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日 星期日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成年過動症2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成年過動症2

那麼,筆者無意間發現的這個「成年過動症」又是什麼呢? 
簡單說是顧名思義,就是成年人對於生涯目標無法專注,而持續轉移目標的現象
大概就是古文所述:「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的概念
其實這是相當普遍的現象,那麼為什麼沒什麼聽過呢?
主要是因為其行為模式不但沒有被檢視,反而被主流思想所鼓勵~
也就是持續追尋熱門議題,許多人甚至出現資訊焦慮的現象,並且誤將「最速取得最新資訊」的情報能力視為一項利基,因而產生「滾石不生苔」的現象。

那麼成因為何?其實原則上就是童年過動症持續而來的
為什麼過動症會由童年延續到成年呢?
有兩個原因,或其實說是一個大原因的一體兩面,就是個案與其成長期照顧者的「雙向環境情緒流體制約」—一方面是個案成長時期的照顧者,因為對外部環境及對個案的無差別認知,因而難以專注培養個案某項特定領域的競爭力,以致難以在某特專領域產生成就。

如此一事無成的現象一旦持續未改善,個案的照顧者將會因為擔心個案未來無法生存,而陷入恐慌。
根據腦科學研究,當人面臨未來恐懼卻無有效解決方案時,會開啟「憂慮」模式--就像發動引擎卻在原地怠速運轉一樣--是大腦在欺騙自己看起來有在做事,以換取心安、類似死馬當活馬醫的措施。(Upward Spiral, Alex Korb, 2015)

又由於開放性選擇會被大腦視為危機(請見前文「真實生涯管理課程」),在持續恐慌的狀況下,人們會本能性地蒐集環境資料,卻又再因為對外部環境與自身或被照顧者的無差別認知,而在持續蒐集外界資訊卻一事無成,而產生更大的恐慌,如此陷入惡性循環。

其解法簡而言之,是了解個案生涯驅力所塑形的性格特性、強化照顧者與個案的自我了解與價值型自信,及依個案特質專注培養某領域專業,使之產生專業宰制力,而形成環境自由度,就自然能阻斷成年過動症的惡性循環了。(詳細解法將在未來文獻解說。)

Sincerely,
David Lee


沒有留言: