,佔整個申請流程的7成。
就已經十月初,過第一輪了。

然後才能透過Gap Analysis來判斷Why MBA,然後考試。
有了分數以後,選校需要兩至三周。
期間甚至還要透過轉職,來更趨近生涯目標,以證明佔排名條件21%的「就業成功率」是經得起考驗的。

如果從一月初倒數回來,除了不要在最後一天提交,應該提前至少三天以上,以避免塞車當機不能申請;  
扣掉填八到十所申請表至少需時一周,並同時進行申請文件proof read大約一周左右,大概就是聖誕節前要完成所有文件。
扣掉推薦信一到兩封,要跟主管來回至少一至兩周以上,那就是十二月十日前,要將履歷、及一般申請八到十所學校的至少五到八篇Essays都要完成。

則剩下的時間,最快也要一周一篇Essay。

然而,要想達到此境界,必須要在背後驅力完全貫串的狀態下,題材已經躺在那裡等你,且才有可能達到一周一篇的境界。
否則,申請文件將會東一塊西一塊,背後相關性卻是一個大問號,肖想學校來救援。
然而學校們各個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相對於其他對自己有透徹了解的申請人,在平均錄取率只有11%的激烈競爭下,學校只能先把你給釘了。

以目前各大論壇都還靜悄悄的狀況,就可以知道大家都還沒開始面對Career Goals,不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難。
寫了你就知道~ 
有人光Career Goals就鬼打牆,兩個月出不來;
也有人Leadership一個字都擠不出來。就算是已經有了Outline,還是一個字都擠不出來。
有些高手好不容易寫了三篇,卻怎樣也拼不起來這三篇的關聯~
或是好不容易寫了個一千字故事,學校卻只要兩百字,怎樣也縮不下來。
就算都寫好了,卻無法解釋大學主修跟選修為什麼會修那些課?
轉職邏輯與時間點還得接起來,後面還有Why MBA、Why Now與Career Goals~
最麻煩的就是Why Schools了~每間寫起來都一樣。
那就麻煩大了~

眼看如此緊迫的死線時程,絕大多數申請人卻只能眼巴巴地任時間從指縫間溜走。
為什麼呢?
因為根據往年經驗,在這個盛夏時節、報復性旅遊的時期,多半都靜悄悄,主要都還是在考試。
那麼為什麼考試要考這麼久都還考不好呢?

多半有兩個原因:一是搞錯順序--先考GMAT再考托福,想說先有個七字頭,後面就輕鬆了。
殊不知考試就像跑馬拉松一樣,想跑完42公里全馬,是必須要從十公里短馬開始練習,幾周後才能進入21公里半馬,幾個月後才能進入超半馬30公里,再過個把月後,最後才是全馬。
沒有穩定的英文基礎,是沒辦法考托福的。
而沒有考過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的托福,是不可能在GMAT拿下高分的。

而另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就是不知為何而戰。
在還沒有搞清楚具體的生涯目標之前,包含產業與職能,以及最重要的「Why」,你怎麼知道欠缺什麼技能?
又怎麼知道要念MBA?還是MS?Ph.D.?
還是什麼都不用念,只要考幾張証照就好?
甚至只要透過轉職或陞遷,就能取得所需技能?
如此將難以產生畢馬龍效應,而因此怎麼考都停在原地,直到考試次數用完為止。
對於要上班的申請人來說,若是還沒搞清楚為何而戰,又還沒考到理想分數,那麼今年很可能已經太遲了。
其他全職準備的申請人可能還有機會。
大夥加油~

Sincerely,
David 李

2020年7月15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工作2年,career path经验求教





問:
CD大牛们,在这说下个人背景,想请各位大牛们提点意见哈,主要是想知道接下来的路子怎么走比较合适。学历:本科双学位,国内某一般的211读会计,美国综排100左右的学校读经济(2个gpa都在3.75以上)。研究生在北美综排10左右的大学读的finance(gpa只有3.4)(商学院刚建几年,很多人应该能想到)。
考试:gmat760(今年12月过期,只来得及申请今年的mba);toefl108(已过期但鉴于美国读书不提供也行)
工作:毕业工作近2年,在某国际大外资行的个人银行部做管培,期间在监管单位工作了一年。觉得这类工作进步的空间有限,做的也不是很开心,想换行业(倾向咨询或者朝阳点的产业,银行总觉得偏夕阳了(个人观点哈)),但直接跳存在难度所以目前有几个想法:
1. 读mba。请问各位我工作年限是不是太短?申mba的话m7是不是困难较大?主要gmat今年最后一年了我觉得以后也不一定能考出这个分数。。
2. 再读个master,倾向比如data analytics, healthcare etc..然后努力留美工作几年攒点经验值(主要是钱),回国有想创业的打算。
3. finance/economics读到phd,然后尽量在美高校任职。

