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2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新金融風暴之生涯因應1

全球失業率在疫情後、及歐美接連爆雷的銀行倒閉潮中,再創歷史新高。

在全球化的年代,各行各業在一海票優秀企業也不敵疫情後的全球經濟嚴峻,而無預警倒閉大吉時,錯愕的失業者更需要「生涯三驅力」為出發的生涯目標管理、「A字架」履歷表,與「131」面試教學。

而繼前文提到「水退了才知誰有穿褲子」,甚至「風停了豬會摔死」等實力見真章的現象,該如何有備無患?


如此遙遙無期的全球危機肆虐下,人們在長期的恐慌壓力下,容易造成高度資訊焦慮,而不斷滑手機查新聞的強迫症狀況。

事實上,根據常年生涯諮詢經驗,許多人平時也有資訊焦慮。其根源其實來自競爭壓力下,卻又「齊頭式平等」的錯誤認知。


事實上,每個人能在獨特家庭背景下長大,都有超越父母的興趣技能組合,並成為某種獨特的超能力。


對於資訊焦慮的解法是:透過了解每個人在獨特家庭結構的求生歷程中,所培養出青出於藍的興趣技能組合,就能因為每個個體的差異,而脫離競爭,並專注經營這些熱情技能,以成就卓越,並能因為「物以稀為貴」法則,而快樂致富。


另一方面,全球在疫情後隨之而來的新金融風暴下,有大量需求轉往省錢類產品與服務,包含:維修類、賣場類、高性能替代品牌...等。

此時,相關領域工作者雖說可能因為需求集中而獲利提高,卻反而因為工作量增加,而出現大量加班、疲於奔命的現象。


若是對於有熱情、樂在其中的工作者而言,可說是如魚得水,同時快樂又發財; 

相反的,若是本身不具備相關熱情,則反而會出現「撞牆期」、甚至是「不知為何而戰」的現象,則即便有財務進賬,仍然會覺得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想要早日脫離痛苦,卻又離疫情趨緩遙遙無期,更會覺得絕望。


再者,當大量需求因為眾多企業倒閉,而集中至卓越單位時,將使這些單位的管理者疲於奔命,使得許多管理菜鳥、甚至毫無管理經驗的員工、學徒,甚至工讀生、學生等,都不得不投入處理忽然暴增的全球需求,使得產品或服務品質參差不齊,許多品牌價值甚至因此出現負評。

這些被趕鴨子上架的主管、甚至員工們,對於管理技能的需求更形增加。


根據03年SARS國際災情與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經驗,在就業市場前景不確定的危機時刻,眾多受災情影響而被資遣的工作者,甚至是仍在職、但不知何時會被資遣的員工,或是銀行存款不知何時會一夕消失,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選擇最有效的投資—自己,而趁此蟄伏期選擇進修,其中專門磨練領導管理的學位,就是MBA。

相關課程有:全球經濟學、宏觀與微觀經濟學、消費者行為、組織行為、危機管理、品牌管理、競爭策略、企業公關實務、人力資源管理、管理溝通與談判、M&A併購、國際研發管理、數位行銷、忠誠顧客關係管理、機動定價、全球供應鏈斷鍊與替代管理、永續生產管理、國際庫存管理、管理會計、跨國財報整合、投資人關係、原物料期貨與選擇權、情緒與關係管理、領導與同理心...等。


在全球申請人觀望的同時,申請人數減少所造成的競爭趨緩,可使申請人有更大機會錄取排名更佳的名校。


而以耶魯、西北、MIT帶頭的各名校MBA,都因為招生困難,而延長招生死線,甚至從Top 10名校以降,各校直接提供Test Waiver取消分數要求,只要提交文件,即可申請!


由於國際上對新金融風暴的恐慌,將使人們心理疾患比例升高,需要從經濟面的生涯管理解決。

越到危機關頭,越需要找出個人差異化,以脫離競爭,並專注熱情,持續成就卓越,才能成為新全球金融風暴中,仍能屹立不搖的永續生涯。


祝大家生涯有備無患~


Sincerely,

David Lee


2023年3月16日 星期四

狂賀!繼往年拿下全獎後,再次拿下 US News Top 33 OSU Fisher MBA半獎!

狂賀!繼往年拿下全獎後,再次拿下 US News Top 33 OSU Fisher MBA半獎!

私立大學、傳產、女、Low GRE、Below Avg. Age

無背景、非二代接班、無身份

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新金融海嘯之現在申請還來得及今年秋季入學

本週最大的全球新聞,莫過於美國銀行出現倒閉潮!新一輪的全球金融海嘯已然爆發!

然而,正如三國時代曹操所著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切的關鍵在於「時機」。

在天下大亂的當下, 唯有高度的自我了解,明確的生涯驅動力與無可取代的使命目標,以及精確的自我投資,才能早日取得國際領導管理專業,以不變應萬變,因應各種動盪。


而由於疫情後的全球大重構、以及美國銀行業已經爆發的金融海嘯,致使各大名校招生困難,紛紛推出「免試入學」及「延長招生」等史無前例的利多消息~ 

即便是頂天名校如:耶魯大學,都延長招生到4月中!

