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 星期三

「藍色週一症候群破解--國際生涯領導力公益文」:亡羊補牢--同一年申請多個學位的4件事


有鑒於國際生涯發展最高深複雜,也回報最高,且具有時節連貫性,但版上較少有這方面的連貫性觀點,以致於小弟在發表了前幾篇關於排名觀察、開放性辯證探索興趣生涯方向、及職涯導向選校等文章後,眾多卡友前來詢問各種國際職涯發展與留學問題,意外發現版上有某種相當程度的資訊脫節現象,甚至有不少卡友們竟然出現搥胸頓足的反應,恨不得早點知道興趣生涯導向的留學與國際發展規劃。 小弟覺得有拋磚引玉的必要,嘗試每週二或三來留學版及個版發表「藍色週一症候群破解--國際生涯領導力公益文」,以自身三生有幸坐上美國最大萬人MBA徵才會的官方職涯顧問資歷,與長年觀察數千國際生涯個案的人資專業,及幸運於坐三望四之年即突破財務自由、並測得UNESCO御用快樂測驗滿分的經歷,來解答卡友們以「快樂致富」為終極目標的國際生涯發展、與留學歷程中,各時節應該注意的事項。 原本這週是要來分享關於農曆新年後,利於國際生涯發展與留學申請的升遷、轉職策略,但近日發現有一個更急迫的問題需要討論--是關於同一年申請多個課程的可能性,卻鮮少有人利用的現象。 因此本週先來探討這個更急迫的問題。因為這關乎到申請人卡友們是否會人生空轉一年的嚴重問題。 首先是,過去版上似乎較少看到從職涯角度來討論留學選擇與申請技巧,尤其投資報酬率最高、也最競爭的商研所與mba等,但近日發現其實有眾多卡友們其實競爭力條件臥虎藏龍,但是因為權威排名中,其實有高達四分之三的申請要件,都是由職涯前景出發,因而當申請人卡友們對職涯出發的留學申請邏輯不甚了解時,就容易出現許多卡友都只申請保守錄取學校的MS,尤其是供應鏈主修,更是高到不成比例,違反了人口多樣性的職涯常態分布的原則。 另一方面,許多卡友們一旦被拒絕,就選擇放棄了,想說用當前的競爭力條件來屈就某些保底學校,甚至是保底學位…… 殊不知,根據人資經驗,一旦破解了生涯的盲點,履歷中的興趣技能、與未最佳陳列的成就等”missing pieces”將會浮現,會提升個人的職涯競爭力、生涯目標的清晰程度與動機強烈度、乃至使考試分數暴衝、或文件的隱藏條件就會浮出水面,並且出現高度的聚焦一致性,而出現「甩鞭效應」,就能在國際生涯競爭力、與留學申請文件上,豁然開朗。 或許版上過去比較少人在討論進階商管進修。商管領域中,有一個觀念叫做”uncapitalized opportunity”「未被商業化的機會」,這在商場上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基本上跟商業犯罪差不多嚴重。 而這種現象竟然在我們寶島的留學界普遍存在,尤其是競爭力最強的學子們,才會發展出最飛黃騰達的國際生涯~ 那麼就必須要有人出來做點什麼,來扭轉局勢才行。 這種觀念在生涯管理上,給它一個名字叫做「使命領導力」。每個人都因為成長背景獨特養成的關係,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興趣技能組合,而在經過專業培養後,會成為生涯使命。 而當這種生涯使命清晰地出現時,每天早上你會受到使命召喚而跳起床,為了非你不可的生涯使命而奮鬥,並且享受著從成長過程培養出的興趣技能。 如此也才能活出獨特的生命價值,並且開創登峰造極的工藝作品,造福人群。 這就是古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 回到前面講的保底學位的保底學校被拒。這種時候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有幾件簡單的事情可以做: [履歷寫滿沒?] 首先,算算你的履歷表上的興趣技能與隱藏成就點,真的有列完嗎? 可以算一算每一個成就點所花費的時間,然後把所有成就點堆疊起來,看看有沒有符合總年資。 例如:某個專案a花了你三個月,可是同時你還在進行其他兩、三個專案b與c。而這額外的b、c兩個專案中,其中一個b專案可能只花了一個半月,但是另外一個c專案花了半年。 這樣加起來,假設你一天工作8小時能同時做這三個專案,你就會發現這一季因為有三個專案,裡面有兩個專案都超過一季的時間,可是卻有一個專案是只花了一個半月就做完了。那就表示有另外一個半月是空檔。 照理說,當手頭閒下來的時候,有時候主管或者合作部門主管會請你去幫一些小忙。 