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MBA求選校UCSD vs UIUC vs UTD vs BU(上)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MBA求選校UCSD vs UIUC vs UTD vs BU(上)

問:

如標題,目前拿下4間的offer,想請問一下大家會如何選?
BU的部分目前獎學金還沒出來,可能要再過幾天正式offer才會下來

商學院排名US news
UTD>UIUC>BU>UCSD
商學院排名FT
BU>UTD>UIUC>UCSD
綜合排名US NEWS
BU>UCSD>UIUC>UTD

總共學費由便宜到貴  (已扣除獎學金)
UTD 29000
UIUC 55000
UCSD 80000
BU 100000(獎學金未知,但我猜頂多減免一兩萬而已)

因為也不是非常有錢的人,所以學費跟排名都要考量,畢業後希望留美工作兩年左右在回亞洲,之前的工作經驗為科技業跟自行創業。
工作短期目標是在科技業做 marketing或Business develop。 

煩請各位給點意見了,方便的話也說明一下原因,謝謝


-

答:
這次的題目非常難
由於剛好有個案也面臨相似困境,要分幾次來分析
從真實生涯管理與選校專業上,光兩間學校的比較就需要花上一天,這次也不例外
這次先比BU vs UIUC
簡單說是BU勝出
要從非常多面向來比較
除了排名、五年平均排名、就業數字、學費、城市等一般較為常見的比法外,
其實真正要比的是歷史與聲譽、校風、學院長理念與執行、教授群與研究領域、必修與選修課程、地理位置與產業形態、研究中心、僱主、班級組成、
甚至到平均年資、班級大小、考試分數平均、GPA平均、師生比例、錄取率與獎學金難易度、學生出身名校比例等

美國商學院排名要看US NEWS,由於MBA是各校最大宗的旗艦學位,競爭也最激烈,也因此光商學院排名本身就獨立出來,跟學校綜合排名脫離
而僱主也都知道這個事實,因為錄取來的畢業生是要看他們的領導力與團隊合作能力,以及策略思考、挑戰定義、創新、談判與決策,及危機處理等等的能力,因此若是MBA畢業生,僱主就只會看MBA排名 
其實這兩間的五年平均排名可以說不相上下
BU在US NEWS上的5年平均排名是46.8
UIUC是47根本沒差
尤其UIUC是世紀經理人傑克威爾許的母校,不過他是念化工的
雖然管理泰斗口口聲聲說看不慣MBA,但接班人卻也選了哈佛MBA畢業的傑夫伊梅爾特
然而,有些學校因為科技著稱,因而對滿是銅臭味的商管不屑一顧,卻也因此大意失荊州
這兩間學校主要差在班級大小、僱主,與師資
地理位置反倒是其次,雖說UIUC大家都說很鄉下,但畢竟是個超大的大學城,科系多到列不完,其實美國除了幾個大城外,其他學校都是大學城
一間大學可以比一個信義區還大

雖說BU就業產業較為集中:科技、醫療、管顧、金融就沒了
但由於波士頓是美國歷史的發源地之一,雖然用腳可以走完,但還是文化與商業重鎮
又有間全球知名的管顧叫BCG,就是Boston Consulting Group
還有哈佛、MIT等名校,精英薈萃,因此有龐大的科技、管顧與金融業群聚
學院長算是相當積極,瞄準管顧、醫療、科技與金融等重點領域,都是搭上波士頓順風車的高薪產業
也因此排名成功衝上來
有國際體驗課程,不過大多數學校也都有
而師資也是壓倒性勝利,最核心的「策略與研發」主修師資,有眾多哈佛、史丹佛、華頓、MIT、柏克萊等世界名校出身的王牌群
光這點,加上每年160+錄取生算是中大班,又僱主都算有頭有臉的知名企業,使得BU Questrom在與UIUC的選校之爭中,算是取得壓倒性勝利

UIUC小班制可以提高錄取難度拉排名,也能有更深度的師生互動比例

Illinois Business Consulting號稱是全美最大學生顧問組織

就業產業稍微全面:管顧、財務、科技、製造、醫藥

管顧與金融的就業比例與起薪一般,但行銷起薪近十萬美元算滿高,科技業比例也相當高大約三成

Action Learning算是特別,是融入兩年的體驗,且竟然從第一學期就有管顧案,算是相當大膽

有國際體驗課程,不過大多數學校也都有
歷史悠久
有個Research Park在旁邊,是科研重鎮

還有個國家級單位在裡面 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

有國際體驗課程,不過大多數學校也都有
但或許是學校強項是在專業科目,如:會計與超級電腦運算
對商學院的經營不如BU如此積極
即使就業領域較為廣泛,算是不食排名這個人間煙火,這並不是什麼壞事
但在師資的經營、班級規模、以及時潮願景上,便顯得有點捉襟見肘。可惜了~


