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推薦信的奧秘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推薦信的奧秘

為什麼會有推薦信這種東西呢?為什麼不直接看申請文件就好?
很簡單,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誰知道這個申請人是講真的還是假的?所以必須由推薦人由公司信箱發出,才有公信力,或至少就算要造假也有相當難度;
另一個原因是要賣EMBA。由於排名迷思的關係,各校不計成本經營Full-Time MBA,幾乎是血本無歸,然而EMBA幾乎是老闆或高層主管們可以報公賬來念的,光抬頭掛出來就都是成功人士,多半只要上週末,學費甚至比MBA還貴,一舉多得~
其實還有第三個原因,就是要作為考不高分的富二代的保護傘。這也是各校所謂”Holistic Approach全觀式審閱法"的暗黑版解讀。不然你說各項條件都不好的扶不起的阿斗,要怎麼才能上名校呢?

那麼言歸正傳,要如何才能有份強力的推薦信呢?這要從申請邏輯開始說起~
首先,由於商學院在某種程度上需要政商名流代言,因此雖說如果家族事業的直屬主管就是老爸富一代,若請來寫推薦信會失去公信力~ 但就像有些企業大到不能倒一樣,如果你家的馬是白馬,那麼最有效力的其實就是富一代的推薦,頂多給學校做個面子迴避一下,請個白宮老闆作為客戶推薦一下,證明你有要接班,並且遺傳各種老爸的優秀特質(與錢),甚至還多了青春的肉體--新鮮的肝!
 
好了~ 那我們平民老百姓都該死嗎?當然也不是的。
推薦信原則上是支援性文件,卻又能以第三方角度,提供招生委員各項截然不同的申請人資訊。
因此不同於申請文件為了要考申請人的簡報能力,而將字數越縮越短; 推薦信在傳統上是不限字數的,並且多多益善,能讓審委了解申請人越深越廣越好。
往年的推薦信雖說各校問題大同小異,不過統整下來至少有七題:
  • 認識申請人多深
  • 申請人與同儕相比的最大優勢
  • 申請人的弱點,與面對建設性批判(就是被罵的時候)時的反應與後續改善
  • 領導力與領導潛力
  • 團隊能力與溝通能力
  • 生涯目標可行性與行動足跡
  • 專業環境中的英文能力

由於是支援性文件,原則上要以生涯三驅力所建構的生涯金字塔為核心架構,配上四大申請條件管理系統,來均衡展現全面性的申請條件,並將申請人建構成一個立體的未來領導人。
一旦整份申請文件連同推薦信出現策略性密合,而產生一個像鐳射炮般強大的一貫性,並且同時貫穿能夠提供申請人欠缺技能的四、五所相互競爭的學校,就會把各校招生委員嚇到一身冷汗,並且搶著頒獎請你入學,成為他們的活廣告。同時攻下哈佛、史丹佛、耶魯、MIT以及獎學金就是這麼拿的。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申請表的奧秘2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申請表的奧秘2

繼前兩周,隨著第一輪死期的到來,傳統申請人以為只要把分數考高,然後Essay寫出一兩個看似華麗的故事就行了。
其實不然。

回顧我們前幾周所探討的Holistic Approach,事實上是從申請表、成績單、履歷表,到Career Goal Essay、領導力題、對校貢獻題,以至自我介紹題,甚至各類變化球題型,如:Cornell Johnson的”Back of Your Resume”履歷表的背面、Duke Fuqua的"25 Random Things”、Berkeley Haas的"6-Word Story”、MIT Sloan的Cover Letter、Stanford GSB的"What Matters Most to You?”,以及最難的開放題—HBS “Candidacy”等; 當然後面還有推薦信,以及面試。

當申請人面對這麼龐大又複雜的申請文件,多半都騷破頭殼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其實如果有在追蹤筆者這一年來的每週公益文章,就會發現其實早就有個生涯三驅力模型:興趣、性格、專業能力,並且透過這三個工具,可以找出三大生涯核心驅力,將他們拿來當品牌用,就會投射出一個生涯金字塔,在等Adcom來問。
如此一來,當我們自己的生涯橫竪都會成功,自然會跑在前面給學校追,然後不論它們出什麼鬼難題,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而尤其在死線前的這幾周,申請人最容易忽略的,其實是申請表。
在看似落落長的申請表,裡面其實暗藏各種玄機~ 
其各校之間明爭暗鬥的激烈程度,可以用”Epic 史詩級"來形容也不為過!
其中一個不為人知、卻堪稱經典的,就是「背景產業與職能」選單
當你填第一間的時候不會發現,有的人甚至不管填了幾間都不會發現
但當越填越多學校時,你會發現各所學校選單各有異同
有些背景沒得選,只能選”Others 其他"
或是有些背景會有多重屬性,例如:Dancer究竟是Art?還是Entertainment?
而正當申請人好奇:那些學校網頁上的學生背景的比例數字是從哪來的?
其實就是從這些申請表選單所整理出來的
那麼有眼尖的申請人就會發現,當你有某固定分數與年資,並朝某特定生涯目標邁進時,例如:品牌行銷
你所比對的學校就是大概某幾間相近的學校,並且會去看這些學校的在學生背景比例如何
這時,這些排名上接近、又有相似資源的學校,就會成為捉對廝殺的對手
而在學校跟補習班一樣在比榜單的這個點上,申請人的背景選擇竟然會無意間成為未來學校的招生品牌
甚至是可以回推某些學校互為對手
這種時候就可以運用戰國時期公孫衍的合縱策略,與張儀的連橫策略,來相互抗衡
然而,這必須要申請人本身對於生涯金字塔有透徹的了解,知道自身的強項與進修點
來吸引學校之間的資源強弱的競爭
因此,當所選背景、申請學校羅列,配上整體的申請文件堆疊
這些捉對廝殺的學校會忽然背脊涼一半,發現你看破了競爭學校之間的各自罩門
就會自然乖乖秒殺面試跟獎學金了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生涯金字塔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生涯金字塔