這些小忙其實也都可以寫成成就點,而且有時候一點也不小。 這是生涯管理專業上最常見的失誤--「海面下的冰山」,一般人因為沒有受過專業生涯管理訓練的關係,有時候一不小心,可以忽略掉3分之2的時間,或是即便在意識上有認列,卻不知道該怎麼在履歷上書寫這些成就,或是明明是很大的成就,卻被寫成若有似無的點。你會發現,其實你有很多隱藏成就根本忘記講,或者是不知道怎麼講。 另一方面,可以去LinkedIn上面找找跟你相類似的職位,參考看看別人的履歷表是怎麼寫的。 [Disqualified還是Unfit?] 另一方面,留學申請與國際求職還是要建立一個非常關鍵的觀念:許多人以為我連MS都申請不上了,怎麼可能申請更艱難、更競爭的MBA呢? 這觀念大錯特錯。 對老美來說雇主與招生委員來說,是非常講究邏輯的。當他們發現你的個性潛力與生涯目標是要往領導管理,而不是要往研究教學路線時,那如果你申請MS學位,學校會直接把你拒絕。 理由非常簡單,並不是因為你不qualify,而是”unfit”。學校幫不了你。 另一方面,有些非常佛系的學校,甚至會在拒絕你時,如果你可以去問反饋,他會給你建議說:你明明就是管理領導的未來之星,你其實應該申請MBA。 反之亦然。 [商學院的默默開缺] 最後也最有趣的一點,由於國際局勢動盪,以及對岸經濟崩解的關係,許多中國留學生都「斷供」--本來住在五星級飯店,念到一半忽然某一天家裡被整肅沒錢了,之後只能打包回國。 這種時候位子就會空出來,因此學校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找印度學生或是台灣學生,或是其他亞洲學生,來補足這些斷供的中國留學生的空缺。那麼你的機會就來了。 以往由於市場規模的關係,歐美都對對岸市場趨之若鶩,因而不論在招生或徵才上,都普遍對我們存在歧視。 然而,風水輪流轉。當對岸政經局勢都迅速崩解下,國際社會避之唯恐不及,反而以往被佔領的空缺,會被大量釋出。 這就是為什麼各校都還在招收第三輪,甚至第四輪、第五輪,還有top 20名校mba直接rolling到開學的。 甚至是,原本第二輪錄取的中國學生,就會因為即便繳了訂金,但卻因為上述的原因斷供之後,把位子抽掉。這種時候就會由備取來遞補。 但是,每一年商學院除了M7 mba在疫情前有一屆500人、700人、甚至1000人的規模,但疫情後幾乎都大幅的縮編。而s16、甚至top 20或30的學校,原本一年要招收200到300人,在疫情後也縮編到有的甚至不到100人。這種時候就會有大量的席位空缺出現。 而在這200、300人一班的規模之下,以往中國學生可以佔到5分之一強。 但現在忽然都沒有了~ 一次空出40、50個席位,那麼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鎖定開放多學位申請的學校] 而既然有了如此的觀念,那麼就趕快去查詢一年能夠申請兩道三個學位的學校,你會發現超過一半都可以~ 連哈佛都可以! 當然也有許多比較熱門或小班的學校不行,例如:柏克萊、UCLA、史丹佛等等。 甚至,在疫情期間還有些學校開放前一輪被拒絕,卻還可以申請同一年的後一輪。不過這種狀況在今年比較少出現。 但是,對於版上許多MS被拒絕的卡友們來說,殊不知MBA其實有大量的席位空缺。 也因此,各校今年入學的課程都還在強力的招生。 有些會限制托福一百分以上,也有少數會限制國際學生死線,甚至是比較熱門的學校,由於GMAT跟GRE可以不用考的關係,但是卻需要提早提出申請。因此要看看時間還來不來得及?許多學校其實離死線還有好幾週,綽綽有餘。 一旦來得及,就會像上面所說的,不能有「未被商業化的機會」出現,而必須要緊緊把握。 疫情後的三、四輪,跟疫情前完全不一樣。疫情前,前兩輪就差不多滿了。第三輪幾乎是用來調名額的。 但是疫情後,因為全球隔離多年,國際資產出現大重構,許多原本能留學的出資者資產都虧損大半,因此申請人數嚴重驟減。 又對岸經濟搖搖欲墜,斷供人數眾多。許多商學院原本就是虧本在辦,又缺少了至少5分之一的中國學生,隨時都會倒店的。 甚至在疫情期間,就有研究型名校Purdue的mba課程應聲倒店,直到這兩年才重新開出一年制mba,但已面目全非,原本的堪稱業界最強的人資專業步入歷史。 因此,會張開雙臂歡迎台灣留學生,及其他有高度競爭力的申請人的。 也因此,今年入學的第一輪,竟然有台灣學生在沒有考GMAT或GRE的狀況之下,拿下top 10 MBA名校獎學金,就是這個道理。