而排上Financial Times Ranking Top 6 的UVA Darden 甚至推出「三個第三輪」(其實明明就是三、四、五輪),持續招生到當地時間五月一日!

而去年在US News排名踩在UCLA頭上的Top 11 USC Marshall, 同樣在其4月15號的第四輪之後,仍然有Rolling Basis的第五輪,直到秋季開學前招滿為止。 


而由於免GMAT或GRE的關係,即使現在從頭開始寫文件申請,都還來得及秋季入學!

不然,在如此亂世之下,如果因為缺乏領導管理技能,導致生涯又多空轉一年,其損失將難以估計。

只能眼睜睜地坐以待斃,並且無力回天。

然而,隨著免GMAT或GRE考試分數,其餘排名條件如:就業成功率與畢業起薪、雇主滿意度等的權重比例,將相形提高約25%!

則「生涯動機目標的清晰度」與「整體文件結構的交錯精緻度」,將成為擠進錄取窄門的關鍵。


本單位去年托台灣防疫世界第一的福,除了百分百個案在GMAT均分650、托福95的前提下,拿下多間Top 20以上名校獎學金~

就在剛剛的第三輪,更創下GMAT 600出頭的無背景、無身份個案,連續拿下常春藤及前十名校MBA的Test Waivers; 並且於文件提交後的16個工作小時內,秒殺前10 MBA面試邀請! 


另一方面,雖說全球進入大蕭條,全球失業率屢創歷史新高,但人們的需求並沒有消失,僅是轉移或延後,例如:醫院、賣場、維修服務業等卻出現一反常態的大客滿現象。

透過「準統計官能(quasi-statistical organ)」,可以觀察到--雖說整體經濟蕭條,但各行各業都紛紛出現了「贏家通殺」的極端化現象--即便是高於平均水平的優秀單位都可能會歇業,但由於人們的需求仍舊存在,「卓越的頂尖單位」因為人們對需求的集中,反而出現逆向成長的現象。

iPhone照樣賣翻天,特斯拉照樣滿街跑。


那麼,在全球產業蕭條下,眾多企業生意一落千丈,下一個無預警關門的單位不知是誰。

對於一般未受過生涯管理訓練的工作者來說,若所在單位受到嚴重影響,則可能已經被裁員,甚至是能工作到哪天都不曉得。


對於沒有熱情的工作,到底該不該繼續撐下去?撐下去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又到底要撐多久?

是為了知名企業的公司名嗎?在隔行如隔山的生涯發展中,有了公司名就有用嗎?若是對工作內容沒有熱情,無法累積出個人化成就,公司名有時反而會成為包袱。


回憶起08年金融海嘯時,筆者才剛創業一年多,雖然只是一間不起眼的小店,但可以說沒有收到任何影響,反而業績蒸蒸日上!甚至到隔年出現業績翻倍的現象~

此現象在疫情期間更是如此~ 在三年前疫情爆發時,本單位業績反而衝上史上新高!


原因非常簡單--人的恐懼並不是在於最糟狀況,而是在於對「不確定性」的恐慌。

越嚴重的環境不確定性,人們越需要專業的生涯管理工具,來協助其提升自我了解。


那麼,要如何找到能有意義、有熱情的使命工作?才能經歷千錘百鍊、達成卓越呢?


只要透過筆者自長年生涯諮商近萬名個案的經驗歸納,所提出的四大生涯本能之首--「青出於藍」的本能來進行生涯探索,從每個人在家庭成長的背景中,根據「凹凸理論」找出青出於藍、超越父母與手足的求生技能組合。

這些求生技能因為從小就贏過家庭競爭,又在家庭結構恆定的長期催化下,經過日以繼夜的大量練習後,會成為每個人的興趣技能。


再將你的這些獨特興趣技能重組後投射,並透過價值鏈模型商業化,就會自然成為非你不可的「使命工作」,並且這項使命會召喚你,使你在追求快樂事業的過程中不受任何阻力或危機影響,終至卓越。

並且因為「物以稀為貴」的關係,你的這項獨特興趣使命,會自然使你快樂致富,且屏除一切恐慌。


而當投射出如此使命事業目標後,分析出其所需之技能組合,扣掉當前已具備之技能組合,中間所欠缺之種種技能,就是Why MBA。

而唯有在如此千載難逢的亂世之中,各大名校在招生困難下推出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甚至一生一次的利多,此時不衝,更待何時? 

也唯有儘早取得進階領導管理技能,才能在如此的疫情後亂世與金融危機中屹立不搖,甚至逆勢成長。

(待續)


祝大家臨危不亂,抓準時機取得必要之領導管理技能,以度過難關~


Sincerely,

David Lee


2023年3月13日 星期一

賀!提交後三週!低分快取 US NEWS Innovation Ranking No.1 ASU MBA面試邀請!

賀!提交後三週!低分快取 US NEWS Innovation Ranking No.1 ASU MBA面試邀請!

科技業、女、Low GMAT、非弱勢、非二代接班

表定時間為4至8週

狂賀!錄取US News Top 33 OSU Fisher MBA!

狂賀!繼往年拿下全獎後,再次錄取US News Top 33 OSU Fisher MBA!

