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MBA就業解說(5) Problem-solving Skills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MBA就業解說(5) Problem-solving Skills


由於企業為了永續經營,會持續需要有能力的領導人來解決產業未來問題。
也因此,一般商學院都在講Problem-solving skills,訓練學生各種量化與質化的技能,內容琳瑯滿目,包含:國際經濟動態、市場調查、消費者行為、競爭策略、創業管理、人力資源、行銷管理、創新商業化、產品開發、供應鏈與作業管理、通路管理、定價策略、市場開發、品牌經營、國際策略、領導統御、成本控管、溝通與談判、企業融資、企業道德、領導人直覺...等等,並透過大量案例、多元課堂討論與團體腦力激盪,來培養MBA學生畢業後能順利進入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並領導企業變革。

然而,到底什麼是Problem-solving?
這問題可大可小。
不過既然人生只活一次,何不放眼熱情產業中的未來困境呢?

談到解決未來困境,其經典莫過於風靡全球的「星際大戰」電影系列。
此系列自從1977年第一集上映至前陣子的星戰8,還有外傳5集及動畫、尚有數不清的電影原聲帶、周邊商品、主題公園...等,光票房收入總計約90億美元,相當於台幣3000億左右(匯率大致以四十年平均)。其電影風格影響後世幾乎所有科幻電影的製作模式,甚至連戲服設計都影響全球時尚動向。

能有如此龐大深遠、接近半世紀的全球影響力,其起源就在於1977年的第一集,及日後所有系列中的核心問題:Jedi and the Force 絕地武士與原力。
在四十年前的第一集「星際大戰四」中,急欲統治宇宙的「黑武士」達斯維達建置了究極武器「死星」,其能量砲威力極大,足以一砲摧毀其他星球。
而達斯維達生性殘暴,為達統治宇宙的目的,會看心情摧毀具威脅性的叛軍星球,並不斷威脅宇宙生物向其效忠。雖宇宙各處皆有叛軍活動,但因為無法對抗死星的強大威脅(問題),因此大家敢怒不敢言,深怕被死星一砲摧毀整個種族。

然而,當叛軍領導人莉亞公主偷出了死星藍圖後,找來眾多叛軍領導們集思廣益,發現這個如星球般諾大的死星固若金湯,卻有唯一一個弱點:在接近死星中心點的位置,有一個大約只有一個人孔蓋大小的反應爐散熱口。如果能有人將炸彈丟入反應爐缺口,就能引發連鎖反應,將死星摧毀,帶來世界和平(解決方案)。
想要到達這個缺口並不難,只要在戰鬥機隊的掩護下就能到達。
然而,真正困難的是,在以時速1200公里的速度飛行下,要能夠精準地將炸彈投入只有人孔蓋大小的反應爐缺口,連當時最先進的超級電腦都辦不到。而機會也只有一次。
唯一能辦到如此困難挑戰的,只有能熟練運用「原力」、又能不被強大原力所帶來致命誘惑所迷惑的絕地武士(領導者)。

就業也是如此,不論是不是MBA。
當你對某產業領域狂熱到某種境界以上,你會來到一個沒人來過的未知領域(“Uncharted Territory“),並由於你的生涯三驅力:興趣、性格、專業能力所投射出的生涯方向,而專注地產生「產業領導力」(”Global Leadership Outlook”),會知道這個領域的未來困境如何,又解藥是什麼。那麼,所有僱主都會因為無法解決未來困境,卻發現解藥在你手上,而來三顧茅廬。自然會有一手Offer。
如果你又同時具備創業家特質,十八般武藝集於一身,那麼就自然會被拱出來創業,有錢自己賺,何必還要讓老闆賺一手呢?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原文出自:
https://mbacareerfitter.blogspot.tw/2018/04/monday-blue-buster-mbamba5-problem.html

2018年4月23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MBA求職解說(4)創業式生涯管理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MBA求職解說(4)創業式生涯管理