Sincerely,
David 李

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狂賀] 感謝各方支持!本工作室於淡季再度創下客滿紀錄!四月底請早~

[狂賀] 感謝各方支持!本工作室於淡季再度創下客滿紀錄!四月底請早~

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選校疑難




問題一:
樓主目前處於申請焦慮階段,實在是有點迷茫和不甘,求教各位大神下一步怎麼辦
BG如下:

大陸清北復交浙本(等同於台政清交),某股份行偏核心部門4年年資,G720,T99
出於希望深造學習finance以及更好的職業發展,申請了美國的MBA項目,但由於工作太忙,靠代辦申的,具體情況如下:
申了top10 3所,usc,然後聽中介申了30-40 2所,gwu和jhu保底。目前拿到BU$和其他保底,但是前面基本都無面拒了。申請後我才開始研究本版,才知道S16這些。現在非常後悔選校策略有誤,不該申top10,而沒有申請S16,TOP20;覺得自己有可能拼一把。現在的問題是:
1、實際上,我有機會進S16麼
2、出於個人原因,不能再拖一年走了,所以想問一下能不能試著申請下R3。該如何申請
謝謝
心理壓力極大,望各位輕拍。


答:
簡單說是BU有獎就去念了
要今年以這條件不可能top20
第三輪兩百個搶一席,只用來調名額用的,上的都是奧林匹克等級

死在GT,尤其托福平均是110,不然無法就業,何況是川普時代
G反而問題不像T那麼大,但大陸申請人想進top 20的話,非富二代G也要730以上
大學校名要門當戶對,公司名與升職爆炸性也是
生涯方向也是問題,畢竟就業佔可控條件三分之二

Sincerely,
David 李



問題二:

各位前輩好 


錄取了三間學校,想請教大家的意見: ASU全獎, EMORY WITH $72,000 , USC MSGSM( 碩士項目,決定放棄),目前在ASU 和 EMORY  之間糾結。

講真覺得自己背景挺普通,從未想過能高攀EMORY的帶獎offer,所以一心一意打算去ASU 的。

工作經驗快4年,在通訊公司的中東北非地區做供應鏈經理(項目交付端到端的管控)。畢業後想做全球供應管理或者供應鏈咨詢這塊。ASU供應鏈強校這點無庸置疑,我比較看重它能選修business analytics 的雙學位, 混一個stem專業,畢業後能有3次抽工作簽機會。但是ASU學校排名100多,讓周圍不少人都覺得我是去了野雞大學,如果萬一在美帝呆不下去,回國後ASU 的名氣可能不如emory。


EMORY 咨詢和財務都不錯,但供應鏈管理不強,學校聲望好,地理位置也不錯,只是它沒有合適的帶stem性質的雙學位項目,畢業後抽不中工簽,就得被迫回國。


個人比較偏向ASU,因為全獎+供應鏈強項+帶stem雙學位,而且已經跟一些學長學姐聯繫過了,感覺中途叛逃貌似不太好,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不同看法?歡迎反饋。


答:
ASU鐵,不用看了
排名要看權威的
US NEWS 排25
還要看專項排名,供應鏈也是頂尖
雇主都會來這招人,不會去Emory,那是可口可樂贊助的學校,搞營銷的
又上的都念免錢,何樂不為?

順道一提
BW排名自從14年把杜克排第一之後就沒人看了,當年直接停牌倒店
兩年後力圖東山再起,想往規矩靠攏,但因為已經信譽掃地,變成跑龍套角色
剩下US NEWS獨大

ASU是全美學生人數最多的學校
同時在校就讀人數約七萬二千人

Sincerely,
David 李



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剛看到客戶的一段話,覺得很欣慰~

剛看到正在地球另一端念書的客戶發了一段文,感到相當欣慰~ 原來我講的話真的有人會記得XD ~

「考前總是必須講些廢話安慰自己:
來唸MBA不是為了跟undergrate一樣只顧GPA...

