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置頂文] 見證文 for David

感謝客戶熱情相挺!見證文初稿出爐~

--

這一路走來真的很謝謝David。我現在已經在波士頓的Babson College念一年制MBA,還是繼續和David跨海諮詢,因為MBA是我讀過最複雜又奇怪的學制,門外人人想掙門票卻不得其門而入、門內人人困惑著不知何去何從便四處衝撞,加上龐大的學費壓力,造就許多以前在平常學校見不到之行為或決定上的奇形怪狀。這時候有個明確的職涯目標和前進方向極其重要。

當初想找代辦幫忙申請MBA無非是想在極有限的下班時間之餘找個內行人商量、以便我分配時間在考GMAT上,加上我一直熱衷於安排職涯和省思人生、需要透過不斷問問題和獲得回饋理出一個自己滿意的答案,因此找到值得信任的高品質顧問非常重要。
我是個性急的人,大學畢業後一個禮拜就開始工作,因為我相信愈早開始工作就可以愈早赴美攻讀碩士,一刻都不想等,而在真正找顧問申請學校前兩年,我邊工作邊不斷研究MBA到底是什麼、適不適合我,看了許多網上過來人經驗分享、到台大總圖挖最早的MBA攻略手冊、Google搜尋各種我想的到的問題,結論是:我得先了解自己才能下決定,還有,我得找個人談談。
於是又是另一番搜尋台北所有頂尖MBA顧問的旅程,我查評價、服務內容、計費方式、填問卷、約時間面談,老實說還真看不出差別,而且都有種被「整批處理」的感覺——當我想聊職涯規劃時,話題總是被轉回工作經驗和適合的學校上,當我想聊成長背景和家庭狀況時,他們請我寫在申請文件裡並會統一修改和給建議。
終於某天看到批踢踢MBA版上有個猴年開運講座(我屬猴,想說真剛好、說不定是個好兆頭),跟著連結搜尋了一下李大衛MBA職涯管理中心,只覺得部落格排版很可疑,但還是拉了個朋友一起去聽,當天老實說對David本人沒什麼特別深刻的印象,我還跟旁邊的女生一起嘲笑某張剪報的圖案(後來竟一直保持聯絡,來美國還去哥倫比亞找她),但是整場講座下來只覺得這個顧問有自己的理論支持他的服務,也滿合邏輯,會讓人好奇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最重要的是:David對職涯規劃有研究也有熱誠、並相信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超能力」,找對人生定位工作就再也不是工作。
隨後約了第一次評量以後覺得這個MBA顧問很不一樣,David不只關心客戶要申請什麼學校、成績多高,他也關心是什麼樣的家庭背景和成長因素促成今天的你,所有客戶人生中的重大事件都可能是影響往後做決定甚至是處於什麼樣社交圈的關鍵因素,尤其在初期的諮詢過程中,我認為已經鉅細靡遺的陳述中還是能被David問出一些自己從來不曾注意的重要細節,像是父親長年在國外工作造就類單親的家庭環境,造就我往後在大學和職場上以成就、表現為導向的行為特徵,且每每都要經過幾番爭論我才願意接受他的說法,常常爭到他要從三驅力到搬出書中理論說服我的質疑,現在回想起來David真的很有耐心,一路走來都是。
我一開始先建構了職涯鑑別表、編修了履歷表,準備申請MBA過程中還丟了哥倫比亞資料分析碩士,David幫忙準備申請文件過程中詳細陳述我如何在華碩運用資料分析和邏輯能力改善海外維修中心營運狀況、大幅提升產能,並用實際數字支持工作成績,投遞申請的隔天馬上收到哥大郵件詢問是否介意課程沒有實習安排,爾後因時程和缺凡關鍵申請資料而無疾而終。但見微知著,我開始相信David能夠幫我建構深具說服力的申請文件,不僅說服自己也說服學校,並從中領悟解開人生意義的許多重要碎片。
我認為客觀分析申請人的既有條件對應適合學校,電腦就能給你答覆,或是任何一家顧問,只要肯花時間一定會幫你生出結論,但David的職涯顧問差別就在於「心」,既然都要花時間解釋來龍去脈,不如解釋給肯用心聆聽、用心服務、用心為你生涯著想的分析師聽,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合作經驗是在申請後期,GMAT成績衝不高、無法申請所有想申請的學校,加上工作和加班時數的壓力瀕臨崩潰時,David舉爬山時的例子、用「走路要挑難路走,挑擔要揀重擔挑」的格言安慰我要忍辱負重,繼續前進。

Ms.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