私立大學、傳產、女、Low GRE、Below Avg. Age

無背景、非二代接班、無身份

2023年3月8日 星期三

狂賀!16小時工時!秒殺FT Ranking Top 6 UVA Darden MBA面試!

狂賀!16小時工時!秒殺FT Ranking Top 6 UVA Darden MBA面試!

Low GMAT、low IELTS、國立名校、科技女、顧問業

無身份、非二代接班、非弱勢

狂賀!一周內秒殺 FT Ranking Top 6 UVA Darden MBA Test Waiver!

狂賀!一周內秒殺 FT Ranking Top 6 UVA Darden MBA Test Waiver!

Low GMAT、Low IELTS、國立名校、科技女、顧問業

無背景、無身份、非弱勢

2023年3月6日 星期一

4月9日週日下午一點 「鴻兔大展」真實生涯管理 暨 早鳥全球MBA申請策略講座

久違了!恭喜大家疫情解封了~

然而,國際局勢動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剛走過全球疫情肆虐的三年,迎面而來卻的是俄烏戰爭週年、美中大戰、國際通貨膨脹,以及全球科技裁員潮,與山雨欲來的全球經濟大蕭條。


你的生涯穩定嗎?


這些看似遠在天邊、卻其實近在眼前的國際商管問題,對於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你,需要MBA領導管理課程訓練,如:國際經濟動態、商業情報與假訊息反制、權力與談判、國際競爭策略、管理經濟學、跨文化溝通、替代供應鏈、核心競爭力與研發管理、後疫情時代之消費者行為、產品開發、定價策略、替代通路管理、全球領導力、價值觀管理...等。

以及最重要的--生涯管理與個人品牌行銷。


局勢動盪時,最佳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

幾年前過世的「世紀經理人」傑克威爾許,早年就是在二戰後適逢職缺緊缺,而在五年之內完成碩士與博士學位。 


果然如筆者前文預料,疫情後大重構與國際經濟蕭條預期,全球MBA名校招生遭遇重大挑戰!瀕臨經營危機~

看看去年各校的班級人數,就可以發現--其實從去年起,各校就出現招生困難,而動輒縮編40%、甚至直接倒店的所在多有!


以美國為例,MBA名校如:M7的MIT、Top 10 U of Michigan Ross,以及Top 14名校以降,可以說清一色推出「GMAT/GRE Test Waiver」的免試入學方案!

搭配延長招生,直接Rolling到六月中、甚至七月底!

Top 10 U of Virginia Darden甚至推出「3個第三輪」~ 可見即便如此100%案例的頂尖名校,其招生狀況面臨重大挑戰。


而在普遍免試入學的招生模式下,招生標準將完全以履歷、Career Goal為首的Essay Package、推薦信,及面試等全觀式申請文件見真章!

唯有真實生涯管理所搭建的「生涯金字塔」,才能產生環環相扣的立體申請文件,並實際達成快樂致富生涯。


本單位感謝各方支持,在堅持不以硬體條件篩選個案的宗旨下,於21-22申請季再創新紀錄--以GMAT均分650、TOEFL均分94.5、無背景、非接班的申請人們創下海底撈月奇蹟,除國際不可抗力及經濟因素外,清一色拿下Top 20 MBA、包含獎學金的紀錄!

往年成功協助個案錄取Harvard MBA等M7名校、並拿下Yale MBA以降之大量Top 30名校獎學金。

個案畢業後進入Google、Amazon、PE/VC、管顧等,動輒15萬美元年薪~

並實際找出生涯三驅力,實現快樂致富生涯!

按:個案群皆非富二代接班、皆無美國身份。



「2023年4月9日(日) 『鴻兔大展』真實升/轉職策略 暨 早鳥MBA申請準備講座」

主辦:David Lee’s Career Management

主講人:前美國獵頭、NSHMBA美國最大MBA徵才會 首位華人顧問 David Lee

主講內容:


I. 關鍵問題答疑:

- 疫情與經濟蕭條對MBA申請與就業影響?

- 排名及分數暫停對MBA申請有何影響?

- 面對全球裁員危機,該如何談判,及尋找未來方向?

- 如何拿下常春藤名校Test Waiver?


II. 透過「生涯四本能」--「青出於藍」、「社交」、「自由」、「多元」,來具體定義:

a)生涯三驅力暨生涯品牌

b)真實生涯長、短程目標,及其動機

c)產業領導人願景

d)尚欠缺之領導管理技能


並由此發展出「生涯金字塔」:

1)真實陞/轉職計劃與行動

2)進修需求分析,與校系課程選擇

3)申請之生涯品牌展現


時間:4月9日周日 下午一點至五點 

地點:台大第二活動中心B1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亞里斯多德」廳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公館捷運站斜對面)



費用:免費


報名方式:由於場地座位有限,請來信至 davidl@mbacareerfitter.com

告知前來人數,並索取一份免費的 Career Driver Sheet 生涯動力表,以利進行現場互動式諮詢。



個案見證:

Harvard MBA Testimonial from Ms. W


「感謝David Lee非常intense的生涯挖掘,讓我找出當初想都沒想過的各種人生故事與背後驅力,奠定深厚的申請基礎,以及鉅細靡遺的簡歷製作,實在太重要了!


