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狂賀!3小時秒殺Top 10 UM Ross GMBA面試!

狂賀!3小時秒殺Top 10 UM Ross GMBA面試!

科技業女、low GMAT、low TOEFL、low GPA、大齡、非接班、非弱勢

表定時間至少兩週才會拿到面試通知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有了Self-Awareness又會發生什麼事?

還記得哈利波特電影的某一集裡,有一幕是哈利波特站在一面鏡子前面,看見他自己跟他已經過世的父母。

一位教授走過來告訴哈利波特說,這面鏡子可以看到你心中的夢想。
哈利的同學有的人看到自己長大了,變成專業的巫師,也有人看到自己發了財,過著榮華富貴的日子。
然而哈利波特除了看到已經過世的父母以外,所看到的自己跟現在完全一樣。

後來教授才跟哈利說,只有內心滿足的人,才會看到自己現在的樣子;
內心不滿足的人,只會看到自己無窮無盡的慾望。

這唯有高度自我了解、並以興趣熱情為事業的人,才達的到如此境界。
因為你已經「找到自己的康莊大道」,並且「持續貢獻」。
這樣將會因為專注成長,而產生「會長大的聚寶盆」(日後將會有文獻討論)。

[不再加班,不再Monday Blue]
另一方面,由於你對自己熱情的事物長期的專注經營,你的專業能力會逐漸跳脫那些要透過「加班」才能彌補的苦力,而到運用經驗及智慧的策略能力。

因此,你的「Work/Life Balance 工作與生活平衡」將不再需要犧牲休閒時間來加班。
而放假也不再疲累不堪、只能在家休息放空,而是精力充沛遊山玩水。
禮拜天晚上跟禮拜一也不再有「Monday Blue 星期一症候群」。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Self-Awareness 2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Self-Awareness自我了解的必要性,及其對MBA前後生涯的影響


數年前筆者參訪史丹佛MBA的時候,跟一位學生共進午餐。
筆者當時問到:史丹佛教出來的學生跟其他學校的學生有什麼不同?
只見這位學生把一個不小的三明治塞進嘴裡,咬了許久以後,終於吐出一句話:"Stanford students are more self-aware.” 
當時聽到這個回答差點跌倒,想說這學生真的知道我在問什麼嗎?有沒有更好的回答?

一轉眼數年過去,這個回答一直在小弟腦海裡盤旋,也一直在找各種開放式甚或批判式思維,想要推翻或更新這個答案。
最後得到一個結論:他說的沒錯。
Self-awareness在人的一生之中,扮演著至為關鍵的角色。
而關於「怎樣能培養出好的領導人」這個問題上,目前為止找不到更好的答案。

小弟MBA快畢業時,修了最後一門課叫「Work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工作關係管理」,裡頭的最後一堂課,是教授請大家帶廢雜誌跟剪刀、膠水,然後給大家一人一張白報紙,教室放著交響樂,要大家在輕鬆的環境下,剪貼出自己理想的人生是長什麼樣子。

有人剪房子,有人剪車子,有人剪很多很多錢,大小比例各有不一,大家也都一定會剪「家人」,而且幾乎都放在中間,當然也有人放很邊緣的地方。
這堂課的目的,是讓大家了解自己的價值觀是如何取捨生命中的事物,並由此自我理解來找出與別人的差異,以進行群體溝通,再從而建立職場關係。
這基本上就是最初步的Self-awareness development process自我了解過程。

當然還有更深入的流程,例如:探討這些價值觀從何而來、性格的養成過程、興趣的培養、抱負的形成等。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學校在Essay裡會問 Career Goals 與 Leadership 等問題,以及面試時會問一堆生涯轉折的過程,其目的就在於了解 Who Are You,what makes you tick,及why will you become a better leader。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Self Awareness 1

沒有Self-Awareness會發生什麼事?

根據Happiness Advantage: The Seven Principle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at Fuel Success and Performance at Work一書作者,哈佛心理學講師Shawn Achor的研究歸納,當人遇到未知的時候,會產生恐懼。

例如:生涯方向不明、不知為何工作,或進修申請不知能否錄取時...等。
當人陷入恐懼時,潛意識中的自我保護機制會啟動,並為了盡速脫離危險,會造成各種不理智的行為以改變現狀,
例如:隨便找一個工作、不經考慮就同意某些不合理的工作條件、申請排名過低的學校...等。

而要如何能夠克服恐懼呢?
研究發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透過Self-Awareness自我了解。

首先可以將自己所處的情緒列舉出來,
然後找到導致這些情緒的原因或力量,
最後再把這些原因或力量分為「可控制」與「不可控制」,
只要處理「可控制」的原因,例如:Essay寫作及考試分數,
而「不可控制」的原因可以拋諸腦後,例如:已成定局的大學校名與GPA。

事實上,經過長年諮商生涯管理的經驗歸納,生涯中有三大驅力在導引我們的發展。
就現行技術,此三驅力根據「價值觀恆定」的假設而挖掘出來以後,將可以投射出未來生涯目標,
並達成「金字塔五層級」的興趣生涯,由下而上從「做你所愛」、「廢寢忘食」,到「拿興趣當飯吃」,再到「突破市場競爭」,到最後「壟斷」。
(待續)

Sincerely,
David Lee

2022年10月5日 星期三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各校招生委員所說的"Holistic Approach”審核法到底是什麼? (下)

(續前篇)

而上述三項又與「營地適切性」—why schools有直接關係
當申請人有意識地因為某社會使命,而將自己的學經歷培養到一定程度時,自然會看出人格特質與所缺技能。這時就會自然與why schools緊密接合。

當Adcoms看到申請人有如此精確的自我了解,能將整份文件環環相扣,達到無懈可擊的境界時,會深深倒抽一口氣,並回想自己當年是否也有如此深刻的生涯發展與校系選擇。

這時的申請文件會忽然產生強烈而一貫的申請人品牌,並吻合所有申請條件,包含:生涯一致性與陡峭性、就業成功率與排名、背景多元性、課堂貢獻、領導與團隊,與網頁宣傳等,自然脫穎而出,並且出現無可動搖的school fit,甚至同時打到學校的各家死敵,密不透風。

這種時候,學校就會在申請後數天之內,發出第一批「內定輪」面試,甚至捧著獎學金來請你入學。

有些高段的申請人,甚至會出現「無欲則罡」的狀態—沒有fit的學校,給再多錢也不去。


Sincerely,
David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