3月24日上午10:30 年後陞/轉職生涯導航 暨 MBA申請/選校/Ding Analysis 線上講座


龍年龍總幸福!在疫情後復甦、卻詭譎多變的國際局勢中,如何規劃新年度的真實生涯生轉職策略? 又當每個人都想當領導人發大財的夢想下,若想競爭號稱全球最炙手可熱的歐美MBA學位,又該如何規劃年度留學申請計畫? 什麼?竟然M7以降都能免試入學?如何撰寫免試申請Test Waiver? 您的種種生涯與留學疑難,David 顧問都聽到了~ 免費線上講座! 主講者:David Lee 顧問(前美國獵頭、NSHMBA前美國最大MBA徵才會之官方職涯顧問) 主題:年後陞/轉職生涯導航 暨 MBA申請/選校/Ding Analysis 時間:3/24 10:30am(講座連結屆時提供) David Lee 顧問親授 1. 新年如何以真實生涯規劃,來擬定陞轉職目標,及留學申請計畫? 2. 如何透過「生涯三驅力」,投射出真實的post MBA/MS Career Goals? 3. 如何依照真實Career Goals與Needed Skills,來選擇屬於自己的fit degree and schools? 4. 分數低真的該死嗎?如何用清晰生涯來爆衝高分?又如何免試入學? 5. 何謂「A字架履歷」?該如何挖掘,才能將5到10倍的潛能極致發揮? 6. Essay故事好就能錄取嗎?Essay題材選擇與故事挖掘邏輯為何? 7. 何謂「產業領導人哲學」?何謂領導力? 8. 何謂Candidacy? 9. 如何運用三大生涯品牌,拿下哈佛、耶魯等頂尖名校MBA?甚至常春藤獎學金? 10. 解說 哈佛MBA成功服務案例 與「正常人案例」 報名方式:現在email至davidl@mbacareerfitter.com領取並回傳生涯動力表,即可獲得講座時優先分析權利。 #講座 #講座活動 #講座資訊 #講座分享 #免費講座 #線上講座 #轉職 #MBA申請 #申請mba #mba選校 #李大衛生涯導航 #李大衛MBA申請

2024年3月8日 星期五

進階選校 Part II

近日眾多學校放榜,許多卡友前來詢問選校方式,但多半都是道聽塗說。

繼小弟先前發過「如何透過開放性辯證找出生涯目標」及「從生涯角度來選校」的文章後,再來發一篇從人資角度示範學校究竟該怎麼選?