 David 不斷幫助我回想成長過程中克服萬難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原因與動機,例如:小時候在小村落長大,跟著父親在河邊淘金的經歷,對數學的興趣,還有找出地質系以及海外鑽探工作的生涯邏輯,以及外派時開始當起企業中間人的故事,推導出以「不斷學習」與「人際交往」為核心的個人品牌,奠定申請基礎,也使鑽探工作的生涯路徑成為理所當然,並投射出鑽探企業CEO的生涯目標,而最終推導出why MBA。


有了這些個人品牌及生涯故事,當我不論在寫essay或是interview,都能有清楚的邏輯。這也讓我拿下哈佛、MIT MBA等錄取信,以及Yale MBA獎學金!謝謝David~」


[客戶見證影片] Mr. K, Real Non-profit Career Goal=Non-profit No. 1 Yale MBA+Duke MBA Scholarshi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LpxgiYfmSg


[客戶見證影片] Mr. T, Johnson Cornell Tech MBA - 生涯管理暨MBA申請 成功見證

https://www.facebook.com/mbacareerfitter/videos/2753497824666522/



Sincerely,

David Lee


David Lee's MBA Career Management 

Former NSHMBA Official Career Counsellor

davidl@mbacareerfitter.com 


www.mbacareerfitter.com 

fb社團及粉專: David Lee's MBA Career Management 

Blog: mbacareerfitter.blogspot.com


2023年2月28日 星期二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面試時的「131」結構

不論是申請或是過年後轉職,現在都來到密集面試的時刻。

為什麼大多數求職者或申請人在面試過後,只能把沒消息當作好消息?
卻有許多個案可以在面試的當下、或是隔一兩天就拿下Job Offer; 或是申請者秒殺錄取信甚至獎學金?
其關鍵在於強大的自我了解與產業領導力。

傳統上,面試的答題策略都是:
被問到Walk through Resume,就把各個工作抬頭的職務說明解釋一遍;
被問到領導力,就趕快想一個領導力例子來回答;
被問到團隊能力,就另外再想一個跟團隊能力相關的例子來回答;
以此類推。
聽起來天經地義。

不過,會有個問題,就是整個面試問完後,不論是面試官或是被面試者都會一頭霧水,不知道受試者的整體人格為何?為什麼要選這些工作?又這些領導力或團隊能力是從何而來?
雙方都只得到片段資訊~ 
那麼當下次再遇到其他類型的挑戰,僱主或招生委員都無從判斷受試者會用什麼樣的人格特質來面對,而也因此變成整個面試過程都在大眼瞪小眼的狀態,浪費互相的時間。

而面試者們也都一頭霧水,在焦慮之後互相取暖,告訴親朋好友或戰友們某幾題答得很好,其他某幾題則是頭腦一片空白...等等,然後上網分享面經~
甚至當不少牛人拿下夢幻單位面試時,還會出現粉絲膜拜等現象。
然而,對整體的題型結構與背後目的幾乎無法捉摸。

根據成功協助個案錄取哈佛MBA、多次M7及常春藤MBA如耶魯、康乃爾、西北、MIT、哥大等錄取含獎學金;
以及協助眾多個案進入全球各夢幻職務如:創投、私募、管顧、全球品牌策略單位創辦人、負責人等經驗,筆者在此分享一款行之有年的革命性面試結構:「131結構」
當面試時被問及各類題型(如:領導經驗、危機處理經驗、團隊經驗...等)時,都是以:
1) 中心思想 (類似「超前部署」)
3) 行動方針 (類似「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1) 總結(類似「隔離為最終手段」)
中間伴隨案例說明。

如此結構有何特性及好處?
很簡單。各題的中心思想必定與筆者長期討論的「生涯金字塔」中的關鍵--核心生涯驅力產生構聯,並且不斷產生組合與重複。
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千手觀音」的形態—不論面試官從何種角度投出變化球,受試者都有某隻手能夠接到,並且回到最中心的生涯品牌,也就是同一個觀音。

一旦產生如此強大的核心生涯品牌,面試官將會被震懾,發現受試者一以貫之的思想其實其來有自,就是從環境求生經驗而來的方形西瓜。
而如此的強大的中心思想,將會使該生涯追尋者的熱情專業投射到無限遠,並且產生獨一無二的不可取代性,因而脫離競爭,如入無人之境。

此時,面試單位將會因為談判結構改變,而出現被替代性,而不得不以高薪搶人; 而招生單位也只能拿獎學金利誘入學。

祝各位面試愉快~

Sincerely,
David Lee

2023年2月21日 星期二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如何規劃新年度轉職與申請2

(續前篇)

那麼對於自己想嘗試尋找真實生涯方向 (Real Career Goals)、Why MBA、Why Now、Why GMAT、Why GRE、Which Schools...等為何而戰的生涯問題,有什麼簡易的DIY方法嗎?
有的。可以從幾的基礎面向進行。

一是找出興趣技能,從專業工作與業餘興趣中,拆解出會「廢寢忘食」(time flow) 的技能活動,要到「米粒般大小」(granular-level) 的技能單位。

例如:工作中喜歡investment banking,要往下拆到research, modeling, programing, transfer pricing, identifying overvalued/undervalued asset, pricing...然後put and call, arbitrage, risk management, damage control, 再到portfolio management等,究竟是喜歡哪幾項,以及分別是為什麼?

