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每週一MBA生涯之公益解惑日--什麼叫Candidacy(下)

而Candidacy之中除了就業以外,如果要說第二重要的,要算是領導力與團隊能力了。

這部分包山包海。包含:自我了解、熱誠與投入、成功經驗、團隊合作與領導、開創成功的能力與專業、無私、以身作則、體貼團隊成員的人性與溫暖、啓發團隊潛能的能力、聰明才智、對產業未來走向的知識與直覺判斷力、目標設定與策略執行能力、演說簡報與溝通說服能力、激勵能力、開放性思考能力、創意、冒險能力與創業家精神、成熟度、願意讓其他團員做領導者的雅量、謙遜與學習能力、分析與量化能力、力排眾議的勇氣與能力、道德與博愛,甚至幽默感...等等。(細項將會另文分享。)

而這些領導力與團隊能力有幾個功用,包含:
- 僱主需求=就業數字(請見Candidacy(上)篇)。長江後浪推前浪,需要有新一代的未來領導人來接班,將企業推往新局。
- 改變世界,而且最好是真的,還要能改寫歷史的那種。
- Case Study與研究目的=班級互動本身就是產品。
成王敗寇。這世界上沒人知道領導力是什麼,而創新管理技術也日新月異。大家為了發財,都爭先恐後地瘋狂研究如何領導與成功。
成功者放的屁都是香的,失敗者講什麼也沒人想聽。除了王文華。
- 當Student Ambassador,在學校網頁與部落格上發文,協助招生。想當然爾,需要一些鳳毛麟角的”Diversity”及”Competent”的學生,來製造一些視聽效果。
- Experiential Learning:要讓體驗式課程多彩多姿,例如:社團幹部要有人去競選、交換課程要有人把內容搞得有聲有色、演講活動跟公司參訪要有高手去提問、學生基金要能賺錢、顧問案要能讓付費客戶滿意,而且還要有成就亮點,能夠提升學校的威望,或同級學校間的差異化。
- 畢業校友名望與捐款。

當然還有個基本的Candidacy,那就是School fit,尤其是幫學校去與同級競爭對手產生差異化。
而這需要申請人對自身興趣技能、性格養成,與專業技能提升的深度了解,也就是生涯三驅力,以及所投射出的生涯目標要如何改變世界; 
又在生涯經營中,要把自己培養為什麼樣的領導人,又欠缺的領導與專業技能跟學校有何關聯,又如何能幫學校撐起最大品牌價值。

這一切的策略遊戲變成了一個application game。
若想達到如此申請境界,需要知己知彼,然後將Candidacy在各式申請文件中,做策略性地調配,包含:成績單、履歷、申請表、Essay Package、推薦信、面試、考試成績等,以產生「最大申請條件Delta」。(請見前篇「何謂Holistic Approach審核法」及「最大申請條件Delta」文章)

Adcoms甚至會從申請文件的策略結構中,來評量申請人否有強大的Business Acumen,知不知道如何在與學校跳的這場申請華爾茲中,創造最大雙贏。
若是連工具都不會用,連自己都賣不掉,又怎麼能進得了世界頂尖企業,還談什麼改變世界呢?

然而,留學生涯這種人生大事是命中註定,包含所念學位選擇、時間點、區域性與地理位置、校名威望,海外實習與就業,甚至是遇到真命天子等。

而這些專業工具其實十幾年前就有了。
因此,若是一味地猜測學校想看什麼,而不去挖掘、了解自我,甚至忘了自己是誰,命運就會是操之於人,任由學校宰割,甚至把自己的價值拱手讓學校論斷。

反之,若是以熱情使命來經營生涯,命運就會操之在己,不論錄取與否,你都在為了熱情事業的使命而努力,自然會成功,擋也擋不住。

當產生如此頂天立地的生涯價值時,學校就會倒過來追你,而你也將拿取所需資源來更快地改變世界。
如此,校名也不過是你手上的另一個戰利品而已。
這就是為何常聽人說「念MBA的都是一些不太需要MBA的人」就是這個意思。

只要能如此全面性而策略性地建構申請文件包,盡人事聽天命,老天爺都會出來幫你。屢試不爽~

Sincerely,
David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