繼上週,當傳統申請人想破頭卻難以突破富二代魔咒時,殊不知事實上富人有富人的問題:也是有不少富二代在養尊處優的成長環境下,略過了求生過程的自我突破歷程,反而出現長期在溫室中被架空的成長歷程,卻在某天忽然需要面臨接班問題,而產生像林明昇這樣因為經營不善,而只好將祖產給賣了的例子。
因此,唯一能突破申請時的富二代競爭的工具,就只有生涯三驅力模型。

而事實上,生涯三驅力理論有個綜合進化版的模型,叫做生涯金字塔。
當用生涯三驅力作為金字塔的底部時,事實上每位求職者或申請人都會找到平均三種生涯核心驅力,例如:組織能力、數學運算、打破規則的傾向。
會成為這個生涯金字塔的三個立體邊,而構築出一個三角錐的金字塔,並且投射出頂點:不再工作、快樂致富的理想生涯,例如:創投。
當出現這個理想生涯時,會因為這三大核心驅力是我們家庭所養成的求生本能,而自然養成我們的個性與熱情,以及專業能力。
那麼,當我們把申請表上的大學主修、工作資歷產業與職能、畢業目標產業職能等空格,依照三驅力模型填寫,配合上成績單與履歷表,以及Career Goals、Leadership、Contributions等Essays,甚至還有推薦信等整體一致性,就會從某個角度出現一條一柱擎天的鐳射炮,並且在當前狀態與理想生涯之間,出現一條貫穿某特定學校的虛線。這時Why Now與Why School就會出現,然後就會秒殺面試,並且在面試時因為全部都一體成型,堅不可摧,就會自然秒殺獎學金了。

Sincerely,
David 李

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申請表的奧秘1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申請表的奧秘1

一轉眼就九月了!各家頂尖商學院如哈佛、耶魯等的第一輪死線即將緊鑼密鼓地到來。
這周就來談談不為人知的提交前準備:申請表的奧秘(1)。

續前幾周的話題,申請是Holistic Approach--是由各項申請文件交疊而成的「全觀式文件」,包含:申請表格、成績單、履歷表、Essays、推薦信、GMAT分數、TOEFL分數,以及後續的面試等。
但由於沒人能預知未來,學校不曉得領導力與理想生涯其實可以預測,因此由於排名的關係,各大商學院都將焦點放在申請人的就業前景,占了申請人可控條件的三分之二; 而GMAT分數只占申請人可控條件的五分之一左右。
傳統觀念認為只要Essay寫的好、分數考得高,就能進名校,卻無法解釋為什麼每年有那麼多看似驚為天人的文件,又有接近滿分的高分,卻為什麼連一間學校都沒上?
原因就在於前幾周提的Holistic Approach全觀式文件。
而申請表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對於早鳥申請人而言,現在應該就是填表生不如死的日子了。
這動輒十幾頁的表格,對於不熟悉的初次申請者而言,很可能要填上好幾天。
又這些內容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呢?
內容包羅萬象,幾乎把身家背景調查一遍。
那是當然~ 因為商學院其實跟補習班沒什麼兩樣,是要靠「榜單」的。
而最佳代言人就是富二代,因為如果世紀經理人傑克威爾許的大女兒都來念了哈佛,那必定是個好學校!
因此這個學歷不只是賣給學生,更精確地說是賣給學生的富一代家長。因此就會出現父母親的職業甚至抬頭,以及財力證明。
許久以前筆者還很天真地告訴個案們說,財力證明只要能證明有第一年學費就行了~ 至少學校規定是這麼說的。
後來發現如果可以證明個八億之類的身家,應該可以說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必然知道父母是怎麼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
如此一來,是不是瞬間可以說明為什麼有些申請人或求職者的申請文件,似乎並不是那麼亮眼,卻不知為何可以錄取某些超級名校?
前陣子甚至出過企業醜聞:某些全球頂尖金融單位,乾脆直接把整個單位的職缺拿出來賣給富人家,每個職缺的門票直接開價天文數字~ 整個部門都是富二代,而且不必做什麼事。

那麼對絕大多數沒有家世背景的申請人來說,不就很不公平嗎?
Well, 沒人說這是場公平遊戲~
甚至,即便是家族事業,即便你是長子或獨生女,如果沒有打算要接班,或是沒有在相關領域就業,那麼學校為了保險起見,也不會隨便發錄取信,頂多叫來面試聊一聊,給家長一個面子。後面除非是學霸或是異常優秀,才會有錄取機會。
沒辦法,有限的資源就是這麼多。商業世界是很殘酷的。
有些富人家即便入學後或畢業後忽然改變主意讓你來接班,也為時已晚。

各校甚至有請私家偵探調查申請人身世。
講好聽是確認申請人沒有造假,講難聽是學校也需要富一代代言,其實早就打探好了其子女大概什麼時候會到達入學年齡,又有什麼喜好或學校選擇。

那麼,其他沒有家族背景的申請人,又該怎麼辦呢?
而破解方法是筆者過去一年來每週寫文不斷提到的生涯三驅力:興趣、性格、專業能力。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