簡單說,是要「一門一門課選,一個教授一個教授選」。


#經驗分享#生涯 #選校真實Career Goal and Why School 挖掘示範 - 留學板 | Dcard


#資訊分享如何從生涯角度系統性選校? - 留學板 | Dcard


當我們找到生涯目標的產業與職能之後,要根據「目標所需的技能」,來扣除「目前已具備技能」,會得出「所需要的技能」,

例如:(以下示意資訊經過亂數處理)


Long-term goal: Principal channel pharmacist consultant of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Short-term goal: MA in Pharmaceutical company


假設目標技能-已具備技能=尚缺乏之技能如下:

Global economics, financial accounting, managerial accounting, competitive strategy, buyer behavior, sales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relationship building/management, profiling, human capital, corporate governance, humane leadership, professional service operations, power and negotiation, general management, office politic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consulting, service innovation, corporate finance, statistic, business intelligence, ...etc. 


然後再根據申請人的背景條件(如:身分與簽證;家族背景;國立名校大學、私立大學;龍頭外商或私營企業;在校成績、考試成績與暴衝潛力……等),所對應的競爭力行情等級,來對準某個等級的目標學校群。


就會出現why and which degree,最相關的國家市場資源,以及why and which school……等。


然後,根據所需要的技能與資源,來羅列目標學校的「所有與你相關的課程與教學資源」。

包含幾個面向:目標領域的就業數字(要注意透明度,不然容易造假)、主修與選修課程、體驗式學習活動與專案、研究中心與教授CV(要一位一位調出來看,其實很好找,每所學校都有)。


下方是亂數隨機列舉出的課程與教學資源, 用來示範校系資源選擇的方式。


XX Top 50 mba program, top 5 in pharmaceuticals

Employment: 

Medium Salary $104,500. 

Pharma Industry, 54%; 

Consulting Function 8%, Sales/Marketing Function: 27% 


[Majors and Courses:]

Accounting for Managers, Managerial Economic Analysis, Business, Ethics, and Society, Financial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rketing Management, Operations Analysis, Ethic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sues, Structure & Dynamics,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c Management, Data Analysis & Decision Making. 

U.S. Healthcare System & Pharmaceutical Managed Markets, Managing the Pharmaceutical Sales Organization,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Research, Pharmaceutical Product Management, Market Access and Reimbursements for Drugs, Business Law for Managers, Business Forecasting, Analytics for Business Intelligence, Demand Management for Value Chains, Consumer Behavior, Marketing Insights, Advanced Marketing Analytics, Customer Journey Analytic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sues, Structures, Ethic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US Healthcare System & Pharma Managed Markets, Pharmaceutical Product Management, Managing Pharmaceutical Sales, Market Access & Reimbursements for Drugs, Management Consulting, Managing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s. Leading Across Cultures,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TEC II: Business Models to Launch,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 Evaluation, 


[Experiential Learning:] 

IBA: Team Consulting, Women Focused Mentorship, one-day case competition, ERG Leadership Roundtables, Annual Healthcare Symposium, State of th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15-20 Years from Now, 


[Research Centers:] 

Blanche and Irwin Lerner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Issues, Center for Women in Business, Gender-focused research, Institute for Women's Leadership (IWL), etc.

state-of-the-art finance lab, 


[Professors and researches:]

Prof. Mark Potter, "Decision making and risk aversion in the Cash Cab,"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vs. Team Managed Mutual Funds." "Corporate Ethics and Shareholder Wealth: Does it Pay to Be Green?" 