業餘活動就算是看電影,也要拆出類別,例如:偵探類、科幻類、劇情類、喜劇類、浪漫愛情類、動作類...等。
若是偵探類,要再往下拆challenge-taking, reasoning, problem-solving, pressure resistance, open-minded thinking, anticipating, strategy planning, factor calculating, reverse engineering, interest relating, etc., 喜歡其中哪幾項,分別為什麼?

根據長年生涯諮商經驗,這些工作與業餘的興趣、性格特性等,幾乎都脫離不了成長環境的「求生經驗」,並且可以歸納出平均三種生涯力量,在左右我們的人生各個環節的決策,甚至連時間點、隱藏成就,或跑去談感情等都推斷得出來。

而由於我們的性格「X」的養成,是長達數十年的潛移默化結果,因此基本上在任何短暫時間區段中,都可以假設為恆定。
而一旦能假設性格「X 」恆定,就能夠預測未來。

由此當找出生涯驅力,投射出生涯目標以及Gap Analysis,自然Why MBA、Why Now、Which MBA就會出現,連帶的Why GMAT、Why Toefl 就會只欠東風,然後心如止水去考試,自然就會爆衝。

而由於Fit schools只有固定幾家,這些頂尖名校的校名,會化成為我們整個終生生涯之中的一小塊拼圖,那麼再強的名校也只是來協助我們的。

如此自然就會聚焦申請,減少時間精力浪費,並且由於生涯驅力結構完整,不會見風轉舵、或為了學校改Goals,或在面試中風聲鶴唳、無所適從。

也因為聚焦熱情,而在職涯成就與業餘生活上如入無人之境,自然受到名校青睞,希望你進去教同學,因而自然秒殺面試、錄取,甚至獎學金。

哈佛、牛津、耶魯、西北、MIT、UM Ross MBA...等名校,甚至獎學金就是這麼拿的。

Sincerely,
David Lee

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

狂賀!拿下 Ivy League Cornell Johnson MBA GMAT/GRE Test Waiver!

狂賀!拿下 Ivy League Cornell Johnson MBA GMAT/GRE Test Waiver!

國立大學、Low GMAT、無身份、無背景、非弱勢、科技業、顧問業、女


2023年2月14日 星期二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如何規劃新年度轉職與申請1

又到了年後的轉職潮~生涯卡關嗎、轉職不知該轉去哪嗎?

想申請MBA,卻第一題Career Goals就無解嗎?

不知為何而戰,以致GMAT、托福都考不高嗎?

就業與申請該如何建構履歷、申請文件,與準備面試?


根據腦神經科學 (neuroscience) 研究顯示,過多選項無法抉擇時,會導致大腦的「背側舊紋狀體」持續亢奮,而誘發腎上腺素的持續分泌,造成生理上的焦慮反應,包括心跳加速、血糖血壓升高、將肌肉維持在緊繃狀態,用來面對即時的危險。

然而,腎上腺素分泌多了,會造成過度緊張、風聲鶴唳,甚至腸胃絞痛等生理現象,然後在恢復平靜後,會極度疲憊。
因此,腦神經研究進一步發現,能夠有效解除舊紋狀體持續亢奮的方法,就是「做決策」(Alex Korb, Ph. D., 2015)。

那麼,當生涯卡關時,難道就隨便下一個決策就行了嗎?
當然,就腦神經研究的見解,是的。
就算決策是錯的,也能因為「環境在掌控之中」,而舒緩背側舊紋狀體的興奮,「就算走錯了,回頭再試別條路就行了」。

然而,就生涯管理的觀點,在時間不可逆的前提下,就MBA申請人平均的三到五年工作經驗而言,在三十而立、準備成家立業前的關鍵陞/轉職期,又有多少機會讓你嘗試錯誤?

事實上,早在16年前,就已經有一套系統性工具,從「生涯四本能--青出於藍、社交、自由、多元」(請見前文),可以實際解開真實生涯目標(Real Career Goal),並由當前生涯狀態與未來目標間的”Gap Analysis”,就可以具體找出Why MBA、Why NOT MBA、Why MS/Ph. D.、Why Now,及Why NOT Now等問題。
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進修,也可以透過轉職、考證照、自學、做中學等方式,來提升生涯價值。

就算真的要進修,必須要從Gap Analysis找出具體欠缺技能到底是哪些,又這些技能要如何取得。
這時,當出現領導管理相關技能缺口時,才會出現Why MBA; 
再依照目標產業與職能,來推衍主修與具體選修課程。
這時,會因為市場相關性,來選擇區域或全球市場進修,來判斷美、歐、亞洲學校,以及透過地理產業群聚,來定位特長學校的主修。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2023年2月7日 星期二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何謂內定輪面試

MBA面試邀請一般要等多久才會拿到呢?