想了很长时间自己也认不清,想请各位大牛提点意见!感恩!(方便的话,麻烦分享一下您投票的原因哈)
(认出我的请别联系我哈,省的彼此尴尬哈哈哈)

-
答:
人生不是用投票的喔~ 因為大夥兒投完票是不負責滴

超級黑馬!
會計、經濟、財務全集滿了,還跨了中國跟美國兩大強權!
能進大國企管培,尤其在監管單位服務,實力堅強
有明顯的主流意識
興趣多元又語調謙和,看是不是獨生子女,因為人的社群本能所造成的孤寂感使然,而為了結交多元朋友所養成的興趣,及合作性格。
綜排前十又新商學院,該不會是某間醫療強校...?
看看家裡是不是創業做生意成功,並且樓主有接班可能,多半才會念會計,也才有銀根可以留學攻碩
或有時候是因為家裡有某傳統技術但發展有限,因此與其開源有限,不如節流

奇妙的是為什麼會有雙學士學位呢?要小心degree collector的刻板印象,以及可能伴隨的大齡問題,都對申請不利
不過事出必有因~ 原則上是可以解釋的
簡單說很可能是因為對會計沒興趣,只是項能餬口的專業,多半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
又靠實戰創業成功的家庭多半會強調子女教育,因而寬許子女再往可能的興趣進修

同樣是有朝「開放性選擇」的傾向(請見前文「性格方形西瓜」),多半才會走經濟,因為在不確定興趣為何之前,在求學時與畢業後都能保有選擇權。由此多半可以回推出成長背景的單一性,所造成的物極必反現象。
雖說經濟系多半是各校第一大系,因為能往兩種最高薪的工作就業--咨詢與金融
但說實在的,走咨詢不易與商管本科競爭; 走金融也不易與財務本科競爭
但又沒地方去,尤其當論及起薪及職缺數、甚至社經地位,都是金融聽起來合理,因而絕大多數經濟系畢業生都往金融去了。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然而,經濟模型不易在金融實務中派上用場
或許因為如此,而選擇有專業走向的財金碩,是經濟本科且戰且走的常見現象
由於傳統上並沒有生涯管理這門專業,因而生涯追尋者只能往看似未來潮流、或起薪高的方向走,或是將錯就錯
或許也因此進了個金管培,同樣是有多元性選擇空間

根據筆者常年生涯咨商所歸納出的「環境情緒流體之求生制約」理論,人有追尋快樂的本能
然而,一旦因為懷疑興趣能否當飯吃而進入非興趣的潮流、或看似多金領域時,人會以「成長」來合理化當前痛苦,用以換取未來希望,並因此出現「療癒幻想」—當某未來憧憬如:財務自由、進入高大上行業等的條件發生時,就能放下一切、追尋熱情了
然而,如此的幻想並不會實現,原因是因為沒有興趣的領域難以強迫自己成長,因而當爬到某個階段,就會因為本能性地逃避痛苦,而不再前進,並因此難以突破財務自由。
那麼,當所在領域的成長空間又消失時,人生充滿痛苦並失去意義,這時會頓時失去希望
那麼,人的潛意識會本能性地逃避痛苦
然而,開放性的選擇,對大腦來說是種危機
因此當一切卡關時,就會急病亂投醫,而出來開放投票

但現在有了以「情緒流體」為本的生涯管理專業。
簡單說是:找出求生過程的「利基興趣」們,並且重組
就能不再工作,然後因為從事快樂的技能活動而致富~

樓主唯一提到一項非接班、又非綜合開放性的選擇,是「個人金融」這個金融領域
出現對消費者多樣性與奇特性的「意象加重」(Perception Accentuation)
由樓主這項獨特線索,有很高的機率可以推知對「消費者行銷」的興趣
但由於所學都是會計、經濟、金融,並沒有學過行銷
因此可以轉職投入個人金融的市場業務看看

並因為生涯出現空轉,且學經歷與行銷生涯目標之間的gap analysis,而出現Why MBA
因此可以申請MBA with Marketing Major
需要研修的科目有global economics, consumer behavior, service marketing, financial product management, financial engineering, financial operations, 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retail banking,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marketing management, sales management, negotiation, competitive strategy, marketing leadership, etc.

金融業在美國東岸,而行銷在西岸
根據筆者的「生涯三驅力」理論:理想生涯的選擇以興趣優先,其次是性格特性,最後才是專業能力,也最不重要
因此原則上,職能可以嘗試行銷專業,頂多伴隨著金融產業為輔
當然美國東西岸都有這類學校:東岸有金融又有行銷的名校有:華頓、哥大、NYU; 當然行銷強校是西北
西岸行銷、金融都強的學校有:史丹佛、柏克萊、UCLA
當然,各家商學院都喜歡成功家庭的子女(也就是富二代)