因此,同樣是供應鏈學校,即便都列在綜合排名或專業排名上,但某校對你來說的名校,對其他人來說不一定是。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MBA選校教學:三個步驟選對最適商學院

最近適逢留學申請放榜,眾多卡友都在詢問該如何選校。很少看到有人在討論系統性的選校方式。

小弟曾看過有人s16名校畢業,卻回原公司原職位上班的。除了青春、數百萬元學費,還有即便是名校、卻念錯技能課程的代價,可以說影響了後半人生。

當然也有人因為找到了興趣的事業目標,而一路扶搖直上,年紀輕輕2、30歲就坐上龍頭企業或外商部門總監大位的,光小弟認識的就超過一手。


小弟根據人資經驗從生涯角度來分析,畢竟念書是為了未來的生涯。要先知道究竟能快樂致富的生涯方向在哪,才有辦法知道到底欠缺哪些技能?

再用這些欠缺技能來選學校,就自然能看懂各校課程跟師資的差異了。


久了你會發現,排名除了每十名左右的學校可以勉強算在同一個檻以外,其中校與校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大。

很多學校甚至因為不知該怎麼作出差異化,而乾脆找某個更知名的替死鬼來當靶競爭。


那麼究竟該用什麼criteria,來挑選"fit" school呢?

簡單來說是A+B=C:

A (Career progress to date 至今生涯發展所累積的技能組合) +

B (Why/Which degree program)=

C (Career actualization 興趣生涯使命所需技能)


若欲求 B,則等於 C-A:

C (興趣生涯使命所需技能) -

A (至今生涯發展所累積的技能組合)=

B (Why/Which degree program)


可以分為三大步驟:

1. 先找出A,也就是「Career progress to date 至今所累積的技能」:

首先,從履歷表中列出各種技能與成就。這樣就會得出A–至今所累積的技能,待會要拿來當選校數學裡的「減數」。


這個其實在求職、轉職時、或申請學校時,就已經做過了。

但是有一個關鍵的動作一般人並不曉得:要特別區分「興趣技能」與「沒興趣的能力」的差異,並且將興趣技能所產出的成就點提前。


這麼做有幾個目的。第一個是自我了解,讓你自己知道、並且提煉出興趣技能。這點非常關鍵,可以說是生涯的核心。

根據多年人資案例的觀察,成功跟著興趣走,而不是跟著能力。興趣會帶動能力,但是能力不會帶動興趣。

人是情感的動物。這裡要簡單說明一下人的情感在職涯上的運作模式。

人的潛意識非常有趣,背後有一些類似地心引力的情感定律在運行。

人會與其逃離怕餓死的恐懼,其實追求快樂的力量更大,並且會有類似不食嗟來食、或是不快樂毋寧死的概念。

沒有快樂,人會退而求其次,而轉往「希望」。而這個希望要有「成長」來讓這個希望持續的燃燒下去。


可是當你在做沒有興趣的工作時,第一年適應,第二年熟悉,第三年就開始重複了。

那麼一旦沒有成長的空間,這個希望就會幻滅,而潛意識就會告訴你自己:永遠沒有快樂的一天。

這種時候,人就會陷入絕望。而也在這種時候,人會本能性地尋求學位的進修,或是轉職,以希望能有成長空間,將這個希望燃燒下去。

殊不知,其實人的潛意識所優先追求的還是快樂,其次才是成功或致富。


因此,這些有興趣的技能遠比沒有興趣的技能重要得多。

即便有些沒興趣的技能在短期看起來比較賺錢,但長期下來其實是飲鴆止渴。

尤其當這些興趣技能被特別標注、並且提前羅列之後,你會很明顯地發現一個向上循環的一個現象。每個人都有。


並且,在工作與業餘的兩大生活面向上,這些工作上的興趣技能與業餘興趣技能,會因為你是同一個人的關係,而會出現某種一致性。

例如:有人工作上喜歡作快消品的行銷戰術推演,而業餘喜歡打桌球,因為都是要靠反應速度,要在極短時間內做出快速反應;