念了MBA呢....
還是聽聽David的話:
真正取決於誰會成為某領域中的領導人的關鍵
不是在於這些能力的強弱
而是在於性格上的轉變與成熟  這些來自於你從各種團隊與領導訓練中是否認真思考體會
你會發現大家能力都多多少少會有進步
畢竟MBA這麼操,要混到畢業也需要放一點感情進去
但畢業後不用兩三年
你就會看到有的人慢慢爬
但有的人不用多久就一飛沖天
這些最主要的差別就是在於心態與個性是否轉變
並有突破性的領悟
這些是你成績上永遠看不出來的
這也是為何雇主們都不看成績

以上是我大概念了兩學期後非常深的共同體悟」

Monday Blue Buster 每周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 早稻田 vs. Essec Singapore MBA选校(3)


Monday Blue Buster 每周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 早稻田 vs. Essec Singapore MBA選校(3)


Essec Global MBA in Paris, France and Singapore, major in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這周再來完結先前的選校分析
開頭還是要講老話一句,在如此有限的背景資訊下,是無法提供選校建議的。
但在有限的資訊中,仍然要把學校分析一遍。

歐洲也是不風行MBA的。原因很簡單,歐盟之首德國所仰賴的是German Engineering
藝術般的工程,所做出的工藝產品如保時捷、1A雙B、保溫瓶、甚至連錶王勞力士的創辦人都是德國人。光技術本身就強到產品早就賣光了,展示間甚至要將暢銷型號收起來,以防客人買不到被客訴,後續根本不需要什麼行銷,也不需要什麼競爭策略,因為市場地位老早就遙遙領先了。
然而,歐盟這麼大,還是要有許多企業需要管理人才,因此歐洲還是有為數不少的知名商學院。

Essec在FT排名上排在第96名,至少還在百大之內,不過排名看看就好,重點在methodology排名條件究竟是怎麼排出來的,當然畢業就業成功率與起薪還是重點
教授背景算是多元,不過有哈佛來的也有休士頓來的
是間很重視時勢的學校,課程特色主打奢華品及藝術文化管理,及數位電商,也請了幾位中國教授因應東方崛起,也很重視量化分析,很多印度教授
然而雙校區課程若要往行銷就幾乎沒什麼資源
同樣有個麻煩是有些選修課是用法文上的,甚至連重點網頁如管理與社會主修及研究中心、甚至教授背景等都是法文
不過學校也因此在各學期有教法文,對有意往法語市場發展的學生來說不無小補。
學生平均入學年齡是三十歲,其實整個歐洲都差不多,這部分與美國商學院在定位上不同
而就業數字在網頁上找不到。通常數字比較好看的學校會比較好找。
尤其網頁上直接有講,在法國當地就業不是不可能,而是很困難,端看求職者的語言與文化適應性、畢業時的就業市場變數,當然還有利基點。

策略與管理課程算是中規中矩,有競爭分析跟企業情報等經典課,但竟然沒有管理學必修的領導課與Alliance結盟課
因此當看到學校掛出「獨特課程」的時候,會有點狐疑,不過其實絕大多數商學院都這樣
甚至很多學校把無法歸類為專業科目的選修,就直接掃去同一個大抽屜,然後貼個「管理」二字的標籤
教授群有不少名師,算是學校有重點式地招聘教授陣容,而也有明顯的量化偏向,並且學校行銷訊息不斷強調數位化創新。
有去德國商學院交換的機會。
也有一個畢業管顧案,這個幾乎所有商學院也都有。

然而管理與領導到底是什麼呢?
比較知名的人物有幾位,包括管理學泰斗彼得杜拉克、哈佛史上最年輕的教授Michael Porter的五力分析與競爭策略、史丹佛教授Jim Collins的Good To Great(中譯為A到A+),當然還有人手一機的賈伯斯、社群網站推手左克伯、把電動車發射到外太空的馬斯克...等。華人世界有成吉思汗,劉邦、劉備、雍正皇帝、國父等。
當年世紀經理人Jack Welch在46歲被選上GE董事長暨執行長時,就是去諮詢彼得杜拉克如何維持市場領導地位
而賈伯斯則以賣金塔電腦一手顛覆電腦產業
其核心都在於某種殺手級產品或服務,能讓企業持續獲利,也才更有錢來進行管理
因此光主修管理學門是不夠的,必須要連作業管理、產品行銷、創新研發、財務會計、領導與道德、創業家精神與法規、企業社會責任等一起修。

學校有在經營校友網絡,也有一個產業領導人聯盟,算是會對就業與產學合作有滿大幫助。不過這也是各間商學院都有。
雖然要在巴黎、新加坡兩地上課,會有很多跨區域資源上的落差,可能會有些生活上、學習上,及就業上的問題需要克服,但總而言之是間有模有樣的學校,至少在多元性上面算是相當有看頭。排名不靠前可能是區域市場的就業結構本身就有獨特性,畢竟歐盟國家過去幾年經歷過幾波蕭條,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也不是什麼管顧金融核心國,難以兼顧就業率、起薪、與國際學生就業。

