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Former NSHMBA Career Counselor Taking Questions: 如何定義成功

如何定義成功

還記得小弟當年僥倖在而立之年就當上美國最大MBA徵才會NSHMBA的官方職涯顧問,也是史上首位華人顧問,諮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MBA畢業生如何求職。當時在會場上,有遇過剛從雷曼兄弟倒閉前出來的西班牙裔華頓學生,在進修MBA前做過兩百多份企業評價分析報告; 也有遇到NASA供應商出來的西北老美MBA,在進西北之前,曾經根據NASA的五年計劃,替公司寫過一份四百頁的白皮書; 也遇過IBM印度來的西北MBA畢業生,MBA前從菜鳥工程師做到資深經理只花了六年,而他老兄履歷表上每個工作的第一條就是「18個月(甚至9個月)內昇遷至下個管理職位」!還遇過一位26年經驗的委內瑞拉經濟學家,身兼教授的他想從徵才會上轉換管顧東家,兩頁密密麻麻的履歷讓人都不知從何看起,甚至不知道是誰在諮商誰!

當時令我好奇的是,這些人在當下的成就,就已經讓世界上的多數人望塵莫及了,應該已經算人生勝利組了吧?為什麼他們還要念書、還要轉職找更好的工作呢?難道他們這樣還不算成功嗎?那究竟怎樣才算成功呢?

當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人比人氣死人,而對成功也是自由心證,每個人都有不同解讀。而小弟提出的也只是從生涯諮商的經驗角度出發,永遠都還會有比這更好的解釋,開放討論。然而,就專職從事生涯管理專業至今將近十年,諮商過少說二十國、數千人的經驗,歸納出一些解釋。而這與小弟近日所接觸到的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的思想,有許多的刺激火花,也能將生涯管理角度詮釋得更完整。(可參見「被討厭的勇氣」一書。)

成功應該是「當下」的自我價值認同。時間是不斷前進的,人也會經歷生老病死的循環,而如何在有生之年追尋成功,就個體心理學的基礎論調,這些定義完全在於當下個人內心的解讀。有的人覺得進入麥肯錫、谷歌、蘋果等頂尖企業就是成功,這是基於社群之中的競爭而言,有人期望成為人中龍鳳,然而在競爭關係之中,將難以產生信任,而這樣的人生也會因為時間的經過,而因為光環的變化而肯定或否定人生。

也有人覺得錢多事少離家近是成功,這原本就是思想的自由,不是誰叫你不能這樣想,就只能甘於被洗腦。然而,那些頂尖企業也是人創出來的,而被人奉為消費性電子之神的賈伯斯,也已經上天堂了。而由於時間會一直過下去,就個體心理學的解讀,若是以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關係來定義成功,就會出現「復仇循環」,就像當年球王費德勒一反謙遜常態地誇下豪語,在對決前酸了「英國希望」安迪穆雷,說英國球員要等十五萬年後才可能拿下勝利。雖然當年費德勒一如預期拿下了冠軍,但近年因為運動生涯年事已高,體能的快速衰竭,造成近年已難以匹敵這位英國希望。由此可知,成功難以用人際間的競爭來做定義,否則從沒拿過NBA冠軍的飄髮哥奈許或是惡漢巴克利,難道他們的運動生涯就失去意義了嗎?當然不是的。而假以時日,正值體能巔峰的穆雷也有年華老去的一天,難道就這樣長江後浪推前浪,復仇個沒完嗎?當然也不是的。

由此對照小弟當年在美國徵才會上的諮商經驗,當時曾好奇詢問了剛從雷曼離職、進入華頓就讀MBA的西裔帥哥,問說他是怎麼錄取號稱「Magic 7--魔術七大名校」的華頓商學院?奇妙的是,頓時他老兄忽然自信地挺起胸膛,說了句”You need to be ready."然後侃侃而談他如何完成兩百多份財務分析。然而,才剛講完,話題轉到如何在樓下的徵才會上(顧問相談室在會場的三樓)找到一個高薪工作,卻又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忽然駝了下去。說來諷刺,競爭力超強的他,才剛完成了號稱史上最殘酷的全球學歷競爭(美國MBA堪稱是有史以來最值錢、也最競爭的國際學位,頂尖商學院畢業生平均年薪約為十三萬美元),可說是達到了人生的頂峰,卻在下一個就業環節意志消沉。當然想必他日後能夠落腳知名企業,坐領高薪,甚至快速陞遷。然而,由外界的競爭與認同來換取的成功定義,其實是操之於人。那麼難道那些創立頂尖企業的創業家們的命就比較值錢嗎?當然也不是這樣的。

那麼,究竟什麼是生涯成功?該如何定義?
生涯成功應該是:「運用自己的興趣專業與獨特個性,持續以獨特立足點貢獻社會,並且不斷精進,以品味無欲則罡的每個當下。」聽起來很哲學,不過這是就多年的諮商經驗所歸納出的心得。一切的成功都只是一時的,而人生並不是只有成功的那個時間點才有價值,而是整個人生的歷程。因此,成功並不能用競爭或時間來定義。成功的價值由個人自己評斷,並不受他人眼光影響,並且應該在人生的每個當下。就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說法,受他人影響或尋求他人認同,是未做到「課題分離」的心理建設,且誤以為人生是與別人的競賽。主要的原因來自於「不健康的自卑情結」,因為「沒有A,所以無法達成B」的無相關因果,來達成逃避人生任務的目的。而活在每個當下,才會每個時間點都有價值。不然就會形成阿得勒所說的「追尋成功的人生,是最大的謊言」。

有趣的是,「無欲則罡」是一種心理狀態,隨時都可以達成,只要你心念一轉就行了。當你體驗過這個心理階段,你會發現無窮盡、源源不絕的幸福感其實是由內心油然而生的,跟外界並沒有直接關聯。跟我們千年留下的「知足常樂」的哲學是差不多的。這並不是說沒有欲望,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人之所以身為人,是因為生物的演化而來的求生本能,需要有希望才能生存下去,而有希望就會有欲望。這是天經地義的,本身並不罪惡,反而因為有希望才能持續的生存發展下去。

而討論無欲則罡之前,要先建立「恐懼來自未知」的概念。心理研究告訴我們,恐懼來自於未知,而最有效解決恐懼的方式,是透過self-awareness自我了解。就生涯管理而言,當了解自我價值觀、生涯動機、個性的各種面相與獨特性、興趣技能、發展意願與專注效能、相對社會價值與歸屬,以及未來願景等,基本上就能達到一個社會環境之中的已知,一方面能有效消除恐懼與不安感,另一方面也能在變動的環境之中,找到自己內心的安定感,並且健康的與社會相互貢獻,互利共生,產生快樂。這個境界就是一個「無欲則罡」的境界,讓你不受外在環境干擾,而發自內心的幸福感。

講了這麼多,結論就是,你要的成功就是「當下的自我認同」--從找出你獨特個性、興趣專長及發展力、與社會立足點與互動,以產生獨立於競爭之外的self-awareness自我意識,進而產生自我認同。這就是成功,不論何時何地,不論你社會地位或收入高低,也不管你的公司名與職銜。能夠獨立自由的在社會中生存,並且由相互貢獻所產生的快樂,而能幸福的存在。這就是timeless success恆常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