根據各校網頁說明,申請人在提交申請後4~8周左右,才會拿到面試邀請。


然而,繼往年個案群奇蹟般地於提交後24小時內,連續秒殺3枚M7 Kellogg MBA面試邀請、或八個工作天內拿下M7哥倫比亞MBA面試邀請後,除今年第一輪於提交後3小時內拿下Top 10 UM Ross MBA面試邀請,第二輪再度於17工作天內快取M7 Kellogg MBA面試邀請!

秒殺面邀個案還包含Low GMAT,Low GPA、無美籍、非弱勢、非台政清交成等。

尤其在今年因為全球預期經濟蕭條,各校繼近年規模縮編、招生辦裁員等,而爭相推出免試入學,所造成面試等待的危機時刻,個案群反而異軍突起,實屬難得。


什麼叫「內定輪」面試邀請?

這概念就像我們小時候玩的「大風吹」,當席位有限時,會從最裡面一路坐滿到最外圈,直到擠不下為止。

原則上,只要早於表定時間的4~8周內所拿到的面試邀請,筆者都給它這個稱呼叫「內定輪」面試,因為根據經驗,拿到這些閃電面邀的個案,基本上都會「內定」錄取,而越早拿到的面試,其拿獎機率越高,除了全奬機會以外,最常見的動輒都有部分講甚至半奬。


為什麼會有內定輪?

有幾個原因。招生委員尤其招生總監都是動輒二十年資歷的老手,能夠快速判斷哪些申請人具備高度競爭力,且能幫助學校強化課程品牌定位與招生目標,例如:拉高平均分數、達成就業數字、策略分佈學生背景與方向、極大化課堂案例討論...等,甚至要有人來開辦社團與加入海外課程等。

因此要先找出台柱級的內定人選,建立班級核心學生群。

然而,申請人並不是只申請一間學校,因此學校會有Yield Rate的問題--就是發出錄取信對比實際入學就讀的比例,並且列入排名計算。各大名校都設法將Yield Rate維持在五成以上,且越高的入學率代表校名號召能力越強大。哈佛與史丹佛能將入學率維持在九成。


那麼,當具備高度競爭力申請人出現時,就會出現「各校搶人」的現象出現。

該怎麼搶呢?很簡單,就是要趕在申請人拿到他校標準時程所發出的面試邀請之前,就要先鎖住此高手申請人的選項。


因此,各校招生總監會在死線一到、剛拿到申請人文件時,就快速瀏覽並找出具備高度競爭力的申請人,然後快速發出面試邀請。

有拿到這些閃電面邀的申請人們,會發現能選的時段沒有太多,頂多只有兩三周的日期可以選,而每個日期也只有幾個時段能選,並且一猶豫就會被訂滿,而需要發信跟招生委員要求額外時段。


由此,只要掐指一算,提交隔日就拿到面試的就算是最快的、最強的申請人。

通常學校會要求這些內定輪面試的申請人們,要在兩至三周內完成面試。

根據筆者經驗,有些超強申請人在面試完隔天就能拿獎學金!

其他的就還需要一兩周才會「放榜」,而多半也是快速錄取。

重點來了:放榜後會有三周左右的考慮期,就會來到"Deposit Day”定金截止日。

各校若想要搶人,就必須要在表訂的四到八周之前,用定金截止日將申請人的選擇「鎖住」

讓申請人在還沒有其他學校消息的狀況下,送出定金。

而定金都繳了,除非後續有更高檔次的學校發出錄取信,不然申請人多半不願意讓定金被沒收,就會將就來念了。

而也透過這樣的時程計算,可以準確算出學校所設定的對手是誰。


至於如何可以有眾多個案連續秒殺Top 20、甚至Top 10常春藤名校MBA的面試邀請?

請靜待日後分曉~


Sincerely,

David Lee

2023年2月3日 星期五

UT Austin vs IU Kelley vs MSU 選校答疑

問:

各位版友大家好,


去年問過MBA選校的問題,謝謝大家回覆,小弟感激萬分,但最終因為工作上的因素沒去

唸書。今年正式申請了2023 intake。申請標準考量排名、產業、專項;因為本身是運動

狂粉,所以都選有體育傳統的學校。很幸運有拿到一些offer,經過刪減,在最後三所的

選擇上遇到困難。三間學校優劣對比鮮明,多個指標都呈現此消彼長。因此想參考版友前

輩們的想法。


目前在台灣電子業有四年工作資歷,採購業務都做過。職涯目標是畢業後留在美國,從事

供SCM領域的工作;產業的部分,會瞄準科技業或是製造業。雖然知道沒有身分很困難,

但一定會全力嘗試!!