其他選項都可以先刪了
產業面,如:醫療、咨詢等,都需要特殊專業與性格條件。以目前線索而言,樓主的條件有更佳選擇。
同樣的,職能面,如:研究、教學、data analytics, 創業等都不是樓主的性格特性,也先刪除。
Master、Ph. D.由於樓主並非研究或教學個性,因此刪除。
錢並不是樓主性格的充分要件,因此將「先賺錢、後享受」的人生選項刪除。
其他線索要看樓主的業餘興趣為何~

希望能幫助到樓主~
:)

Sincerely,
David 李

2020年7月8日 星期三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生涯申請文件寫作示範

生涯申請文件寫作示範

(感謝個案協助提供資料~ 內容已經過加密處理。)

不論任何求職或申請文件,對於一般未受過訓練的申請者,多半會因為不知自我特性,又不知申請單位需求的狀態下,就算頭腦一片空白,也只能硬著頭皮,寫出平淡而籠統的自我介紹。這類自介文件的特性,就是套在另一個身份背景完全不同的人身上,也看不出來。
以下是經過加密處理的新、舊版文件比對。

OLD

【中文自傳】
我的名字是OOO,今年OO歲,個性開朗,喜歡接觸人群,具有良好的英語溝通技巧以及抗壓性,以及與不同單位溝通協調解決方案的能力。    
【求學經歷】
在校時修習了管理,財務,人事行政等課程,對於組織階層、管理模式以及如何去配合制度的規劃,成為一個具有高度團體意識的人。此外也參與系學會的宣傳組協,助舉辦各種系內活動,累積了相關的基礎。
【工作願景】
我是個善於創新,樂於學習新的事務的人,面對壓力毫不退縮,願意挑戰自我潛能。
相信我可以很快的適應貴公司的職場環境,並發揮我快速學習的專長,使我能具備該職缺應有的能力。
未來,希望能運用我的所學與經驗,成為一位優秀及專業的財務人才。    


NEW
我的名字是ooo,今年oo歲,畢業於頂尖私立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具備五年工作資歷(含替代役),正在尋找能在國際舞台中,運用創新雲端科技而改變法人投資習慣的事業機會,與公司協同解決市場問題,共創獲利新高。

【關鍵工作資歷】
在過去的四年,有幸榮升位居業界龍頭的 ABC公司 財務企劃經理的經歷中,透過對財金狂熱與前瞻思維,曾帶領團隊跳過競標程序,成功贏得、並執行世界最大工業集團DEF客戶之「全球同步數位整合平台」企劃案,並因此為公司帶入數百萬圓業績。

替代役於外交單位服務,曾多次接待亞洲各城市考察團。服役期間協助長官處理各類對外行政事務,並由於熱心助人的個性,贏得各級長官及同僚賞識,度過融洽與高效能的役期。

【特殊成長及求學經歷】
因為兒時在國外長大,因而培養母語般的外語能力,並對全球政治經濟事務,及世界哲學與文化具備高度敏感性與興趣。在經歷過文化衝擊、為了融入社群的過程中,塑造出對分析科技資訊、以實地幫助他人解決疑難的性格,及開朗幽默的個性,喜歡接觸人群,並具有高度抗壓性,及與不同單位溝通協調解決方案的能力。

在校時修習了管理、財務、人事等課程,對於組織階層、管理模式以及如何去配合制度的規劃,成為一個具有高度團體意識的人。此外也參與系學會的活動組協,助舉辦各種系內活動,累積了相關的基礎。

為了與多元背景與文化的朋友們交流,業餘時間養成了廣泛興趣,包括:國際政治、科技新知、天文見聞、籌組社區聯誼、桌上遊戲,網路新聞等。

【求職願景】
我是個善於創新,樂於學習新的事務的人,面對壓力毫不退縮,願意挑戰自我潛能。
相信我可以很快的適應貴公司的職場環境,並發揮我快速學習的專長,使我能具備該職缺應有的能力。
未來,希望能運用我的所學與經驗,協助企業改變消費者習慣,開創最大股東權益。

[寫作技巧剖析:]
此類文件寫作的關鍵,在於對申請人背景的高度熱情與深入了解,並依照個案的大家族背景、成長過程中的親友關係與同儕關係,找出因為「環境情緒流體」而養成的性格特性,及其所培養的 興趣技能 與 專業能力—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生涯三驅力」,並將其統整為「關鍵生涯品牌」,然後投射出熱情生涯的未來市場機會,與經營哲學。

依照如此的熱情生涯品牌為軸心,自然會在投射生涯目標後,超越企業與學校,並出現最佳企業夥伴、期望產業成就,以及為了成就產業領導力所欠缺的技能需求。就自然會出現「長、短程目標」,why this company及why MBA。並且由消費者利益出發,而非以個人成敗論英雄。也唯有如此,才能將履歷、求職信、申請文件、推薦信,及面試等一以貫之,並且環環相扣,並運用高度一致的生涯品牌建構,把所有文件所產生的縱效發揮到最大,因而帶領企業與學校,開創未來。

Sincerely,
David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