或也有人工作上喜歡做管理資源的排列組合,而業餘喜歡烹飪,同樣是在玩排列組合的實驗。

以此類推。


並且,雇主或招生委員也會發現這個向上循環的現象。就像龍捲風一樣,從地上捲上去,它的破壞力是非常可怕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之後,可以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每個人都可以。


2. 當瞭解自己的「看家本領」興趣技能組合,投射出快樂致富的生涯使命,就能找到後面的C–生涯使命目標。也就是選校數學中的「被減數」。


平均每個人會有3到5個能作為看家本領的興趣技能。

這些技能之所以成為興趣,其實是長年在家庭中求生的結果。在成長過程中為了求生,而超越父母、兄弟姊妹與環境挑戰的能力,會成為為興趣。

例如:

公務員父母的教條式作風,容易造成子女的辯證性格與邏輯興趣,而從事理工領域;


從小被過度要求「唯有讀書高」的子女,常會因為成長環境被過度限制,而愛看小說以滿足幻想,或會因為才藝不被苛責,而養成藝術興趣,並在長大後容易因為小時候的過度封閉環境,而想從事能夠旅遊或有高度變化性的工作;


收入固定的家庭,下一代多半想往創業或投資等高風險、高報酬行業發展;


獨生子女因為寂寞,會養成多元興趣,以滿足社群交遊需求;


成長過程受過不公平待遇或霸凌的人,長大容易從事法務或公益活動

...等。


從自己的這3至5項興趣技能中排列組合,就會找出C–未來的興趣使命生涯。

這部分牽涉到達爾文進化論,日後有機會再詳談。


然後,依照「縱向產業別」與「橫向職務別」來交叉,找出具體的長、短程目標為何?

如: 

邏輯興趣+成就動機+規劃專長,可以組合出「IT產業的產品研發經理」;

程式興趣+登山鍛鍊性格+美感天份,可以組合出「戶外時尚品牌的資訊經理」;

旅遊興趣+速度效能性格+量化分析專長,可以組合出「旅遊網站的旅程分析師」

...等

而因為每個人的家庭結構都不同,因此從求生過程中所制約出的興趣技能組合也不同。因此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的獨特興趣技能組合,會自然投射出某一種非你不可的興趣生涯使命,而會因為物以稀為貴的法則而發財。每個人都有。


3. 「生涯目標所需技能」與「至今已累積技能」的Gap Analysis:

檢視自己的學歷背景到工作經驗中,至今已經累積哪些技能與成就?又與生涯目標之間,尚欠缺哪些技能?

並依照大學校名、年資,與GMAT分數範圍,從排名樓梯裡定出射程範圍;

再依照具體的skill gap,來比對學校的主修/選修課程、研究中心,與就業數字,找出門當戶對、且能實際補足所缺技能的學校。

例如:

GMAT 650,7年半業務經驗,想走創業與市場開發,可以選USC IBEAR Entrepreneurship concentration;


GRE 323,3年採購經驗,想走供應鏈管理,則可以選擇MSU的MBA or M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RE 320,4年四大事務所經驗,想在會計領域晉升高階經理,可以選UT-Austin or UIUC MPA;


GMAT 730,5年消費性品牌經理,要挑戰世界級品牌管理,西北Kellogg、史丹佛GSB、U Penn Wharton、UM Ross……等。


最終,自然會選出心中最理想的學校就讀~

 

Sincerely,

David Lee

能讓分數爆衝的真實Career Goals and Why School 挖掘示範


新年後不論國際轉職與留學申請,皆需要找出真實生涯目標。 

尤其國際名校招生以排名為依歸,而權威排名的公開條件中,申請人可控條件四分之三皆為畢業就業前景。 

而有了真實能快樂致富的生涯目標,才能定位適切的學位、國家、校系主修,與進修時機......等。 

來向卡友們示範人資專業--如何透過開放性辯證過程,來挖掘出真實生涯方向。 


已徵求個案本人同意,在保護隱私前提下,示範生涯方向挖掘與選校策略。 


個案為保險精算背景,生涯方向尚未設定,想申請MBA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假設一:先前工作選擇皆吻合心理上的「認知協調」機制,唯不必設限於MBA in SCM。 


探討一:當初為何選擇精算工作? 

