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如何透過「個人品牌」來投射生涯目標

如何透過「個人品牌」來投射生涯目標

透過前文的「生涯三驅力」(興趣、性格、專業能力),其實就可以投射出生涯目標,例如:興趣在「尋求刺激」與「時尚」,個性「平實客觀」及「全方位照顧」,專業能力在「統計分析」,就可以投射出:短期目標--「平價奢華品」產業中的「事業發展經理」職能,及長期目標—「平價奢華品CEO」。

然而,根據經驗,這種用這三驅力來歸類的方法,其實是用我們人類在社會化後的主觀認知來分的。但事實上,在最原始的身心靈面,其實並沒有如此區別的,而是來自更原始的「核心驅力」在作用,而經過社會化發展後,才讓我們後天硬去把它們依照「興趣」、「性格」、「專業能力」來歸類。意思就是,其實這三驅力看似很多元素,但事實上都是從屈指可數、但力量強大的「核心驅力」發展或組合而來的。根據經驗,這些核心驅力其實只有三到五種力量而已。因為人有複雜性,也有簡單性。在我咨商過或許有破萬名個案的經驗中,至多只遇過六種力量,而最少甚至只遇過兩種力量,在引導我們的人生。這些力量之所以根深蒂固,其絕大多數都與家庭環境與成長背景有關。

而由於這些「純化」過的核心驅力,原則上都非常明確而強烈,並且多半可以純化為三種以內,容易幫助僱主或招生委員留下鮮明記憶,因而甚至可以在求職或申請時,當作「個人品牌」來用。例如:文章開頭的個案,雖說三驅力中還有眾多細項沒列出來,但其實背後的「核心驅力」只有三個:Fact-driven, rapport-builder, excitement-pursuer.也就是說,這三種力量,決定了該個案截至咨商當時為止的人生。該個案在過去人生發展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用這三種力量的順序與組合來解釋。這三大核心力量與該個案的家庭環境有直接關係。

而當我們有辦法將過去人生中的所有行為,透過如此精煉的「三大個人品牌」來解釋時,你會發現,人的未來將產生可預測性!這就是真實生涯管理的Power。由此邏輯所推衍出來的生涯目標,將會攻無不克,並且一如預期地逐步實現。即便是因為實際際遇所產生的機會差異,其前進方向與選擇方式,都將回到這三大核心驅力。而這也是某些學校問的"Second career goal"的決勝點所在。因為你的決策邏輯相同,因而有高度的真實性與可行性,在你畢業時,不會讓學校漏氣。

而根據這三大「個人品牌」來定義的生涯目標,不止更直接明確,並且能讓人一目了然,同時了解背後原因。這樣只剩三大個人品牌的求職者或申請人,也會讓人留下「哇!你真了解你自己~」的深刻印象!尤其在回答HBS的"Introduce yourself"、Stanford的"What matters most to you"、Wharton的"Your candidacy"、Kellogg的"Growth in past and future"、Columbia的"Surprise about you"等題目,將會特別得心應手。而面試時,對方拿起你的履歷,不論從任何時間點的任何角度來拷問,一切都會回歸這幾項個人品牌,而達到一種「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境界,到最後會無招勝有招,甚至可以反映出招聘單位的邏輯破綻!

而當審核單位發現你無堅不摧時,甚至連該單位自身都出現邏輯破綻時,就會自然欣賞甚至仰慕你,希望你加入他們的團隊,來幫助他們解決未來的策略與挑戰,此時錄用信甚至獎學金就自然發來了~文中所提到的個案,在申請十一所MBA名校中,拿到九所面試,錄取了七所,並拿下四所獎學金,其中一所全獎。而也真實在美國的知名時尚品牌公司實習,畢業後更在美國拿下全職工作。

當然,這是就真實生涯管理而言。有人會問,MBA招生委員會想看這樣的生涯目標嗎?根據近日客戶上哈佛MBA的經驗,答案是:招生委員(簡稱Adcom)並沒有預設立場,非要看到什麼目標不可。他們唯一在意的,是這項目標的真實性與可行性,以及申請人要達成此目標之前,所需要補強的技能,是否與該校特性與發展策略吻合。(這在後續關於招生邏輯的文章會再行解說)

而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Who you are」的self-awareness自我了解。如此全面而精煉的自我了解,將會產生強大的魅力,並使任何招聘單位都深信:假以時日你會成功!而你也會因為內心有這些核心力量的推動,而一步步邁向真實的生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