1.     UT Austin McCombs

Pros:

-MBA綜合排名最高,又享有UT Austin的brand name

-地緣優勢,僅次於矽谷的美國科技業聚落


Cons:

-吊車尾入學,無獎學金。兩年下來純學費要價$116K

-取向並非SCM,就業報告顯示SCM領域才5%



2.     Indiana Kelley

Pros:

-商學院是傳統名校,資源多,Career service廣受好評

-有拿到一定數量的獎學金,兩年學費共只要$30K

-MBA綜排不錯,SCM領域排名尚可,不是特別突出但也是榜上有名


Cons:

-學校強項屬於CPG產業

-地處中西部,科技業機會較少



3.     Michigan State Broad

Pros:

-SCM超級大校,program幾乎圍繞在這個領域。國外論壇一致推薦要走供應鏈一定要來

-小班制,一屆才七十人左右,資源集中

-全額獎學金,畢業後完全不欠債


Cons:

-MBA綜牌普通,學校名氣也不若前兩者

-中西部科技業較少

-超級冷…前陣子看到北美極地氣旋新聞被嚇到



三間學校也都有STEM,所以屏除這個因素。因為IU剛好都落在中間,最終概念上其實徘徊

在UT跟MSU之間。享有名校光環跟地理優勢,但學費昂貴且職涯目標非學校主流;對比專

項巨大優勢又無財務負擔,但校名與地理位置稍嫌弱勢。當初沒想過UT會錄取,突然上了

,反而不知道怎麼選擇。



不知是否有學長姐前輩們能給些意見提點,感激萬分~~

-

答:

不好意思過年前都在忙著協助個案們準備文件及面試,現在才看到這篇,由於對原po有時效性,必須立刻回覆。


Why SCM供應鏈管理? 小心削足適履或將錯就錯的生涯陷阱。

一分錢一分貨,MBA沒有便宜的。若非絕對必要,原則上獎學金在選校的重要性上,可以說是倒數的考量點。幫不了你的學校就算免費也不要念。


成功跟著興趣走,而不是跟著能力、趨勢,或就業機會。

因為等半年後入學,還要再念兩年書,畢業出來這些現在看似是趨勢或就業機會的事物,都早就滄海桑田。

根據筆者早年待在美國獵頭、及擔任美國最大徵才會NSHMBA(現擴大更名為Prospanica)首位華人官方顧問的經驗,以及近二十年來近萬名個案的生涯管理經驗,看過太多個案因為當時趨勢,而選擇生技、綠能、會計、甚至是電機、醫科、統計、法律等,但卻因為自身沒有興趣的關係,等畢業卻難以就職,或在風潮過後完全卡死在領域裡面進退兩難,不勝枚舉。

既然是運動狂粉,就應該選運動管理或相關科系。有很多學校有MS in Sports Management的學位,不過由於運動的根本在於競爭策略、領導力、人才取得與培育、團隊建立等,因而是應該念MBA沒錯。


根據筆者過去成功協助個案們多次拿下UT Austin McCombs獎學金、及IU Kelley全獎及多次獎學金的經驗,選校看的永遠是「課程、課程、課程」。

因為這個對絕大多數留學生而言是人生唯一一次的碩士進修經驗,又學費貴到足以在外縣市買下一間透天厝的花費,絕對要把錢花在刀口上!

要去修各門專業課程,用以培養你長年生涯所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以及為未來技能升級作準備。

因而相對於個人生涯所需的技能課程,學校排名或獎學金反而不是那麼絕對。

這從談判學101的基本觀念就能評斷--如果學校真的有你非買不可、又別處買不到的課程,為甚麼要用獎學金的名義便宜賣給你?

反之,對於自知對你沒有太大吸引力的學校,又想要在即將迎來的全球蕭條困局中,多招一個是一個...那麼就很自然會降價求售了。


除了課程以外,還有師資。

有些業界大咖教授喜歡隱身在一些不是那麼知名的學校,但只要是相關領域的雇主全都知道名師出高徒,因而專門飛去雇用名師訓練出來的學生。

Nike創辦人Phil Knight當年的教練Bill Bowerman大師訓練出數十名奧運選手,就隱身在U of Oregon. 

擔任美國夢幻隊教練多次拿下世界冠軍的K教練,也是在Duke Fuqua,甚至其商學院還成立了一個The Fuqua/Coach K Center on Leadership & Ethics (COLE).

不過,問問老美都知道,其實真正的宇宙無敵運動強校是北卡,因為出過歷史人物Michael Jordan。而當年夢幻一隊隊長喬丹拿下奧運冠軍時,K教練還是個菜鳥,因而K教練還在電視訪問中感謝喬丹當年很尊重他,沒有罵他白痴。



終極選校是要把該校所有課程、研究資源與教授CV全部一條一條調出來看,真的假不了; 

反之,就業數字與常用雇主反而不是那麼重要,因為很容易被人為操弄。

掌握此原則後,就會發現各校強弱項竟然跟輿論或排名根本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

而適合你的運動管理名校,跟適合你隔壁那位運動狂粉的運動管理名校,也會完全不同。


運動管理相關、又能跨足綜合管理的課程有:

Self-Awareness & Development, Team Building, Leadership and Coaching, Motivation, Business Analytics, Competitive Strategy,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Human Capital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Negotiation and Deal Making, Corporate Finance, Management Accounting, etc.