離MBA畢業季越來越接近,繼上週「為何別人要跟你network?」後,這周來討論更深度的事業發展邏輯,在於「創業式生涯管理」。

小弟當年三生有幸,成為美國最大MBA畢業徵才會「NSHMBA」上的史上最年輕職涯顧問時,曾遇到雷曼兄弟出身、自信滿滿的賓大MBA學生,侃侃而談如何擠進頂尖學府,然而當問到該如何在樓下的徵才會上找到一個工作時,卻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沮喪地額頭差點低於桌面。
曾幾何時,即使在如此全球化的MBA課程訓練中,或許是長期體制化的結果,也或許是學校變不出什麼新花樣,大家也開始在封閉的競爭環境中,追求一元價值。
甚至有教育評論家說,如果這些世界頂尖名校把超窄的門檻拿掉,那麼其實跟其他學校也沒什麼差別。
尤其,越到畢業季節,除了各科期末考與專案報告死線越來越接近,在忙得焦頭爛額的狀況下,又要面對「畢業即失業」的恐慌,在北美MBA畢業生平均負債六萬美元學貸的壓力下,台灣畢業生多半有家庭支援部分經濟負擔,算是相對壓力較輕了。
然而學校出於排名因素,瘋狂地鼓吹學生去到處參加企業說明會、投履歷、甚至跟校友network,以期盼有一份工作機會。
事實上,這些行為卻是生涯管理上典型的亂鎗打鳥行徑,反而招致找不到工作。
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分心」了。

繼上週概略地談到業界的徵才邏輯後,那麼在求職時該採取哪些行動,才能有效地取得至少第一份畢業後工作呢?又是否應該先求有、再求好呢?
關鍵在於「創業式生涯管理」。
這個主題牽涉龐大複雜,應該會分成幾周子題來討論。

首先是綜合觀念。簡單說,每個人在熱情生涯上都是個創業家。當然,至於要創什麼業,又會回到最根本的生涯三驅力:興趣技能組合、性格養成、專業能力組合等(請見前文「生涯三驅力」等篇章),在此就不再贅述。
想像你在賣某家傳祕方雞排好了,一方面繼承了某種家傳祕方,另一方面由於時代變遷,帶動市場變動與客人口味的轉變,以及科技與生產技術的演進,然而也因為時代的演進與技術的普及,賣雞排的廠商如雨後春筍班林立,要在密集競爭下勝出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那麼,為什麼還是有店家門可羅雀,卻有某些名店不分日夜都大排長龍呢?
很簡單,除了熱情已經幾乎是基本要件之外,其實差異在於「常年的專注」。
就創業之神賈伯斯的名言:”What separates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from not successful ones is pure perseverance. You’ve got to be passionate about it, or you’re gonna give it up. It’s so hard."

然而,就像某排名第一的商學院的Essay題目中,居然在題目結尾出現”Be Passionate.“字樣!不少人甚至為了各種理由,而硬要裝出非常熱情的樣子。
事實上,熱情是裝不出來的。路遙知馬力。
就像挑結婚對象一樣,如果你把對方的嘴炮工夫拿掉,關成靜音,仔細觀察對方常年的日常行為模式與時間分配邏輯,就自然看得出來。
與其說瘋狂地社交,或無所不用其極地發展創意式廣告,其實如果靜下心來仔細觀察,會發現真正厲害的店家多半不是很在乎這些外在噱頭,而是在於實質的產品特性或服務競爭力改善。
生涯管理也是一樣,尤其是MBA畢業季的就業壓力。
其實這些並不在於畢業最後一學期、甚至畢業前幾周的瘋狂刷職缺、刷LinkedIn;
而是MBA兩年來在熱情領域中,長期探討並研發熱情事物的本質與定義。
並結合大量案例討論挑戰定義,沒有標準答案
以及兩年來大量團隊經驗所練習的領導力與團隊溝通能力