Sincerely,
David 李



2018年3月10日 星期六

[置頂] 剛被 The Gig Economy 作者的學生訪問

剛被富比世雜誌評為美國前十大創新課程"The Gig Economy"作者的學生訪問~ 才發現自己的背景多麼令人匪夷所思XD
Just interviewed by a student of the author of "The Gig Economy", which was named top 10 most innovative business school cla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found my start up process was quite bizaar. lol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講座] 2018狗來運轉 新春真實陞/轉職策略 暨 早鳥MBA申請講座

2018狗來運轉 新春真實陞/轉職策略 暨 早鳥MBA申請講座

狗來運轉!過完年領完年終,是每年的轉職潮高峰期。
為了搭上大風吹的時機,也受夠了豬頭主管與官僚文化而毅然決然把主管fire了,卻不知何去何從嗎?該如何透過生涯三驅力(興趣、性格、專業能力)的挖掘,來投射真實熱情的生涯,不再工作,並快速達成成功?又如何找出長遠成功所欠缺的經營管理技能?
以及如何及時且精准地陞/轉職,強化生涯競爭力,以談判全球頂尖MBA錄取資格與獎學金?
並實際進入Fit Program取得具體欠缺技能,而不是盲目照排名申請?

另一方面,最早的M7申請時程,近幾年都早在五月一日就開放了!提前三個月準備期,包含Career Goals探索、真實陞/轉職策略研擬與執行、考試、選校、以及文件準備等,變成幾乎從開春就要起跑~

根據往年成功協助個案錄取哈佛MBA、耶魯MBA獎學金的經驗,「生涯一致性與爆發性」、「領導力與成熟度」,配上「就業成功率」,才是錄取的關鍵。
尤其,若能在申請前就釐清具體生涯方向,並在申請時程中同時執行陞/轉職動作,不但能早人一步抵達生涯成功,更能超越至少九成的全球申請競爭,讓學校用獎學金來追你~

根據權威MBA排名機構「U.S. NEWS & World Report」,申請人的可控制評分(73.75%)中,超過三分之二(50%)皆是以「就業競爭力」為基準,包括:
僱主評分 (Recruiter assessment score) 15%
就業成功率 (Placement success) 35%—細分為「平均薪資與獎勵」 (Mean starting salary and bonus) 14%,與商研所就業率 (Employment rates for full-time master's program in business graduates) 21%

而GMAT/GRE分數 (Mean GMAT and GRE scores)只占16.25%。
換句話說,「生涯」是分數重要性的三倍有餘~

同時,生涯成功靠自己!根據往年成功協助MBA個案進入多間美國頂尖企業總部,以及全球頂尖管顧與私募基金等經驗,真實生涯管理在於:對自己的「生涯三驅力」--興趣、性格、專業能力等的深度了解與實現。


由美國最大MBA徵才會NSHMBA的史上最年輕顧問,來為您解答—
如何同時達成「真實興趣生涯」與「名校錄取率極大化」~

「2018狗來運轉 新春真實陞/轉職策略 暨 早鳥MBA申請講座
主辦:David Lee’s MBA Career Management
主講人:前美國獵頭、前美國最大MBA徵才會NSHMBA 史上最年輕官方職涯顧問 David 李
主講內容:

透過「生涯三驅力」--「興趣」、「性格」、「專業能力」,來具體定義:
a)真實生涯長、短程目標,及其動機
b)生涯品牌
c)產業領導人願景
d)尚欠缺之領導管理技能

並由此發展出:
1)陞/轉職計劃與行動
2)進修需求分析與校系課程選擇
3)申請之生涯品牌展現

時間:3月25日週日下午一點至五點 
地點:台大第二活動中心B1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拉斐爾廳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公館捷運站斜對面)


費用:免費

報名方式:由於場地座位有限,請來信至 davidl@mbacareerfitter.com
告知前來人數,並索取一份免費的 Career Identity Sheet 生涯動力表,以利進行現場互動式諮詢。

Sincerely,
David 李

David Lee's MBA Career Management 
Former NSHMBA Official Career Counsellor
davidl@mbacareerfitter.com 

www.mbacareerfitter.com 
fb: David Lee's MBA Career Management 
Blog: mbacareerfitter.blogspot.com

2018年3月5日 星期一

Monday Blue Buster 每周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 早稻田 vs. Essec Singapore MBA选校(2)