答:因大學主修統計,想以客觀資訊應用於成熟市場。 


推論一:以「成熟市場」為要件,推論出各未來生涯之可能產業--航空、成衣、運動賽事、樂透彩卷......等。 


驗證一之一:並未吻合個案原先之MBA in SCM設定,因而「成熟市場」與「MBA in SCM」兩者中,必有一者非真。 


驗證一之二:保險產業本身即為成熟市場,較貼近個案當初思維。 



探討二:為何大學選擇主修統計? 

答:因家庭期望選商,軍公教家庭背景亦訓練以事實為根據論事;統計專業門檻高,生涯穩定性高。 


驗證二:統計確實吻合以事實論事,個案言談與思維模式亦皆以事實為根據,鮮少概括總結; 

在校成績頗高,職涯發展亦在相關領域持續晉升,顯示除具備專業能力外,可能有統計興趣。


推論二之一:生涯中,甚至主動運用統計執行額外工作項目建功,顯示除專業外,確有興趣。 

唯統計需有舞臺,因得「成熟市場」要件為真;

並由此可知,MBA in SCM 非真。 


推論二之二:然而「成熟市場」要件過廣,尚需進一步條件協助鎖定。 



探討三:那為何當初會設定 MBA in SCM? 事出必有因。 

答:曾有創業經驗,當時敗在供應鏈。 


推論三:確有MBA需求,也有供應鏈進修需求,但並不限於供應鏈。 



探討四:又為何想創業? 

答:因想改善生活品質,發現市場上有具質感之生活用品,但大多太貴,乾脆自己尋覓供應商開賣。唯之後難設進入門檻,因而遭過度競爭淹沒。 


推論四之一:此供應鏈策略在於競爭策略之下,可能個案志趣不只在於供應鏈,而可能上綱至創業與競爭策略之層級。 


推論四之二:此為平價精品業,可能有相關生活習慣或產業興趣。 



探討五:平日有何嗜好? 

答:長期喜歡收藏平價精品。 


推論五之一:BINGO! 自保險業中穩定爬升,確於此時出現 MBA需求,顯示產業雖吻合「成熟市場」要件,卻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平價精品產業亦符合成熟市場要件,且在非外力影響下主動前往創業之領域,亦符合長期關注與收藏之嗜好,此產業可設定為長、短期生涯之產業方向。 


推論五之二:然職能別尚待確認是否限於供應鏈。 



探討六:為何近日轉往直銷業任職? 

答:因精算專業在保險業多只用於產品開發,卻可應用於直銷業之特有上下線結構,而進行全面綜合管理。



結論:挖掘完成!個案職能興趣超越供應鏈本身,已上綱至綜合管理。 

此全面性管理職能,與創業過程的跨職能流程規劃吻合,亦與保險業當時的本業外各部支援吻合,顯示當時鎖定供應鏈問題乃是整體競爭策略之一,並非對供應鏈專有特殊興趣。 



選校方略因此由原本的供應鏈強校名單,轉往綜合管理與企業發展名單,並特別鎖定消費品行銷強校。 


找出真實生涯方向後,essay與面試皆如實回答,並由自我了解產生自信。 

最後成功拿下Top 20名校等8所錄取,並含4所獎學金。 


畢業後亦成功進入美國平價奢華品牌工作,實現真實快樂生涯目標。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