回到前面假設的賣雞排,透過國際MBA中特有的異國文化、多元職業、來自各領域的領導與管理經驗與專業、多元性背景的腦力激盪,
並隨時涉獵新科技與製程的商業化
可以用各國各流派的無邊際餐飲創想與案例,來挑戰對雞排產品本質上的定義,例如:雞排一定是用炸的嗎?一定是塊狀嗎?還是條狀?
雞排有沒有可能做成冰淇淋?有沒有可能做成甜點?
某些以創意見長的文化,如:日本或美國,就很常見到一些大膽創意、甚至無厘頭的創舉,就像礁溪溫泉旁竟然出現辣冰淇淋店?!就是類似的道理。

然而,就像名校如史丹佛的招生哲學:”Ordinary things but exceptionally well.”
一樣是豆漿,就是有些名店能做出「玉液瓊漿、甘如蜜酪」的頂級美味。
以工程見長的文化,如:德國,基本上根本不會跟你廢話,平日埋首於根本性物質的工程研發與製程創新精煉,過程極機密,等年度世界工業展會發表時一鳴驚人,做出完全忠於原味的雞排,並且重新定義什麼叫雞排,口味厚重有層次分明,從外皮到內肉各環節都重新定義、更上層樓,同時將原本就望塵莫及的差距,再度拉大到下輩子才看得到尾燈的水準。

這些哲學跟MBA畢業就業有什麼關係?當然有,並且完全一樣。唯有專注於熱情領域,並長期研發以解決業界問題,甚至領導業界革命,才會是雇主爭相高薪聘用,並且高度倚賴的未來領導人。也只有這種明日之星,才是真正握有資源的業界翹楚,財富自然會來追你,擋都擋不住,而且永無止盡。
厲害的產品其實路邊就開始賣了。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 求職解說(3): 為何別人要跟你Network?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 求職解說(3): 為何別人要跟你Network?

MBA 求職常見的謬誤之一,就是漫無目的地亂network。
雖說學校礙於排名壓力,會用盡一切方法半強迫式地要學生去network 
甚至不斷強調社交的好處,並且傳授各式稀奇古怪的社交技巧
這其實是一種學校跟學生都雙雙溺水的狀態,到處亂抓浮木
說穿了一切都為了排名之中最重要的「就業數據」,尤其是起薪(14%)及畢業三個月內的就業成功率(21%),還有雇主滿意度(15%),合計50%,佔了學生可控條件(73.75%)的超過三分之二。
然而,原因在於學校其實並沒有一套有效找出具體生涯方向的工具,才會出此下策。
而事實上,當你在盲目地的社交的同時,其實已經分心了,甚至在浪費對方的時間,以致可能造成反感,或是被列入黑名單。
而有正確生涯管理觀念的人,正在專注地針對熱情領域磨刀,經營解決方案。

有逛過Apple Store的人都知道,以iPhone為例,當我們自己是潛在買家時,會很不希望一進店裡就被店員纏住強迫推銷,甚至聽他講有多難成為店員還是有什麼豐功偉業。而受過專業訓練的店員也深知這個道理,因此反而會保持一個專業距離,遠遠地觀察買家可能產生的疑問,其目的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各種通訊需求。當然也有些人走進店裡並不是為了消費,而是想玩玩新手機、更新資訊,甚至只想沾沾光環。
然而,最有效能的實際買家其實已經在家做好功課,只差某些問題無解,非得來店裏親自尋求解決方案,並實際體驗,這時店員就會驅步上前來解決客人的疑難,並展現出業界最強解決方案,能瞬間解決問題。而價格也公開透明不二價,不用跟客人爾虞我詐。
所以最有效的交易其實可能不用花幾分鐘。其他絕大多數都只是玩票性質。

求職雖然不是在買手機,但也是完全一樣的道理。
買主有業界困難尋解,我們賣家則提供出專業熱情,與最佳解決方案的能力工具組合。
當學校誤以為主動而廣泛的社交行動有助於雇主對學生的滿意度時,事實上雇主的產業未來挑戰、消費者疑難、與業界競爭等問題,並沒有被有效地解決,反而因為時間被許多胡亂社交的無頭蒼蠅們佔滿,而導致產業挑戰遲遲無法解決,而被競爭對手超越,將大好市場江山拱手讓人。
年復一年,老經驗的雇主將會退居幕後觀察,省省口水跟時間力氣,等待有專注於熱情領域、並有強大解決方案的高手出現時,再採取行動。