Monday Blue Buster 每周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 早稻田 vs. Essec Singapore MBA选校(2)

要先說明光靠原po如此有限的資訊,是無法立即判斷到底該選哪間的。
然而,由於鮮少有針對選校做深度討論的文章,而應該所有申請人都會遇上類似問題,因此仍然要以有限資訊來盡可能分析。
當然若有更多原po資訊,就可以從生涯分析到選校。

先從原po較有相關性的日本MBA文化來分享
根據今年連續兩位曾在日本頂尖企業總部就業的個案,且雙雙拿下美國MBA獎學金的經驗,以及過去眾多在日企就業過的個案,還有綜合日本教授、同學、朋友等的說法
日本文化是很特殊的存在,原則上,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是不風行MBA的
各大企業只會在每年四月到大學徵才,從名校如東京帝大或慶應、早稻田等名校招來應屆頂尖畢業生,然後保障終生就業
年資的計算也相當特別,離職了就重算,因此日本上班族不會、也無法輕易離職
競爭對手間也不互相挖角,否則會有忠誠度的問題
就算萬一真的有不可抗力非得轉職,新東家也會致電舊東家詢問再三,確定轉職者的忠誠度
然而除非絕對必要,新東家還是不會招聘對手的員工,除非新公司真的沒他就要倒了,原則上這也不太可能發生
而市場開發與客戶經營並不是見面就聊,而是要經過長年觀察與經營培養
也因此,日本上班族並不習慣離職去念什麼MBA,靠的都是前輩提攜跟靠自己偷學
然而,日本厲害的是情報與組織性動員,企業會推派具管理潛能的員工去海外念MBA
因此,在海外商學院尤其是美國,若有日本學生,則大部份都是企業派來的,年資也多半在六年以上,是管理層認真栽培的對象
有的甚至也沒簽約, 光靠口頭承諾,就補貼食衣住行,然而畢業後就繼續為公司賣命到退休

而要在日本就業也是難如登天。最核心的除了情報能力與特殊專長外,要算是日文本身了。眾所皆知,日本是亞洲英文能力平均最差的國家,原因很簡單,因為它不需要。
在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中,其本地市場規模與產品性能優越性足以自給自足,而日本人喜歡把最驕傲的產品留給自己人,被視為次等產品才會外銷。
而點入早稻田WBS網站就會發現,連最核心的就業資訊與一些高階選修課程,竟然是日文網頁,甚至以日文授課。這跟你在美國念MBA時要跟韓國人借筆記,借你看當然沒問題,問題是全韓文...是一樣的道理。肥水不落外人田。
光這點,原po的初步日文能力就會遇到很大的瓶頸。

然而,關於原po想在國際企業做行銷的目標而言(當然若有更多背景資訊,或許能挖掘出更原創的生涯目標),由於兩校都能吸引國際品牌僱主,然而相較於Essec新加坡校區只有兩位行銷教授,而且是研究donation捐款的,早稻田的行銷課程相對稍微多了一點,不過也沒多多少,了不起就四五門課。但至少有我個人非常欣賞的Design and Brand Innovation課程,算是相當核心的品牌經營技術。
因此,若原po真心想學行銷,早稻田算是稍微好一點的蘋果。唯一要克服的就是更結構面的語言與文化問題。因為若原po是像小弟上週所推測的多元需求個性的話,這屬於生涯三驅力的第二項—個性,算是剎車,很有可能對日本講求高度同質性的企業官僚文化產生不適應,甚至會大於對行銷或精緻性所代表的第一大驅力—興趣。雖說興趣是油門,但遇到剎車也是只能彈開。

(待續)

Sincerely,
David 李

-
原問:
原PO經歷:
28歲女/在台灣已有三年工作經歷(傳播、行銷)與理科碩士
未來想在國外企業做行銷

目前申請上兩間MBA,很猶豫要選哪一間:


1. 早稻田WBS MBA

念兩年/學費100萬台幣

2. 法國ESSEC新加坡校區 Global MBA major in Strategy and managment

(中間會有三個月在法國,其餘時間在新加坡)
念一年/學費120萬台幣(原本160萬,有給40萬台幣學費減免)

主要考量的點在:


1. 金錢因素(有存款,但仍會貸款)目前雖不用養家,但仍要預備緊急開支

2. 未來就業:希望可以在外企工作,希望優先考慮就業率優良的學校
3. 其他:喜歡買日本衣服、會一點日文,但同時也有學泰文(新南向?)

不知道是否有有經驗的板友可以給些建議呢?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