而以往較為知名的MBA有UNC Kenan Flagler、Duke Fuqua、UCLA Anderson、USC Marshall。


不過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因而原po可以選手上這三所中,能夠跨足運動管理相關課程的學校。

UT Austin McCombs有個Center for Leadership and Ethics領導力與道德研究中心,裡面有開幾門課是Performance and Sports Analytics, Leading for Impact, Moral Leadership等,似乎就能滿足這種需求。

https://www.mccombs.utexas.edu/centers-and-initiatives/center-for-leadership-and-ethics/students/graduate/


雖說IU Kelley與MSU Broad的大學部都有運動管理輔系,但可惜MBA都沒有相關課程資源、研究中心,或證照課程等。

IU Kelley有領導力中心,不過各間學校也都有類似的資源,因而不太能成為選校關鍵條件。


產業選擇雖說原po設定包含科技業與傳產,那其實就是全包了。

然而,如此反而容易心猿意馬或亂槍打鳥~

反而不如專注鎖定運動與相關產業--因為既然是運動狂粉,想必具備比常人更多的熱情、洞見,與相關能力,也才能具體提出業界危機與改進方案,這樣雇主才會來三顧茅廬,希望能跟你討論運動產業的「隆中對」,並藉此改善其運動相關企業登峰造極。而原po因此領取高薪,天經地義。


另一方面,原po在職能上其實跨足採購與業務,並沒有非要SCM供應鏈管理不可。

尤其當原po提到自身是運動狂粉時,其語氣的強烈程度與SCM形成天壤之別的對比,根據大量生涯諮商經驗可以推估原po其實對SCM興趣也不是那麼強烈,反而可能只是因為聽起來SCM是近年留美就業趨勢才選的。

然而,如此將犯了一個常見卻致命的求職心態錯誤--就是誤以為機會多,你就能分一杯羹。

很抱歉,機會是留給有長年興趣經營相關技能的人。

生涯是很殘酷的。別人手上拿了6個offer,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不會因為別人一個屁股坐一張椅子,多出來的椅子就會讓給你坐。不適合的雇主與求職者,再多空椅子也跟你無關,輪不到就是輪不到。


另外還有個相當現實的考量,就是當前經濟不景氣少說三到五年,當前各校就已經面臨經營危機而免試入學,排名越低的學校越危險~ 幾所往年堪稱叫得出名號的名校如Purdue與UIUC等,都不敵疫情衝擊而不得不關門大吉。Purdue只剩Online MBA課程。


而畢業時企業招聘順序,也是從排名高的學校開始招聘。因而除非原po有非得鎖定SCM且難以推翻的理由,不然MSU會是第一個出局。

另外UT Austin相對於IU Kelley還有個國際優勢,就是萬一不得已需要在美國以外或是回國就業


MSU還有個有點尷尬的問題,就是講好聽是小而美close-knit,講難聽是規模太小,撐不起足夠的規模經濟來聘請具備全方位、層次化的師資,點進去看看就會發現除了它招牌的SCM外,其他領域都只剩管理101的課程及師資。然而,將近九成學生入學後都想轉換跑道,這時將會出現捉襟見肘的現象,想換也沒得選。

而同學也太少,相較於前二十名校,在疫情前都至少各年級還有三、五百名學生的規模,其多元化與經濟規模,能夠撐起學校聘用多角化與進階專業領域的師資。同樣是花學費去念這麼醫生一次的MBA,又沒有絕對非SCM不可,為什麼要孤注一擲呢?

尤其對於一些專項太強的學校,其兩面刃的背面就是非專項領域容易受限,甚至會出現思想與文化僵化的問題。這也是為何即使是M7,都盡可能在課程安排與就業數字上,將其特強的財務、行銷、或顧問等領域的數字打散,使其盡可能看似五管平衡,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原po的科技業背景與台灣半導體優勢,在MSU所在的密西根州及UT Austin的德州都有相關性。

密西根州畢竟早年是汽車工業的心臟地帶,而汽車乃工業之母,因而製造、科技,與供應鏈都在那。 

而德州產石油,有錢的不得了,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尤其世界首富馬斯克把特斯拉搬過去,變成新的電車城,未來發展不可小覷。


還有個相當有趣的點可能沒什麼人知道,就是德州有個非常有名的城市介於德州、墨西哥,與新墨西哥州三方交界,叫El Paso,是國際供應鏈重鎮。

因為地理位置敏感,各種檯面上、檯面下的貨物都會在這個城市轉運,其牽一髮動全身的敏感程度,甚至被多部電影選作拍攝地,並且不論貨物、還是人流等邊境問題、甚至黑市的黑槍、毒品問題,都在這裡默默發生。

筆者之所以知道是因為數年前曾經遇過一位個案,專門為台灣頂級科技業處理全球供應鏈專業,其專業程度能輕鬆搞定地狹人更稠的香港物流問題,因而被派駐去美國的城市,就是這個El Paso。

所以原Po若是以為德州沒有供應鏈,那就大錯特錯了。那裡叫做悶聲發大財~閒雜人等是不會知道的。


剩下的考量點還有州內職業球隊數與運動風氣,以及氣候。

但由於與前述考量點的重要性來比相對較低。但這兩點竟然UT Austin也意外佔了優勢。


當然上述資訊僅供參考,畢竟留學乃人生大事,尤其獎學金有時一文錢逼死英雄好漢,又校風還是當事人的感覺最準,希望這些資訊能協助原po做選擇囉~


Sincerely,

David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