就牛津出身的911事件記者、哈佛MBA畢業生菲利浦布羅頓所寫的全球暢銷書「邁向頂尖之路」中,及他在經濟學人近年也推出的商學院排名中寫序時提到:「你怎麼知道你想社交的人,會剛好在這兩年出現在你學校,變成你的同學?又人家為什麼要跟你社交?」
而他所提出一個至理名言「磁鐵式社交」,也就是「讓主公來三顧茅廬」的概念,而其中核心的觀念,就是「Be successful yourself!」
而這也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道理。當雇主苦尋解藥卻不得其門而入,還被一堆蒼蠅蚊子煩得心亂如麻的時候,一作功課卻發現解藥在你手上時,會自然三顧茅廬,並且將各種相關資訊雙手奉上,以期待你的解答,就像急病亂投醫對比冷靜地尋找名醫的過程一樣。

你會發現當你在瘋狂network的時候,有些人卻按兵不動,事實上他在觀察、選擇,與磨刀,將無謂的社交邀約拒絕掉,並專注地思考熱情領域的解決方案。
而有三千六百五十行,究竟如何找出熱情領域而專注發展?
靠的是我們的成長求生過程中,長年從夾縫中求生存的性格與價值觀養成,所長期培養出的興趣技能(請見前文「生涯三驅力」)。

這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MBA準畢業生東找西找都找不到工作的時候,卻有人一手拿了五六個offer。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2018年4月9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MBA求職解說(2)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MBA求職解說(2)

上週提到幾個MBA求職的關鍵點,這幾周將會逐一解說。
這周就來解說一些常犯的錯誤,及有效求職的修正方式。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不受外界干擾」,也就是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上週已經解釋了學校的壓力來自於排名,而排名重點在於「畢業三個月內就業成功率」(21%)及「畢業起薪」(14%)
因此學校越到畢業季,會開越多就業講座,把大家搞得人心惶惶,事實上只是提油救火
而這時絕大多數準畢業生會犯的錯誤,就是不斷地查看學校就業輔導中心有開放的職缺,幾乎到24小時”Real Time”「真時」刷新直缺。

然而,找工作卻不是這樣。有幾個原因:
一是因為有些直缺並沒有「讓你看到」,而是僱主在幕後觀察,直到找到適合人選後,才會請獵頭來獵人。這就是為什麼要有獵頭存在的最根本原因,否則會出現企業情報泄露的問題,因為「公司在徵才」及「在徵哪些才」這些事本身就是企業機密,萬一被競爭對手發現關鍵職缺出現開缺,就顯示某位置的人高手離開了,或企業管理不良所造成的大量離職,會讓對手有機可趁。
二則是更簡單的邏輯:開了兩個職缺來了八十個人應徵,那麼為何有些職缺一下就關閉,有些卻開了好幾個月?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適當人選」或「沒有足夠競爭力人選」,原因是因為在沒有受過生涯管理訓練的狀況下,大量求職者都是亂鎗打鳥,並沒有對某特專產業有足夠的熱誠,也因此沒有產生夠深的關鍵know-how,其實是被自己打敗。而企業問題也沒有被解決。
而當真正對某領域有熱情、而能專注經營專業知能的求職者,會因為有超深的關鍵know-how,而能領先企業看到未來問題,並且已經常年耕耘解決方案,因此能夠帶領企業解決競爭甚至存續問題。

那麼,找工作其實不是在找工作,而是在經營熱情事業。所以,求職時該做的事其實是「磨刀」,因為職缺並不是被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人所填補,而是被有能力解決的人所填補,也就是說如果投了職缺卻沒有回應,事實上是因為職缺已經被有能力解決企業未來問題的人給補滿了。那究竟為什麼會有些人有這種解決目標領域問題的能力呢?很簡單,因為他們的時間都拿來練功了,而不是在看職缺。
那麼有千千萬萬種行業領域,又該如何找出到底該專注於什麼方向呢,還是回到最基本的模型:興趣技能組合來自於性格養成的求生過程,並自然帶動專業能力的提升(生涯三驅力理論,請見前文)。但反之不然。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MBA求職解說(1)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MBA求職解說(1)

雖說上週選校分析尚未完成,但由於已經進入四月,根據海外在學生個案們反應,對於MBA絕大多數在學生而言,已經是一、二年級下學期,適逢找實習、找工作的緊鑼密鼓時刻,至為關鍵,因此有必要發專文解說MBA就業邏輯,讓準畢業生們有個頭緒。未完成的選校文待有機會再行續文。
小弟根據當年進入美國西北岸最大獵頭經驗、及三生有幸成為美國最大MBA徵才會NSHMBA的史上最年輕職涯顧問經驗、以及常年協助世界各地MBA在學生與畢業生找實習與就業、甚至轉職的經驗,先來分享幾個大原則,日後會再行說明細節。
下文主要以畢業就業為切入點,找實習的在學生們也可以比照辦理。

先來分享求職時的幾個大原則(一般求職也適用):
一是要有「被討厭的勇氣」,不受外界干擾; 
二是專注培養核心競爭力; 
三是發展屬於你的「隆中對」; 
四是讓機會來三顧茅廬,而不是到處亂社交
五是「機會光譜」概念
六是薪資談判
...等等,細項日後補遺
簽證問題、履歷寫作,與Cover Letter寫作由於結構複雜專深,會再找適當時機發文解說。

由於各原則都既廣且深,今天只能先解說前面部分重點,其他待日後集數分享。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第一點--不受外界干擾,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由於商學院寸土必爭的排名之中,以權威排名US News為例,學生可控條件(73.75%)中,光與就業有關的條件,包含:畢業三個月內的就業成功率(21%)、畢業起薪(14%)、與僱主滿意度(15%)等,加起來就有50%,超過學生可控條件的三分之二,因此學校越到畢業會越緊張,而在動輒百人準畢業生的龐大就業壓力下,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不斷開就業課程與講座,一周可以開好幾場、甚至早上管顧業、下午金融業、晚上科技業都有可能。並且運用同儕壓力,讓已經找到工作的同學上去分享成功就業經驗,這樣會使在台下已經壓力很大的未就業學生們壓力更大,看起來像一群魯蛇,直到全員崩潰為止。尤其,由於起薪就占了排名的14%,越高薪的工作,如:管顧與金融業,越對學校的胃口。

然而,殊不知就業是非常個人導向與背景導向的。隔壁同學拿了一手管顧offer,自己卻一個也拿不到,好像自己一無是處,其實可能是因為同學家就開管顧公司的,親戚朋友本來就一堆管顧缺。
另一方面,要建立「同學間沒有線性關係」的基本觀念。就業是非常吃過去背景的。例如:光電背景要找管顧缺或金融缺,除非有特殊條件加持,否則幾乎是難如登天。也因此,求職時要專注於自身背景與定位,而不被主流輿論所左右,其關鍵就在於「被討厭的勇氣」—不隨波逐流,並維持獨立思考的自由。

那麼,眾多MBA學生就是想靠學歷來轉職,難道不行嗎?當然可以,小弟自己就是一個個案,靠的是「Transferable Skills」可轉換技能、「Jigsaw Puzzle拼圖策略」、「Industrial Leadership Outlook產業領導人願景(隆中對)」,以及實際上在MBA所培養的企業問題解決能力等。

後面由於時間關係,先給一句重點,讓目前在求職的準畢業生能臨陣磨槍:簡單說就是要用常年求生的核心競爭力,透過兩年的MBA強化,突破產業現況,用獨特專業來解決企業問題,突破競爭。這樣就會變成工作來找你,而不是你去找工作。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